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实验性家兔股动脉切开置球囊管与股动脉穿刺置球囊管成功率对比分析

实验性家兔股动脉切开置球囊管与股动脉穿刺置球囊管成功率对比分析作者:张海峰李巧汶华光耀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8年第19期【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切开与股动脉穿刺置球囊管成功率。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平均分为股动脉切开组与股动脉穿刺组,各10例。
股动脉切开组采取股动脉切开探查后直视下置入球囊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股动脉穿刺组采取股动脉穿刺置入球囊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比较两组球囊损伤成功率、死亡率、造模时间、术后进食及内膜增生情况。
结果:股动脉切开组造模时间长于股动脉穿刺组(P0.05),其中股动脉切开组成功率达100%,股动脉穿刺组成功率90.0%。
结论:本研究两种方法均有稳定可靠、方法简单、易于复制、花费时间短等优点,可以模拟临床中的相关问题,是PCI术后再狭窄研究中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实验性家兔;股动脉切开置球囊管;股动脉穿刺置球囊管;成功率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uccess Rate of Rabbit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with Balloon Catheter an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with Balloon Catheter/ZHANG Haifeng,LI Qiaowen,HUA Guangy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9):00-004【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ccess rate of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an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with balloon catheter.Method:The 20 healthy mal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selected,randomly divided into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group an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group,1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group was performed open femoral artery exploration,and then the balloon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direct vision.The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group was implanted into the balloon by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to make the abdominal aortic balloon injury model.The success rate,mortality,modeling time,postoperative feeding and intimal hyperplasia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modeling time in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group(P0.05),and the success rate of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group was 100%,femoral artery puncture group was 90.0%.Conclusion:The two methods in this stud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tability,reliability,simple method,easy replication,and short duration of time,can simulate the relevant problems in the clinic and are ideal animal models for restenosis after PCI.【Key words】 Experimental rabbit;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with balloon catheter;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with balloon catheter; Success rateFirst-author’s address:Qing yuan People’s Hospital,Qingyuan 511518,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9.0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表现为内膜增厚,该病主要累及的大中型动脉,可出现泡沫细胞,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超声介导下球囊拉伤对兔腹主动脉管径扩张和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超声介导下球囊拉伤对兔腹主动脉管径扩张和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何雨;王辉;梅丽;郑娟娟;金春香【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介导下球囊拉伤时不同充盈压力对主动脉管径扩张和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HTH方法超声测量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特定靶节段的初始管径,选择15只管径相近的兔子在超声监测下行球囊拉伤术,并根据球囊充盈压力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充盈压分别为1个大气压(atm),5atm和10atm,超声记录手术前、后不同组别血管内径的变化.术后2周猝死动物,观察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当球囊位于兔腹主动脉靶节段并以1atm充盈时,球囊在所有兔子中均充分扩张,贴合管壁,无血流信号通过.当以不同充盈压拉伤血管后,每组动脉管腔均显著扩张(P<0.05),但三组的管径扩张率相似;1atm组的动脉新生内膜面积比和周长比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但最大新生内膜厚度比随充盈压增加明显增大,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球囊充分扩张前提下,不同充盈压引起管径扩张程度相似,但较小充盈压引起较轻的新生内膜增生.%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flation forces on artery diameter and neointima hyperplasia via ultrasound-guided balloon injury.MethodsWTBZ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with the inflation force at 1,5,10 atmosphere pressure (atm).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DAP) of the target segment of aorta in all rabbits was measured by ultrasound imaging (US) to ensure the similar original diameter in three groups.Then balloon dilation and injury of aorta were performed guided by US.All rabbits were euthanized 2 weeks later for histologic evaluation.Results When the balloon was localized at the target segment and inflated with1atm,the balloon expanded sufficiently with no color flow signal shown in all rabbits.After balloon injury,the lumen size of each group enlarged significantly (P<0.05) with the similar rate of change in DAP.Both neointima area and circumference in group with 1atm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P<0.05).Maximal neointima thick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elevation of the inflation pressu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Conclusion When the balloon was dilated sufficiently,the balloon inflated with the less pressure caused the similar vascular dilation as the high pressure but the less neointima proliferation.【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9【总页数】5页(P1608-1612)【关键词】超声介导;球囊拉伤;充盈压;管径;新生内膜【作者】何雨;王辉;梅丽;郑娟娟;金春香【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日趋成熟和广泛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疾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1,2]。
