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思考

部 门和相 关单位应 该定期对 设站企业开展 博士后工 作的情 况
() 1企业博士后规模偏小 。我 国企业博士后制度 已经实施 和成效进行检查, 对工作成效不大的, 被取消资格 。 查评估 将 检
l 6年, 目前全 国企业博士后在站人数只 占整个 博士后人才 队 是完 善工 作的重要 手段 , 但 也是 日常管理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 要想 伍 总数 的 1 %左右 , 2 总体规模依然偏小 , 博士后招收规模 小, 究 全面掌握工作情况 , 就应对 已设工作站的企业 进行 检查、 督促 ,
化; 第二 , 促进 了企业科研水平 的提 高, 促进企业 以科技 创新带 造成工作站盲 目招 收博 士后 , 使得博士后的招收与 岗位 需求 相
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三, 第 建立 了企业与高校 、 研究 背离 。当前 , 流动站与工作站这种缺乏沟通的情况是存在 的, 流
机 构的合作关系 ,推动 了企业生产 实践与 理论的有机结合 ; 第 动站与工作站 的导师也缺少交流 , 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 博士后 四, 企业通 过博士后 制度 , 建立 了 自己的科研 梯队和人才平 台, 科研 过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 这样 也不利于指导博 士后 , 更不能促 成 为企业人 才队伍 的重要来源 ; 第五 , 博士后科 研工作 站成为 进企业科研水平 的提 高, 也失去 了流动站与工作站资源共享 的 高校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 手。 二、 当前企业博士后工作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优势 。() 4 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评估 不健全 。按照规定 , 主管
其 原因主要 来 自二个 方面: 对博士后 而言 , 国博士生 的培 养 了解该企业设站 以来是否 已进行 了科研立项、 我 是否 成立 了相关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为企业与高校间合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等重要使命。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创新氛围、导师资源匮乏等,因此有必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健康发展。
问题一:缺乏创新氛围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通常设立在企业内部,但部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却存在着缺乏创新氛围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博士后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科研成果产出较少,难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建议一:营造创新文化对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来说,营造创新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重视,建立科研奖励机制,提高博士后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举办科技创新沙龙、学术交流会议,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博士后人员的创新潜力。
问题二:导师资源匮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导师队伍通常由企业内部员工和外聘导师组成,然而,一些企业却存在着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导师队伍中既有导师身兼多职,时间精力有限,也有导师水平不够,无法给予博士后人员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建议二:优化导师队伍为解决导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资格评审机制,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导师加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导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指导水平,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问题三:人才流动性差由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通常设立在企业内部,一些博士后人员在项目结束后很难顺利实现转岗或跳槽,导致人才流动性差,影响了博士后人员的职业发展。
建议三:加强人才流动机制为了增强人才流动性,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共同就业的机制,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评台。
企业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奖励机制,鼓励博士后人员积极实现职业转型和发展。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摘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为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能够更快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好工作站,特别是在进站选题、在站研发、科研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管理,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前言企业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鼓励引进博士后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进站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构建人才高地、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如何将工作站作用发挥至最大,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结合多年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经验,总结出创新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进站选题要结合企业发展定位进站选题要紧紧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市场开拓紧密结合。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限制,很多博士在理论科研方面有较高造诣,但在实践应用方面却比较欠缺,而企业建立工作站的目的就是要将科研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这就要求选题应是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
如,设计院作为国内核电常规岛主要设计单位,为继续保持在核电领域的领先地位,首位招收进站的博士后就以“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研究”为研究课题。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设计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合著译著1本,参编国家标准1项。
其丰硕的学术成果为高质量完成核电厂设计奠定了扎实基础,为企业保持核心技术领先提供了智力保障。
表1列出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从中可以看出课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
(表1)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序号课题名称1. 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2.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3.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的研究4. 核电站常规岛结构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5. 大型凝汽式电站冷端系统优化研究6. 支撑10kV园区智能配电网自愈的网架优化规划方法研究7.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勘测及核素运移研究——以广东遥田场址为例8. 电缆隧道选型施工与地层变形研究9.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研究10. 储能系统对微网稳定运行的作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站考核评价标准目前博士后的去向是高校多企业少。
关于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积极开展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我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3年底,我区共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
下面主要就我区在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如何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功能效用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工作站建设人才认识思考一.主要做法我区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载体建设,早在2000年左右,区委、区政府就抢抓先机,率先在扬州乃至苏北地区主动开展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建设工作,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出各个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人才培养功能。
这些年来,我们的做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磁场效应。
