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油类污染物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水中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导致水质下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一、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存在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主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溶剂、石油类物质、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等。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溶解剂、颜料、染料、溶剂型胶粘剂等。
它们通常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组成,会被释放到水体中。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氯化石蜡等,它们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毒性,还会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健康问题。
2. 石油类物质石油类物质主要来自于石油勘探、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事故以及人为排放。
石油类物质可以包括原油、石蜡、油脂、矿物油等,它们具有很高的毒性,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严重的污染事件甚至导致水域生命灭绝。
3. 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它们的渗漏和冲刷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水中的生物产生危害。
化肥则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过量使用会导致富营养化现象,引发水华等问题。
4.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来自于各种行业的废水排放,包括食品加工、纺织、化工、制药等行业。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家庭、餐饮等领域的污水排放。
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降解速度很慢,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持久的污染。
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是指水中存在的无机化合物,包括重金属、无机酸、盐类、氮、磷等。
1. 重金属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排放、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和累积性,会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石油污染水体的治理方法

石油污染水体的治理方法作者:李云锋来源:《环境与发展》2014年第04期摘要伴随着石油的应用,在石油的开采以及运输、加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由于石油的主要成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这些物质难以降解,并且对水生生物有毒杀作用。
因此,对石油污染水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石油污染水体治理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4)04-0091-0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全球各地。
伴随着石油的应用,石油污染水体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石油的主要成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这些物质难以降解,并且对水生生物有毒杀作用。
如果不加以处理便排放到自然界中,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对石油污水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目前,石油污染水体的处理已成为石油及化工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等)已应运而生[2]。
l石油污染水体的来源石油污染水体来源广泛,主要有油气田采出水、回注水,石油化工污水,铁路机务段的洗油罐污水及机车污水,拆船厂油货轮石油污染水体、油轮压舱水和洗舱水,机械制造加工的冷却润滑液、轧钢水等乳化油污水,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洗车业产生的污染水体等石油污染水体的主要来源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3-6]。
1.1油气田采出水及回注水油气田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石油污染水体。
全国每年大约有5×l08m3的油田采出水。
从原油脱出的水中含有油、可溶性有机物、固体颗粒、无机盐、细菌等,使油田采出水中的油、COD、悬浮物等含量偏高,不能满足排放要求,也达不到回注水的标准。
1.2轧钢废液钢铁企业在轧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石油污染水体。
主要有带钢轧制过程中冷却和润滑产生的含乳化油废水和冷却带钢在退火前脱脂中产生的碱性石油污染水体。
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现场采样问题的探讨

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现场采样问题的探讨作者:武中林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指出了石油类污染物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污染物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石油类污染物怎样采样,依然有许多问题,为能够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石油类污染物,针对污染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物;现场采样;工业废水中图分类号: X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194021 引言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的石油类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来自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使用等行业。
石油类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石油类为地表水和有关行业排放废水必测项目之一,并且对石油类污染物实行排污总量控制[1]。
石油类物质在水体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即不溶状、乳化状和溶解状,这三种形态的油多以分层形式存在于由表层至底层的水体中,因此在实际监测中选用什么样的采样方法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
目前国内环境监测对于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尚没有较完善的采集方法。
随着目前我国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两高关于污染环境罪解释出台后,如何避免监测人员的法律风险,也成为了各个监测单位关注的重点,所以有必要全面梳理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对石油类污染物采样的相关规定,从而规范监测人员的采样行为。