葛根素抑制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

[关键词 ] 药理学 ; 葛根素抑制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 ; 计算机图像分析 ; 葛根素 ; 球囊损伤 ; 再狭
2 结 果
2. 1 动物生物化学指标比较 血清转氨酶 、尿素氮 、丙二醛 、TC 和 TG 浓度在
手术前后及对照组与葛根素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性 差异 。 2. 2 髂动脉血管超声结果
对照组 、低葛根素治疗组和高葛根素治疗组术 前至术后 4 周血管直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 周低葛根素治疗组和高葛根素治疗组血管直径均显 著大于对照组 (表 1 ,Table 1) 。
(124 % ±64 %) 。结果提示 ,葛根素对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
[ 中图分类号 ] R96
[ 文献标识码 ] A
Puerarin in Preventing Restenosis After Rabbit Iliac Artery Balloon Injury
LIU Shu1 , WANGLu2Ya2 , WANG Wei2 , LU Shu2Zheng2 , YONG Qiang2 , SHI Feng2Ru2 , GUO Heng2Yi1 , and WU Qi2Xia1
绕面积 、外弹力板 (external elastic lamina , EEL) 围绕 面积 ,取其平均值 。以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减管腔面 积为内膜面积 ,以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减内弹力板围 绕面积为中膜面积 。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0. 0 软件包 ,多组样本量的比较用方 差分析 。
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生长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生成和促进斑块的稳定性

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生长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生成和促进斑块的稳定性摘要斑块内血管生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生长素在斑块内血管生成和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
家兔被随机的划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和生长素治疗组,每组持续治疗4周。
我们发现,在生长素治疗组的家兔内膜与中膜的厚度比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家兔。
生长素治疗组家兔的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数量,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减少的更明显。
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生长素明显减少斑块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含量。
此外,生长素治疗组家兔的促炎因子单核趋化蛋白(MCP)-1,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家兔明显降低。
总之,生长素可以通过下调VEGF和VEGFR2的表达,来抑制斑块内血管生成和促进斑块的稳定性,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抑制斑块巨噬细胞的含量和减少MCP-1的表达。
1.介绍心血管疾病(CVD)是致死的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1730万人口患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脏损伤和中风。
病理研究显示脂质积累,基质降解和炎症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有关。
新血管的生产时斑块不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新血管的生产可能会促进斑块的扩大,斑块内出血和破裂,这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进展和易损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抑制斑块内血管生成可能在提高斑块的稳定性,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生长素,一种28氨基酸酰化肽,主要从胃中释放,是一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
生长素和GHSR在心血管系统和内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在心血管系统中产生保护作用。
先前的研究证实,生长素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发展。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改良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改良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改良。
方法:65只兔子麻醉,切开颈部,分离组织颈动脉血管,颈动脉内插入球囊,球囊内注入空气,球囊扩张来回抽动3次,缝合皮肤,青霉素抗感染。
结果:65只兔子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只,死亡率9.23%。
感染5只,感染率7.69%。
死亡原因为麻醉过量、出血过多。
结论:在条件简易的情况下,开展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是可行的、有效的。
构建动物模型是研究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难点问题的突破均以构建动物模型为基础,动物系中以兔为最佳候选,现将笔者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改良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共计65只兔,雌雄不限,体重1.9~2.2 kg 45只,3 kg 20只。
1.2方法取白兔腹腔注射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3 ml,手术台上固定颈部剃除白毛,剪刀切开颈部,止血钳分离组织血管,尤其注意分离周围结缔组织与颈动脉血管,颈动脉血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分别用血管钳结扎,用眼科剪切开一小口,插入球囊,注射器注入空气扩张球囊,拉回抽插3次,结扎颈外动脉,松开血管夹,观察不出血,缝合皮肤,青霉素注射液80万单位预防感染,一日一次注射,共一天。
2结果65只兔子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只,死亡率9.23%;感染5只,感染率7.69%。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过量、出血过多。
3讨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动物实验的造模技术,已在多数医院开展,此举是一个医院科研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临床医师所必备的科研基本功。
本实验中,65只兔子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只,占总数的9.2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过多、麻醉过量。
预防出血的主要防范措施是在切开皮肤组织分离血管时,均应仔细用组织钳组织剪分离组织,应仔细谨防触及血管引发出血。
麻醉过量主要的防范措施是按每公斤体重注射异戊巴比妥钠时如麻醉未显效应从小剂量开始,预防大剂量注射致兔麻醉过量死亡。
