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西工大电工电子技术第1章答案
电工电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121元件1,2为电源元件,产生功率分别为560W,540W。
元件3,4,5为负载元件,消耗功率分别为600W,320W,180W。
122.(1)图帖(2)Uab= —250v, Ucd=25v,Uef=200v, Ugh=25v.131. (a) u= —10×10ˉ⁴i v(b)u= —0.02 di/dt v(c)i =10×10ˉ⁶ du/dt A132151.I₃=-2mA, U₃=60AP₃=-120W为电源元件,发出功率152.R=4Ω153.(1)In=45.45A, E=247.27V(2) I=23.33A, U=233.27V, P=5442W,(3) I=95.1A, U=190.21V, P=18089W,发电机已超载154.In=0.01A, R=10KΩ,Pr=1W,选(4)中的电阻155.选(a)电路156.(1)In=4A,E=52V,R=12.5Ω(2)U∀=52V(3)I₃=104A161. I₃=0.31ΛA, I₄=9.3ΛA, I₆=9.6ΛA162.I=0.4A, Uab=10V, Uac=0V163.I₁=1A, U₂=6V164.E₁=12V, Rx=2Ω171.V₁=10V, V₂=7.5V, V₃=2.5V172.开关闭合时 Va=8V, Vb=0V, Vc=-4V开关断开时 Va=9V, Vb=3V, Vc=-3V173.I=1A, Va=5V174.开关断开时 Va=-5.8V开关闭合时 Va=1.96V第二章习题答案221. I=1/3 A222.I= -0.5A231.I1=2A ,I2=1A,I3=2A232.I₁=2A,I₂=1A,I₃=2A233. I=8/7 A234.I₂=1A252.U ab=4.5V253. U ab=24/7 V254.I=2A256. U₃=0时U ab=14V261.I=-0.5A266.I=0.5A第三章习题答案311.(1) і=2√2sin(314t-30˚)A, u=36√2sin(314t+45˚)V(3)Iм=2.8A, Uм=50.9V, ω=314rad/s, Y=75˚,313.(1)A+B=13.66∠1.43˚ ,(2)A-B=11.89∠78.65˚ ,(3) A*B=80∠-8.13˚ ,(4)A/B=1.25∠81.87˚ ,315.İ=4.84∠41.9˚A, і=4.84√2 sin(314t+41.9˚)A321.I=3.5A, Q=770V ar, f=100Hz322.I=20A, Q=-200 V ar, і=20√2sin(10⁶ t+150˚)A323.f=50Hz时:I r=1A, Pr=100W,Il=10A, Ql=1000Var,Ic=10A, Qc=-1000Var,f=1000Hz时:I r=1A, Pr=100W,Il=0.5A, Ql=50Var,Ic=200A, Qc=-20000Var,324.阻抗Z1为电感元件,Z2为电容元件,Z3为电阻元件,331.(1)电感性电路Y=53.1˚(2)电阻性电路Y=0˚(3)电容性电路Y=-70˚332.R=2Ω,L=69.8mH333.I˚=0.368∠-60˚ A,U˚r₁=103∠-60˚ V,U˚镇=190∠27.8˚ V334.U1=127V, U2=254V335.X c₂=5Ω, R₂=11Ω336. I˚₁=3∠0˚ A, I˚₂=3∠0˚ A, U˚=8.49∠45˚ V337.(1)I=5A(2)Z₂为电阻元件时Ι=7A(3)Z₂为电容元件时Ι=1A338.R=20Ω, Xl=51.25Ω, X c=6.65Ω,339.I=10×21/2 A, R=10Ω, X c=10Ω, Xl=7.07Ω3310. I˚₁=11∠-60˚ A, I˚₂=11∠0˚ A, U˚=19∠-30˚ V P1=1210W, P2=2420W, P=3630W3311.i₁=44√2 sin(314t-53˚)Ai₂=22√2 sin(314t-37˚)AI=65.48√2 sin(314t-47.73˚)A3312.(a)I。=14.14A(b)U。=80V(c) I。=2A(d)U。=14.14V(e)I。=10A, U。=141.4V341.(1) I。=0.01A, U c=50V(2)I=9.93310ˉ⁴A,U c=4.49V342.R=15.7Ω, L=0.1H343. Z=106j10Ω345. R=10Ω, L=0.159mH, C=159Pf, Q=100351. C=372ΛF并联电容前 P=20KW,Q=26.62KVar, S=33.33KVA并联电容后 P=20KW,Q=9.67KVar, S=22.22KVA 352.电感性 Z=20+j39.2 即R=20Ω, L=125mH, cosω=0.45353.I=5.14A,︳Z₂︱=262Ω电容性负载361.U。=7.85+2.66sin(3ωt+36.87˚)V362.іr=2+2.4*21/2 sin(314t+36.87˚)I r=3.12A, P=39W371.星形联接时 Il=15.7A, P=10.3KW三角形联接时 Il=47A, P=30.9KW372. Il=173A373.(1)各相负载不对称(2)I˚u=22∠0˚A,I˚v=22∠-30˚A,I˚w=22∠30˚A,(3)P=4840W374.应采用星形联接方式P=23.2KW,Q=17.4KVar,S=29KVA第8章习题答案811.(a)Uab=-12V,(b)Uab=0812.