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碰撞打靶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的碰撞规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以及研究碰撞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原理:
1.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内部,当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 动能守恒定律,在系统内部,当外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能守恒。

实验材料:
1. 弹簧枪。

2. 靶纸。

3. 弹丸。

4. 测量工具。

实验步骤:
1. 将弹丸装入弹簧枪,调整好弹簧枪的角度和力度。

2. 将靶纸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于观察和记录弹丸的轨迹和击中位置。

3. 发射弹丸,记录弹丸的速度、角度和靶纸上的击中位置。

4. 重复实验,改变弹簧枪的角度和力度,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条件下的碰撞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弹丸的速度和角度发生变化时,弹丸的轨迹和击中位置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碰撞打靶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
中的适用性。

同时,我们也深入了解了碰撞对物体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碰撞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总结:
碰撞打靶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
和动能守恒定律,以及研究碰撞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对于加深我们对碰撞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报告完毕。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碰撞打靶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并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性。

2. 实验器材和原理2.1 实验器材•弹簧枪•打靶纸•钢珠2.2 实验原理碰撞打靶实验涉及到动量和动能的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非保守力做功时,系统总动能保持不变。

在碰撞打靶实验中,我们利用弹簧枪发射钢珠击打靶纸,并通过观察打靶纸上的打击痕迹来分析碰撞的性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碰撞前后钢珠的速度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实验数据的合理解释。

3.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3.1 实验步骤1.将打靶纸固定在恒定的位置上。

2.调整弹簧枪,使其与打靶纸保持垂直并距离合适。

3.确保弹簧枪发射力度一致,以减小实验误差。

4.连续进行多组实验,每组实验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5.记录每次实验的发射速度和打击位置。

3.2 数据记录下表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次数发射速度 (m/s) 打击位置 (cm)1 5.2 122 5.3 113 5.4 10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可以计算出平均发射速度和打击位置。

平均发射速度:(5.2 + 5.3 + 5.4) / 3 = 5.3 m/s平均打击位置:(12 + 11 + 10) / 3 = 11 cm下面我们分别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情况进行分析。

4.1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钢珠与打靶纸碰撞后会反弹,且碰撞前后钢珠的动能守恒。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设钢珠质量为m,碰撞前钢珠的速度为v1,质量为M的靶的速度为-v2(反向),碰撞后钢珠的速度为v3,靶的速度为-v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 v1 + M * -v2 = m * v3 + M * -v4根据动能守恒定律:1/2 * m * v1^2 = 1/2 * m * v3^2 + 1/2 * M * v4^2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用计算得到的平均发射速度和打击位置,联立上述方程组,解得未知量。

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碰撞打靶实验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 1. 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

”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x?v0t,y?12gt(式t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 间,x是物体在时间t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4. 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Ep?mgh 5.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动能为Ek?12mv 2 6.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 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二.实验仪器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

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

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图 1 碰撞打靶实验仪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杆平行的电磁铁,杆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

大学物理实验碰撞打靶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碰撞打靶实验

2.11碰撞打靶实验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球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1)研究两个球体的碰撞及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2)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3)分析实验过程,了解能量损失的各种来源【实验原理】1.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

(“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υ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1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χ=υ0t,y=gt2(式t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间,χ是物体在2时间t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E p=mgh15.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υ运动时,其动能为E k=mυ2。

26.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实验仪器】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

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

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实验二 碰撞打靶

实验二  碰撞打靶

实验二 碰撞打靶实验【实验目的】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物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1.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

“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0v 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t v x 0=,221t g y =(式中t 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间,x 是物体在时间t 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 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 是重力加速度)。

4.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 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 后,其势能增加了mgh E p =。

5.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其动能为221mv E k =。

6.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实验仪器】1、仪器名称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

载球立柱上端为圆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

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立柱平行的电磁铁,立柱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

碰撞打把实验报告

碰撞打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碰撞现象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碰撞打靶实验是利用物体间的碰撞来研究动量和能量的转换。