2 我国石油类污染物采样相关规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规定石油类的采样瓶应为不小于250mL的玻璃瓶,并且应单独使用,洗涤时严禁使用脂类洗涤剂,如肥皂水、清洁剂等,因为这些洗涤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将会影响监测结果,使数据偏高。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等规范要求采集油类污染物时必须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并且采样器(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海洋之美丽,归于其物种之丰富,可是你知道吗,海洋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破坏,海洋污染,过度捕捞......许许多多上万年进化而来的生物却在几十年间覆灭,那么海洋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呢?一、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
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二、重金属和酸碱: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
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
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
三、农药: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
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鱼虾贝类的死亡。
五、放射性核素: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
据估计目前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6亿居里,这个量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
水中油检测仪原理及分析方法

水中油检测仪原理及分析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中油类污染物也逐渐成为环保领域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检测需要专业仪器和测试技术,而水中油检测仪便是用于检测水体中油类污染物的一种仪器。
本文将介绍水中油检测仪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一、水中油检测仪的原理水中油检测仪是一种能在水环境中直接检测油污染的仪器。
检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油类污染物,一种是利用荧光原位探测法检测油类污染物。
1.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利用油类污染物在紫外线下的吸收特性来检测的。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检测器照射于含有油污染物的水样中,使得水样中的油污染物的能量被吸收。
同时,在传输的过程中,光的强度会随着油污染物的浓度而降低。
通过检测测量得到的光强信号,可以计算出油污染物的浓度。
2.荧光原位探测法荧光原位探测法是新型的油污检测技术,它基于荧光分析的原理,通过荧光染料与油类污染物之间的特定反应,测定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含量。
荧光原位探测法技术成熟,具有快速、准确、无需分离样品等特点,可以用于在线检测油类污染物。
二、水中油检测仪的分析方法水中油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但使用正确的方法可以保证检测精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原位探测法的使用方法。
1.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方法步骤一:打开检测仪器的电源并进入菜单界面,选择UV(紫外线光谱)模式。
步骤二:准备样品,将所需测量的水样送入检测器的试管中。
步骤三:选择所需的波长范围,并设置检测参数(如初始值和终止值)。
步骤四:开始检测,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仪器上显示出来的检测结果。
2.荧光原位探测法的使用方法步骤一:打开检测仪器的电源,并进入相应的菜单界面,选择荧光探针模式。
步骤二:准备样品,将所需测量的水样送进试管中。
步骤三:加入荧光探针,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样品的搅拌,并等待一段时间。
步骤四:读取仪器上显示出来的检测结果。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油类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留在水面上的油类污染物,因光照条件(光催化、自动氧化)、温度、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和水文气象条件的不同使水体中油含量有一定的降低。
经过风化过程,油类污染物在水体中通常以四种状态存在,即浮油、乳化油、溶解油和凝聚态的残存物(包括海洋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石油类污染物在进入水体后,会在水面上形成厚度不一的油膜。
油膜使水面与大气隔绝,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致使水底质变黑发臭。
油膜、油滴还可贴在水体中的微粒上或水生生物上,不断扩散和下沉,会向水体表面和深处扩展,污染范围愈扩愈大,破坏水体正常生态环境。
另外,水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水体中的氯燃,如狄氏剂、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水体表层毒害水生生物。
石油污染破坏水体环境给渔业带来的损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坏渔场,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水体污染可直接引起鱼类死亡,造成渔获量的直接减产。
其次表现为产值损失,油污染能使鱼虾类生物产生特殊的气味和味道,而且这些气味和味道无论采取怎样的加工方法都无法消除,因此可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其经济利用价值。
人们在食用受石油煌衍生出的致癌物质特别是多环芳燃污染的水产品时,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及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动物呼吸、取食、体表渗透和食物链传输等方式富集于动物体内。
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为0.01〜0.10mg∕1时,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其中毒。
另外,石油中有些烧类与一些海洋动物的化学信息(外激素)相同,或是化学结构类似,从而影响这些海洋动物的行为。
水体中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问题是环境分析化学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
目前水体中油类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和三波数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重量法是用有机萃取剂(石油酸或正己烷)提取酸化了的样品中的油类,将溶剂蒸发掉后,称重后计算油类含量。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养殖水体的污染物质种类很多,来源广泛,危害渔业的途径多,作用机制也很复杂。
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有毒物质此类物质主要包括氰化物、有机农药、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能把鱼毒死。
2、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病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有害生物能使鱼类致病死亡。
3、耗氧废弃物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
前者主要是指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后者主要是指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硫化物、亚铁盐和氨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严重浮头或死亡。
4、植物营养物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碳等化合物。
这些生源物质流入水域后,可使水质从“贫营养盐”转变为“富营养盐”,其结果促使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