为调动企业申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积极性,吸引众多优秀博士人才来我区各设站企业开展研发工作,我区及时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如对年度内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市政府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一次性奖励(《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并用好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试行)》,扬府发〔2008〕111号第十二条);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区政府每月发给专项资助1500元(《江都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江发[2005]16号第二十六条);对出站后留江都工作的博士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方面给予专门照顾,在项目申报、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到位,我区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工作已经由政府推动转变为企业自觉需求、主动申报,2012年全区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就达4家,申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达到2家;各设站企业进站博士后人员数量也逐年稳步上升,同时依托全区博士后工作站及其进站博士后的影响,大批博士纷纷选择来江都企业挂职,截至2013年底,历年累计进站博士后人数达20多人,挂职博士达200多名,以进站博士为引领的高层次人才在我区因此呈现出集聚态势。
浅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

浅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孙绍宁、金亮、晏羽洁/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北京分院郭若愚/中国航天科工指挥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_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确保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博士后作为科研创新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专业技术领域学习多年,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既是开拓者又是领路人。
我国自1985年建立博士后制度以来,开创了一条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端科技人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路径,随着全球化竞争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愈演愈烈,这项制度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吸弓I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以及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重要载体。
|一、博士后工作站的内涵博士后工作站对于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和企业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
当前博士后招收中实行双导师制度,要求博士后在进站后,企业专家与高校老师必须联合组成培养团队,共同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这种模式有助于在站博士后充分发挥高校老师在理论方面的优势并使用高校所拥有的先进科研设施,以助推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
因此,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所搭建的校企合作桥梁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合作的重要纽带和平台。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通过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形式,创新高效地整合了双方在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
一方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具有资金实力雄厚、科研项目产业化程度高、与市场结合紧密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高校所具有的科技、知识、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性较强,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通过与社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和企业的科学技术生产能力发展相结合,实现了企业、高校、社会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二、工作站建设的实践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使命,经过不懈的努力,构建起一套高效、系统、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研究院于2003年12月正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对博士后管理的思考

对博士后管理的思考傅博福建省南安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摘要】随着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我国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南安市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情况为出发点,对强化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南安博士后管理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于1985年开始推行博士后制度,对推动人才培养,加快技术建设与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南安市现有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自成功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设站以来,全面向市内的科技型企业大力开展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企业博士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南安已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2人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研究项目涉及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战略、品牌策划、金融资本运作、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另有近5名博士正在与企业进一步洽谈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科技创新工程快速发展起来,加速博士后规模的扩大,对强化博士后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挑战。
以下将结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意义在新形势下,推行博士后制度,是加快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更利于选拔并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带动学术与技术发展;其次,加大教育与科研的融合力度,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广泛的人才流动与技术交流;再次,通过加大工作站的宣传力度,实现博士后人员与用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出现恶意竞争,埋没人才。
我国自1985年提出博士后制度以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推行博士后制度过程中,我国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水平高、技能素质强的科技人才与学科带头人才,大多数出站后的博士后人员已经在单位从事高级专业技术工作,更有一些博士后人才直接晋升为研究员或教授。
通过实行博士后制度,从宏观政策角度、科_______学技术角度及经济建设角度为出发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的建立为加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唯一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新形势下加强工作站的建设,要以科研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博士后人员引进、管理机制;以完善制度为抓手,不断提升工作站管理工作水平;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传帮带作用。
标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自1994年全国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简称工作站)——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工作站成立以来,工作站的建设与发展,为博士研究生开辟了一条培养、使用和流动的“绿色通道”,也为加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设立工作站2773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人员)2万余人。
1 工作站建设情况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于2010年9月正式设立工作站。
2011年7月举行了工作站揭牌仪式。
设站至今,共招收博士后人员2人,其中1人已出站且留厂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着力构建工作站管理体系。
