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合集下载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组织病理切片是一种常规病理学检查方法,用来对病理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诊断。

制作一张优质的组织病理切片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组织标本采集组织标本的采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第一步。

组织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

因此,采集前需要确保标本来源正确,并与患者信息相符。

对于手术标本,需要注意保护血管、神经、肌肉等结构,避免对组织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对于活检标本,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和血管。

组织处理组织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组织处理。

对于手术标本,可以直接收取。

对于活检标本,需要迅速固定,避免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甲醛等,选择固定剂需要根据样本的性质和检测需要来确定。

样本包裹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裹以便于切片操作。

包裹材料通常选择的是聚苯乙烯、增韧剂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包裹材料必须能够完全包裹组织标本,并保证固定。

切片制备组织标本包裹后,需要进行切片制备。

切片机是用于切割病理标本的设备,其切割面的厚度一般在4-6μm之间。

在切片制备中,需要根据标本要求来选择显微镜下的切面。

切片后,标本必须尽快贴在玻片上进行染色。

组织染色组织染色是组织病理学检测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染色包括常规的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常规染色方法,可以显示出组织的基本结构和染色体。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特定的蛋白质和胚间充质细胞等。

组织标签和包装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标签和包装。

标签需要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测日期等基本信息。

组织切片还需要包装防止刮损和振动。

结果解释组织病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解释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理学检测目的进行,一般是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诊断。

有时候,还需要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病史和症状等信息来确定诊断结论。

总结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包括组织标本采集、组织处理、样本包裹、切片制备、组织染色、组织标签和包装以及结果解释。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实验四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一、实验目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病变及检查的要求,合理采集病料,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进行切片,在进行染色得到结果。

固定是用化学药品把组织原来的结构保存下来,以便观察。

脱水是除去组织中的水分,以利于透明和浸蜡。

组织的透明是便于透蜡包埋。

包埋的是使石蜡透入组织内部,把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包埋块,以便切成薄片。

最后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中组织切成薄片。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已固定好病料,石蜡,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脱水框,染色缸,梯度脱水酒精和透明剂一套,烘箱,切片机,毛笔,玻片,蛋白甘油,染色架,酒精灯,三角架,大烧杯,温度计,火柴,切片刀,记号笔或铅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固定采取的病理材料必须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二)脱水组织经固定后,尚含有多量水分,而水与透明剂苯、石蜡根本不相融合。

必须先把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但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率下均能混合的液体,脱水剂常兼有硬化组织的作用。

最常用的脱水剂为酒精、丙酮等。

1.酒精沸点78.4℃,为最常用的脱水剂。

脱水能力强,并能使组织硬化,能较好地与二甲苯透明剂相混合。

最终结果表明,只要脱水环节处理好,都会得到好的切片。

脱水的程序为70%一80%一95%一100%。

各级酒精2—4小时,视材料的大小、厚薄而定。

100%酒精有硬化组织的作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小时。

脑组织、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脱水时间要适当延长。

2.丙酮沸点为56℃。

脱水作用比乙醇强,但对组织块的收缩较大,主要用于快速脱水或固定兼脱水。

脱水时间l一3小时左右。

(三)透明透明对组织有脱酒精及透明两种作用。

当组织中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此种现象称为透明,具有这种作用的试剂称为透明剂。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1. 采集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变化及其发生、发展机制。

而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基础操作,是为了观察和诊断疾病而必要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组织切片技术的概述组织切片技术是指将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观察。

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中。

二、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组织切片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取样、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

下面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1. 取样组织切片的第一步是取样,即从人体组织中取出一小块,以便于后续的操作。

取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手术中取样,就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来选择取样点,而在活检中取样,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取样点。

2. 固定取样后,需要用一种方法把组织中的细胞和结构固定住,以便于后续处理。

目前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可以迅速把组织中的蛋白质交联,使其不易变性,从而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

3. 脱水在固定后,需要将组织逐渐从水中转移到酒精、乙醇等脱水剂中,以便于把组织中的水去除,使其硬化。

这是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脱水不彻底,切出的组织切片会变形或破损。

4. 包埋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使其被包覆在蜡中。

这么做可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并使其更易于切割。

5. 切片蜡包埋后,组织需要被切成薄片。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或自动切片机完成,手工切片需要技巧和经验,而自动切片机可以更好地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6. 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组织进行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对其进行观察。

