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剪纸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剪纸习俗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剪纸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富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剪纸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祝福和表达美好心愿的方式,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习俗。
中国古代人民对剪纸的喜爱源于其寓意和寄托美好祝愿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剪纸能辟邪、祛病、祈福,因此很多时候剪纸都被用来装饰门窗和其他物品。
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剪纸的应用更加广泛。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剪纸习俗有着很多独特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剪纸习俗:1.年画剪纸:在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剪纸制作年画,用来装饰家中门窗。
年画剪纸通常会有福、寿、财、吉祥等字样和图案,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年俗习惯。
2.喜庆剪纸:在中国传统的喜庆场合,如婚礼、生日等,人们会用剪纸制作各种喜庆的图案,如喜鹊、蝴蝶、花等,用以祝福和庆贺。
这些剪纸作品通常色彩鲜艳、形态美观,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觉。
3.民俗剪纸: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剪纸习俗。
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和苗族,会用剪纸制作各种各样的花鸟、动物等形象,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些民俗剪纸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4.舞台剪纸:在中国古代戏曲和舞蹈演出中,剪纸也是重要的道具之一、剪纸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舞台道具,比如花、树、山、人物等,增加了舞台的艺术效果。
剪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更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剪纸作为一种手工艺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通过剪纸习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剪纸作为一种寄托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祈福,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无论是在传统节日里,还是日常生活中,剪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文化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传承方式和艺术特色,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剪纸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真正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起来是在唐朝以后。
剪纸作品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和花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剪纸材料简单易得,手法简单灵活,可以通过多次剪裁和堆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立体效果,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剪纸艺术形式各异,充分体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北方剪纸以红色为主,图案常常是喜庆的饰花和动物,寓意着繁荣和吉祥。
而南方剪纸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花草植物的描绘,给人一种细腻优雅的感觉。
西南地区的剪纸则注重对民间传说和古代神话故事的表现,寓意深远。
剪纸作品形式多样,既有单张的平面剪纸,也有立体剪纸和多层剪纸。
平面剪纸一般是在一张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常常用来装饰窗户和门窗,以及贴在墙壁上。
立体剪纸和多层剪纸则更加复杂,要求剪裁精确和层次感强。
这些作品往往被用来制作装饰品、灯笼和雕塑等,展现出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剪纸的传承是通过口耳相传和师徒教学,从一代艺人到下一代艺人,传承至今。
一些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也通过书籍和工作坊的形式,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
这样的传承方式不仅有助于保留和弘扬剪纸文化,还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剪纸艺术家。
剪纸文化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无论是过年时的窗花、剪纸剪泥的喜庆环境,还是结婚时的红纸剪贴、剪纸喜帖,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剪纸文化的喜爱和推崇。
剪纸也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种方式。
许多中国的剪纸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览和交流,通过剪纸的艺术语言向外国观众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
剪纸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人们情感和美好愿望的方式。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在纸上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刻剪出图案和文字的技艺。
这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起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剪纸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的。
通常,剪纸艺人会将自己的技艺传给下一代,同时也会教授给有兴趣学习剪纸的人。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不仅保证了剪纸技艺的延续,更让剪纸艺术在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剪纸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剪纸作品有着极高的技巧要求。
剪纸艺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剪刀的技巧,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剪纸表达出来。
剪纸作品的线条流畅、整体协调,令人赏心悦目。
剪纸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寓意的图案和文字进行剪刻,如福字、花鸟、人物等。
这些图案和文字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紧密相连,代表着祝福、财富、幸福等寓意,给人带来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剪纸作品常常融入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元素。
民间故事往往以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方式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期望。
剪纸艺人通过剪纸艺术,将这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形象表现出来,赋予了剪纸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故事性。
剪纸作品的风格各具特色。
由于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不同,剪纸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剪红、西南的藏纸剪纸等。
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纹样和装饰方式,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到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
剪纸也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每个剪纸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让剪纸文化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剪纸的技艺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剪纸的技艺与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特色民间手工艺之一。
它以精湛的剪纸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技艺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剪纸的特点和价值。
一、技艺中国传统剪纸的技艺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剪纸师傅在剪纸之前需要精心准备。
他们会选用优质的纸张,如红纸、彩纸等,保证剪纸的质感和色彩效果。
其次,剪纸的工具也非常重要。