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梁刚柱;张福先;刘勇【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动脉狭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行股动脉球囊损伤,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干预.术后第14天处死实验兔,取出血管标本,处理后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动脉管腔、内弹力层、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动脉狭窄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管管腔面积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少(P=0.006),内膜/中膜面积比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血管壁PCNA的阳性表达指数显著降低(P=0.003).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抑制兔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01【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股动脉;球囊损伤;辛伐他汀;动物实验【作者】梁刚柱;张福先;刘勇【作者单位】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目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有效方法。
但是术后管腔再狭窄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有报道显示下肢动脉PTA术后1年再狭窄率达40%~60%[1-2]。
PTA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脱落,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大量增殖并向内膜迁移引起内膜增生以及血管重构,是PTA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3]。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球囊扩张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球囊扩张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李永秋;徐明;姚绍鑫;张志勇【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03(11)3【摘要】30 %~ 5 0 %的再狭窄严重制约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 ,为探索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以进行干预研究 ,建立家兔动物模型。
取颈部正中切口 ,无菌暴露兔右颈动脉 ,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近心侧距动脉分叉 2cm处用动脉夹临时夹闭 ,自颈外动脉远端结扎并由结扎近心侧穿刺进入导丝、球囊导管 ,撤除颈总动脉动脉夹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然后在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及形态学分析 ,并以左侧颈总动脉作正常对照组。
结果发现 ,颈总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血栓形成 ,中晚期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中层移行到内膜并失控增殖伴有基质增多 ;第 15天管腔出现明显狭窄、内膜增厚。
结果提示 ,家兔颈总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模型模拟了临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过程 ,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总页数】4页(P263-266)【关键词】动脉狭窄;动物模型;颈动脉球囊扩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栓形成;家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作者】李永秋;徐明;姚绍鑫;张志勇【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导管室;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R-332【相关文献】1.一例高龄老年多发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术后颈动脉窦反应的护理 [J], 孔虹雁;2.颈动脉球囊扩张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李永秋;徐明;姚绍鑫;张志勇3.球囊扩张兔颈总动脉致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建立 [J], 张宏伟;刘洋;何春水4.眼动脉溶栓治疗经皮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术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 蔡梦娟;陈颖;曾华科;陈超;林守华;刘君鹏;郑峥;汪银洲;李永坤5.颈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 [J], 褚春沐;隗永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球囊导管损伤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性反应的特征

球囊导管损伤法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性反应的特征李玉洁;杨庆;朱晓新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7(9)4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有免疫系统参与的慢性反应性炎性,是对血管壁损害的反应和修复过程。
针对AS的炎性机制进行研究和干预,阻断AS炎性过程是AS性疾病治疗和预防领域一个新的方向和热点。
但目前尚无理想的AS炎性模型。
在大量的文献中我们发现,球囊导管损伤法所形成的AS再狭窄模型中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为此我们对该法所建立的AS家兔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从炎性角度干预AS形成过程提供有效而可靠的工具。
【总页数】2页(P283-284)
【作者】李玉洁;杨庆;朱晓新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氦氧机械通气对兔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肺组织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J], 陈冬梅;翁钦永
2.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与体会 [J], 符凌;常小
荣;岳增辉;商李超;何新群;张亮
3.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 [J], 谌祖江;黄学成;向孝兵;陈超;李义凯;
4.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 [J], 谌祖江;黄学成;向孝兵;陈超;李义凯
5.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性反应规律分析与评价 [J], 李玉洁;杨庆;翁小刚;朱晓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4)1220220151204・实验研究・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陈文强,张运,季晓平,张梅,朱永锋,殷乐,姚桂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12)[关键词] 内科学; 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兔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球囊; 组胺[摘 要]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将6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球囊损伤+高脂(1%胆固醇)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喂养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结果发现,球囊损伤+高脂组与高脂喂养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球囊损伤+高脂组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为具有较大脂质核的软斑块;药物触发后球囊损伤+高脂组存活的18只中有11只共15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高脂喂养组中的19只经药物触发后仅5只共7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结果提示,在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药物触发后能够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 R5[文献标识码] AR esearch on T riggering Plaque Disruption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in VivoCHE N Wen 2Qiang ,ZH ANG Y un ,J I X iao 2Ping ,ZH ANG Mei ,ZH U Y ong 2Feng ,YI N Y ue ,and Y AO