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
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doc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编写说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教材设计的理念到文章的精心选择,都可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
教材以人为本,即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本;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最大的亮点是在五个模块的二十个专题之后,增加了以“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为体例的写作教学内容,无疑,它填补了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作文教学在“教材”方面的空白,使一线教师有了些抓手。
然而,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以人文内涵为专题)的制约,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
一是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相分离。
如《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蜀道难》《登高》等古诗词后面配的是文学短评的写作。
再者,这十九个专题有的介绍某一文体的写作要点,有的介绍某一表达方式,有的介绍某一写作技巧,显然,其编排缺乏序列化、系统性;使同一文体的几个训练点之间也无渐进式的训练关系。
另则,在“写作实践”中出示的三至四个作文训练题与“写作指导”的内容还出现了不配套的现象。
如在“准确、及时与便捷”(关于消息的写作)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训练题是“请写一篇咏史的诗歌或散文”和“写一篇读史随笔”等;在“看好处,说门道”(关于文学鉴赏评论)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作文题是“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两三个一两百字的片段”和“请以‘老师们’为题写一组片段”等。
这些缺憾直接影响到必修课教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有效训练。
本书的写作部分整合了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写作实践”的内容,按文体编排,自成体系,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各种文体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每个章节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详尽得法的复习指导,高考典题的探究分析,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等。
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三自主”,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定文体。
高中语文“永志不忘”消息通讯专题ppt 苏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徐志摩曾说过:“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我也不知道你的出现是恩赐还是劫?但总归要说声“谢谢你,谢谢你曾来过……” 还记得初相识时你那拘谨的样子,话不是很多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不停地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可能因为紧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在说,而你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想想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慢热甚至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苟言笑的我那天怎么会那么多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你给的莫名的熟悉感和包容吧!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2001年
新闻写作
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际的采访调查, 写一则关于校艺术节的消息或通讯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 15 日 这 一 天 , 重 登 56 年 前 《 大 公 报 》 上 的 一 篇 通 讯 《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 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永志不忘:怀念先烈精神班会教案

永志不忘:怀念先烈精神班会教案怀念先烈精神班会教案的回顾与思考教案一直是教师教学实施的重要工具,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不可或缺。
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班会——怀念先烈精神班会,以感恩在党的领导下奋斗的先烈们,同时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回顾和思考我们的班会策划、组织和活动效果,同时总结相关经验,以期能够为其他班级的同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策划针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和同学们的需求,我们初步确定了本次班会的主题:怀念先烈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展开研讨和策划,最终确定了班会的目的、形式、内容和时间。
目的:激发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鼓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激发班级团结向心力,提高全体同学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形式:以集体学习、演讲、视频展示和讨论互动的形式展开。
内容:通过历史资料展示、相关演讲、视频文献、红色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感恩、学习和传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业绩。
时间:我们选择在全国的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举行,既具有纪念意义,又与相关主题形象地连结起来。
二、组织在班会组织上,我们满分发挥了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老师与我们的合作十分紧密,共同商议和确定班会的细节,并对我们的策划和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
团队力量也是我们班会组织的成功之一。
在团队中,我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优势,合理分配任务;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细心组织精心策划。
同时,在组织过程中,我们还针对其中的几个亮点进行了重点讲解。
1、一起学革命先烈——历史知识传递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先带领全班同学了解革命先烈及其精神,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身处的时代,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伟大的革命传统。
