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合集下载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贾谊悲惨命运的感慨和对自身遭遇的哀叹,展现了内心的悲愤和不平。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贾谊的身上,以此抒发自己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人生遭遇的哀叹。

2.意境描绘:《长沙过贾谊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沙贾谊故宅的景象,如“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氛围,为诗中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3.寓意的表达:诗中通过贾谊的遭遇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以此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如“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诗人通过汉文帝对贾谊的恩宠淡薄以及湘水无情的描绘,暗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公和自己的命运多舛。

4.文学价值:《长沙过贾谊宅》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都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才华。

这首诗被认为是唐人七律中的精品,展现了唐诗的优美和韵味。

综上所述,《长沙过贾谊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凄美的怀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寓意丰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贾谊悲惨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身遭遇的不满。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唐人七律中的佳作。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含翻译)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含翻译)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长沙过贾谊宅⑴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1]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⑶楚客: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作品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作品鉴赏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唐诗三百首之《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唐诗之《长沙过贾谊宅》赏析唐诗三百首之《长沙过贾谊宅》赏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

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韵译: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赏: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诗人刘长卿的七言律诗《长沙过贾谊宅》堪称唐代律诗的精品。

刘长卿因为性格刚烈,屡次犯上,曾两次遭到贬谪。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为被诬陷,由现今湖南湖北一带贬往当时还比较荒凉的浙江。

《长沙过贾谊宅》应当作于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抑郁而死。

长沙过贾谊宅的意思

长沙过贾谊宅的意思

长沙过贾谊宅的意思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而贾谊,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宅邸更是被誉为当时的文化瑰宝。

长沙过贾谊宅,意味着探索历史文化,感受古人智慧的独特体验。

贾谊宅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元素。

宅内有庭院、厅堂、书房等多个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展示了贾谊的学问和生活方式。

进入贾谊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庭院。

庭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庭院的中央有一口古井,据说是贾谊亲手挖掘的,井水清澈见底,流淌着历史的痕迹。

走进宅内,可以看到一座座精美的厅堂。

厅堂的装饰十分讲究,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桌椅上摆放着古董文房四宝。

这些陈设无一不展示了贾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厅堂中,还有一些摆放着古籍书籍的书架,这些书籍记录了贾谊的学问和思想。

贾谊宅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过于他的书房了。

书房中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桌上摆放着一支毛笔和一方宣纸。

书房的墙壁上挂满了书架,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古籍书籍,其中包括《文选》、《史记》等经典之作。

这些书籍见证了贾谊的学术成就和他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长沙过贾谊宅,不仅仅是一次观光旅行,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思考。

贾谊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他的宅邸承载了他的智慧和情感,也见证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通过参观贾谊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沙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长沙过贾谊宅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历史,更在于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贾谊宅所展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长沙过贾谊宅是一次独特的文化之旅。

通过参观贾谊宅,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长沙,亲身体验长沙过贾谊宅的意义,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四篇:《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
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 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 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 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 太傅。(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2)试分析本诗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 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 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 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D.尾 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 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 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 分 5、颔联渲染了 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 分)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参考答案&nbsp(; 1)颔联通过对“ 人 去 后 ”、 “日 斜 时 ”的 “秋 草 ”、 “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 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 铺垫。(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 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3.D4.都运 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 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
作本人: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观景台。

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句:汉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亭长,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癫痫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
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
湘水无情,凭吊曹雪芹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
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赏析:
诗似是作本人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曾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
身迁谪。

颔联写下古宅萧条冷落市场繁荣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
吊屈子。

相通隐约连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含翻译)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含翻译)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长沙过贾谊宅⑴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1]注释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⑶楚客: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作品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作品鉴赏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带拼音、注音、精校)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带拼音、注音、精校)

《长chán ɡ 沙shā 过ɡuò 贾jiǎ 谊yì 宅zhái 》唐tán ɡ 代dài :刘liú 长zhǎnɡ 卿qīnɡ三sān 年nián 谪zhé 宦huàn 此cǐ 栖qī 迟chí ,万wàn 古ɡǔ 惟wéi 留liú 楚chǔ 客kè 悲bēi 。

秋qiū 草cǎo 独dú 寻xún 人rén 去qù 后hòu ,寒hán 林lín 空kōnɡ 见jiàn 日rì 斜xié 时shí 。

汉hàn 文wén 有yǒu 道dào 恩ēn 犹yóu 薄báo ,湘xiānɡ 水shuǐ 无wú 情qín ɡ 吊diào 岂qǐ 知zhī 。

寂jì 寂jì 江jiānɡ 山shān 摇yáo 落luò 处chù ,怜lián 君jūn 何hé 事shì 到dào 天tiān 涯yá 。

【注zhù 解jiě 】:1、谪zhé 宦huàn :官ɡuān 吏lì 被bèi 贬biǎn 职zhí 流liú 放fàn ɡ 。

2、栖qī 迟chí :居jū 留liú 。

3、楚chǔ 客kè :指zhǐ 贾jiǎ 谊yì ,也yě 包bāo 括kuò 自zì 己jǐ 和hé 别bié 的de 游yóu 人ré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过贾谊宅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
5、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分)
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4.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5、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6、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1.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

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5分)
2.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1、颔联。

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

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①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②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三: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起
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答: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
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承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答: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

同时“空见”和“日斜”具有象征意义,“空见”既写出了贾谊故宅的荒凉寂寞,同时更让人回想起贾谊当时在汉王朝的艰难处境,有报国无门的感叹。

“日斜”表面上写落日西倾,实际上暗示了李唐王朝这种难以挽转的衰颓趋势,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转
问题: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合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四:
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2.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五:
14.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

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

(1分)
1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6.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
参考答案
14.迟、时、知
16.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

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
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参考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