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自我求命自我造_论张三丰丹道修炼思想
《道言浅近说》:张三丰丹道的下手法门;丹道【凝神调息】的经验心得

《道言浅近说》:张三丰丹道的下手法门;丹道【凝神调息】的经验心得《道言浅近说》:张三丰丹道的下手法门2016-08-11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
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
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
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
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
“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
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
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
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
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气穴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
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
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
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学道甚难,而传道亦不易。
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而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
孔子曰:“知几其神乎”。
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
中国历史故事-张三丰是谁?历史上真有张三丰这个人吗?

中国历史故事-张三丰是谁?历史上真有张三丰这个人吗?张三丰是谁?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一个德高望重的武学宗师,他开创了武当学派,同时也是《倚天屠龙记》男主角张无忌的师祖。
对了还要附加一点,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在电影电视剧如此发达的今天,就算没有看过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对于张三丰这个人物也绝对不陌生。
因为《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许多个版本的电影和电视剧。
张三丰是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他武功高强,境界臻致圆满,手下七个徒弟,个个都有不俗的武艺,后来经他指点武功的张无忌,更是成为天下一等一的高手,战无不克。
如此巅峰,如此玄幻类的人物,一看就不像是真的有。
但实际上历史上还真有张三丰这个人,并不是影视剧原创,他的人生也的确非常的传奇,武当派也的确是他创立的。
只不过金庸先生所说的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立的,那就值得商榷了。
《清·地方志·岷州志》载:“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
名君实,字全一,别号葆和容忍。
张良之后。
”张三丰,武当派开派祖师,原名张君实,字初一,别号葆和容忍。
除了这几个名号之外,在与张三丰有关的人物传记和历史典籍中还记录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
张三丰历经金朝、元朝和明朝三个朝代,是当时著名的道士,福建邵武人。
张三丰不仅仅是个道士,而且还是一位儒者,研习名家经典,颇有所获。
曾经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
他除了对道教思想有研究之外,对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还非常擅长诗词书画。
佛教和道教曾经在蒙元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论道,道教大败,从此衰微。
后来张三丰开创武当派,道教迎来一次大发展,就是因为他将儒道佛三教思想混合在一起共融。
有传说说张三丰曾经预言沈万三有祸,后来在沈万三为难之时给了他一枚丹药,沈万三与其妻因此白日飞升。
朱元璋听说后,大怒,派人四处寻找无所获。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命由心造,福自我求。
每个人的福报和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南北朝的名士傅昭在《处世悬镜》中提出了三条修身积福的箴言: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遇到让自己极为愤怒的事情不要暴跳如雷,在特别高兴的时候也不要欣喜若狂。
不要受到外物的干扰,平和恬淡的心境才能滋养出绵长的福报。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都来夸赞也不要更加奋勉骄傲,全世界都来责难,也不要因此而变得沮丧。
心平气和的人最强大,情绪已经不能够左右他们的意志,这样的人生自然福气满满。
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朝不保夕,谢安却凭借着良好的心态得以功成名就,寿终正寝。
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
敌军来势汹汹,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只有谢安依旧镇定自若,坐镇指挥战斗。
有个将领出发前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这个仗怎么打。
只见谢安神情泰然,答道:“自有安排。
”过后便一言不发,神情自若,照常与亲朋好友聚会,饮酒。
当大胜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
