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一《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
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
“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
3、二句反言见意。
正言之则为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而以“岂”“应”二虚字反言之,则愈见其悲愤之情。
4、飘飘,不定貌。
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二句以沙鸥自比,抒发漂泊流离中抑郁不平之气,用一问一答形式,愈见苍凉悲郁。
赏析:永泰元年(765)秋,杜甫由忠州(今重庆忠县)去云安(今重庆云阳)舟行途中夜泊时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穷愁潦倒,漂泊江湖,有志难骋的悲愤抑郁心情。
情调虽凄苦,却不衰颓。
壮阔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反映出诗人在危苦穷促中依然能保持阔大眼界、旷远胸怀。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篇二《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⑴。
星垂平野阔⑴,月涌大江流⑴。
名岂文章著⑴,官应老病休⑴。
飘飘何所似⑴,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
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

【导语】《旅夜书怀》是唐代诗⼈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阔⼤⽆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感受到诗⼈⽣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飘泊⽆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称道。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lǚ yè shū huái 旅夜书怀 dù fǔ 杜甫 xì cǎo wēi fēng àn , wēi qiáng dú yè zhōu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xīng chuí píng yě kuò , 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míng qǐ wén zhāng zhù , guān yīn lǎo bìng xiū 。
名岂⽂章著,官因⽼病休。
piāo piāo hé suǒ sì , tiān dì yī shā ōu 。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翻译/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着⾼⾼桅杆的⼩船在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光随波涌动,⼤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章⽽,年⽼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鉴赏 ⾸联⽤对起格,写⾃⼰夜晚独⾃⾏⾈的孤苦之状。
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独系⾼帆夜⾏之⾈。
在静夜停⾈的寂寥江天⾥,羁旅之怀油然⽽⽣,不可遏⽌,不⾔愁⽽愁⾃见。
颔联⼆句分承⾸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前江涛滚滚.⽉影流动如涌。
这两句⽓魄雄⼤,境界宏阔,与李⽩“⼭随平野尽,江⼊⼤荒流”句法略同⽽⼯⼒悉敌。
杜甫旅夜书怀

飘 飘 何 所 似 , 天 地 一 沙 鸥
。
名 岂 文 章 著 , 官 应 老 病 休 。
星 垂 平 野 阔 , 月 涌 大 江 流 。
细 草 微 风 岸 , 危 樯 独 夜 舟 。
( 杜 甫 )
旅 夜 书 怀
《旅夜书怀》的参考译文:
•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着孤零零 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 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 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 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 小的沙鸥。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凄凉孤独, 无依无靠.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寓情于景
场面宏大, 反衬作者。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乐景写哀 情
远大抱负, 长期压抑. 孤独漂泊, 无依无靠。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 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 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 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 写照。
旅夜书怀
(唐)杜甫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 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 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 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 作。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诗人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 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 就像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
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情景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上等处飘浮游荡。
[例]躺仰在海面上时是最惬意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
这该是何等的大快乐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周涛《浅海白人》)二、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的心境。
[例]只身远游,泊船江中,难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灯光相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的分量。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三、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间。
[例]以沙汀点景,显然更富诗情画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少。
(甘犁《沙汀湖之盼》)【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
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
且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
诗中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
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
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
意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仙:指李白。
其诗飘逸如仙。
诗圣:指杜甫。
思想界的孔子。
其诗为“诗史”。
诗佛:指王维。
因其修禅,其诗画亦大有禅味。
其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维摩诘是佛门弟子。
诗魔:指白居易。
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
诗鬼:指李贺,短命的天才诗人,其诗以奇诡见长。
诗囚:孟郊、贾岛,都以苦吟著名,又“喜为穷苦之词”,所以后人把他们二人并称,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
诗豪:指刘禹锡。
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