通过历史知识传递,大家更深刻体悟了先烈们的崇高品质以及为民族、为时代、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2、我们是红军后代——视频展示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几位老同志,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血泪史,让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受过苦难的先烈们。
高中语文 落日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教案

【语文】苏教必修2说课稿永志不忘落日从容说课本文是“历史的回声”单元的“永志不忘”板块的第一课。
这一板块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翻阅悲壮的历史书页,品评火热的历史经历,借鉴真实的历史经验,感受日本从一个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到垂头丧气的投降者的过程,要求我们能从历史的宝典里汲取我们想要的资源,一起向历史敬礼,共同向历史学习。
让课堂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新模式下,聆听依然清晰可闻的历史回声,让激荡起的民族精神光照我们的生命,从而肩负起我们时代的使命。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各国之间应吸取以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更好地和睦共处,共同发展。
本文体裁是通讯。
学习本文还应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特点,并学会写作通讯。
教学重点“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的运用——地图、朗诵、电影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增强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品读,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
2.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日本投降仪式时间、地点、方式、意义,体会这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可贵,感知这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全球性战争的悲剧,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鼓励学生用火一样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具有铮铮铁骨般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八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
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教案

必修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必修二课本的整体情况及部分重点课文的内容,开掘写作素材。
2、复习巩固必修二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运用。
3、复习巩固必修二课文中的有关文言文知识。
4、背诵默写必修二课本中的有关课文。
教学设想1、主要就与高考联系紧密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2、课堂复习计划用6课时,练习及评讲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复习必修二的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
1、了解必修二的课文结构。
2、了解重点课文的内容。
二、总体介绍。
必修二共设置四个专题:真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三、专题回顾。
(一)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我国古代有珍惜生命的传统,对自然界万物有“不伤蝼蚁一命”的告诫,对人则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自身即是对父母不孝的说法。
其目的是要让人珍惜生命。
针对当前自杀、自伤现象较为严重、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现实,很有必要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本专题选择中外作家的四篇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
由两个板块组成:1、“精神支柱”:要正视现实,悦纳自身,不因自身某些条件的不足(如生活、家庭、生理、个性等)而怨天尤人,而应正确对待,积极发奋,热爱人生,热爱生活,善待他人。
《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常春藤叶》2、“生命之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珍惜自身一切,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获得人生价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本专题以和平与战争为中心话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战争的实质,了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呼唤和祈祷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由三个板块组成:1、“遭遇战争”: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物质、心灵创伤;也给战争发起国本国人民带来灾难,控诉了发起战争者的罪恶。
《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黑暗中的心迹”:通过犹太少女在二战中受迫害的遭遇,控诉德国法西斯灭绝人寰的罪恶。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苏教版必修2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第三专题第三板块“永志不忘”选用了一篇通信、一篇信息。
而本专题的“写作指导”重点介绍了通信和信息的共同特色及其差别。
这关于我们写作这两种文体的文章极具指导意义。
理论与技巧正确、实时与便利一、什么是新闻《现代汉语字典》对“新闻”这一词条有两条说明:①报社、通信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导的信息;②泛指社会上近来发生的新事情。
作为文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新闻包含信息、通信、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又叫信息。
信息和通信同属广义新闻这一范围,所以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两种文体的作用都是“正确、实时与便利”地流传信息。
二、信息的特色正确,也即信息的真切性。
即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切正确,不可以虚假和夸张。
实时,即信息的时效性。
是指信息能够快速地向读者(观众、听众)流传信息。
便利,主要指它便于写作。
信息篇幅可长可短,能够短到一句话,也能够长到几百字、上千字。
内容可多可少,要看需要而定。
短的信息能够只写中心事件的最新状况;较长的消息就要完好地报导事实的基本状况以及背景、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等。
三、信息的写作信息的构造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信息写作的六因素包含: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和结果。