如果过度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数量过高,大批死亡时耗氧量过大,会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引起鱼类死亡。
这种生源物质的污染,只要加以控制和合理使用,对渔业生产是非常有益的。
5、油类物质指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无机质油类。
若水被油类污染,因油比水轻不溶于水,往往覆盖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阻挡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影响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域生产力和水产品质量。
6、有机化学物质包括多氯联苯、合成洗涤剂等,是一些高稳定合成化学物质。
易在水体中形成胶体系统,浓度高时恶化水质,对鱼的生存、生长均不利。
7、无机化合物和矿物质包括水溶性的氯化物、盐类和各种酸性、碱性物质。
如果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就会毒害鱼类及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体污染物分类

水体污染物分类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了解污染物的分类对于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体污染物的分类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石油、化学品、塑料和农药等。
1. 石油类石油类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它们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然而,石油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水体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2. 化学品化学品污染物包括工业化学品、工艺品、溶剂和染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广泛应用,在排放过程中容易进入水体。
它们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致癌物质的产生和生殖系统异常。
3. 塑料类塑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但它的分解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由于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进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
塑料微粒对于水生生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并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4. 农药农药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但是,当农药通过农田的排水系统进入水体时,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并残留在水体中长时间影响水质。
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业排放、农业排泄物和自然地质过程。
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相比,其来源广泛、质量稳定,并且影响长期存在。
1. 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铬、镉和铜等,它们对水体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毒性非常高。
重金属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冶炼和矿山排放等。
在水体中积累的重金属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并传递到食物链中威胁人类健康。
2. 酸碱物质酸碱物质包括盐和酸碱废水。
盐类主要来自于化肥和盐湖等,酸碱废水则包括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
这些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度,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油类污染物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破坏水体环境给渔业带来的损害是 多方面的。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坏渔场,沾污鱼网、 养殖器材和渔获物,水体污染可直接引起鱼类死亡, 造成渔获量的直接减产。其次表现为产值损失,油 污染能使鱼虾类生物产生特殊的气味和味道,而且 这些气味和味道很难消除,因此可降低水产品的食 用价值,严重影响其经济利用价值。同时食用被污 染的水产品之后,石油烃衍生出的致癌物质多环 芳烃等会在体内富集,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食物 链的传递危及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油品在水中分散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μ m 称为浮油,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的60% - 80%, 是水中油类污染物的主要部分,易于从水中分离 出来. 油品在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 称为乳化油,乳化油比较稳定,不易从水中分离 出来。小部分油品在水中呈溶解状态,称为溶解 油,溶解度为5 - 15mg /L。石油产品不同于其 它溶解性物质,它粘滞性大于水,比重小于水,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因此工业废水中的矿物油基本上是由两大部 分组成,一部分以油膜状态浮于水面; 另一部分 呈乳化状态溶于水中或吸附于悬浮微粒上
三、油类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动物呼吸、 取食、体表渗透和食物链传输等方式富集于动物 体内。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为0.01~ 0.10mg/L 时,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其 中毒。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按 鱼、贻贝、棘皮类动物、甲壳纲动物依次递增。 海洋生物的幼体,对石油污染都十分敏感,这是因 为它们的神经中枢和呼吸器都很接近其表皮且表 皮都很薄,有毒物质很容易侵入体内,而且幼体运 动能力较差,不能及时逃离污染区域。另外,石油 中有些烃类与一些海洋动物的化学信息(外激素) 相同,或是化学结构类似,从而影响这些海洋动物 的行为。
3.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气浮法、吸附法、电化学法、 超声波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具有适应性较强、选择 性广的优点。气浮法是依靠气泡表面吸附油粒或悬浮物以 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含油污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 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 气泡上,形成水- 气- 油粒三相混合体系,随气泡一起上浮 到水面形成浮渣,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吸附 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将含油污水中 的溶解油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吸附在表面从而实现分离。 超声波分离法是当超声波通过含油污水时,会使微小油滴 与水一起振动,而由于大小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相对振 动速度,油滴将会相互碰撞、黏合,使其体积增大,随后变 大的粒子不能随声波振动,只作无规则运动,最后水中的油 滴凝聚并上浮,再用其他设备分离。电化学法包括电凝聚、 电气浮和电火花法。
自然来源 8% 海底、大陆架渗漏 含油沉积岩缺损等 油轮事故、海上石油开采的泄漏 人类活动来源 92% 港口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 放 石油工业、餐饮业、食品加工 业等含油废水的排放
