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学

合集下载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实习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地点:XX大学农学院实验田实习内容:小麦育种实验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小麦育种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XX、XX、XX。

2. 实验方法:(1) 杂交:选择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人工杂交,将花粉从父本品种授粉到母本品种的柱头上。

(2) 播种:将杂交后的种子播种在实验田中,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3)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株高、分蘖数、生育期等农艺性状。

(4) 筛选:根据观察记录,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

(5) 重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代育种,直至稳定遗传优良性状。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 杂交:成功进行了两个品种的小麦杂交。

(2) 播种:杂交后的种子全部发芽生长,长成了小麦植株。

(3)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发现,杂交小麦的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株高适中,分蘖数较多,生育期正常。

(4) 筛选:根据观察记录,选择了株高适中、分蘖数较多、生育期正常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

(5) 重复:经过多代育种,最终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2. 分析:(1) 杂交:通过人工杂交,将不同品种的小麦优良性状进行了组合,提高了遗传多样性。

(2) 播种:保证了杂交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后续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基础。

(3) 观察与记录:及时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为筛选优良个体提供了依据。

(4) 筛选:根据农艺性状进行筛选,保留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提高了育种效率。

(5) 重复:通过多代育种,使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最终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掌握了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小麦育种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也认识到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种研究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小麦育种学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小麦育种理论的理解,掌握小麦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

3. 学习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技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地点为XX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实验基地。

四、实习内容1. 小麦育种基础知识学习-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规律。

- 小麦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及育种程序。

- 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

2. 小麦育种实践操作- 小麦杂交育种:学习亲本选择、杂交技术、种子收获和播种等操作。

- 小麦诱变育种:学习诱变剂处理、种子筛选和苗期观察等操作。

- 小麦分子育种:学习DNA提取、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等操作。

3. 小麦品种选育观察与记录- 观察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性状。

- 观察小麦籽粒的外观品质,记录粒型、粒色、粒重等性状。

- 分析小麦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状。

4. 实习报告撰写- 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分析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对小麦育种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小麦育种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在观察和记录小麦品种性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4.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小麦育种学讲义ppt课件

小麦育种学讲义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2)高产育种(广泛适应性)
• 前苏联:无芒1号,1100万公顷 • CIMMYT:半矮秆品种:4000万公顷 • 中国:碧玛1号,泰山1号,扬麦5号,
3 未来小麦生产增加的因素
• 扩大面积?培育特殊适应性品种;酸、 热、旱、湿、盐
• 高产?杂种优势 • 品质? 专用品种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4、小麦栽培种及品种类型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二、小麦的起源、分类与 种质资源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90% • 硬粒小麦(T. durum) 8% • 圆锥小麦(T. turgidum)、密穗小麦
(paecum)、斯卑尔脱小麦(T.spelta) 零星种植 • 按种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麦 • 品种类型:家系品种,杂种品种,多系 品种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四)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四)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四)一、解释名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2、杂交种3、品种资源4、xx引种5、作物生态类型6、感光性和感温性7、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8、xx9、繁殖系数10、远缘杂交二、填空:(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2、引种应加强检疫工作,进行种子检验、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三方面事项。

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推行三步走的原则。

3、高产育种就是要培育具有---------和----------的品种。

4、各种农作物品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5、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与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6、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作物所采用的选择方式分别是---------、-------、------、----------。

7、选择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8、在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是-----、-------、------,只有个别缺点。

9、加速杂交试验进程时多项试验同步进行是指育种单位可以将品种鉴定、-----、-------、以---------------及同步进行交措进行。

10、克服远缘杂交不易交配的方法有选用-----、-------、------、重复授粉法等。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杂交育种时应从F2代开始进行单株选择()2、在(甲×乙)×(丙×乙)和〔(甲×乙)×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丁亲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

()3、回交育种中,无论回交次数多少,最后都得自交。

育种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育种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育种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育种学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育种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

3. 学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作物种子:小麦、水稻、玉米等。

- 育种工具:放大镜、剪刀、镊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 化学试剂:盐酸、酒精、碘液等。

2. 仪器:- 种子发芽箱- 电子天平- 显微镜- 培养皿四、实验步骤1. 种子采集与保存- 采集成熟作物种子,注意选择无病虫害、饱满的种子。

- 将种子置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保存。

2. 种子鉴定-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 杂交育种-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

- 收集杂交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4. 诱变育种- 使用化学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变异。

- 收集变异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种子发芽率、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育种方法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本实验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说明种子质量较好。

2.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得到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如抗病性、产量等。

3. 诱变育种:部分处理后代的性状发生了变异,如株高、叶片颜色等。

4.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2. 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3.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方法。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48垂直抗性: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指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如果将具有这类抗病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可以看到各助顶端的高低相差悬殊,所以称为垂直抗病性。
49纯系:对突变或杂合基因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1派生系统法:采取早代(单交F2代,复交F1代)和晚代(F5或F6)TK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中间世代进行混合条播的方法。
32繁殖系数:指一个单位数量的种子,其繁殖的种子数量相当于原来种子的倍数。
33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种间植物的杂交。
34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57.倍体育种:用杂种F1或F2花药培育出单倍培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而选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58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4、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2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凡经雌雄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休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系殖,利用职权植物营养体产生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繁。
27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作物质一个单株经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
28选择:就是选优汰劣,就是从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6、自然异交率测定时,选用遗传简单的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一般作法为:选具

