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
地面用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第1部分:测试要求-最新国标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测试样品 (5)5标记和文档 (6)5.1铭牌 (6)5.2文档 (6)5.2.1最低要求 (6)5.2.2文件中应提供的信息 (6)5.2.3组装说明 (7)6测试 (7)7判定标准 (9)7.1概述 (9)7.2功率输出和电路 (9)7.2.1额定值和公差的确定 (10)7.2.2额定铭牌的验证→gate1 (11)7.2.3型式认证测试期间的最大功率衰减→gate2 (13)7.2.4电路 (13)7.2.5外观缺陷 (13)7.2.6电气安全 (14)8主要外观缺陷 (14)9报告 (14)10变更 (15)11测试流程和程序 (15)附录A(资料性)相对于IEC61215(2016)系列标准的变化 (17)A.1概述 (17)A.2双面组件的程序 (17)A.3代表性样品的使用 (18)A.4增加动态机械载荷 (19)A.5增加了电势诱导衰减测试 (19)A.6模拟器要求 (21)A.6.1概述 (21)A.6.2光谱要求变化的基本原理 (21)A.6.3改变均匀性要求的依据 (22)A.7重测导则说明 (23)A.8接线盒上的重物 (23)A.9对单片集成热斑耐久试验的修正 (23)A.10序列中组件数量 (25)A.11删除组件标称工作温度(NMOT) (25)A.12薄膜测试期间的极低电流 (26)A.13将旁路二极管试验限制为3个二极管 (26)A.14绝缘试验恢复到2005版 (26)A.15弯曲试验 (27)A.16可选的硼氧LID稳定性(MQT19.3) (27)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1部分:测试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适合在露天气候下长期运行的地面光伏组件的设计鉴定要求。
组件的使用寿命是否达标取决于其设计、环境和运行条件。
测试结果不能被用作预测组件寿命依据。
在98th%运行温度超过70℃的气候条件下,建议用户采用IEC TS63126中描述的更高温度的测试条件进行测试。
DB13_T2349-2016晶体硅光伏组件质量保障要求

ICS27.160F 0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349—2016晶体硅光伏组件质量保障要求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module2016-05-23发布2016-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流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邓彩霞、王爱军、高艳杰、张雷、李会玲、张魏征、于波、刘志刚、田涛、张建旗。
晶体硅光伏组件质量保障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在生产组织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总要求、领导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资源管理、文件要求、产品实现等。
本标准适用于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和生产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组件制造工厂、组件贴牌代工厂、组装厂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763.2 建筑用安全玻璃 钢化玻璃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9195 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总规范GB/T 29848 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胶膜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组件本标准定义为地面光伏发电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4 总要求4.1 组织针对晶体硅光伏组件产品的寿命周期全过程应在有效的GB/T 19001的覆盖之下。
4.2 组织需要在进行生产之前确定各相关方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要求、终端用户需求、供方协议、组织自身资源配置。
4.3 组织需要确定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及法律环境。
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相关的测试方法的研究报告

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相关的测试方法的研究报告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是太阳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适应性对于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相关的测试方法。
第一步是确定评价指标。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功率输出、耐久性、防水性和自清洁性。
因此,在进行环境适应性评价时,需要针对以上指标进行测试。
第二步是选择测试实验室和测试设备。
测试实验室应具备光电子学测试能力,测试设备应包括光伏组件测试系统、气候模拟测试系统、水浸测试系统和自清洁性测试系统。
第三步是进行测试。
测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功率输出测试: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光伏组件测试系统中,根据标准测试条件进行测试,记录其功率输出。
2. 耐久性测试: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气候模拟测试系统中,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如高温、低温、湿度变化等,持续一定时间进行测试。
测试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光谱响应等。
3. 防水性测试: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水浸测试系统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水浸测试,从而测试其防水性能。
4. 自清洁性测试: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自清洁性测试系统中,观察其自清洁性能。
5.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
同时,还要考虑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为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环境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一条系统化的检测途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对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本研究得到了以下数据:1. 功率输出:晶体硅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为300Wp,经过光伏组件测试系统测试,其实际功率输出为298Wp,与标称值相近。
2. 耐久性: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高温环境中,经过500小时测试后,其电压和电流略有下降,光谱响应变化不明显;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低温环境中,经过500小时测试,其电流略有下降,光谱响应变化不明显;将晶体硅光伏组件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经过500小时测试,其电流、电压、光谱响应均有所下降。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第2部分湿热气候条件