(a)Va=6.7V,Id=3.25mA(b)Va=7.7V,Id=1.63mA813.(a) U。=14V, (b) U。=10V, (c) U。=4V, (d) U。=5V.815.(a) 饱和(b)放大(c)损坏(d)放大816.PNP锗管A-集电极B-基极C-发射极817.g m=0.67×10ˉ⁴ s821.Auo=150, Au=100, rі=5KΩ, r。=5KΩ823.(1) Ιb=40ΛA,Ιc=1.6mA, Uce=5.6V(3)Ǻu=-92.4, r і=0.866kΩ, r。=2kΩ825.U。=1.2V826.(1)Rb=232.5 KΩ,,Rc=3 KΩ,Rl=1.5 KΩ,β=50(2)Uim=34.5mV831.(1) Ιb=32.4ΛA,Ιc=1.62mA, Uce=5.52V(2)Ǻu=-65.4, r і=0.885kΩ, r。=2kΩ(3)Au=-0.65(4)Ιb=16.3ΛA,Ιc=1.63mA, Uce=5.48V , r і=0.885kΩ, Ǻu =-73.7 834.(1)Ιb=72.7ΛA,Ιc=4.36mA, Uce=4.64V ,(2)Ǻu=-106.4, r і=0.536kΩ, r。=1kΩ841.(1)Ιb=0.035mA,Ιc=2.1mA, Uce=7.72V , ,(3)Ǻu=0.98, r і=47.1kΩ, r。=17.3kΩ,843. Ǻu1=-0.952,Ǻu2=0.984第9章习题答案921.(a)电压并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压并联负反馈922. (a)电流并联负反馈(b)电流串联负反馈(c)电压串联负反馈931.U。= -(R2/R1) ui₁+(1+R2/R1) [R4/(R3+R4)] ui₂932.U。=6 ui₁+1.5 ui₂U。=3.54V933. U。=( Rf/R1)(1+R5/R3) ui938.R1=10MΩ,R2=1MΩ, R3=10 0KΩ,939. R1=1KΩ,R2=9 KΩ, R3=9 0KΩ,。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第8页检验题解答: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
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
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
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完整)《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

思考与习题1-1 1—35图中,已知电流I =—5A ,R =10Ω。
试求电压U ,并标出电压的实际方向。
图1-35 题1-1图解:a )U=-RI=50V b )U=RI=—50V.1—2 在1—36图所示电路中,3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I 1=-4A ,I 2=4A ,I 3=4A ,U 1=140V ,U 2=—90V,U 3=50V.试求(1)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 (3)效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图1—36 题1-2图解:(2)P 1=U 1I 1=-560W ,为电源;P 2=—U 2I 2=360W ,为负载;P 3=U 3I 3=200W,为负载。
(3)P发出=P吸收,功率平衡。
1-3 图1-37中,方框代表电源或负载。
已知U =220V ,I = -1A,试问哪些方框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图1-37 题1-3图解:a)P=UI =-220W ,为电源;b)P=—UI=220W,为负载;c)P=—UI=220W ,为负载;d )P=UI =—220W ,为电源。
1—4 图1—38所示电路中,已知A 、B 段产生功率1500W,其余三段消耗功率分别为1000W 、350W 、150W ,若已知电流I =20A,方向如图所示.a) b)Ia) b) c) d)(1)标出各段电路两端电压的极性。
(2)求出电压U AB 、U CD 、U EF 、U GH 的值。
(3)从(2)的计算结果中,你能看出整个电路中电压有什么规律性吗?解:(2) U AB =—75V,U CD =50V,U EF =17。
5V ,U GH =7.5V(3) U AB +U CD +U EF +U GH =0.1—5 有一220V 、60W 的电灯,接在220V 的电源上,试求通过电灯的电流和电灯在220V 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1~11章)

(c)(d)
图1-7题7图
图1-8题8图
对节点aI5-I1-I4=0
对节点bI1+I6-I2=0
对节点cI4-I3-I6=0
对回路II1R1+I2R2-US1=0
对回路II-I2R2+I3R3+US2=0
对回路III-I1R1+I4R4-US2=0
联立方程,解得:
I1=2.5A,I2=3.75A,I3=2.5A,I4=3.75A,I5=6.25A,I6=1.25A
, ,
又由于三相负载星形连接时,相电流等于相应的线电流,所以,各线电流为:
由式(3–10)可得中性线电流为:
2.如图3-2(a)所示三相对称电源,UP=220V,将三盏额定电压为220V的白炽灯分别接入L1、L2、L3相,已知白炽灯的功率P1=P2=P=60W,P2=200W。求:(1)各相电流及中性线电流;(2)分析L2相断开后各灯的工作情况;(3)分析L2相断开、中性线也断开后各灯的工作情况。
6.试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如图1-6(a)所示电路中6Ω电阻上的电流I3。
(a)
(b)(c)
图1-6题6图
解:先将两个电压源等效变换为电流源,如图1-6(b)所示,其中
然后,再将两个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等效电流源,如图1-6(c)所示,其中
则
7.求图1-7(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解: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原电路可化简为如图1-7(d)所示电路(化简过程略),则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设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可得:
如图1-11(b)所示,检流计支路断开后,等效电路中的电流I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为:
如图1-11(c)所示,等效电阻R0为:
由图1-11(a)所示等效电路,可得电流IG为:
电工电子技术第一章习题答案

R1
R2
R3
R0 =R1 ‖R2 +R3 =R1 R2 /(R1 +R2 )+R3 =(3×6)/(3+6)+3=5 Ω
求电流. 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R
R0 + UOC -
I=UOC /(R0 +R)=5/(5+5)=0.5A
1-12.试用诺顿定理求图所示电路中 8Ω 电阻的电流 I。
20 Ω
5Ω
解:进行等效变换后如图
R + 9V R3 6Ω
运用叠加法求解: US1 单独作用电路如图 R1 + 15V R2 R U1
U1 =US1 (R2 ∥R)/[(R2 ∥R)+R1 ]=15×3/(3+6)=5V US2 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 R1 + R2 R U2
a R0 b US2
+
-
即无源二端网络,从 a、b 两端求得,R0=Rab=R1//R2=20//5=4Ω 求流过电阻 R3 的电流 I 诺顿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Isc
R0
R3
可得,I=Isc ×R0/(R0+R3)=24×4÷ (4+8)=8A
1-13.在图所示电路中,求电路中的电流 I 及恒流源 Is 的功率。 解:
1.10.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中所示电路中 4Ω 电阻的电流 I。
1Ω 3Ω 4Ω + 6Ω 10A 10V
解:当仅有电流源作用时, 6Ω 电阻被短路:
1Ω 3Ω 4Ω 10A 6Ω I’ =
1 10 A=2A 41
当仅有电压源作用时:
1Ω 3Ω 4Ω + 6Ω 10V
I” =
10 =2A 14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答案.doc

3、根据戴维南定理如图 所示的等效电流内阻RAB为( )
A、 K B、 K C、3K
4、如图 电路所示,A、B、C三灯相同,当SA合上瞬间( )
A、A灯最亮B、B灯最亮
C、C灯最亮D、A、B、C三灯一样亮
5、如图 所示三相电源或电压为380V,Ru=Rv=Rw=10,则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
A、只含有放大了交流信号
B、只含有直流静态电压
C、既有直流静态电压又有交流信号电压
20、影响放大器工作点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偏置电阻的阻值 B、负载的变化 C、交流旁路电容的容量 D、温度
21、负反馈改善了放大器的性能,但使放大电路的放大信数( )
A、降低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22、下列电路中,具有记忆、计数功能的电路是( )
4、同一组三相对称负载,联成三角形,接到三相电源上,与联成星形接到同一电源上作一比较,I相△=I相y, I线△=I相y。
5、常见的触电原因有三种:、、。
6、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称作保护接地。而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联接,叫保护接零。
7、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吸收电源能量,通过,而输出电能的它起的只是的作用。
17、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 )
A、380VB、220VC、110VD、36V以下
18、当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输出电流不够时,应该采用下面( )种做法。
