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值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差值的原因分析

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差值的原因分析

数 翻斗 和调节 螺 丝 、 干簧 管等 组成 . 从感 应 器 的构 造 器测得 的逐 时 、 逐 日月 降水量 。 人 工站 每小 时虹 吸式 看 出 , 翻 斗是 它 的 主要 构 成 部件 , 虽 然 翻 斗很 灵 敏 , 雨 量 计 降 水 量 资 料 和 雨 量 器 实澳 4 的 逐 日降 水量 资 基 本上 消除 了 翻斗 翻转 的时 间误 差 .但 是 由于翻 斗
不 过 仍需 长 时 间 的对 比观测 . 分 析 总 雨水 会 慢慢 下滴 . 使虹 吸 管不 虹吸 或虹 吸过 慢 。 若 虹 站 的技 术 指标 . 以便 找 出差 值及 原 因 , 便 于不 断改进 。 吸 管与 浮 子室 侧 管连 接不 紧 密 . 会 漏 水 或漏 气 , 影 响 结 .
料。
降水 资料 采 用青 海省 现有 自动 气 象站 雨量 传感
太 小 .并 且 0 . 1 m m 的降水 需经 过三 次翻 转才 能传 到 值班室 , 如果 降水 量大 , 翻 斗需 多 次 翻 转 , 沾 附 的 水 珠 也越 多 . 造 成 降水 量 的损失 也越 大 . 这是 遥测 值 低
人 工站 降水 资料 的差 异 .并对 产生 差值 的原 因及改 心操作 , 准 确读数 , 尽 量使误 差减 小到 最低 限度 。
进 方案 进行探 讨
2 资 料
3 . 3 仪 器 构 造 方 面 的 原 因
自动 雨量 传感 器 采用 翻斗 式遥 测雨 量传 感 器测 量液 体 降水 , 感应 器 由承水 器 、 上 翻斗 、 计量 翻 斗 、 计
实测降 水量 指通 过雨 量器 实测 的降水 量
机会 随之 增加 。每 次量 取 . 还会 存在 视线 误 差 . 若 在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降水是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气象现象,对于气象预报和天气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方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近年来,随着大气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观测降水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应用。

DSG5型自动降水观测仪是一种新型的观测设备,它能够实现对降水量、降水类型以及降水长度等降水参数的观测和记录。

与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方式相比,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具有以下优点: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能够实现连续观测,无需人工参与。

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方式需要专人每隔一段时间去观测降水情况,效率较低。

而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能够连续观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降水数据,提高了观测效率。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设备本身的限制,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由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成本较高。

对于降水类型的判断仍然依赖于人工分析,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仪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方式在观测效率、观测准确性和观测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同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局限性和挑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动观测降水技术,以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降水现象,自动观测系统逐渐被引入。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是目前常用的自动观测降水的设备之一,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现象,他们各有优劣势。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自动化程度高: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观测降水现象的任务,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提高了观测效率和准确性。

2. 观测频率高: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不断地观测降水现象,可以提供更加连续和及时的数据。

3. 数据精确度高:由于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是通过精密的传感器进行观测,因此数据的精确度更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降水现象信息。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人工观测相比,有以下缺点:1. 误差较大: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在观测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环境和仪器因素的影响,导致观测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行修正和校准。

2. 无法观测细微现象: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的观测范围相对较广,无法观测到一些细微的降水现象,如雾、露水等。

3. 需要维护和管理: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包括仪器的日常清洁和校准,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能耗较高: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能耗较高,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和人工观测降水现象是相辅相成的。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能够提供连续和及时的数据,为气象预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具有直观和灵活的特点,可以观测到一些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无法观测到的细微现象。

在气象观测中,将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相结合,可以得到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降水现象数据。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
降水是气象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也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关注点。

自动观测系统和人工观测系统是目前常用的两种观测手段,本文旨在对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采用雷达和微波技术,能够实时、连续地观测降水。

而人工观测系统主要依赖人力观测和测量设备,观测周期相对较长,观测点较少。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在观测效率和数据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优势。

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能够实时传输观测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生成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多个参数。

而人工观测系统需要人力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周期较长,处理结果可能存在人为误差。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DSG5型自动观测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相比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具有更高的观测效率、更好的观测精度、更便捷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更全面的观测能力,具备更大的应用潜力。

自动观测系统仍然需要与人工观测系统相互补充,在观测点部署、数据校正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和应用价值。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差值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差值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差值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摘要:从一年中的几次具有代表性的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了过程雨量资料,讨论了自动观测雨量资料和人工观测雨量资料的具体差异情况,并作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消除二者差异,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据。

关键词:自动观测;人工观测;过程雨量;差异分析十堰市气象局于2006年装备了自动气象观测站,从2008年正式运行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气象各要素资料,在此通过对压、温、湿、风、降水等要素的自动站与人工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反映出各要素不同的观测方式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自动站降水量比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大明显。