CNCA/CTSXXXX-201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QCXXXX—2013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第2部分:湿热气候条件Terrestrial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in multiple climatesPart 1: Damp-Heat Climate Condition(申请备案稿)2013-XX-XX发布2013-XX-XX实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CQC XXXX—2013目录前言............................................................................ I I1 范围和目的 (3)2 引用标准 (3)3 湿热气候条件特点及试验程序 (3)4 样品要求 (5)5 合格判据 (5)6 严重外观缺陷 (5)7 报告 (5)8 重新测试 (6)9 试验项目 (6)9.1 外观检查 (6)9.2 EL检测 (6)9.2.1 目的 (6)9.2.2 程序 (6)9.3 最大功率点确定 (6)9.4 绝缘耐压试验 (6)9.5 湿漏电流试验 (6)9.6 接地连续性试验 (6)9.7 盐雾试验 (6)9.8 PID试验 (7)9.8.1 目的 (7)9.8.2 装置 (7)9.8.3 试验过程 (7)9.8.4 最后试验 (7)9.8.5 要求 (7)9.9 湿热试验 (7)9.9.1 目的 (7)9.9.2 程序 (7)9.9.3 最后试验 (8)9.9.4 试验要求 (8)9.10 机械载荷试验 (8)CQC XXXX—2013前言光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发展对光伏组件提出了性能长期可靠的技术要求。
不同的气候条件与使用条件会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机械性能产生影响,为此需要根据光伏组件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制定适合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IEC61215:2016-2地面光伏组件-测试内容 中文

地面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二部分:测试步骤1.范围和目的此国际标准系列基于IEC 规定了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的要求,该组件是在IEC 60721-2-1中所定义的一般室外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这部分IEC 61215适用于全部地面光伏组件材料,例如晶体硅光伏组件和薄膜组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带聚光器的组件,尽管此项标准能可能用于低聚光组件(1-3个太阳光)。
对于低聚光组件,全部测试使用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
本试验程序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表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通过此试验的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期望值将取决于组件的设计以及它们使用的环境和条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全部或部分引用而构成了本标准的条文。
标注日期的标准,仅引用的版本有效。
未标注日期的标准,可使用最新版本标准(包括任何修订)。
IEC 60050,国际电工词汇(网址:)IEC 60068-1 环境测试-第一部分:总述和指导IEC 60068-2-21 环境测试-第2-21部分测试-测试U:引出端强度以及整体支架安装设备IEC 60068-2-78 环境测试-第2-78部分:测试Cab:湿热,稳定状态IEC 60721-2-1 环境状态的分类-第2-1部分: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状态-温度和湿度 IEC 60891 光伏设备-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来测量I-V特性的步骤IEC 60904-1 光伏设备-第一部分:光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IEC 60904-2 光伏设备-第二部分:光伏标准设备的要求IEC 60904-3 光伏设备-第三部分:地面光伏设备和标准光谱福照度数据的测量原则 IEC 60904-7 光伏设备-第七部分:光伏设备光谱错配修正的测量IEC 60904-8 光伏设备-第八部分:光伏设备光谱响应率的测量IEC 60904-9 光伏设备-第九部分:太阳光模拟器操作要求IEC 60904-10 光伏设备-第十部分:线性测试的方法IEC 61215-1 地面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一部分:测试要求IEC TS 61836 太阳光伏系统能量-术语,定义和符号IEC 61853-2 光伏组件测试结果和能量等级-第二部分:光谱响应,入射角,和组件操作测试温度IEC 62790 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安全要求和测试ISO 868 塑料和橡胶-通过硬度测验器测量压痕硬度(回跳硬度)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的目的,术语和定义由IEC 60050和IEC TS 61836中给出,其他如下。
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相关的测试方法

与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相关的测试方法1. 引言介绍晶体硅光伏组件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和环保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环境的不同会对其效率和寿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和测试。
2. 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介绍晶体硅光伏组件的重要性能指标,如光电转换效率、温度系数、机械强度、抗损伤性等,为后续测试方法的设计提供指导。
3. 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详细介绍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如光照模拟测试、温湿度循环测试、机械强度测试、严酷天气环境测试等,说明各种测试方法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所设计的测试方法对晶体硅光伏组件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究晶体硅光伏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特点和适应性能,为今后的使用和研发提供依据。
5. 结论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意义进行总结,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究的方向和方法,以促进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章:引言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能源的强烈推广,晶体硅光伏组件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能源转换和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晶体硅光伏组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设备,能够将太阳光能充分利用,将光能转化成为电能,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可应用于住宅、商用、工业大楼等多个领域。
然而,由于晶体硅光伏组件的使用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强度等因素会对其效率和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和测试,以更好地了解其性能和可靠性,并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从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该领域的相关调研现状和研究成果,然后进一步探究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指标、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为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第二章: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晶体硅光伏组件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其性能指标决定了它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
IEC61215介绍

09 热斑耐久试验
目的: 确定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的能力,如这种效应可能导致焊接熔化或封装退化.电池不
匹配或裂纹、内部连接失效、局部被遮光或弄脏均会引起这种缺陷.