G ui 2Hua(Department o f Cardiology ,Qilu Hospital o 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KE Y WOR DS ] Atherosclerosis ; Thrombosis ; Balloon ; Histamine ; Pharmacological T riggering ; Disruption [ABSTRACT ] Aim T o build an animal m odel of plaque disruption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by pharmacological triggering atherosclerotic rabbits. Methods S ixty New Z 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3groups at random :balloon 2in 2jury +high lipid diet group ,high lipid diet group and regular diet group. Rabbits in balloon 2injury +high lipid diet group un 2derwent balloon 2induced arterial wall injury and then were fed on a diet of 1%cholesterol ;rabbits in high lipid diet group were only given 1%cholesterol ;rabbits in regular diet group were fed on a regular diet. They were all fed for 3m onths. Then the three groups underwent pharmacological triggering with Russell ’s viper venom (RVV )and histamine. R esults Atherosclero 2tic plaques were found in balloon 2injury +high lipid diet group and high lipid diet group ;the lipid cores in the first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econd group. In balloon 2injury +high lipid diet group ,it was found that plaques disruption and throm 2bosis occurred in 11out of the 18rabbits and in total 15lesions occurred plaque disruption and thrombi after triggering. In high lipid diet group ,only 5rabbits dem onstrated plaques disruption and thrombosis and there were in all 7thrombi. H owever ,rab 2bits in the regular diet group did not have plaques disruption and thrombosis. Conclusions With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i 2mal m odels ,we could pharmacologically trigger plaque disruption and arterial thrombosis.[收稿日期] 2003205230 [修回日期] 2003212222[基金项目]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20012943)资助[作者简介] 陈文强,心内科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季晓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心肌冬眠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1,2],从而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是一个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的非线性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
因此,对不稳定性斑块的准确识别及预防性干预促使斑块由不稳定向稳定方向转化对于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缺乏研究不稳定斑块及其破裂的理想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较为困难。
本研究主要是建立As 斑块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为As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最适宜的研究对象。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药品与仪器鲁塞尔蝰蛇毒(Russell ’s viper venom ,RVV )购自Sigma 化学试剂公司,组胺购自上海东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 D68单抗购自北京中山试剂公司,抗α2actin 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日本J E M 212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产JS M T 2300扫描电镜,美国产Beckman CX 2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动物与分组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1.5~2.5 kg,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球囊损伤+高脂(1%胆固醇)组、高脂喂养组和普通饲料喂养组,共喂养3月,每只120~140gΠd。
1.3 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戊巴比妥钠(30mgΠkg)经耳缘静脉麻醉动物,穿刺针从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沿0.014导丝把内径为3.5mm、长为15mm的球囊导管送入腹主动脉约20cm,8个大气压充盈球囊回拉至髂动脉,反复回拉损伤内膜3次。
1.4 药物触发三组实验兔参照C onstantinides和Chakravarti[3]提供的方法:RVV0.15mgΠkg腹膜下注射,30min 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组胺0.02mgΠkg,于处死动物前24h和48h给予两次药物触发。
1.5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别于实验开始及3月末处死动物前作血液生物化学检测。
禁食12h以上,测定体重后,经耳缘静脉抽取空腹血,一部分自凝血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 D L),应用公式LD L =TC-H D L-TG÷2.2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2 sity lipoprotein,LD L)。
1.6 病理学检查1.6.1 标本大体形态观察 耳缘静脉注射过量的3%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兔,处死前静脉推注肝素10uΠkg以抗凝。
开腹取出腹主动脉全长,纵行切开,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观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血栓的长度和面积。
斑块破裂是以局部有血栓形成为依据的,未见血栓形成不诊断为斑块破裂[4]。
1.6.2 组织病理学检查 截取腹主动脉血栓形成段及对照组腹主动脉下段1cm,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内浸泡固定。
24h后经组织制片,给予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Mass on’s三色染色。
利用HE 染色的切片,在≤40倍光镜下,内膜层以有局部脂质沉积为脂质斑块的诊断标准[5],利用微机图像处理测量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摄取和转换,测量斑块直径。
1.6.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C D68及α2actin 抗体分别测定斑块破裂与未破裂部位的巨噬细胞及α2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局部表达。
1.6.4 电镜观察 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斑块及血栓形成情况。
标本以戊二醛和锇酸双重固定,脱水、置换、干燥、粘托、喷金后,扫描电镜观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情况。
通过环氧树脂包埋及硬化剂、加速剂、增塑剂的调配,超薄切片机切成70nm的薄切片,重金属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血管的斑块部位和正常部位的超微结构。
1.7 统计学分析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情况球囊损伤+高脂组因麻醉意外死亡2只,高脂喂养组因腹泻死亡1只,普通饲料喂养组全部存活。
2.2 血脂水平高脂喂养3个月后,球囊损伤+高脂组和高脂喂养组TC、TG及LD L显著升高,与高脂喂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