他看完捷报,就放在座位旁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最后客人憋不住了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泰然自若,喜怒不形于色的谢安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名留后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心绪平和,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对于奢靡粗鄙的俗事不要参与,秉性恶劣的人员不要与之交往,坚守正直才是立身之本。
洁身自好是难能可贵的品德,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能够坚守本心的人,方能守得住福气。
孔子在《为政》篇里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的正人君子,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却不结党营私,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堂堂正正。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真人著张三丰真人当年创立的太极炼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结晶。
太极炼丹法是张三丰真人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实践而加以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留给我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瑰宝。
太极炼丹法的宗旨是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的途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智慧,亦即证悟大道之目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生达其极顶。
但是修炼太极炼丹法,却可以有一分实践就有一份收获,各得其所。
太极炼丹法是由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组成:一是静功,即相对静止的内功修炼;二是动功,就是世人皆知的武当三丰太极拳。
两者的关系,张三丰真人总结为:“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因为太极拳法世上多有著述,所以,这里就不再涉及,仅就一直在道门秘传、世上少知的内功修炼之法披露一些张三丰真人的著述,以飨读者。
以期有缘人循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的路线,修炼精、气、神,壮其体魄、充其精神、发其智慧。
达“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之境。
当然,内功修炼,一路景象万千,真修炼者不可不察。
网站祝福你真能放舍身心、不执不着,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生活实践中充实生命的意义。
以下为太极炼丹法具体修持方法,仅供同道有缘修真志士作为资料典籍参考。
凡因未经师传、擅自习练而出偏差者,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一、太极行功法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张三丰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活了多少岁张三丰(1247或1264;1458),武当派祖师,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
那么张三丰活了多少岁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张三丰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李师融先生的考证,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
从诸多的资料分析,确是证实了张三丰的生卒考,确实是享年212岁。
也是非常罕见,历史上少有的超长寿,所以令人刮目相视。
张三丰简介张三丰(1247或1264;1458),武当派祖师,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
名君实,字全一,(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汉族,辽东人。
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
善书画,工诗词。
另有一说其为福建邵武人,名子冲,一名元实,三丰其号,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出生于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卒年不详。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清代大儒朱仕丰评价张三丰说,古今练道者无数,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张三丰也。
张三丰生平出身张三丰先生曾作一首《上天梯》词,是祖师苦求金丹大道,修炼有成的过程自述。
可作为张三丰生平和出身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编者此处引取词句加以解释,来讲述其三丰先生的出身、形象和早年经历。
词曰:“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
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
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
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贤,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考也。
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
则二贤亦可笑也。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通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考也。
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失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
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
顺而用之。
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