热斑效应 当组件中的一个电池或一组电池被遮光或损坏时,工作电流超过了该电池或电池组降
低了的短路电流,在组件中会发生热斑加热.此时受影响的电池或电池组被置于反向偏置状 态,消耗功率,从而引起过热.
性能测试 (பைடு நூலகம்erformance test)
性能测试 (Performance test)
IEC 61215-10.2
IEC 61215-10.7 IEC 61215-10.9
Maximum Power
Power:工作或能量花费在特定的时间量。例如, 瓦 是一个单位的权力,这被定义为一个 焦耳 每秒 Determination最大功率测定
应满足下列要求: — 对于面积小于0.1m2的组件绝缘电阻不小于400MΩ。 — 对于面积大于0.1m2的组件,测试绝缘电阻乘以组件面积应不小于40MΩ·m2
18 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
目的: 评价旁路二极管的热设计及防止对组件有害的热斑效应性能相对长期的可靠性。
试验过程: 加热组件到75℃±5℃,对组件施加等于标准测
机械应力试验 (Mechanical stress tests)
机械应力试验 (Mechanical stress tests)
IEC 61215-10.1 IEC 61215-10.14 IEC 61215-10.17 IEC 61215-10.16
Visual inspection目视检查 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 Test引线端强度测试 Hail Test冰雹测试 Mechanical Load Test机械负荷测试
IEC61215:2016-2地面光伏组件-测试内容 中文

地面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二部分:测试步骤1.范围和目的此国际标准系列基于IEC 规定了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的要求,该组件是在IEC 60721-2-1中所定义的一般室外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这部分IEC 61215适用于全部地面光伏组件材料,例如晶体硅光伏组件和薄膜组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带聚光器的组件,尽管此项标准能可能用于低聚光组件(1-3个太阳光)。
对于低聚光组件,全部测试使用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
本试验程序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合理的经费和时间内确定组件的电性能和热性能,表明组件能够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长期使用。
通过此试验的组件的实际使用寿命期望值将取决于组件的设计以及它们使用的环境和条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全部或部分引用而构成了本标准的条文。
标注日期的标准,仅引用的版本有效。
未标注日期的标准,可使用最新版本标准(包括任何修订)。
IEC 60050,国际电工词汇(网址:)IEC 60068-1 环境测试-第一部分:总述和指导IEC 60068-2-21 环境测试-第2-21部分测试-测试U:引出端强度以及整体支架安装设备IEC 60068-2-78 环境测试-第2-78部分:测试Cab:湿热,稳定状态IEC 60721-2-1 环境状态的分类-第2-1部分: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状态-温度和湿度 IEC 60891 光伏设备-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来测量I-V特性的步骤IEC 60904-1 光伏设备-第一部分:光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IEC 60904-2 光伏设备-第二部分:光伏标准设备的要求IEC 60904-3 光伏设备-第三部分:地面光伏设备和标准光谱福照度数据的测量原则 IEC 60904-7 光伏设备-第七部分:光伏设备光谱错配修正的测量IEC 60904-8 光伏设备-第八部分:光伏设备光谱响应率的测量IEC 60904-9 光伏设备-第九部分:太阳光模拟器操作要求IEC 60904-10 光伏设备-第十部分:线性测试的方法IEC 61215-1 地面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一部分:测试要求IEC TS 61836 太阳光伏系统能量-术语,定义和符号IEC 61853-2 光伏组件测试结果和能量等级-第二部分:光谱响应,入射角,和组件操作测试温度IEC 62790 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安全要求和测试ISO 868 塑料和橡胶-通过硬度测验器测量压痕硬度(回跳硬度)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的目的,术语和定义由IEC 60050和IEC TS 61836中给出,其他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系列认证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背景根据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底,重点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和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建成并网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 万千瓦。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与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运行安全和收益率。
一直以来,我国的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主要依据IEC 61215(针对晶体硅光伏组件)及IEC 61646(针对薄膜光伏组件)标准对组件进行设计鉴定与定型测试。
近几年随着IEC 61730系列的安全标准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光伏组件的质量要求。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例,该地区的强紫外辐射、高辐照度条件与一般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以现有的IEC标准对光伏组件进行质量检测,已导致光伏组件在西藏、青海地区的光伏电站中使用时,组件的电气性能输出急剧降低、机械应力失效、电气安全故障较多等问题日趋显著。
然而,国内目前尚没有机构开展针对IEC检测标准与我国典型气候条件偏离的研究工作。
