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制作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V — G法(胶元纤维染色法) 结缔组织含有三种纤维,即胶原纤维、网 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在结缔组织中 含量最多,起支持作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 坚固性,抗拉力强的特点。胶原纤维染色在 病理诊断上主要用于和肌纤维的鉴别。常用 的胶原纤维染色方法为V—G法。 结果: 细胞核蓝黑色或黑色,胶原纤维红色,肌 纤维、细胞浆、红血球呈黄色。
配法:(PH 7.0~7.2)
甲醛 NaH2PO4· 2H2O 或 无水 Na2HPO4· 12H2O 或 无水 蒸馏水 100ml 5.2g 4.0g 16.4g 6.5g 900ml
三、脱水
组织脱水,就是把组织内的水分彻底 除掉,故亦称无水法。无论任何组织都 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一般组织经过固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取材
1、手术取材。 适用于:( 1 )面部、关节部,易出血部位 等;(2)较大、较深的皮疹;(3)结节 和囊肿性皮疹;( 4 )切除治疗和检查, 主要用于小的肿瘤。 2、钻孔取材。(角膜钻孔器)
适用于一般的皮疹取材。
二、固定
固定的作用和目的:
1、可以防止组织溶解及腐败。
2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 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保持它原有
透明
切片 染色
切 片 质 量 标 准(100分)
切片完整 没有刀痕 厚薄均匀 附贴适量 平坦无褶 10分 5分 10分(一层细胞) 5分 10分
树胶适量 染色鲜艳 对比清晰 透明度好 片内无污染 无“人工”现象 玻片整洁 标签端正
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常 规 染 色
固定的注意事项:
1、组织块必须小而薄。 2、固定液对组织有收缩及硬化作用,亦有 使组织膨胀的作用。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实验四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一、实验目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病变及检查的要求,合理采集病料,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进行切片,在进行染色得到结果。
固定是用化学药品把组织原来的结构保存下来,以便观察。
脱水是除去组织中的水分,以利于透明和浸蜡。
组织的透明是便于透蜡包埋。
包埋的是使石蜡透入组织内部,把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包埋块,以便切成薄片。
最后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中组织切成薄片。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已固定好病料,石蜡,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脱水框,染色缸,梯度脱水酒精和透明剂一套,烘箱,切片机,毛笔,玻片,蛋白甘油,染色架,酒精灯,三角架,大烧杯,温度计,火柴,切片刀,记号笔或铅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固定采取的病理材料必须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二)脱水组织经固定后,尚含有多量水分,而水与透明剂苯、石蜡根本不相融合。
必须先把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但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率下均能混合的液体,脱水剂常兼有硬化组织的作用。
最常用的脱水剂为酒精、丙酮等。
1.酒精沸点78.4℃,为最常用的脱水剂。
脱水能力强,并能使组织硬化,能较好地与二甲苯透明剂相混合。
最终结果表明,只要脱水环节处理好,都会得到好的切片。
脱水的程序为70%一80%一95%一100%。
各级酒精2—4小时,视材料的大小、厚薄而定。
100%酒精有硬化组织的作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小时。
脑组织、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脱水时间要适当延长。
2.丙酮沸点为56℃。
脱水作用比乙醇强,但对组织块的收缩较大,主要用于快速脱水或固定兼脱水。
脱水时间l一3小时左右。
(三)透明透明对组织有脱酒精及透明两种作用。
当组织中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此种现象称为透明,具有这种作用的试剂称为透明剂。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用来诊断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复杂漫长,影响病理切片制作质量的因素众多,常见问题归纳如下:一、固定标本要充分及时:固定标本是制片的第一个环节;固定时间不合适或者固定不正确的组织,在染色时常会出现较浅的核质着色和轮廓不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发白区;固定液的浓度要适宜,固定标本的正确方法为:组织离体后快速放入适宜浓度的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大约为标本体积的7倍左右,盛放标本的容器以不使标准变形为宜,大小适中。
二、规范对标本进行取材:取材的原则为:保持病变的特征和器官的完整性。
尽量修除无关组织,切面尽量做到平整,原则上小标本要全部制片,大标本宜在病变部位以及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多处取材。
三、及时更换试剂:在整个切片过程中,试剂的使用比较频繁,试剂的浓度改变,会影响到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效果,有些试剂因为挥发到别的试剂中,甚至会导致对病理组织的污染,从而产生误诊。
因此,制片过程应注意观察试剂情况,根据标本量的大小及时更换试剂,确保组织处理达到要求。
四、组织包埋、切片:小块组织要采用线状包埋,大块组织要在包埋时整理平整,以防出现切片不完全或片内组织杂乱而造成诊断医师误诊[3]。
切片机应随时检查刀口是否钝化,随时保持刀口锋利以防出现切片断裂、破碎的情况。
切片力求完整,尽量将每块组织切到最大面,以防发生漏诊。
五、染色、封固要仔细,掌握好烤片条件:一般为60℃烤片0.5~1 h,过高温度和过长时间都会导致组织发黑,染色不清;脱蜡过程也相当重要,如果出现脱蜡不干净,那么就会出现切片不易着色和着色不匀的情况。
盐酸乙醇的分化是影响染色效果的关键环节。
分化不足和过度都会导致染色失败。
树胶的稠度也应适中,树胶过稀过多会发生溢胶,树胶过稠过少又会出现封片不全或空泡。
完成切片固封后,应及时贴好标签,防止出现混淆事故。
六、加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差错事故及坏片的发生。