传统剪纸所使用的剪刀通常由剪纸师傅亲自打造,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对剪刀进行特殊处理,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操作。
最后,剪纸的技艺主要包括剪、刻、折和粘贴等步骤。
剪纸师傅使用剪刀将纸张割下不需要的部分,并以手工艺的方式雕刻出各种精美图案。
然后他们会巧妙地将剪下的图案粘贴在另一张纸上,以制成成品。
除了技艺本身的独特性,中国传统剪纸还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首先,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
剪纸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观、花鸟虫鱼等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其次,中国传统剪纸也是一种具有浓厚节日氛围的艺术形式。
在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常常会用剪纸装饰自己的家庭,以表达对节日的喜庆和祝福。
此外,剪纸在家庭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家庭常常通过剪纸的形式来教育子女,传递家庭价值观和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剪纸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
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剪纸艺术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总结一下,中国传统剪纸以其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方式。
通过剪纸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浅析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析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通过纸张的剪裁、折叠、粘贴等手法,营造出丰富的造型和图案,含义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技巧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浅析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历史渊源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至汉代,古人称之为“窗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剪纸艺术的风格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花、鸟、虫、鱼、人物、神话、童话等丰富多样的创作主题。
在宋代出现了铜版画技术,剪纸艺术又得以升华,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剪纸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清代时期,刘墉、贾秋亭等流派的出现,使得剪纸艺术更加多样化和独特化。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剪纸艺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创新,但仍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二、技巧特点剪纸艺术是一门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技法独特:剪纸艺术是通过对纸张进行剪裁、折叠、粘贴等技法形成各种图形和造型,具有独特的立体效果。
2.设计灵活:剪纸艺术的创作灵活多变,既可以是单幅剪纸画,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画,可以是日常用品、各类装饰品、礼品等。
3.表现形式多样: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一层、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的串联效果,还可以配以背景、灯光等形式,增强立体感和美感。
4.适应性强:剪纸艺术可以应用到各种材质的表现上,如纱、玻璃、塑料等,表现节点的艺术。
三、文化内涵剪纸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民间文化: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由百姓们所创造,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
每次节日,人们都会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祝愿,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2.传统信仰:剪纸艺术的创作以传统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信仰为基础,曾被视为一种民间信仰的表达形式。
例如,剪纸艺术中的“百鸟朝凤”、“合家团圆”等图案,表现了人们追求吉祥祥瑞的心理愿望。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剪纸作为一种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雕、折等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民间文化的贡献等方面的探讨,带领读者进入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的魅力世界。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剪纸最早的形式是将纸张折叠多层后再进行剪刻,古代人们将剪纸作为一种仪式、迷信或庆典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宋代,剪纸艺术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了人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特点与技法中国剪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技法。
首先,剪纸作品注重对形象的简洁和纹饰的丰富,以几何图形和抽象花纹为主要表现方式,给人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感受。
其次,中国剪纸艺术以剪画、剪窗花、剪福字等形式多样,涉及到人物、花卉、动物等各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剪纸还有各自的特色,如山东的泰山剪纸、河北的唐山剪纸等。
最后,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多样,包括剪、刻、雕、金、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
三、中国剪纸与民间文化中国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承载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纹饰和寓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
比如,在过年期间,人们会用剪纸装饰家居,希望能够祈福、驱邪、辟邪等。
同时,剪纸艺术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情感的渠道,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和直接的民间表达方式。
四、传承与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剪纸艺术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突出。
因此,发扬剪纸艺术、保护剪纸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共同责任。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剪纸作为一种民俗艺术形式,展现出了丰富的创意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本文将从剪纸艺术入手,浅析民俗文化,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汉代时期。
据文史记载,汉武帝曾派遣一位艺人前往楼观斩蛇,艺人手艺高超,只用纸片剪出了形似蛇的作品,此即为最早的剪纸之一。
从此之后,剪纸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
汉族民间剪纸、藏族切幅纸、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剪纸、苗族的花灯剪纸、云南白族的剪纸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
剪纸的分类与风格剪纸是通过剪、刻、折、撕等手法将平面纸张变成三维造型的艺术形式。
按照剪纸的样式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对称式剪纸对称式剪纸是指左右对称的剪纸作品,多见于宗教节日、喜庆场合的装饰品等。
整体式剪纸整体式剪纸是指不对称的剪纸作品,具有自由、独创、抽象的特点,多为人物形象、动物、植物等。
空心式剪纸空心式剪纸是指剪纸作品中,剪出大量空心图案的剪纸,常用于花灯、各种节庆的装饰中。
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剪纸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北方的剪纸风格偏重宗教和神话色彩,南方的风格则以民间故事、生活场景为主。
剪纸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不只具有美学价值,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剪纸的形式、图案和意义常常与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等紧密相连。
宗教信仰中国宗教信仰广泛多样,而剪纸正是在宗教节日和庆典中体现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
例如中国的年画、门神、金鱼灯等,都是一种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剪纸图案是其中的重要元素。