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剂等。

三、组织切片技术的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1. 诊断和治疗疾病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家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卢文丽吴中华方肇勤
(2007/01/04)
一、器材(按一小组,约4-6人)
眼科镊:直无勾10cm 、弯无勾10cm各5把;
组织镊;12.5cm 2把;
眼科剪:直尖10cm 4把;
解剖剪:cr/14,4把;
普通双面刀片:10片/盒×1盒;
染色架:5个;
染色缸:1000ml,14-15个;
切片盒:50片/盒×3盒或100片/盒×2盒;
37度、60度恒温箱:各1个;
磨砂载玻片:50片/盒×3盒;
盖玻片:100片/盒×2盒;
广口瓶:30ml或60ml×20个;
滴管及配套吸头:4个;
玻璃漏斗:φ90 3个;玻璃搅棒:2支
普通粗孔大张滤纸:20张;
φ90mm玻璃培养皿:4个;
中号普通毛笔:2支;
烧杯:500ml 、1000ml 各1个;
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1个;
组织切片机及配套刀片:4台;
摊片用水浴锅:2台;
生物切片石蜡:5盒,熔点:56-58℃;
电子天平:1台;
酒精灯:150ml,4台;
脱水篮:1-2个;
打火机、标签纸、铅笔各一,卷筒纸、乳胶手套、口罩、医用纱布足量。

二.试剂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30g/瓶×1瓶;
37%~40%福尔马林液:500ml/瓶×1瓶;
冰醋酸:AR,500ml/瓶×1瓶;
无水乙醇:AR,500ml/瓶×10瓶;
二甲苯:AR,500ml/瓶×10瓶;
hematoxylin苏木色素(苏木精):10g/瓶×1瓶;
酸性品红(曙红丫水溶):25g/瓶×1瓶;
碘酸钠:AR,500g/瓶×1瓶;柠檬酸:AR,500g/瓶×1瓶; 水合氯醛:AR,250g/瓶×1瓶;铵矾(ALNH4(SO4)2·12H2O)或钾矾(ALK(SO4)2·12H2O):500g/瓶×1瓶
蛋白甘油(甘油/鸡蛋清=1/1):50ml
中性树胶:100g/瓶×2瓶。

若中性树胶过于粘稠,可与二甲苯按7/3的比例稀释。

蒸馏水:5000ml
三.实验步骤
(一)固定液、染色液的配置
(1)Bouin氏液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75ml
37%~40%福尔马林液25ml
冰醋酸5ml
苦味酸饱和溶液的浓度为100ml水中加1g苦味酸。

(2)Mayer苏木精液
苏木精1g
蒸馏水1000 ml
铵矾或钾矾50 g
碘酸钠0.2g
柠檬酸1g
水合氯醛50 g
将苏木精溶于蒸馏水内(需要时可微热),加入研细的明矾,摇震助溶(需要时再加温),明矾溶解后,依次加入碘酸钠、柠檬酸、水合氯醛等试剂。

配制后即可供使用。

(3)曙红
曙红0.5~1g
蒸馏水100ml
混匀后过滤
(二)组织取材
取舌、胸腺、脾、胃、肝、十二指肠等6种脏器。

(三)固定与修块
上午:取组织块入Bouin氏液中,组织块的直径应小于7mm。

下午:修块,用双面刀片将组织块修剪成3~5mm3大小。

若中午取材,则晚上修快。

具体修块方法如下表1:
(四)脱水与透明
在以下过程,要求经常晃动组织块,以保证组织块可以充分地与乙醇或二甲苯接触,在每一步骤之后,要充分滤干组织块,一般用筒纸吸干组织块上的液体,以免影响其他液体的浓度,但要防止组织块干燥。

全过程约需要4.5h(270min)。

1.75%乙醇50min
2.85%乙醇50min
3.95%乙醇(I)30min
4.95%乙醇(II)30min
5.100%乙醇(I)30min
6.100%乙醇(II)30min
7 1/2 二甲苯(乙醇与二甲苯等体积)20min
8.二甲苯(I)20min
9.二甲苯(II)10min(可依据透明效果而定)
透明效果的判断:如组织块颜色加深透明,二甲苯溶液颜色透明,即表明脱水效果很好;如脱水不好,二甲苯溶液颜色会变混浊。