小麦育种学PPT课件

小麦育种学PPT课件

存在问题: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和育性恢复系统最大的弱点是恢 复源太少,在普通小麦中不易找到并选育出优良而稳 定的恢复系,这是T型杂种小麦至今还未能在生产上广 泛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也发现,T型不育系的种子不饱满和发芽率低,且 杂种的有效穗数也比较低。
T型杂种的表现不如玉米、高粱,是由于所利用提莫菲维 小麦细胞质来源于没有经过筛选的较原始的种,其染色体 数和同源性与小麦不同,其细胞质导入小麦必然导致小麦 原有核与质的协调性的紊乱,因此有必要选择T型细胞质 和普通小麦细胞核协调互作的品系。
杂种优势的预测:用保持系和恢复系不完全 双列杂交方式是当前测定亲本配合力比较简 易可行的方法。另外可以采用一些生理生化 指标来预测杂种优势的大小,避免配制杂交 组合的盲目性。如线粒体互补、同工酶谱带 互补等。
制种问题:主要在防杂保纯。一般制种区的 隔离范围在100~200m以上较有保证。 Wilson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选育可以作为常 规品种推广的恢复系,再在大田制种。必须 强调的是,保持系的保纯比配制杂交种子的 防杂更为重要。
关于杂交方式问题。随着育种目标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采用两 个亲本的单交难以满足育种目标多方面的要求,必须采用多亲本 的复合杂交将多个亲本的性状综合起来以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
一般参加复交的亲本其综合性状不能太差,要把综合性状好的、 适应性强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使其在后代中的遗传成分占 有较大的比重,以增强杂种后代丰产性和适应性。为加强杂种后 代某一方面的性状,可以在杂交中多次使用具有该性状的亲本。
组合选配及制种
杂种小麦产量的高低决定于不育系和恢复系本身的好坏和组合的 选配。
由于缺乏强优势的组合、恢复系的恢复力差以及亲本本身的产量 水平低,目前杂种小麦存在“超亲容易,超标难”的问题。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 解释名词: 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 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 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 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

3、品种: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 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 生态类型。

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 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5、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 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6、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 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

品种标准化: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

7、品种标准: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 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 术规定。

8、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 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

9、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 可以充分利用水、 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 粒中去而获得高产。

10、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 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11、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 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 遗传材料的总称。

12、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 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13、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 型。

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 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研究
在T型体系中,进一步提高育性恢复性以提高杂种 种子产量、降低生产杂种种子的成本;同时提高亲 本水平,培育强优势组合。 发展新型不育系及其三系配套。西北农业大学育成 的偏、粘、易型杂种小麦的一‘些主要方面优于T 型的,但有的缺点需要改良,从而可以有效地用于 生产。 化学杀雄剂(杂交剂)的利用。