亦接蹬而出,同其理也。
《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
此金丹大药。
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
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
全于人道,仙道白然不远也。
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
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阿久,日月同明。
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
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阅,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
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阿随,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
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
奈何精气神属阴。
宅舍难固,不兔有迁徙之苦。
更有进气补血。
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
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何足道哉!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
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力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
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两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日金丹。
原始婴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元奥,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
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本。
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
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特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
张三丰丹道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原名《静坐修行次第》;亦名《黄庭要道》】摘自:台湾萧天石《道藏精华》张三丰真人所传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
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
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
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
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
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
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
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乙)补身之诀: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
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
1.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详),次将诚意存于下丹田,一也。
2.极力遏止杂念,二也。
3.用目内视即所谓“回光返照”下丹田,三也。
4.但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四也。
5.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五也。
6.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但不可强调呼吸,及使心气不得自然(注意),但能常将诚意存于下丹田,呼吸之气,自能渐深渐匀,六也。
7.静坐时,不可过于着意,亦不可一时无意,七也。
8.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注意),须设想一切皆“无”,即自己身体,亦不自觉其“有”,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八也。
9.初习静坐,凡以上之要道,往往一时不能做到,不妨渐渐而来(注意),有时杂念忽起,是即诚意已驰(注意),宜再速收诚意于下丹田,则杂念自灭矣,九也。
《张三丰承留》的金丹太极修真哲理释义

《张三丰承留》的金丹太极修真哲理释义*导读:《张三丰承留》的金丹太极修真哲理释义【原文】(上)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张三丰承留》的金丹太极修真哲理释义【原文】(上)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中)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
(下)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愿至戍毕字。
道教健康文化中的修真文化,一直以来,是指导我国金丹修真文化中的有形文化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的理论基础。
我国道教健康文化的发展,其中的道家金丹修真文化思想,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一直在指导这些中国武术。
而这些中国武术的源泉,就是源于传统的中国国学的,中国武术的发展,在古代没有武术这个概念,它跟武学、武道有区别,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我国传统文化演变成一种有形文化的基础。