生育和生活许多剪纸艺术的图案都与生育和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在中国农村地区,繁殖和生育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孩子、瓜果、花卉、禽畜等,都是寓意繁荣和喜庆的图案。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剪出多彩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剪出多彩传承文化剪纸,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使用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进行精细切割,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载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多彩传承文化。
第一部分: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艺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由宫廷女子使用金丝纸剪制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融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剪纸风格和技法。
第二部分:剪纸的技术与风格中国传统剪纸主要有两种基本技巧:剪和刻。
剪的技术通过剪刀进行,而刻则通过刀子刻划纸张。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图案,如花卉、动物、人物等。
而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风格,如山水剪纸、窗花剪纸等。
第三部分:剪纸的意义与象征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形式,更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剪纸还被视为一种驱鬼避邪的物品,可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此外,剪纸还被用于庆祝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和婚礼等。
第四部分:剪纸的传承与创新尽管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剪纸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剪纸文化,许多艺术家和学者采取了创新的方式。
他们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剪纸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关注与参与。
第五部分:剪纸在当代的应用与展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剪纸作品已经开始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展示。
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电影制作和广告宣传等方面,剪纸艺术都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中,人们也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传统剪纸作品。
结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
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
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
《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
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
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
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
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
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
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
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
鱼是多子象征的神祗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
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
确地认识研究原始宗教的意义,人类从诞生以来的数十万年就是这样幻想,错觉的方式逐步探求人类的真理,在人类认知的早期观念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先入为主的决定性作用。
在进入现代科学文明时代,自然崇拜和神话繁衍作为民俗精神的结晶,在民俗文化中依然代代相传延续着守护神的职能。
在民间传统性祭祀活动中,所信奉的神仙有不少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风、雨、雷、电诸神等等,这显然是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崇拜的继续。
这些神仙在民间剪纸中具有生动的拟人化形象。
雷公是鹰嘴人面、鹰爪人身的形象,示其像鹰一样在天上飞翔的意义。
二、体现在民俗文化的功用
民间剪纸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
在旧时的农村里,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岁时节令、居住、服饰、婚丧、寿诞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一)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正月初一每家挂春联,贴窗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
如“凤戏牡丹鹿头花”有富贵吉祥之意。
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而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为主体,也有故事、人物、戏曲、习俗等。
(二)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婚俗活动自古以来是特别受到人们重视的人生礼仪活动,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
剪纸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寓意吉祥,烘托气氛的载体。
如双喜字贴于新房的墙上、柜子、盒子上,在西北地区“贴有蛇盘兔、扣碗”等寓意的剪纸,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吉祥。
在寿礼上的剪纸常为“鹿鹤同春”“八仙祝寿”“鱼龙变化”“福寿无边”,都以金纸或红纸剪成。
(三)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
这类剪纸作品是民间为了表达主观意愿,抵御自然灾害,满足自己理想的精神需求所创作的,体现对神灵的崇拜,同时也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
但反映着当时人们那种质朴的民俗情感,为了摆脱苦难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抗拒自然危害。
如供品上摆衬纸,庙里神龛上张挂剪纸,以求娱神赐福。
常见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一些像狮、虎、牛、鸡、瓜子娃娃、葫芦以求平安、辟邪消灾、灭患的。
还有为了求雨剪一些“小龙入水”,求晴的“扫天婆”解脱已发生的灾难。
气候无常,雨多了天涝,就用黄裱纸剪个“扫天媳妇”,“扫天媳妇真不瓤,手拿扫帚扫天忙,黑云疙瘩都扫净,雨过天晴太阳出。
”
(四)服饰佩带习俗
这类剪纸,民间妇女称为“刺绣花”,即用于刺绣装饰底样。
实用性很强,有鞋花、枕头花、衣袖花、肚兜花、烟袋花等,是剪纸在服饰上的运用。
各民族的服饰、刺绣、剪纸都以民族地区所崇拜的动物或植物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五)纯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
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
做工
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放于室内观赏。
它的形式与窗花关系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
但是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笺、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三、民间剪纸中的审美特色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
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
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
当然,民间剪纸的这种艺术形式独立性,并不是对于民俗限定的脱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的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美,直接起源于功能之中,在中国“美”和“好”是不可分离的,民间剪纸艺术追求更是审美标准和功用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体现在民俗剪纸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有人曾经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由此可见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尤其珍贵。
参考文献:
[1]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河南人民出版社.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湖南美术出版社.
[3]孙二林.民间剪纸.今盾出版社.
[4]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5]费孝通.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人文讲谈录.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