信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构造,就是按资料的重要程序挨次往下写,将最为重要的放在最前方,而后是较次的、再次的,一点点顺下来。
以《勃兰特下跪赎罪遇到夸赞》为例,我们不如从最后一段开始删削,能够看出,在任何一段停下来,所剩下来的部分仍旧是完好的,直到最后仅剩下开头的导语。
四、通信的特色通信重要的特色是故事性。
这就要求:第一,注意揭露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故事写得生动详细。
以报导1945 年日本投诚这个新闻事实为例,最短的信息“日本投诚了”,只有五个字。
而通信《夕阳》从日本投诚署名仪式古人们汇聚到密苏里号写起,描绘了会场部署状况、署名仪式的过程,向来写到仪式结束,将各方面人物的活动和精神状态都表现出来了。
永志不忘教案苏教版教案

《永志不忘》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认识新闻类作品(信息、通信)的特色。
.初步掌握信息、通信的写法。
.学会辩证地反省历史,关照现实。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知道本周有哪些重要新闻吗?学生沟通。
新闻让我们平常百姓足不出户,即可认识国内外时势,获取各样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能够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日,我们将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新闻佳作。
二、对于新闻、新闻是广播、电视、报纸采纳的一种文章款式,它是用简洁的语言,快速实时地对新近发生的存心义的事实进行报导的一种新闻体裁。
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有个办报人曾为新闻下了这么一个经典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个看法集中地代表了初期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全部失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新闻”种类:从广义上讲包含信息、通迅、谈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讲,新闻就是信息、信息构造:标题、导语、主体及结尾,外加新闻背景,而此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行缺乏的。
标题有三种: 主标、引标、副标(引标、副标无关紧要)主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揭露信息的中心事实。
引标——放在主标从前,从一个侧面对主标起引导说明作用。
副标——放在主标后,对主标起增补说明作用。
(可让学生取出当日的报纸阅读新闻版,由新闻的标题导入,介绍几则新闻)导语是信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它常常用简要的话集中归纳信息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信息”,“第一代导语”。
世纪年代,要求有五个“”(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的导语,“第二代导语”。
只把五个“”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
打破固定模式,导语的个性化,融入了人类的喜剧感、惨剧感、风趣感、风趣感。
一条好的信息的导语常常具备以下品行:第一,开启全篇,吸引读者;第二,包含并突出了新闻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第三,表现新闻事实的时新性;第四,简洁。
苏教版语文必修3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整理

苏教版语文必修3复习资料整理课件www.5yk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整理资料无垠沼泽生意盎然堆垛层峦叠嶂吟哦汲涟漪晨曦采石矶汀泗桥龙湫回溯瞭望绛(jiàng)夔州坂秭归汨罗江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窝行迷惘干瘪疲惫簇新绯红罡风颓垣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孟陬揆搴比汩余若将不及兮又重之以修能潜藏枷锁洞窟苦役模糊锦标赊账号角旌旗花束稀薄缙绅萃纾祸觇翌日遽羁縻东西二阃诋诟自刭邂逅毗陵愧怍溥阉祠湮赀缇骑詈溷藩缳牖逡巡鬈曲趿拉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伛云翳攥骷髅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有史可稽销声匿迹跽攻讦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吝(lìn)啬氾南佚之狐缒阙秦蔺不肖卮酒叱驽刎颈涘渚殆圃厩豕裘樊哙镬雍水目眦钳制壅蔽疏浚载舟黜恶谬赏飨鯫生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层峦叠嶂吟哦汲水涟漪晨曦采石矶龙湫云蒸霞蔚瞭望绛夔州坂秭归汨罗江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迷惘干瘪疲惫簇新颓垣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孟陬揆枷锁洞窟镬模糊锦标赊账旌旗缙绅萃纾祸觇翌日遽东西二阃诋诟自刭邂逅毗陵愧怍阉祠湮赀缇骑詈溷藩缳牖逡巡鬈曲目眦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云翳攥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有史可稽销声匿迹回溯遮蔽自诩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蹩进吝啬氾南佚之狐缒避匿叱驽刎颈涘渚殆圃裘鯫生僵硬脉搏漫不经心荒僻攻讦斑驳陆离并驾齐驱烹饪壅蔽飨攻讦钳制疏浚载舟黜恶谬赏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
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
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
“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第三专题第三板块“永志不忘”选取了一篇通讯、一篇消息。
而本专题的“写作指导”重点介绍了通讯和消息的共同特点及其区别。
这对于我们写作这两种文体的文章极具指导意义。
理论与技巧准确、及时与便捷一、什么是新闻《现代汉语词典》对“新闻”这一词条有两条注释: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②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作为文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又叫消息。
消息和通讯同属广义新闻这一范畴,因此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两种文体的作用都是“准确、及时与便捷”地传播信息。
二、消息的特点准确,也即消息的真实性。
即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和夸张。
及时,即消息的时效性。
是指消息能够迅速地向读者(观众、听众)传播信息。
便捷,主要指它便于写作。
消息篇幅可长可短,可以短到一句话,也可以长到几百字、上千字。
内容可多可少,要看需要而定。
短的消息可以只写中心事件的最新情况;较长的消息就要完整地报道事实的基本情况以及背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三、消息的写作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按材料的重要程序依次往下写,将最为重要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是较次的、再次的,一点点顺下来。
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为例,我们不妨从最后一段开始删削,可以看出,在任何一段停下来,所剩下来的部分仍然是完整的,直到最后仅剩下开头的导语。
四、通讯的特点通讯重要的特点是故事性。