在实验中,一个质量较小的弹丸(撞击球)以一定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的靶球(被撞球),通过测量碰撞前后弹丸和靶球的速度、位移等数据,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和能量变化。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m2分别为碰撞前后弹丸和靶球的质量,v1、v2分别为碰撞前后弹丸和靶球的速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即:(1/2)m1v1^2 + (1/2)m2v2^2 = (1/2)m1v1'^2 + (1/2)m2v2'^2其中,v1、v2、v1'、v2'分别为碰撞前后弹丸和靶球的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碰撞打靶实验仪2. 弹丸(撞击球)3. 靶球4. 测速仪5. 量角器6. 计算器7. 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弹丸和靶球放置在实验仪的平台上,确保靶球静止。

2. 使用测速仪测量弹丸的初速度。

3. 启动实验仪,使弹丸撞击靶球。

4. 测量碰撞后弹丸和靶球的速度。

5. 测量碰撞后靶球的位移。

6.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弹丸和靶球的质量、碰撞前后的速度、位移等。

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和总机械能。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成立。

2.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碰撞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说明碰撞并非完全弹性碰撞。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碰撞前后弹丸和靶球的速度、位移等数据之间的关系。

七、实验结论1. 碰撞打靶实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成立。

最新打靶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打靶碰撞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打靶碰撞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和分析不同质量物体在相同力作用下的碰撞效果,以及碰撞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原理。

实验设备与材料:1. 碰撞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2. 打靶装置3. 高速摄像机4. 测量尺5. 力计6. 数据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 将打靶装置调整到标准状态,确保碰撞球能够在无摩擦的条件下自由运动。

2. 使用力计测量并记录施加在碰撞球上的力F。

3. 调整碰撞球m1的位置,使其在力F作用下获得预定的初速度。

4. 开启高速摄像机,记录碰撞前后的详细过程。

5. 重复实验多次,改变m1和m2的质量比,以及施加的力F的大小,获取不同条件下的碰撞数据。

6. 通过测量尺记录碰撞后两球的位置,计算碰撞后的速度和位移。

7.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高速摄像机的视频资料,提取碰撞瞬间的时间和速度变化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比碰撞前后的速度和位移数据,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即在无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分析不同质量比下的碰撞结果,发现当m1远大于m2时,m1的动量变化较小,而m2的动量变化较大。

3. 当施加的力F增大时,碰撞球的初速度增加,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变化更加显著。

4. 实验中观察到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现象,通过计算碰撞前后的动能,分析了能量在碰撞过程中的转换和损失情况。

结论:实验成功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打靶碰撞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支持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物理原理。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材料特性对碰撞结果的影响,以及在更复杂的碰撞场景中的应用。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近日,在我的实验课程中,我参加了一项名为“碰撞打靶”的实验,这是一种非常基础而又有趣的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物体之间的碰撞,来观察和分析受力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打靶和碰撞。

在打靶部分,我们使用了一个特殊的装置来模拟发射不同方向速度的物体。

我们将目标板设置在装置前方,然后通过调节角度和速度,来命中目标板上的特定部位。

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不同方向和速度的物体对目标板的碰撞情况。

在碰撞部分,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进行弹性碰撞模拟。

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动量,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测试了在不同初始速度和质量情况下的碰撞情况,并通过计算来分析受力变化和碰撞能量的损失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了一些辅助的工具来帮助观察和记录结果。

例如,我们使用高速摄影机来捕捉不同物体碰撞的瞬间画面,并用计算机来辅助分析录下的数据。

整个实验过程非常有趣和充实,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物理定律的应用,以及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运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除了物理学本身,这种实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运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我想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碰撞打靶实验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1. 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

"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

2.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 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 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 0 , ?12 (式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间,是物体在时间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4. 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 ?5. 质量为的物体以速度运动时,其动能为 ?12 26.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 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 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

二.实验仪器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

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

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

图1 碰撞打靶实验仪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杆平行的电磁铁,杆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

仪器上电磁铁磁场中心位置、单摆小球(钢球)质心与被碰撞小球质心在碰撞前后处于同一平面内。

由于事先二球质心被调节成离导轨同一高度,所以,一旦切断电磁铁电源,被吸单摆小球将自由下摆,并能正中地与被击球碰撞。

被击球将作平抛运动,最终落到贴有目标靶的金属盒内。

小球质量可用电子天平称衡。

三.实验内容(一)必做内容:1. 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2. 用电子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和材料均与撞击球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也作为撞击球的质量。