笔者就对该站2011年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据。

1、降水量观测差值比较从2011年汛期(5~8月)各类降水日数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次降水过程的自动站和人工观测降水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表1中看出,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存在差值,这个差值均为负值,人工观测比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平均少1.0mm,且过程降水量越小,差值越小,过程降水量越大,差值就越大。

2、原因分析2.1 观测时间的不同步自动站采集器采集降水量的时间为正点即60’,这个时间是非常精确的,而人工观测的降水量时间一般在正点前50’~52’,时间相差近10min,即使同一个人在允许的时间误差范围内,2次观测数据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次降水过程,每次定时观测数值相差较大,但降水总量却差别不大,就是因为时间不同步造成的。

解决方法:在人工观测降水量时,尽量靠近正点观测,争取和自动站数据采集器的时间非常接近。

2.2 人为的读数误差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是一个自动的连续的过程,没有人为的读数误差,而人工站由于在02:00、08:00、14:00、20:00的发报需要,必需要多次量取过去6h定时降水量,这样就容易出现误差,而且在每次量取,还存在视线误差,若在量取时不细心,未把储水瓶的水倒干净,则会有更大误差。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设及 资料 积 累 和气 候 分 析 。 文 章 就 该 站 的 自动 站 和 人 工 观 测 的 降水 量 资 料 进行 对 比分 析 , 找 出造
成 两 者 差 异 的 原 因及 解 决 措施 ,以提 高 降水 量 资 料 的准 确 性 。 1 资料 来 源 与 处 理方 法
有 代表 性 ,故选取 有 效样本 6 0 9组进 行对 比分 析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9 . 2 7
其 中 和 ,分别 为第 i 次 自动 站观 测 和 人 工 观 测 的 降水 量 值 ,i 分 别 为某 年 、某 月 或 某 日。 降 水 量 误 差 百 分 率 直 接 反 映 了 自动 站 和 人
作 者 简 介 :熊 丽 ( 1 9 8 2 一) ,女 ,贵 阳人 ,本科 ,助理 l : 程师 ,主 要从 事地 面测 报丁 作 。
表 1 2 0 0 6 -2 0 1 0年 自动站 与 人 工观 测 降 水 量差 值 百 分 率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2 O 0 6 —2 0 1 0年 自动 站 与 人 工 观 测 的年 降水 量 差 值 百 分 率 分 别 为 1 . 4 %, 2 . 1 %, 1 . 4 % ,1 . 5 %和 3 . 4 %,全 部 符 合 自动 站 降 水量 数据 质 量评 估 标准 ( 土 4 %) ;5年 中有 4 8 % 的 月 降 水 量 差 值 百 分 率 在土 4 %以 内 ; 自动 站 测 量 的月 降 水 量 多 数 时 间 比人 工 观测 值 偏 大 ,其 中 , 有4 6个 月 自动 站 雨 量 测 量 值 大 于 人 工 观 测 值 , 占7 7 %;有 1 0个 月 自动 站 雨 量 测 量 值 小 于人 工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是一种现代化的降水观测技术,通过使用高科技设备和算法,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降水现象。

与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相比,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有以下几个优势: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可以实现全天候、连续观测。

传统的人工观测需要人工值守,受到时间和人力的限制,观测时段有限。

而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可以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可以实时提供降水数据。

传统的人工观测需要等待人工处理和统计数据,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获得降水数据。

而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可以实时将观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使得数据可以即时得到分析和应用。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存在主观判断和个体差异等问题,在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采用的传感器和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由于人力和资源的限制,观测点的分布广度有限。

而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实现观测点密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观测到不同区域的降水状况,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观测降水具有全天候、连续观测、实时提供降水数据、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优势。

这些优势使得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在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

DSG5型自动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对比分析评估【摘要】本文通过对DSG5型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探讨了两者在降水现象观测方面的优势和准确性。

首先介绍了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对人工观测降水现象的方法和优缺点进行了描述。

接着对DSG5型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它们在降水现象评估和数据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结合优势和劣势,最终对DSG5型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了它们在降水现象观测中各自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这对于提高降水现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DSG5型自动观测,人工观测,降水现象,数据对比分析,评估,准确性,优势,综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降水观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

人工观测虽然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降水数据,但存在观测误差大、劳动成本高等问题;而自动观测设备虽然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高精度观测,但在某些复杂气象条件下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于DSG5型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降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有助于发现两种观测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高降水观测的精度和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和人工观测降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探讨它们在降水现象监测中的优劣势以及数据准确性的差异。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旨在了解DSG5型自动观测在降水监测方面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以及与传统人工观测方法的异同之处。

我们也希望为气象监测领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数据采集方式,为提高降水现象预测和监测的精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DSG5型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数据的详细比较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相关气象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气象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DSG5型自动观测降水现象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自动化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降水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值差异分析
摘要: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够自动观测和存储地面气象要素数据的气象仪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动气象站陆续投入业务运行。

