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医学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知识

(1)取琼脂平板1个,将底面分成两等份,注明A/B。 (2)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在左手食指头上涂擦。用该指
头在平板A处琼脂表面涂抹,作为消毒前的对照。 (3)用棉签蘸络合碘消毒左手食指。待络合碘干后,依上法
在平板B处琼脂表面涂抹。 (4)置平板于37℃培养18~24h。
2.2个平板均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1、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 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以消毒的药品
第2页:记录、分析紫外线杀菌试验的结果。
5、无菌操作(aseptic technique): 防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二) 消毒灭菌的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干热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物理方法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电离辐射 微波
滤过除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乙醇、含碘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高 锰酸钾、新洁尔灭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果】
平板A处琼脂表面有细菌生长,B处不长细菌或出现 极少的菌落。说明一定浓度的络合碘能杀灭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抗生素敏感试验(示教)
一种抗生素只对一定种类的生物细胞有拮抗作用,这种作用范 围称抗菌谱。
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干扰细胞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抑制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这些作用都有一定的选择性。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与医学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有些则可以导致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细菌知识点:1. 病原菌:病原菌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
例如,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它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导致胃肠道感染。
2. 耐药细菌:耐药细菌指对抗常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
过度使用抗生素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碳水化合物发酵菌:这类细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酸、气体或其他化合物。
例如,链球菌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菌,它可以引起咽喉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真菌知识点:1.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疾病。
例如,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它可以引起阴道念珠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等。
2. 真菌毒素:某些真菌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例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以污染食物,摄入过量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健康问题。
3. 真菌药物: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三、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依靠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繁殖。
病毒能感染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引起多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病毒知识点:1. 病毒感染: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系统,导致感冒、流感、肠胃炎等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它易于通过飞沫传播。
2. 病毒复制:病毒在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在医学领域中,微生物学实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了解微生物的生长、传播和致病机制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不同类型和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培养实验培养实验是最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之一。
通过将微生物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并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增殖。
培养实验还可用于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性质。
例如,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帮助鉴定细菌是否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
此外,培养实验也可以用于测试微生物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是评估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重要方法。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对抗细菌感染。
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是纸片扩散法,它通过在琼脂平板上置放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来观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反应。
根据纸片周围形成的抑制区域大小,可以推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酶活性实验酶活性实验用于评估微生物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和效率。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对特定底物的降解能力以及其在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例如,过氧化氢酶活性实验可以检测细菌的生产氢过氧化物的能力,这对于了解某些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非常重要。
四、PCR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和检测微生物DNA的特定片段。
这种实验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亚型。
PCR实验在病毒检测、感染病原体鉴定以及基因突变的检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分析和分离微生物细胞的高级技术。
它通过将微生物细胞与荧光染料结合,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仪对其进行计数和分类。
这种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动态变化。
六、抗体检测实验抗体检测实验用于检测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
这些实验可以检测患者体内的特定抗体是否存在,并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ELISA实验可以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病毒抗体,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 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4.G-菌的外膜{脂蛋白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脂多糖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呗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分布

一、实验题目:细菌的分布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分布的常用检查方法。
2.了解细菌分布的广泛性,树立“有菌”观念,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3.了解常规消毒方法
三、实验原理
通过不同途径,采集各种状态下的细菌标本,经过培养观察,证明细菌的分布状态。
四、实验材料
1.自来水、土壤悬液、碘液
2.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血平板、酒精灯、接种环、恒温培养箱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空气中细菌的分布:采用暴皿沉降法,取5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分别置于实验室、办公室、无菌室、卫生间、走廊,在空气中暴露30min后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2.水中细菌的分布:采用划线法。
①取1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在培养皿底部用记号笔划线将培养皿平均分成两部分。
②用酒精灯外焰灼烧接种环杀菌,用接种环接取中段自来水,在培养基一侧表面划线。
③再次灼烧接种环,用接种环取土壤悬液,在培养基另一侧表面划线,再次灼烧接种环。
④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3.手上细菌的分布:采用涂抹法。
取1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在皿底将其平均分为3个部分。
①用手指在第一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②用自来水简单冲洗手,在第二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③用碘液将手指消毒,风干后在第三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
④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4.咽喉部细菌的分布:取1个血平板,近皿咳嗽4-6次,确保有飞沫进入培养皿。
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2)伤寒杆菌
生物学特性: G镜下为杆状,有菌毛,除个 别外都有周鞭毛,一般无荚 膜,均无芽孢。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不发酵乳糖或者蔗糖,对葡 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发酵, 产酸不产气,其他沙门菌产 酸产气,可在普通琼脂培养 基上生长 最适宜温度为37度,最适宜 pH为7.4
菌落特点: 圆形,凸起,无色,细小,半透明,表面光滑, 湿润,直径2-3mm.