在光伏组件的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领域,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在近2-3年已经着手开展了组件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为解决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与性能衰减率等关键问题,正在通过电性能试验、电气安全试验、机械应力试验的研究制定检测标准,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欧洲的国际能源署(IEA)光伏系统性能研究机构、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Fraunhofer ISE)等多家光伏实验室都先后在欧洲各地开展了针对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的试验方法研究。
以高山、平原、沿海、沙漠等典型地理条件为主要分类,研究光伏组件的电气特性、温度特性、机械应力特性等。
并根据光伏组件的不同应用条件与气候特征开展了实验室之间的国际比对,逐步完善欧洲的EN光伏标准体系。
然而欧美等国的研究仅是针对本地区气候特点开展的,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因此有必要在欧美等国研究机构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检测技术研究,完善我国的光伏组件标准体系。
二、认证技术规范编制工作过程综述该系列认证技术规范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简称CQC)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光伏组件分级研究》的重要课题成果。
《光伏组件分级研究》课题于2012年1月启动,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主,联合国内主要光伏组件实验室、光伏组件应用业主单位,以及国内重点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组成课题工作组,并对课题的主要工作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
课题组通过搜集我国主要光伏电站安装地点的气候相关资料。
分析影响光伏组件安全和性能的环境因素和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分析光伏组件的测试标准。
邀请了以复旦大学孙耀杰教授为组长的光伏行业内专家对课题组编写的《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技术规范大纲进行了审定,确立了技术规范的框架。
技术规范编制草案初稿完成后,广泛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对技术规范的意见进行了汇总。
根据意见汇总的内容,对技术规范进行了修改。
课题组拟定了检测步骤,并且编写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原始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联系相关厂家,对光伏组件进行了数据验证,并出具了一份完整的试验报告。
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13年1月举办了课题成果验收会,并顺利的通过了验收。
三、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本规范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它们相符合,无冲突,相关指标符合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实际情况。
四、与现行标准的关系目前我国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目前检测认证所采用的GB/T9535-1998完全等同IEC 61215:1993《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该标准只规定了IEC 60721-2-1 Edition 1.1-2002《环境条件分类.第2-1部分:自然界出现的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中所定义的一般室外气候条件下组件性能的最低要求,并不能覆盖我国的光伏电站安装区域的多种气候类型,因此按照现行标准检测光伏组件,必然会增大光伏组件在可靠性与耐久性方面的风险。
为了确保我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根据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气候特点,深入研究光伏组件检测技术,编制温度、湿度、高辐照度、盐雾腐蚀等环境适应性标准,制定严谨、科学的光伏组件质量监控办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主要起草单位情况简介1.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隶属中国检验认证集团。
从事太阳能光伏、光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标准研究和产品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新能源领域开展的主要认证服务包括: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储能及动力电池等。
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以高技术研究发展为主的电工专业科研基地型研究所,是以发展电工电能新技术为学科方向的国家科研机构,近10年以来,电工所在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电工所与199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是国内第一批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和实验室资质认定(CMA)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近年来,中科院电工所先后承担了中国“光明工程”先导项目、中国“送电到乡”项目的光伏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估项目;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等多个国家项目;并承担了我国多项光伏、风力发电检测标准的制定工作。
3. 中广核太阳能公司于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广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集团在太阳能产业的专业投资平台,总资产33.6亿元,净资产15.7亿元,员工近200人。