3. 根据靶心的位置,测出x,估计被撞球的高度y,并据此算出撞击球的高度h0(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计算高度h0的公式)4. 通过绳来调节撞击球的高低和左右,使之能在摆动的最低点和被撞球进行正碰。

5. 把撞击球吸在磁铁下,调节升降架使它的高度为h0,细绳拉直。

6. 让撞击球撞击被撞球,记下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 '。

(可撞击多次求平均),据此计算碰撞前后总的能量损失为多少?应对撞击球的高度作怎样的调整,才可使击中靶心?(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 '和,及计算高度差 - 0=? 的公式)7. 对撞击球的高度作调整后,再重复若干次试验,以确定能击中靶心的值;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后记下此值。

8. 观察二小球在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分析碰撞前后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二)选做内容:观察两个不同质量钢球碰撞前后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

用直径、质量都不同的被撞球,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并讨论之。

(注意:由于直径不同,应重新调节升降台的高度,或重新调节细绳)四.思考题1. 如两质量不同的球有相同的动量,它们是否也具有相同的动能?如果不等,哪个动能大?2. 找出本实验中,产生? 的各种原因(除计算错误和操作不当原因外)。

3. 在质量相同的两球碰撞后,撞击球的运动状态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4. 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能否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5. 此实验中,绳的张力对小球是否做功?为什么?6. 定量导出本实验中碰撞时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 / 与两球质量比?= 1/ 2的关系。

7. 本实验中,球体不用金属,用石蜡或软木可以吗?为什么?篇二:打靶碰撞实验实验报告打靶碰撞实验实验报告通信(1)班 1140031 赵雯琳【实验目的】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是力学中重要概念,本实验研究球体的碰撞前后的单摆运动的差别上,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自行设计实验来分析各种损失的相对大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力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用具】碰撞打靶实验仪、米尺、物理天平等。

【实验原理】1·碰撞:指两物体互相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时,两物体的质心沿速度在同一方向,大小相同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能量不损失。

即碰撞时动量守恒。

2·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运动学方程为 = , =1/2· 23·在重力场中,质量为的物体,被提高距离后,其势能增加 = ;质量为的物体以速度运动时,其动能为 =1/2· 2【实验步骤】1·确定球心位置:先将载球支柱固定在导轨的最左侧,将小球放在支柱上,将立柱沿导轨移动,调整立柱的高度,使得球心的高度刚好与立柱上的零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2·用天平测量被撞球的质量3·摆球用摆线固定好后,通过调节调节旋钮,使得摆球和被撞球的球心在同一高度。

之后固定摆线长度。

3·上升电磁铁的高度,刻度线位于某一定值。

打开仪器开关,将摆球放上电磁铁吸附,通过移动立柱在导轨上的位置来调整,使得摆线拉直。

4·按下开关,摆球被释放,被撞小球作平抛运动,砸落在靶盒上,用刻度尺测量水平位移,记录数据,并把靶点用橡皮擦去,等待下一次数据记录。

5·同一高度,重复四次实验。

记录四组数据。

6·换五组不同的高度,重复以上步骤,最后共得20组数据。

【实验数据】1·小球质量 =32.802·被撞球的高度 =15.80c篇三:碰撞打靶实验报告碰撞打靶实验报告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

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

要求: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

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

由和推导出时 0的表达式。

由 ,和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

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

回答课本 31, 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

参考书籍与材料相关表格下载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

建议问题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

—高渊 9/10/1909:17老师,如果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 /04/1511:12老师,我觉得测量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

另外在算撞击球的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一般至少打5个点,根据落点情况再适当多打,取落点中心的话似乎也是比较随意的,鉴于这个实验系统误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你的方法可行,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多少精度;对于 0的计算,如果也是以球的底部到底盘距离为准的话,那么0是不用加上球半径的.—高渊 /11/0110:36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

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

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同学,这个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

—乐永康/03/0722:23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来估计值,怎么估计啊? = ; =1/2 ^2,怎么根据来估计啊?难道测时间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

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

—高渊 /05/0717:21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

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测出?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 /10/2809:13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范围有限,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和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测出,本实验中和都是初始条件;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

—高渊/10/2823:10谢谢老师啦!——黄禹铭 /10/3022:46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

—高渊 /06/2501:27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06/2418:57都保证啊。

—高渊 /06/2501:21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 0到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 /09/2423:32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