作为江汉局、机械公司设立的唯一一家工作站,工厂在湖北省人社厅、荆州市及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工作站管理体系。
工厂成立了工作站管理办公室(简称博管办),负责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及具体业务。
为确保工作站有序运行,制定了《第四机械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机械厂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等8项工作站管理配套制度,对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科研经费、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
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张鸿莹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18期摘要我国高校博士后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绩。
但是随着博士后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博士后招收选择、博士后工作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等院校;博士后;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018-03Think about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Work//Zhang HongyingAbstract Postdoctoral work had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China.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volume,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for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of post-doctoral recruit selection, postdoctoral work assessment are existing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erfect college postdoctoral management support.Key words universities; postdoctoral; subject constructionAuthor’s addres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100083实施博士后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培养、吸引和使用高级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为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能够更快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好工作站,特别是在进站选题、在站研发、科研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管理,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管理
前言
企业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鼓励引进博士后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进站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构建人才高地、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如何将工作站作用发挥至最大,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结合多年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经验,总结出创新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进站选题要结合企业发展定位
进站选题要紧紧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市场开拓紧密结合。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限制,很多博士在理论科研方面有较高造诣,但在实践应用方面却比较欠缺,而企业建立工作站的目的就是要将科研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这就要求选题应是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
如,设计院作为国内核电常规岛主要设计单位,为继续保持在核电领域的领先地位,首位招收进站的博士后就以“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研究”为研究课题。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设计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合著译著1本,参编国家标准1项。
其丰硕的学术成果为高质量完成核电厂设计奠定了扎实基础,为企业保持核心技术领先提供了智力保障。
表1列出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从中可以看出课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
(表1)设计院近年部分博士后课题
序号课题名称
1. 核电站厂址复杂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的研究
4. 核电站常规岛结构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
5. 大型凝汽式电站冷端系统优化研究
6. 支撑10kV园区智能配电网自愈的网架优化规划方法研究
7.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地勘测及核素运移研究——以广东遥田场址为例
8. 电缆隧道选型施工与地层变形研究
9.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研究
10. 储能系统对微网稳定运行的作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站考核评价标准
目前博士后的去向是高校多企业少。
表面看来原因是博士后在企业风险大,压力大,难出成果。
但分析真正原因在于博士后评定标准:高校博士后的考核是看论文成果,企业博士后的考核看完成合同。
博士后写论文轻车熟路,而到企业做项目既要担当市场风险,又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挑战性大。
这就要求企业换位思考,兼顾企业和博士后利益,开题时科学合理地确立出站评价标准。
如,设计院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考核评审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的内容见附图1。
出站考核内容既涉及企业关注的实际技术难题解决情况;又包括博士后擅长的体现理论研究水平的论文、专项课题;同时还考核博士后研发态度、科学作风以及与博士后研究团队其他成员协作精神。
(三)精心配备科研创新团队
给博士后精心配备研发团队,带动更多人进行科技创新。
这不仅能加快博士后适应企业生产流程,尽快将课题研究与企业所需结合起来,培养博士后带领团队的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团队成员从事科研能力,使博士后研究成果为更多技术人员所掌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如设计院以“储能系统对微网稳定运行的作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为建设试点,研究制定了《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有关博士后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考核评价及监督机制等各方面内容。
创建过程中,博士后及其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互助互补,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内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论坛、参与专业技术会议和学术年会等方式来加强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结合项目,多次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联合举办集中学习、设计工作,在确保顺利完成了年度课题研发任务的同时,既使博士后在研期间专业方向有效与企业所需相关联,同时也使具有不同科研特长的团队成员与博士后研究人员之间形成互补,充分发挥了科研创新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
有效推进了课题研发进展,促进了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从而实现通过博士后项目以点带面地推动全院科技研发实力提升的目的。
(四)注重科研软硬件环境建设
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建设,如建立科研中心等为博士后开展相关研发提供良好试验条件;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高校及社会资源,实现企校优势互补,发挥企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如设计院以博士后联合培养为桥梁,与武汉大学共建了两大实验平台——结构风工程研究所和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为博士后开展相关试验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
同时配备必要的数据库资源。
鼓励博士后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在企业内发挥博士后作为学术召集人作用,定期组织学术论坛讲座,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氛围,更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探索的研发激情,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结束语
综上,企业要在进站选题、出站评价、团队配备及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运用创新管理,才能把博士后培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