A、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串联。
B、将两制相同型号的稳压二极管并联。
C、更换一只稳压值相同,功率更大的二极管。
西北工业大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业集_少学时_-2010

1.1 在所示电路图中,试求: (1)开关S 断开时电路中各电流; (2)S 闭合后的2Ι和S Ι;(3)S 闭合后电路各段的电压。
习题1.1图1.2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1 = -140V ,U 2 =90V ,U 3 =60V ,U 4 =-60V ,U 5 =20V ,U 6 = -18V ,U 7 =12V ,I 1 =4A ,I 2 =6A ,I 3 =-10A 。
试求:(1)元件1、2、3的功率,并判断各元件是产生还是消耗功率?(2)选取d 为参考点,计算电位a V 、b V 、c V 。
习题1.2图1.3 写出图示电路中各电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式(伏安特性)。
习题1.3图1.4 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下图所示电路的电流。
习题1.4图U。
1.5 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ab习题1.5图1.6 在图示电路中,如果15 电阻上的电压降为30V,极性如图所示。
试求电阻R上的压降和B点电位。
习题1.6图1.7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在开关断开和闭合的两种情况下,试求A点的电位。
习题1.7图1.8 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习题1.8图1.9 在图示电路中, 当负载电阻R=3Ω、10Ω和30Ω时,求负载获得的功率和电源的效率。
习题1.9图1.10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5和I6是否相等?为什么?习题1.10图1.11 如图所示电路中,S I =2A ,S U =40V ,1R =50Ω,2R =20Ω,3R =30Ω。
试求:(1)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 (2)求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U 。
习题1.11图1.12 如图所示电路中,1R =2R =10Ω,3R =20Ω,S1U =4V ,S2U =2V 。
试用叠加原理求支路电流。
习题1.12图1.13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S2U =6V ,S3U =9V 。
当开关S 合在位置1时,I =60mA ;当S 合在位置2时,I = - 90mA 。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1-1 在题图1-1中,已知2I A =-,5R =Ω。
求各图中的电压U 。
U+U+U+U (a)(b)(c)(d)解:(a )U 、I 关联,(2)510U IR V ==-⨯=- (b )U 、I 非关联,(2)510U IR V =-=--⨯= (c )U 、I 非关联,(2)510U IR V =-=--⨯= (d )U 、I 关联,(2)510U IR V ==-⨯=-1-2 在题图1-2中,已知2I A =-,15U V =。
计算各图元件中的功率,并说明它们是电源还是负载。
(a)(b)(c)(d)解:(a )U 、I 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A 是电源性。
(b )U 、I 非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B 是负载性。
(c )U 、I 非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C 是负载性。
(d )U 、I 关联,(2)1530P UI W ==-⨯=-,0P <,元件D 是电源性。
1-3某电路中需要接入一个限流电阻,已知接入的电阻两端电压10R U V =,流过电阻的电流20R I mA =。
试选择这个电阻的参数。
解:3105002010U R I -===Ω⨯ 31020100.2R P UI W -==⨯⨯=规格化以后,0.5R P W =1-4一只15V 、5W 的白炽灯接在36V 的电源上,试选择需要串联的电阻。
解:51153P I A U === 361521R U V =-=216313R U R I===Ω 12173R R P U I W ==⨯=1-5 在题图1-5中,已知112U V =,14S U V =,26S U V =,1232R R R ===Ω.试求2U 。
2解:1211()S I R R U U ++=111212424S U U I A R R --===+221222462S S U IR U U V =+-=⨯+-=1-6在题图1-6中,已知电位器6W R K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