病理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病理实训,使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制作(1)切片前准备:了解切片要求,准备切片机、切片刀、切片石蜡、载玻片、切片包等。
(2)切片操作:按照切片机操作规程进行切片,注意切片厚度、切片方向等。
(3)切片固定: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浸泡。
2. 病理染色(1)苏木精染色:将固定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2)伊红染色:将苏木精染色的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3)脱色: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脱色液中脱色,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4)复染:将脱色后的切片放入复染液中复染,观察切片颜色变化。
3. 病理观察(1)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了解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病变特征等。
(2)细胞学观察: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病变情况。
(3)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诊断。
五、实训结果1. 成功完成病理切片制作,切片厚度适中,切片方向正确。
2. 成功完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颜色清晰,染色效果良好。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掌握了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病变特征等基本知识。
4.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诊断,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2. 加深了对病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
3. 认识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4. 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七、指导教师评语学生在本次实训中表现良好,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染色、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病理诊断能力有所提高。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理解,提高其病理诊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1. 实验一:动物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动物病理切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病理组织块、显微镜、切片刀、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病理组织块放入包埋盒中,用石蜡或树脂等材料进行包埋。
(2)将包埋好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制作成病理切片。
(3)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4)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2. 实验二:动物尸体剖检与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观察动物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学习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尸体、手术刀、手套、器官固定液等。
实验步骤:(1)进行动物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如穿戴手套等。
(2)按照规定的剖检程序,对动物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和检查。
(3)记录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诊断。
(4)对病变器官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病变。
3. 实验三: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肿瘤的病理切片,学习肿瘤的分类、分级和鉴别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肿瘤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肿瘤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2)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
(3)学习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差异。
4. 实验四:呼吸系统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2)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各实验组的小鼠进行拉颈脱臼处死后,解剖取出肝脏置于4℃生理盐水中,
然后用薄刀片切取大小约为10 mm×10 mm×2 mm的组织块,放入10%甲醛溶液
中固定48h以上。
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切片制作:
脱水
(于50%、70%、80%、90%各级乙醇溶液脱水各1h,
放入95%、100%乙醇中各两次,每次40min)
透明
(先于95%酒精、二甲苯等量混合液20min,然后二
甲苯30min,须换一次二甲苯)
浸蜡
(先将各熔点石蜡进行融化,待凝固后再融化一次,以
便赶走气泡;再放入石蜡Ⅰ、石蜡Ⅱ、石蜡Ⅲ透蜡各
40分钟)
包埋
(经过透蜡的组织用镊子夹出置于容器内,加入含蜂蜡
的石蜡Ⅲ,然后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
切片
(已固定和修好的蜡块粘于台木并固定在切片机夹物
台上,调节切片厚度为5 μm)
展片
(切好的蜡片置于40℃水浴锅中进行充分舒展)
粘片
(滴一滴赖氨酸于清洁的玻片中央,涂抹成均匀薄层,
然后插入水浴锅中捞片,使蜡片贴附于玻片上;一昼夜
干燥后待染)
脱蜡复水
(石蜡切片经二甲苯脱蜡两次各10min,然后放入100%、
95%、90%、80%、70%等各级酒精溶液和蒸馏水中各
10min)
染色
(复水后的切片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染色)封片
(滴一滴中性树胶于已染组织上进行封片)显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