是国内太阳能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太阳能发电关键技术集成,包括光伏、光热项目,微网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等光伏产业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单位。
4.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上海市质检院,是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光伏(PV)产品检验室引进国内外光伏专用检测设备50余台/套,检测产品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光伏控制器、光伏组件接线盒、独立光伏系统、家用光伏系统等领域。
检验室下设组件光电性能检测室、PV附件检测室、光老化实验室、机械安全检测试验室、气候环境试验室,由一支博士、高级工程师为首的高素质检测团队完成检测,专业技术领先、检测经验丰富。
5. 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检南方”)的前身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于1987年,2011年10月中检集团实现对中检南方的战略控股,中检南方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检南方拥有国内外认证机构的各类资质或授权,检测能力覆盖新能源、电子信息、通信、家电、照明、工业产品、安防、玩具、化学等产品领域,是国家和深圳市的电子、信息、通信、医疗产品测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太阳能光伏产品认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6. 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是国家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认可的光伏实验室,主要从事光伏组件的检测和研究。
7.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监督检验机构,由政府全额出资,具第三方公正性,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检验结果具法律效果。
主要开展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检测与认证、光伏产品标准的制定与研究、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及相关信息发布等工作。
中心一期投资规模6000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入4000万元,面积8000m2,设备配置达到国际一流。
承担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抽查和技术仲裁,承担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及相关原材料,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检测,承担太阳能相关产品的认证及咨询,承担太阳能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修改及制订,承担太阳能光伏系统检测设备或技术的研发,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承担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及相关信息发布,承担科技成果、专利产品、新产品质量的鉴定检验和型式试验。
8.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
涉及光伏组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总部位于中国保定,并在全球设有十多个分支机构及办事处。
六、主要技术内容和数据验证情况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研究内容是研究不同区域内应用环境的差异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制定出符合本区域气候环境的光伏组件检测方案或规范。
(1)综合考虑我国光伏电站重点安装区域,优选出气候条件差异明显的代表性区域,作为试验地点;(2)调研所选区域的气候条件,与IEC标准体系中对一般室外条件的定义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影响组件性能衰退的关键因素;(3)建立实验方案并搭建检测平台针对上述确定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操作性较强的检测规范。
综合各试验区域的试验结果,编制较全面的各地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组件的分级技术规范;(4)分别在我国的几个典型地区(青海、新疆、宁夏、云南等地)开展光伏组件室外电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以高寒地区气候条件、干热气候条件、湿热气候(包括沿海地区)为例进行室外试验验证;(5)为了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反映光伏组件长年在室外工作条件下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性能失效,课题组结合国内光伏检测实验室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与定型试验方法,针对我国的干热气候条件、湿热气候条件、高寒气候条件分别研究制定相应的试验项目与试验序列和试验判定要求。
通过环境模拟试验反映光伏组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预期使用寿命期间内引起的性能失效;图1:光伏组件在不同温度与辐照度条件下的功率评定试验图2:腔体辐射计与总辐射表在高海拔地区的自然阳光下校准,为开展室外测试建立量值溯源图3:高海拔地区自然阳光光谱辐照度测量(6)结合近几年光伏电站在湿热及沿海地区出现的功率衰减及其他性能失效现象,通过气体腐蚀(例如盐雾腐蚀)对光伏组件的试验结果分析,通过相应的高电压诱导衰减(PID)试验,制定光伏组件在湿热气候下的PID试验方法和盐雾试验方法及对应的试验序列与判定依据;(7)针对近几年光伏组件在我国西部地区安装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气安全特性隐患(热斑效应问题、旁路二极管热性能失效状况),课题组组织国内光伏检测实验室对旁路二极管在干热、湿热等气候条件下的工作温度与其热特性进行了试验方法研究,为最终确定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依据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