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 取一个平皿,用密涂法将细菌涂布于培养 皿中,然后按图所示揭开平皿盖,臵于紫外线 下照射30分钟,然后盖好盖子,臵37℃培养 24h后取出观察结果。
1.2.2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1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2 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 3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 结构和生理活动,从而发挥防腐、消毒至灭菌作用。
方法: (每4个人一组,两支鲎试剂,一支实验一支对照) 1.取两支鲎试剂打开,分别加入0.1ml 鲎试剂 溶解水,使之溶解 2.其中一支加入0.1ml内毒素,标记上实验组, 另一支加入0.1ml溶解水,作为对照 3.垂直放入37℃温箱,20--30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 实验组出现凝固,对照组不出现凝固
⊕
-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
分离培养方法
将粪便标本以分区划线法接种到SS培养基。 (每个实验室8个平板) (接种好后,做好标记,用胶布按班绑好) 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取出放4℃冰 箱中保存备用。
三、消毒灭菌(2学时)
1. 细菌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界的分布及理化因素 对细菌的影响
2. 高压蒸汽灭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肠杆菌发酵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糖发酵试验) ,是斜面及底层均呈黄色并有气泡。
2) 沙门菌和志贺菌只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分解 葡萄糖产的酸使培养基pH下降,酚红指示剂变黄,但 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仅有0.1%,在斜面的酸性物质被 氧化成挥发性酸,且细菌氧化氨基酸物质产生的氨的 中和作用,使斜面变红,而底层则为黄色。
❖ 原理:
当颗粒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特异结合时,在电 解质存在下,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出现凝集颗粒 ,此现象称凝集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试剂与器材
➢ 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 ➢ SS平板上菌落, ➢ 玻片、消毒缸、酒精灯,记号笔等。
❖ 方法
1.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划分成两部分。用移液枪分别在两边加 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8微升。
泡,用“ ”表示。 4、不发酵糖类,培养基仍为紫色,小管内无气泡,以“-”
表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糖 发 酵 试 验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葡萄糖
+
乳糖
-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硫化氢产生试验
❖ [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而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培养基中的铅盐 或铁盐,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沉淀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方法]
取糖发酵管培养基,此时培养基应呈澄清、紫色,倒 立小管内无气泡,接种细菌后置37℃温箱培养18-24小 时,观察结果。
[结果]
1、确定细菌是否生长 2、产酸,则培养基指示剂(溴甲酚紫)变为黄色,以“+”
表示。 3、产酸又产气,则培养基除变黄外,在倒置的小管中有气
生 化
碳源和氮源 利用试验
反
IMViC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应 蛋白质和氨基
吲哚试验
酸代谢试验
硫化氢试验
各种酶类试验
抑菌试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糖发酵试验
❖ [原理]
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 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 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 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 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SS平板 粉红色大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双糖铁培养基接种
双糖铁培养基成分 含有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
含有硫酸亚铁:如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 硫化氢,可形成黑色沉淀
酚红指示剂: 酸:黄 碱:处,请联系改正。
注意!
❖ 本次实验部分涉及生物危险(粪便 中致病微生物),请谨慎操作(无菌操作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提要
一 肠道杆菌的鉴定(2学时) 革兰染色(1片/人),双糖铁培养
基接种(8支/室),玻片凝集试验 (1片/人) 二 药敏试验(0.5学时)
2.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分别取少许SS平板上菌落(黑色或无色菌落, 以及粉红色大菌落)与血清混合成均匀乳状(注意:取菌量不宜过多 ,使悬液呈轻度乳浊即可)。
3.轻轻摇动玻片,经1-2min后观察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果观察
液体变清,并有乳白色凝集块出现者为阳性。 液体仍然混浊,无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 如待检菌与沙门氏菌属A-E群多价O血清发生凝 集,则该菌为沙门氏菌属。
征
分析鉴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细菌的生化反应 ❖ 概念:用生化的方法来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
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鉴别细菌种类,这 种生化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 意义: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糖发酵试验
碳水化合物 代谢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介绍及展示示教平板 三 抗酸染色(2.5学时)
示教,1片/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肠道杆菌的鉴定(2学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采集标本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革兰染色
病
原 革兰染色
接种琼脂斜面纯培养
菌
的 检 验 程 序
观 察 菌 落 特
生 化 试 验
血 清 学 试 验
动 物 试 验
2.肠道杆菌的鉴定
实验目的: 熟悉病原性杆菌的一般鉴定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肠道杆菌的鉴定程序
粪 便→增菌培养(必要时)
↓ SS 培养基
已完成
↓
革兰染色 双糖铁培养基┒
↓
↓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观察SS平板上菌落特点
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点; 伤寒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点;
(3)革兰染色方法与步骤
1、细菌涂片的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色
初染(结晶紫) 1min 媒染(卢戈氏碘液)1min
冲洗
冲洗
脱色
30s
(95%乙醇)
冲洗
吸干
复染(稀释石碳酸复红) 30s
冲洗
吸水纸
染色完成之后,在涂片区滴上香柏油使用油镜观察实验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伤寒杆菌玻片凝集试验
❖ 注意事项:
注意涂菌时,标明菌落,以免混淆产生错误结 果。
记录结果之后,将玻片放入含消毒液的指定容 器内,切勿任意放置或冲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结果判断
❖ SS平板:菌落的形态,颜色; ❖ 双糖铁培养基上生化特点; ❖ 革兰染色:形态,排列,染色特点;
❖ [方法]
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至两管双糖铁培养 基中。37℃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沿穿刺线部位呈黑褐色,
表明有硫化氢产生,为阳性以
H2S 试验
“+”表示,
不变色者为阴性,以“-”表示。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双糖铁培养基接种方法
将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上(穿 刺+斜面 ),37度培养24小时,第二天观察结 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双糖铁培养基上各菌的生长现象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福氏痢疾杆菌
黄色有气泡 上红下黄中间有黑色沉淀
上红下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