原种繁育一、二代的, 原种繁育一、二代的,符合质量标准供大田生产 播种的种子称良种。 播种的种子称良种。 良种
其中原种生产是小麦种子生产中最基本的环节, 其中原种生产是小麦种子生产中最基本的环节,源源不断地为 生产提供大量原种,不但可以加速新品种的繁殖推广, 生产提供大量原种,不但可以加速新品种的繁殖推广,同时也 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 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和提高品种种性和生产性能的有力 措施。 措施。 目前我国小麦一般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 目前我国小麦一般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法生产 小麦原种。多为二年二圃制,即根据品种的特点, 小麦原种。多为二年二圃制,即根据品种的特点,选择典型的 优株(穗 ,在株(穗 行圃中进行比较鉴定 行圃中进行比较鉴定, 优株 穗),在株 穗)行圃中进行比较鉴定,淘汰不符合原品种 典型性状的株(穗 行后 混收直接进入原种圃混合繁殖。 行后, 典型性状的株 穗)行后,混收直接进入原种圃混合繁殖。
吴兆苏等(1984,1986,1987)提出了建拓抗赤 霉病基因库的方案,即在多亲充分互交组建基础群 体的基础上,开展对不育株的表型混合选择与对可 育株的后代测定选择相结合的轮回选择 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在 群体中的平均抗病性得到显著提高,抗病植株频率 增大,而株高及产量构成因素并无不利影响,并已 从基因库群体中选育出一批抗病、半矮秆、丰产的 新品系和新抗源。
扬州大学 吕超
第二章 小麦育种
第一节 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
第二节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选育 第三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 小麦育种试验技术 第六节 小麦的种子生产
第六节 小麦的种子生产
一、小麦种子生产的任务与体系
一是迅速而大量地繁殖
小麦种子生产的任务
二、加速繁殖小麦种子的技术
第二、异地繁殖、一年多代。对育成新品种异地繁育。 第二、异地繁殖、一年多代。对育成新品种异地繁育。 一年多代,是加速繁育小麦良种的有效措施。 一年多代,是加速繁育小麦良种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 各地的做法有:北方冬小麦在黑龙江或青海等地春播, 各地的做法有:北方冬小麦在黑龙江或青海等地春播, 在当地秋播;北方春小麦当地春播,去云贵高原夏繁, 在当地秋播;北方春小麦当地春播,去云贵高原夏繁, 到海南岛冬繁;南方冬麦在当地冬播, 到海南岛冬繁;南方冬麦在当地冬播,到东北等地春繁 等。北方冬麦还可利用温室条件进行加代繁殖。此外还 北方冬麦还可利用温室条件进行加代繁殖。 可利用剥蘖分移栽的方法,加速繁殖。 可利用剥蘖分移栽的方法,加速繁殖。
四、产量与品质的协调改进
世界各国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随着籽粒产量的增长, 世界各国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随着籽粒产量的增长,籽粒蛋白 质含量相应地降低;小麦性状间关系的研究也表明, 质含量相应地降低;小麦性状间关系的研究也表明,籽粒蛋白质 含量与籽粒产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含量与籽粒产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虽然生产实践和有关研究也 都表明,这样的负向关系并非必然的, 都表明,这样的负向关系并非必然的,通过育种是可以使籽粒产 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都得到相应地提高的; 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都得到相应地提高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采 取适当的育种途径、方法及技术。 取适当的育种途径、方法及技术。
第七节 小麦育种研究的动向与展望
一、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
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其遗传基础较复杂,遗传变异多种多样。 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其遗传基础较复杂,遗传变异多种多样。由于 普遍采用的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的局限性, 普遍采用的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的局限性,还有许多有利性状与不利性状 之间的联系, 之间的联系,亦即有关的有利基因与不利基因之间的连锁还不易得到打 破。 通过多亲本参加下的轮回选择——连续的互交后代的选择和互交,在基 连续的互交后代的选择和互交, 通过多亲本参加下的轮回选择 连续的互交后代的选择和互交 因反复重组过程中,杂种群体得到逐渐改良; 因反复重组过程中,杂种群体得到逐渐改良;其中有利的微效基因得到 积累,不利基因连锁得到打破,在改良群体中可以分离出优良的基因型, 积累,不利基因连锁得到打破,在改良群体中可以分离出优良的基因型, 从而可以发展为常规育种所难以产生的新良种。 从而可以发展为常规育种所难以产生的新良种。
三、持久抗病性的选育
重视对这类病害的持久抗性的研究和选育。 抗病品种的历史表明,由多个抗病基因组成的复杂抗性比一两个 抗病基因的抗性较为持久。澳大利亚60年代先后推广的抗秆锈品 种Timgalen和Timson都具有Sr5、Sr6、Sr8、Sr36及其它抗秆锈基 因,直到80年代还保持抗性。 从发展来看,国内外都在加强多基因的水平抗性的研究和选育, 借以较有效地解决持久抗性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抗病亲本,通过 轮回选择,将有助于选育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
三、小麦品种的原种生产
小麦的种子生产是按原原种、 小麦的种子生产是按原原种、 原原种 原种和良种三级程序进行的 原种和良种三级程序进行的
※ ※
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提供,是最原始的一批种子; 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提供,是最原始的一批种子; 由育种单位提供 用原原种直接繁育出来, 用原原种直接繁育出来,或在推广品种中经去杂 提纯后达到原种质量际准.即纯度不低于 提纯后达到原种质量际准.即纯度不低于99%、 、 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种子称原种; 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种子称原种; 原种
轮回选择在小麦上应用的研究,在国外从60年 代已开始,在我国则从80年代初才开展起米。 对通过轮回选择改良小麦个别性状效果的研究,

由于我国掌握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 太谷核不育基因这个有利的遗传改良工具.有 关工作进展已经处于同际领先地位。 我国在80年代利用太谷核不育性,通过轮回选 择,就分别育出一批耐干旱、盐碱、抗赤霉病 而丰产的新品系。
经过审定、 经过审定、确定推广的 新小麦品种.扩大其种 新小麦品种. 植面积, 植面积,使其在农业生 产中发挥增产作用; 产中发挥增产作用;
二是保证品种的纯度和 种性, 种性,为生产上提供大 量的优良种子。 量的优良种子。
二、加速繁殖小麦种子的技术
第一、稀播高倍繁殖。选择肥地,采用精量播种法, 第一、稀播高倍繁殖。选择肥地,采用精量播种法, 如每公顷播种15—37.5kg,适时早播,利用小麦的 ,适时早播, 如每公顷播种 分蘖特性,增加单株成穗数,可以大大提高种子的 分蘖特性,增加单株成穗数, 繁殖倍数。冬小麦可以提高到 繁殖倍数。冬小麦可以提高到200—300倍。 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