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杜甫的为人。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感,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苦难,将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闻一多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1、杜甫生平介绍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三别”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如果说,唐史的深处是忧伤,那么杜甫的姿势就是匍匐。
因为匍匐,所以心存下层百姓;因为匍匐,所以眷顾祖国大地。
正是这种念国念民、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让后人备受感动。
让我们铭记这份情,更传递这份情。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说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
“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
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极、压抑、忧愁。
“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徐急相间,音调上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知人论世1、杜甫生平介绍公元712年,杜甫生于此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
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曾任县令。
杜甫的母亲崔氏是初唐著名诗人崔融的女儿,而且与李唐皇族有亲戚关系。
崔融的母亲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八子李元名的女儿,崔融的妻子也就是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之次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
杜甫的父系和母系家族都让杜甫感到很荣耀,这一特定的家庭出身,对他的政治态度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35岁以前)杜甫自幼丧母,很早就寄养在东都洛阳二姑母家。
二姑对他非常好,杜甫和她二姑的孩子都生病了,她二姑结果放弃了自己的儿子保住了杜甫的生命。
所以杜甫在二姑死了以后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有唐义姑’。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
他7岁时就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
杜甫读书很刻苦,曾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
他先是去漫游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
他游览了江南的许多秀丽山川和名胜古迹。
杜甫24岁,由江南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文章不合主考官口味,竟没有考取。
于是第二年他又漫游,直到30岁时才又回到洛阳。
这一时期正逢开元盛世和天宝前期,国家的形势比较好,杜甫个人也衣食无忧,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前途也充满着希望,所以这个时期是杜甫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友人。
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冷漠的现实。
杜甫参加了考试,谁知这次考试没被录取,这是杜甫在仕途上遇到的又一次挫折。
他这时经济上也开始困难了,为了谋取出路,他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向达官贵人投递诗篇,以求引荐。
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
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却又没有下文。
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经济来源完全断绝,生活相当困难。
终南山离长安比较近,杜甫经常去终南山采草药,加工后出售糊口。
有时候也混在饥民的队伍里,排队购买官府低价出售的粮食。
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杜甫的思想感情逐渐向人民靠近,这个时期他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杜甫在长安苦苦等待了十年,最后才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官职,而这时已经是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十年的长安困守,使杜甫看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下层人民的苦难,从此以后他开始逐渐成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确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叛军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
于是,在兵荒马乱中,杜甫又带着一家人向北逃难,他走在难民的行列里,以野果充饥,尝遍了逃难者所遭受到的一切苦楚。
后只身北上,可是走到半路,不幸被安史叛军截获,送往沦陷后的长安。
再现在诗人眼底的长安,经过安史叛军的杀戮洗劫,到处呈现出国破家亡的惨象。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
后杜甫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逃出长安,一路上历尽艰辛,奔赴唐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凤翔县),唐肃宗任命杜甫为左拾遗。
左拾遗的职责有两项,一是劝谏皇帝,二是举谏贤良。
虽只是从八品上,但却是清要之职。
杜甫感激涕零地接受了这个职务,但不久却因为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
幸有新任宰相张镐营救,杜甫才免于治罪。
但由于唐肃宗厌恶他,便打发他回家探亲。
十一月,杜甫带领妻子儿女也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次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管理祭祀、学校、选举等文教工作的官),从此与长安永别。
这次被贬是对杜甫在政治上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他重又接触到了苦难的人民。
这个时期是杜甫创作的高潮时期。
其主要诗作有《春望》、《月夜》、“三吏三别”等。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9—59岁)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再加上他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于是便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
由陇入蜀,于乾元二年岁末来到成都。
由于彭州(今四川彭县)刺史高适等亲友的资助,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了一个安身的处所。
诗人在这里和农民交往,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田园诗。
上元二年(761)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
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他在成都五年多,其主要诗歌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县),因病不能前进,因为他一路上感受湿气,肺病和风痹病发作,脚部有些麻痹,行走不便,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零九个月,写诗330余题,450多首,平均不到两天就写一首,这是他创作的一个旺盛时期。
如《壮游》、《昔游》、《遣怀》、《秋兴八首》、《登高》等,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作品。
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杜甫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
大历四年(769)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他本想投靠亲友,但亲友多亡故,又加上洪水、兵乱,使他非常困难,贫病交加,最后他在大历五年(770)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
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正因为杜甫写出了诗史,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
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