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课件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鲁迅《狂人日记》作品简介经典片段摘抄梳理PPT模板课件

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鲁迅《狂人日记》作品简介经典片段摘抄梳理PPT模板课件
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作品简介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 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 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 《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 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 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 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是《朝 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 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 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 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 教人害怕。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 然而又何必去人伙。吃人的什么事做不 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 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 了,也就人人太平
形象描写
对于长妈妈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对她的某些特点的集 中描写,以及对往事的点滴叙述来实现的,在这一过 程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卑微的灵魂”。而作者怎样从 厌她、烦她到敬她,是此文叙述的主要部分。作者写 起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 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得到了彰 显。处处流露着人间真情,在丝毫不带造 作的叙述中,让读者进入到了儿时作者的 世界中,读来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 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1、身边的见闻感受——诱因。 狼子村的佃户叙述;狂人的种种遭遇。 2、从身边到历史的思索——过渡。 狂人由身边的事件追寻历史,希望在历史 中找到某种源头。 3、对历史追本溯源——源头。 历史上所发生的那些“吃人”的事件—— 人类的群体的“恶”。
作者不仅提出了历史上“吃人”的存 在。在课文里,还写到狂人所亲身经 历过的两次“吃人”的事件,这又是 哪两次呢?
要求:600字左右。
……”
意警过现的面 醒狂象目, 世人的的鲁这 人的发,迅其 ,梦现而希实 “魇和这望是 从呓思正达一 而语索是到个 引和。源“问 起呐希于救题 疗喊望对救的 救,能“孩两 的能够吃子个 注够通人”方 ”
……”

•“
“ 救 救 孩
吃 人 ”

本 文 的 主 题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 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人物的细
真正的“吃人”的内涵: ——(1)礼教吃人; (2)制度吃人; (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 (4)深刻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文化吃人……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对人的 残害。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 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 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 。
狂人在恢复正常之前,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 “救救孩子……” 那么怎样来理解这样一句呐喊呢?是因 为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里会遭遇被吃的可能, 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鲁 迅
教学要点:
1、浏览小说,从整体上感知小 说中所讲述的内容。 2、细读文本,探讨分析小说的 主题并给以总结。 3、思考细读小说的方法并归纳 总结。
《狂人日记》写于 1918年4月25日, 发表在第四卷第五号 《新青年》上。它是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

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

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
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
由女人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
栏 目

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③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课件:第4课《狂人日记》 (共30张PPT)
狂人日记
鲁迅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鲁迅1902年1月 毕业于南京矿物 铁路学堂,4月 赴日本留学,入 弘文学院。学时, 鲁迅毅然剪掉发 辫,拍摄了这张 照片,并赠许寿 裳。
百草园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初名周樟 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学习。1904 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 《藤》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 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 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 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吃人问题的提出) 发展: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 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高潮: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吃人问题的反思) 结局: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对未来寄托希望)
(3)虚幻的感觉。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
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 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狂人是精神病患者,他有着变态 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幻的感觉; 但他的所作所为又表现出他是一个封 建文化的反抗者,是一个开始觉醒的 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 敢的战士。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02
内容简介
作品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 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 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 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 文学作品之一。
作品简介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 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 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 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 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 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出自《表·译者 的话》)
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 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 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小说简介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篇白话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此后陆续创作了《孔乙 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 编》。
《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 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 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 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作品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 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 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就是说他曾经做过打破封建传统活动。他还清楚的记得 徐锡麟的牺牲,这就说明他在发狂以前是一个革命者,而且 曾用当时革命者眼光来观察事物。迫害狂的病因总是与患者 受过迫害或者有受迫害的可能相联系的,他得病自然与他从 事革命活动有关,他是因为革命才被逼成疯子的。这样,在 这个狂人的性格中,就有了既是疯狂的迫害狂患者,又是清 醒的革命者的两种特征。
• 2.独特的心理描写。
• 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 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 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 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 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 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 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 主义手段。
•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 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无论是“很的月 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 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 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 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 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 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 扼杀。
3. 开处方
• 在毕淑敏的《红处方》中:“我希望您能在一 个清风拂面的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 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傍晚合上书 本之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家医院, 返回到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 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
•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尊重人,不 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是一种群体的“伤 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 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 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 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狂人日记(课件)

狂人日记(课件)
重要的文学经典
狂人日记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价值 和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狂人日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开创的文学流 派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和作品。
作品评价与争议
01
作品评价
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说内容概述 • 狂人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 会的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国运衰微。
文学背景
白话文运动正在兴起,白话文学 创作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狂 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C
故事发展
狂人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民族危机,开始了一 场寻求真理与光明的旅程。他游历各地,目 睹了社会的黑暗与苦难,逐渐认识到只有通 过革命才能拯救国家和人民。
结局
狂人最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共同投 身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
D
人物关系
01
狂人与他的家人
狂人的父母和妹妹,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张,因为狂人经 常为了正义事业而忽视家庭。
02
狂人与他的朋友
在旅途中,狂人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 为革命事业奋斗。
03
狂人与他的敌人
狂人在官场和民间都遭到了许多敌人的阻挠和陷害,他 们试图阻止狂人的正义事业。
主题思想
反对专制与腐败
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小说通过狂人的经历,揭示了清朝末 年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呼吁反对专制 统治,实现民主与自由。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狂人日记(经典课件)