水体油类污染物的分类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留在水面上的油 类污染物,因光照条件( 光催化、自动氧化) 、 温度、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和水文气象条件的不同 将使水体中油含量会有一定降低。 经过上述风化过程,油类污染物在水体中通 常以四种状态存在: 即浮油、乳化油、溶解油和 凝聚态的残余物( 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 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2.化学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处理含油污水中不能单独用物 理方法或生物方法去除的一部分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常用 的方法有化学破乳法、化学氧化法等。化学破乳法包括盐 析法、酸化法、凝聚法。由于乳化油呈稳定状态,要达到 油水分离首先要破乳,即向水中投入化学药剂,药剂在水中 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发生电 中和作用,以降低其表面电位,再经过处理使油粒聚集,粒 径变大,使浮力随之增大,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化学 氧化法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微毒、 无毒物质或转化成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氧化法又可分为 氧化剂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光化学催化氧化法。氧化剂 氧化法是指利用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油和COD 等污 染物质以达到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电解氧化法是指 在污水中插入电极并通过直流电,使污水中的油和COD等污 染物质在阳极发生电氧化作用或与电解所产生的氧化性物 质发生作用以达到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光化学催化 氧化法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光能或人造光能以达到 净化含油污水的一种方法。
水体油类污染物
• 石油具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之美称,广 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工艺水平和 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量含油类物质的废水、废渣不 可避免地排入水体,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 来越严重。
水体油类污染物来源
全世不同途径进入水体形成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是一 种量大、面广且危害严重的污水。 按其来源可分为
水体油类污染物的危害
一、油类污染物对水体性质的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在进入水体后,会在水面上形成 厚度不一的油膜。油膜使水面与大气隔绝,使水中 溶解氧减少,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致使水底 质变黑发臭。油膜、油滴还可贴在水体中的微粒 上或水生生物上,不断扩散和下沉,会向水体表面 和深处扩展,污染范围愈扩愈大,破坏水体正常生 态环境。另外,水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水体中的 氯烃,如狄氏剂、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 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水体表层毒害水生生物。
4.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生化)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从而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 毒物质,使含油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可将有机物作为营 养物质,使其一部分被吸收转化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成 分或增殖成新的微生物,其余部分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成 简单的有机或无机物质。根据氧气的供应与否,生化法可 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从过程形式上可分为 污泥法、生物过滤法和氧化塘法。 综上所述,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一般 情况下单一方法的处理效果均不佳,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2 或3 种方法联合使用,才能使水质达到标准。处理手段一 般是先用物理方法分离、然后用化学法去除、再用生物法 降解。
四、油类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石油一般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用含 污染物的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能影响人体多种器 官的正常功能,引发多种疾病。经常受到石油类污 染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 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是普通孩子的7 倍。石油类污染物污染的附近区域, 儿童皮肤碱 抗力明显减弱、白细胞下降、贫血率上升、肺功 能受到影响,一般人的肝肿概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居 民,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 明显高于对照区。石油的浓度是考察其毒性的关 键因子,不同组分的石油其毒性效果也不一样,随 着石油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其毒性增强。
水体中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
石油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 作用下,其组成性质和存在形式都会有所变化。一 般来讲,石油类污染物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乳 化油、溶解油、油- 固体物等5 种状态存在于水中。
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按处理原理可分 为4 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 法。
1.物理法
物理处理法的重点是去除含油污水中的矿物质和大 部分固体悬浮物、油等。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粗粒 化、过滤、膜分离等方法。重力分离法是初级处理方法, 它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 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的分离。离心分离法是使 装有采油污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油粒和污 水的性质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相对密度大的水受到 较大的离心作用被甩到外侧,相对密度小的油珠则被留在 内侧,并聚结成大的油珠而上浮达到分离目的。粗粒化法 是利用油- 水两相相对于聚结材料亲和力的不同来进行分 离,当含油污水流经过一些疏水亲油物质时,油珠在其润湿、 聚结、碰撞聚结、截流、附着等联合作用下聚集成较大的 油滴。过滤法是将含油污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 某种介质组成的滤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主要是 利用颗粒介质的截流、惯性碰撞、筛分、表面黏附、聚并 等作用,将水中油分除去。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 性对采油污水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其机理是用1张(或1 对)多孔滤膜,利用液- 液分散体系中两相与固体膜表面亲 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