研究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异和特征,对于了解自动站测量数据准确性,提高气象要素气候系列连续性以及气候统计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ZQZCII型自动气象站测量的降水量与对应时刻的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差值的特征,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
本站现用自动站型号为ZQZCII型,自动站雨量传感器与人工观测值经过将近年的对比观测,发现其仍存在偏差,有时一次过程降水量人工观测与自动站降水量相差几毫米,降水强度越大,误差越大,反之越小(见表1)。

本文针对几个特殊个例观测的降水值进行统计比较,并分析其原因,以供参考。

1、概述
1.1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其使用于气象台站,用来测量液态降水量、降水强度、起止时间。

采用0.5、1mm分辨率。

目前我站使用的是(II型)遥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遥测雨量计的使用,避免了人工观测和手工操作造成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气象资料和降水数据的准确性,为气象服务,特别是汛期气象服务提供了更加准确有效的数据,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降水造成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并利用气候特点的降水分布特性更好的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1.2 人工站雨量筒
雨量筒是测量某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

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为保持筒口的形状和面积,筒质必须坚硬。

为防止雨水溅入,筒口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

雨量器有带漏斗和不带漏斗的两种。

筒内置有储水瓶。

降雪季节取出储水瓶,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储入雨量筒底。

雨量筒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

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雨量筒量的器具。

直接观测时段降水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等部件组成,承雨器口径为20厘米。

器口水平,一般离地面高70厘米。

雨量筒直立安装,雨量筒用于观测日降水量、一日内分段降水量和一次降水量。

水瓶的容量及对雨量筒的构造相应加固,测一周和一个月的累积降水量。

若增大储则可用于观对雨量筒结构的要求是:承雨器口必须装一个里直外斜的刃口形加固匝圈,承雨器面积偏差不超过0.5%;漏斗以上承雨器直壁部分的深度以及漏斗坡面的曲度的相互配置,应避免雨滴落入碰击器壁再飞溅出去,或测降雪情况时,应能容纳一日降雪量并避免飞扬出去;储水瓶应是小口径的容器,同时应不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减免水分蒸发损失,雨量杯的截面积一般小于承雨面积的十分之一。

安装雨量筒的观测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四周空旷、平坦,避开局部地形地物影响的地点,要保证在降水倾斜下降时,四周物体不致影响降水正常落入雨量筒内。

一般情况下,四周障碍物与仪器的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2倍。

2、降水资料及差值原因分析
2.1 观测降水资料(表1)
2.2 差值原因分析
单翻斗雨量传感器是用来自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主要由承水器(口面积为200C㎡)、过滤漏斗、翻斗、干簧管等组成。

降水通过承水器,再通过一个过滤斗流入翻斗里,当翻斗流入一定量的雨水后,翻斗翻转,倒空斗里的水,翻斗的另一个斗又开始接水,翻斗的每次翻转动作通过干簧管转成脉冲信号传输到采集系统,采集器记录一个脉冲就是0.1mm,翻斗不断地翻转,采集器累计脉冲的个数,就是某个时段雨量的总和。

人工站的雨量器构造极为简单,包括承水器(直径为20㎝)、贮水瓶和外筒组成,以及专用雨量杯,其口径和刻度与雨量筒口径成一定比例关系。

由于器材本身的原因,本站使用的雨量承水器在每次降雨过程中都会沾附水珠,无法量取,损失量大概在0.1-0.2 mm左右,所以仪器的构造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2.1 数据采集方法不同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是自动采集记录降水量,翻斗是它的主要部件也比较灵敏,有降水时,由于水本身的重力作用使翻斗翻转, 随着降水强度变大它翻转的次数就越密,采集的数据越准确,同时没有人为的读数误差。

而人工站是采取人工量取方式,通过眼睛直接读数而得,除了仪器本身的误差外,人为误差因素也占一定比例。

2.2.2 定时观测时间不同步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采样速率为1分钟一次,正点采集时间为00分,这个时间非常精确,而人工站观测的降水量一般在51~53分之间,时间相差近10分,即使同一个人在允许的时间内,两次观测数据也不同。

一次强降水过程,每次人工观测数值与自动站自记记录相差较大,但降水总量却差别不大,就是因为时间不同步造成的。

3、结语
总的来说,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值虽然存在差异,但做好日常的仪器维护工作是保证数据记录完整的前提,由于自动站是连续观测、记录、存储的,笔者认为自动站的数据更客观、更有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11(1).
[2]李黄,王平,陈永清等.自动气象站使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176-222.
[3]罗汉民,阎秉耀,吴诗敦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283-306.
[4]邬平时,龚潜江,吴树立等.气象学[M].农业出版社,1979.11(1):179-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