这就要求:第一,注意揭示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以报道1945年日本投降这个新闻事实为例,最短的消息“日本投降了”,只有五个字。
而通讯《落日》从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前人们汇聚到密苏里号写起,描述了会场布置状况、签字仪式的过程,一直写到仪式结束,将各方面人物的活动和精神状态都表现出来了。
第二,注意“再现”形象。
材料在通讯之中,要再现或还原为各种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情景形象,而不能用简略的叙述一带而过。
第三,注意写人。
凡是涉及到人的通讯都要把聚集点放在表现人上,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人的行为构成的。
通讯中的人物,有的虽然是一闪而过,由于着力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留给读者的印象仍然是深刻的。
比如《落日》中写重光葵签字的情景,只写了一些细节——“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来表现。
但是,一个法西斯军人和政客老奸巨猾、不甘心失败、强作镇静和面临失败而不得不屈服的心态,一下子显现出来了。
第四,可以采取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来写。
五、消息和新闻的主要区别1.消息中的事件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2.消息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评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3.消息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实践与指导本专题选文的文体较为驳杂。
既有古文,也有现代文,古文中既有散文,也有韵文。
因此在写作实践中的三道题目分别为不同文体。
前两题话题内容基本属于一个范畴,只是文体有区别。
第三题未对内容作限制,只对文体作了具体的界定。
一、写作实践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
(一)苏轼在赤壁怀古,辛弃疾在京口怀古。
当你驻足历史遗迹,倾听历史的回声时,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遐想和感悟?请写一篇咏史的诗歌或散文。
(二)历史是不能说“假如”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历史事件作个性化的思考。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六国兴亡、赤壁之战、戊戌变法、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对这些事件,你是否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呢?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搜集资料,写一篇读史随笔。
(三)小组漫谈,交流周围有什么突发事件、新鲜事物和趣闻轶事,相互启发,从中选择有报道价值的作一次采访,写一篇消息或通讯。
二、写作指导(一)刚刚学过苏轼和辛弃疾的两篇咏古之作,可作为本题写作的借鉴。
写作咏古的诗歌或散文,要善于发挥想象力,在构想中再现历史画面。
就像苏轼的《赤壁怀古》那样,由赤壁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由赤壁之战再联想到“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公瑾。
再现历史画面并不是咏古之作的目的,而是为“咏”提供对象和怀咏的材料,而“咏”才是咏古之作真正的写作目的。
“咏”可以是评价、褒贬,也可以是抒发人生的感受。
这两点在《赤壁怀古》中都有体现。
写作前,可对就近的历史资源进行考察,为写作提供素材;也可对自己旅游参观过的历史古迹作回忆整理,作为咏古的素材。
(二)随笔,顾名思义,写作比较随意。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评论。
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注意搜集与本话题有关的资料,最后再通过对众多资料的阅读分析形成对本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结合。
其原则是观点要能统率材料,材料要能证明观点。
第三,史料的转述、引用要简明扼要。
(三)刚刚学过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对消息和通讯的写作要点学生可能还记忆犹新。
在“写作指导”短文中,对消息、通讯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叙述也较为详细和具体,因此本题对学生来说,写作难度并不大。
写作此题的关键是选好话题和采访。
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选好话题,并对社会团体或社会人物进行采访。
不方便的可就学校或班级内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趣闻进行采访报道。
备课资料1.咏史怀古诗鉴赏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豕犬耳。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其次,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
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
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得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
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辟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理性的光彩。
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者要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
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
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以如椽大笔挥写了歇拍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
过片四句,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之战。
“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画出,令人击节赞赏。
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景象壮阔,气势磅礴,纵写古今,遥念英雄,慷慨昂扬,豪放旷达,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2.甲申三百年祭(节选)郭沫若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
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受封。
在入北京后,帝与后也得到礼殡,太子和永、定二王也并未遭杀戮。
当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
”(《甲申传信录》)他很能纳人善言,而且平常所采取的还是民主式的合议制。
《北略》卷二十载:“内宫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
”这确是很重要的一项史料。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后来李自成的失败,自成自己实在不能负专责,而牛金星和刘宗敏倒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
像吴三桂那样标准的机会主义者,在初对于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这差不多是为一般的史家所公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