加强对我国道家修真文化的研究,对指导我国武术这些有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有学者早就指出,我国武术是大道。
但这个大道武术,真正意义上讲,仅仅指的是内家拳术这一部分。
而其它形体运动在未修炼到由外而内的境界前是不属于大道文化内的,而只是一种体操,是一种形体运动。
如果没有真意的参与,就不是大道文化范畴。
内家拳术,属于养生运动,一般的体育活动,属于戕生运动,这个是我国金丹修真文化所界定的东西。
初次看到这篇《张三丰承留》,它出现在我国太极拳术著作里面。
我们在《张三丰先生全集》里面没有看到。
它的真正含义,是解说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它之所以被我国太极拳术大家所珍视,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太极拳术大家,是懂得这个金丹太极文化的实有价值的。
就《张三丰承留》这篇文章的120个字的内容参看,这篇文章的题目,笔者推测,它原始的题目,不应该叫《张三丰承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0-18=作者简介>徐平,女,1980年生,吉林长春人,中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道家与道教文化。
第9卷第1期2011年2月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L iaon i ng M ed i ca lU n i versity (Soc ial Science Ed i tion)V o l 19N o 11F eb .,2011福自我求 命自我造)))论张三丰丹道修炼思想徐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6)=摘 要>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0。
他认为通过丹道修炼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久视,与道合一。
他的丹道修炼方法包括清净丹法、同类阴阳丹法和龙虎丹法。
/炼己0和/性命双修0是张三丰丹道修炼思想中的两大重要理论。
张三丰认为,/炼己0最难,贯穿修炼的始终,/炼己0纯熟才能使修炼达到高超境界。
张三丰在丹道修炼中主张/性命双修0,该理论兼及南北二宗派。
=关键词>张三丰;丹道思想;炼己;性命双修=中图分类号>R22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16(2011)01-0053-04张三丰是丹道的集大成者,后世丹道类书籍都绕不开张三丰丹法。
张三丰丹法中囊括清静丹法、同类阴阳丹法、龙虎丹法,堪称丹道大全。
张三丰注重依靠丹道修炼求得长生。
5大道论6:/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
0[1]这是告诉世人可以依靠修炼盗夺天机,延年益寿,逃出生死定数,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张三丰丹道修炼的内容丰富多端,我们抽索其核心与关键来论述。
5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二篇登天指迷说6:/除此玉液金液、性命双修、清静自然之道,余皆旁门小法。
0[2]无论是玉液,还是金液,都离不开纯熟的炼己;玉液和金液,本身又是性命双修,所以,本文将从/炼己0和/性命双修0这两方面来谈谈张三丰的丹道思想。
一、炼己炼己是丹道修炼的重要步骤。
/己0是十大天干中的戊己,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在内丹学中,五行之土又分/戊土0和/己土0,/戊土0称外药,是阴里真阳,其性主动;/己土0又称内药,是阳里真阴,其性主静,两土相合就是离坎,象征元神元气。
所以炼己就是炼元神、元气,如张三丰所说/炼己只是养元神0。
/元0具有先天的意思,炼己就是通过修心、养性、炼神,重新打造新的生命系统,返还先天,以避免人从母胎中降生后生命能量逐渐被剥蚀殆尽,将那个被后天染着剥蚀的自己炼出来。
首先,炼己贯穿在丹道修炼的全部过程,非常重要。
张三丰极其重视炼己之功。
炼己重在心地,是性功修炼的起步功夫。
5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6:/修炼玉液还丹,即筑基炼己,积内法财,终日逍遥,昼夜常明,乃长生久视之初阶也。
0[3]筑基炼己的玉液还丹功夫是达到长生久视的初级阶段。
张三丰在5玄要篇#道情歌6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
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0[4]他认为在正式入手修炼丹道之前,必须修心炼性,具有夯实的炼己功夫是修炼内丹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炼己的准备功夫,盲修瞎炼,只注重形式上操作技巧,囿于修炼小术,终是无法进入内丹堂奥。
5金丹节要#炼己筑基6:/不先筑基炼己,岂可入室收得药之效哉?要从性宗参入,始得真如,采药如反掌耳。
0[5]筑基炼精气,炼己修心性,从性宗入手,证得真如本性,自然而然就会步入采药环节,如果没有筑基炼己之功做铺垫,那么入室采药只是奢谈。
炼己贯穿修炼程序的始终,甚至在阴尽阳纯,炼出纯阳之体证得金丹的时刻,炼己之功仍相伴左右,不能离弃。
正如刘一明所说:/夫炼己之功,为丹道始终之要着,直至阴尽阳纯之后,炼己之功方毕。
0[6]可见,炼己在丹道修炼中一以贯之,难怪张三丰如此重视炼己之功。
炼己是炼内药。
5大道论6:/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0/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0。
[7]可见内药是性,产自己身,炼己就是炼内药,是修炼神仙之道必不可少的。
欲求先天外药,需要通过炼己修得内药,修出真如本性,等待阳生之时,以内药接迎外药,神炁相合,炼成大丹。
如5大道论6所说:/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
0[8]张三丰劝人下手速修大道,在尘俗中炼己,以待后续修炼之用。
5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6: /奉劝学人,参访宗师,若求至人,抉破一身内外,天机明白,下手速修,炼己待时,侯一阳至0/今人果得明师指示,先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廛市0,[9]于和光同尘之中炼性,在尘俗中持空炼神、守虚炼性。
如5上天梯6所说:/炼己忘世情0,[10]于世间炼己,于实有中求得虚空的超脱。
炼己修性可以减少心能量的损耗,增强真我的能量,利于实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0这样的高超境界。
如5大道论6:/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未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