使用过的酒精或二甲苯倒入烧杯里以便回收。

(五)浸蜡、包埋与修蜡块
1.浸蜡:可在脱水与透明进行时,将60℃恒温箱打开,使大烧杯内的石蜡充分溶解,待脱水与透明结束后,可将脱水篮整个或包裹在纱布内的组织块转入充分溶解的石蜡里,于60℃恒温箱放置120分钟。

2.包埋:包埋有多种器具,比较简洁廉价的方法是采用纸盒。

可在浸蜡的同时将纸盒做好,包埋时将60℃的石蜡倒入纸盒内,然后用小镊子将各组织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使切面朝下。

我们建议,不同组别的同一组织包埋于一个蜡块中,以保证切片和染色条件一致,且以便读片和比较。

为防止倒入纸盒内的石蜡底部立刻凝固,可将纸盒置于一玻璃板上(或大培养皿内),然后将玻璃板置于80-90℃左右热水上,包埋时蜡盒底部要放平,做蜡块的蜡要反复冻融较好。

组织包埋方法可参见表2。

3.修蜡块:待纸盒内蜡凝固后(若需要使蜡块迅速凝固,可将包埋好的蜡块置于4℃冰水混和物中)。

将蜡块取出,用刀片将其修成梯形,通常蜡块大小视组织多少而定,为保证切片顺利,组织块与蜡块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

修剪下来的残蜡应回收,以便再用。

(六)切片
在载玻片上擦少量甘油蛋白。

可滴半滴甘油蛋白于载玻片上,用手指充分抹匀,呈半干状为佳。

切片厚约4~8μm,通常厚约6μm,细胞小而密的组织如胸腺,可以切4~5μm,而细胞疏的组织,如下丘脑可切10μm。

将切片在55℃左右水浴中展开,展开程度以带黄颜色的组织完全摊平为准。

用涂有甘油蛋白的载玻片从水浴中捞取切片,斜放在木架上,立即放入37℃烘箱中过夜,一般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以切片紧贴于载玻片上呈半透明状为佳。

每个组织块捞片2张。

过夜后,将载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进行下面的实验。

(七)脱蜡、染色与脱水
取出玻片架后,应将玻片架倾斜,以使载玻片上的试剂流尽,然后用筒纸将玻片架和载玻片下缘的试剂吸干,以免影响其他试剂的浓度。

全过程约需要50min。

1.脱蜡到水
(1)二甲苯(I)15分钟
(2)二甲苯(II) 15分钟
(3)100%乙醇2分钟
(4)95%乙醇(I)1分钟
(5)95%乙醇(II)1分钟
(6)蒸馏水浸洗1分钟
2.染色
(7)苏木精30秒钟
(8)自来水冲洗1分钟,但应注意不能用水直接冲在玻片上,以免冲走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效果)
(9)伊红(着色即可)10秒钟
(10)蒸馏水浸洗1分钟
3.脱水
(10)95%乙醇(I)1分钟
(11)95%乙醇(II)1分钟
(12)100%乙醇2分钟
(13)二甲苯(I)2分钟
(14)二甲苯(II)3~5分钟
(八)封片
将载玻片从玻片架上取下,滴加1~2滴中性树胶,用眼科镊夹住盖玻片的一角,轻轻盖上盖玻片,让中性树胶沿着盖玻片充分展开,之后倾斜载玻片,用筒纸将多余的中性树胶吸干,同时注意避免有气泡的产生,平放载玻片,室温下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杜卓民主编.实用组织学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英]C. F. A卡林著,孔庆雷译[M].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技术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附:
中医学综合实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时刻表
(1)组织取材、固定:第1天上午或中午
(2)组织修块、固定:第1天下午或晚上
(3)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第2天全天
脱水、透明8:00-12:30 4.5h
浸蜡12:30-14:30 2h
包埋14:30-15:30 1h
修块16:00-17:00 1h
切片17:30-21:30 4h
烘片21:30至第3日早晨
(4)切片染色、封片:第3日
染色1个流程需要50min,染色完后即封片。

整个过程需要3天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