这是一种政治机器和愚民思想 对人的残害。荼毒生灵最终的指向 不仅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和它所赖 以存在的腐朽思想的专制,而且是 生灵们在长期愚民思想中的沉睡, 并由此形成了愚昧的积习。
他们不仅残害了那些饱受压迫、忍辱负 重的下层人民,而且杀害了那些优秀的觉 悟者和启蒙者,象夏瑜等人(铁屋子中的 呐喊者)。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 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 现。是一种群体的“伤天害理”。从对吃 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了广大的 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是 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 的弊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
任志强:只给富人盖房
• 任志强‚狂语‛:中国就应该分‚穷人区‛、‚富 人区‛!‚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 • 2006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任 志强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 此言一出,任志强立马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对立面。先 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后是网友的跟帖声讨,尤其是潘石 屹对他的抨击,更是把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潮。任志强 依然理直气壮:‚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 因此房地产品牌就应该具有暴利。‛‚我没有责任替穷 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我是一个 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 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 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聚焦中国狂人:离经叛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自古,“狂”在汉语里少有褒义;而今,中国却是 “狂人”辈出。他们不断冒出新观念,或离经叛道,挑战 常人行为惯势,或语不惊人死不休,天下舍我其谁。他们 也因此成为媒体、网络、百姓茶余饭后最挣眼球的“名 人”。 • 聚焦这些“狂人”,并不是为了掀起话语的“风暴”, 而是希望穿过这些狂言的尘烟,还原一个个鲜活生猛的个 体:地产商人、文人学者、“胡润榜”富豪、“80后”作 家,不管他们是否承认自己是“狂人”,也不管他们是否 狂得有理有据,他们犀利的锋芒还是划开了一道口子,让 人直面差异,撞击问题,甚至重新反思虚躁的社会人心。 • 当探照灯打在这个群体时,你会发现些许共性:胆大、 任性、重名声,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似乎都有“站得住” 的底气,但从不谦虚,其“狂”法也各有千秋:任志强只 给富人盖房子,郝劲松却为5角钱状告铁道部;七十多岁 的李敖以文章为傲,二十出头的韩寒却得意于天赋、自立 而否定校园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莫衷一是 B. 雷厉风行 C. 不容置疑 D. 一视 同仁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 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与语境不符。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 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 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 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6)祸祟:灾祸。 (7)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
(8)劝勉:劝导勉励。 (9)牵掣:牵制;制约。
三、小试牛刀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逶迤/韦编三绝 号召/诏书
反差/相差
B.歃血/刹那
煊赫/渲染
刽.子手(ɡuì) 瘠.(jí) 寝.(qǐn) 舐.(shì) 嚼.烂(jiáo) 面面相觑.(qù) 门槛.(kǎn) 掣.(chè) 桀.(jié) 痨.病(láo) 呓.(yì)
二、 明词义
(1)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2)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 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 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 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3)撮录:摘录。 (4)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摸 摸,不光明正大。
下面语段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对于一些事情,众人莫衷一是,他处理起来往往雷厉风 行,看起来好像是不容置疑,其实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
的。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和他是什么关系,只要 是犯错,他都能够一视同仁,决不偏袒谁。而他又是一
个慷慨大方的人,对贫苦的乡亲们从不吝啬,尽自己最 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发展、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人物的出场做烘托),塑造了人物形象(反映了人 物的心理状态),揭示(深化)主题。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迥.(jiǒnɡ) 消息渐阙.(quē) 彷.徨.(pánɡ huánɡ) 颇.(pō) 踹.(chuài) 佃.户(diàn)
厚古薄今/薄饼
C.女红/股肱
采撷/反诘
不妨/妨碍
D.骄横/横行
泫然泪下/目眩 牵强/强词夺理
A. wēi/wéi zhào/zhào chā/chà B.shà/chà xuān/xuàn bó/báo
C.gōng/gōng xié/jié fáng/fáng D.hèng/héng xuàn/xuàn qiǎng/qiǎng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
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 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的三大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
记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环境)
情节的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作用:
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四个方面进行。
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
创作背景 心路历程
绍兴 为父病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四处忙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 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南京 求新知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开眼界 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的梦很美 满, 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诊 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
一篇现代型短篇白 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创作背景
《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4 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 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消 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 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 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 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 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 社会提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 人日记》。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鲁迅的作品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16部,被誉为 “匕首”、“投枪”。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 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
狂人日记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 暴自弃者的话。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 工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 是缺点。
狂人日记课件
小测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大要素是? 2、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3、情节的组成部分为? 4、情节作用是? 5、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6、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是? 7、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哪两个方面。 8、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狂人日记
粤教版--短篇小说鉴赏(选修)—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鲁迅(1881-1936), 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 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 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 坊口。
原名周樟寿,号豫山, 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 号豫才。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 迅”为笔名,是中国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 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