0[11]其次,炼己非常之难。
5大道论6:/还丹容易,炼己最难。
0[12]/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往,彼之气自回。
0[13]炼己不到位,会导致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逐境漂流,汞火飞扬,圣胎不结。
若要实现炼己,必须苦行忍辱,身心不为外物所动,否则心含杂念欲望,大丹难以修成。
炼己是修炼之人不断的锤炼心性的过程,其间伴随着智慧及道德的反思和完善,通过炼己在心性上无限的接近大道,返还先天。
通过炼己把人作为人在世俗人间的惯常行为、欲望、思维消磨掉,还原成先天明朗清静的本原性体,把这种人作为人的本能消磨掉,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具有长生久视、修得大丹的强烈愿望,炼己即使与人之本能相对抗、难于上青天,修道之人也愿意并能够凭借超拔意志和坚韧毅力去挑战!炼己之功要求排除杂念。
人在俗世间,为物所累,为物所役。
正如5庄子#齐物论6所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0。
[14]与物相接、与人相交,心中杂念丛生,炼己的功夫就是要人放下俗世执着,摒弃杂念,还心一片清明空灵。
5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一篇6: /初功在寂寞情缘,扫除杂念,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
0[15]扫除心室中的俗世欲望和杂念,自然有天理天心来居住。
5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二篇6:/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
0[16]杂念多者蒙蔽了心性,得丹之路自然坎坷且漫长,杂念少者乃上根之器,心性净明,易知炼己之关窍,距离结丹不远矣。
炼己之功要万虑俱忘,了无挂碍。
5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6:/炼己于尘俗,养气于山林,是入室兴功下手之时也。
要超凡入胜,岂是小可的事?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作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
0[17]这段话说明/炼己0要果断决绝,若想成就炼己之功,虽然人在尘世,心性上却要与尘世一刀两断,毫无牵挂。
5金丹诗三十六首#后天炼己6:/炼己功夫谁得知,精灵常与我相随。
一尘不染心俱静,万虑皆忘性若痴。
0[18]5金丹诗三十六首#炼己得药6: /炼己功夫继筑基,心头万虑已忘之。
0[19]可见万虑俱忘是炼己的必然要求,而又必须做到真正在心性上的/出世0才能达到炼己的标准,为下一步修炼做好准备。
炼己要求禁绝欲望;禁欲在佛教中常有耳闻。
实际上,佛教为教团制定戒律之首因即起源于男女之欲。
男女之欲牵动全部根尘,人和一切物理世界的众生,这个生命反复轮回的最大根源就是情和欲。
换言之,众生所最突出的行为除了饮食之外,就是淫欲。
这是生命平常的作用,也是最难升华的境地。
[20]对于借彼家为鼎男女双修的同类阴阳丹法,炼己尤为重要,因为如果炼己不纯,将很难做到/火里栽莲0、/针尖上翻跟头0,很难做到逆而成丹。
如5大道论6所说:/是知道欲求还丹,必先绝欲。
0[21]总之,炼己非常之难,修炼多年方可得/随心所欲不逾矩0之炼己功夫。
如5金丹诗三十六首#面壁九年6所说:/九年面壁养神体,默默昏昏如炼己。
无束无拘得自由,随缘随分能知止。
0[22]最后,炼己纯熟的境界即明心见性。
5一贯天机直讲6:/炼己纯熟者,必有孔颜之乐。
0[23]炼己纯熟时的光景是喜乐的。
孔颜乐处,是学/圣人之道0达到高超境界时的精神状态。
明朝的一个道学家王艮所作的5乐学歌6说:/人心本自乐,自为私欲缚。
私欲净尽时,人心还自乐。
0炼己纯熟,私欲净尽,还人心本乐。
5大道论6:/假如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
0[24]5修真全指6云:/夫炼己之法,即关照本心,而心不为识神之所劳,而身不为物欲之所牵,万缘不挂,一尘不染。
常教朗月耀明,每向定中慧照。
0炼己纯熟,心无一物,达到/吾丧我0的状态,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气却在身中默运,跃跃欲试,欲通大道。
5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6/炼己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半刻时辰,立得黍米玄珠,现于曲江之上。
0[25]炼己纯熟之时即明心见性之刻,距离得丹为时不远矣。
5玄机直讲#登天指迷说6:/假使有缘之士,得遇真师,先行玉液还丹,炼己和光,操持涵养,回光返照,此即见性明心之事也。
0[26]/明心见性0是佛教禅宗用语,/孔颜乐处0是儒家的经典追求,把这两者与内丹/炼己纯熟0的境界同日而语,三家相见,殊途同归,都达到心性修炼的巅峰境界。
炼己纯熟之境界就是吕祖5百字铭6/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0。
张三丰注曰:/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
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
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
光明正大,乃是不迷。
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0[27]二、性命双修性命是丹道中的基本概念范畴,谈丹道不能不谈性命。
性命是内丹学研究之首务,内丹学就是性命学。
0[28]从某种意义上讲性命双修就是内丹学。
在丹家看来,修炼丹道,懂得性命真谛,才是人之为人来这世间不虚此行的正道!例如:明代发现的尹真人弟子所著5性命圭旨6:/金丹之秘,秘在性命两字。
0[29]唐代5崔公入药镜6:/神仙之学,不过修炼性命返本还真而已0、/夫学之大,莫于性命。
0[30]宋代张伯端5悟真篇6:/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
0[31]宋末元初李道纯5中和集6:/炼丹之要,只是性命二字。
0[32]张三丰5大道论6:/夫道,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0[33]5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6: /如不得旨,一见诸书异名,心无定见,执诸旁门,无有辨理。
既不知穷理,则心不明,心既不明,则不能见性。
既不见性,焉能至命?0[34]清代李涵虚5道窍谈6:/性命双修,此本成仙、作佛、为圣之大旨0,等等,[35]诸多古代典籍均显示出对性命双修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