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说课稿3

合集下载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演讲稿、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tter of agreement,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虞美人》说课稿《虞美人》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虞美人》说课稿-附答案

《虞美人》说课稿-附答案
技能目标:a辩词析句。学会分析词的意象、结构、艺术技巧和艺术特色;b知人论世。学会将作品、作者与时代背景三者结合起来解读作品;c以意逆志。能够透过词句表面而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理解《虞美人》中一系列意象所著作者之“色彩”,整体体悟整首词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为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李煜,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又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修养。
3、教材的重难点
以实现技能目标作为此次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此次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此次教学面对的是刚入高二的学生,在此前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词”这样一种新文体的,所以,词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至少此前学生对词“接触甚少、知之不多”。另外,步入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古代诗文的学习,在思想信仰、人生情趣上受过传统诗文文化熏陶,故对“词”这样一种新的文体范式接受上有一定心里基础、知识准备。
因此,我确定学生可以有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搜集整理李煜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资料、并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分析;
2、换位思考法。主人公自我替换,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人生置换,试图直达作者的内心。
五、说教学过程
此次教学初步设置七个流程,其中,重难点设置在第五阶段。
1、导入课程,进行情境陶冶引导、寓教于乐。借助Flash动画、PPT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播放现代歌曲《邓丽君—一江春水》。让学生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声律基调、思想情感。此过程安排3—4分钟。
5、讨论、探究法。自主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6、训练法。位置置换,将自己置于李煜的位置、处境遭遇并结合词中词人运用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及“白描、比喻”的表现手法试着写一篇美文。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虞美人,又名《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在说课稿中,我们将从词的背景、词意、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词人亲历了国家的兴衰,对世事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词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接下来,我们分析词的主要内容。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贯穿了词人的一生。

词人从少年、壮年到老年,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各不相同,从而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的变化。

少年时听雨,词人感到的是新奇和愉悦;壮年时听雨,则是感慨和沉思;到了老年,听雨则变成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这种由浅入深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在艺术特色方面,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词的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例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的“红烛”和“罗帐”就形象地描绘了少年时的浪漫和无忧无虑。

而“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则通过“客舟”、“江阔”、“断雁”等意象,传达了壮年时的孤独和漂泊。

这些意象和比喻的运用,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变化。

最后,我们来探讨这首词的文化内涵。

《虞美人·听雨》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词,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词中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听雨体验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美,还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才能,进步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的:1、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才能以及逻辑思维才能。

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的: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复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老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详细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宏大的人生经历,因此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开展。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虞美人》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词别是一家”板块。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说课

虞美人--说课

刘沛陕西渭南杜桥中学《虞美人》说课稿一、说课标说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中的“诗歌”部分有重要说明:(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李煜词《虞美人》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的一首词,属于“自主赏析”部分。

它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并能根据作品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吟咏。

二、说教法1. 吟诵法:诗歌离不开吟诵,本单元的目标也是“吟咏诗韵”。

2. 问题导学法:根据学习目标、学情设计问题,编写助学案。

3. 点拨评析法: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评析、拔高。

三、说学法1.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 组内合作讨论。

3. 组间交流探究。

根据“助学案”问题设计的不同层级,可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四、说学情分析诗歌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其带有作者极强的主观情感和主观意志,又是极凝练的语言,所以很难把握。

学生对诗歌鉴赏主要在欣赏层次表面,认识问题肤浅,能感觉到诗歌的美,但表达不出为何美、如何美。

学生的思维力、鉴赏力、审美力、表达力尚还需培养。

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常出现的问题有:心中无数,不知所云;不明方向,盲目套用;表达宽泛,不能分析;感情匮乏,语言干瘪。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虞美人》,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情,三是说目标,四是说教法,五是说学法,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与作用《虞美人》选自高职古籍修复课程繁体版教材《古代汉语读本》的“唐代文学”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唐代文学概述及优秀作家、作品介绍,《古代汉语》对于古修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

《古代汉语》的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感情,积累一定的文学底蕴,获得一定的古代书面语言的语感和基本常识,能认读繁体字,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具备专业需要的古文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虞美人》是词中的代表作品,是李煜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首词作,极具艺术魅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古籍修复专业三年级08高古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熏陶,他们还是比较喜爱古典文学的,但由于年龄和学习环境的特点,技能课程的冲击,使他们不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往往课堂上很热烈,课后却很难多花时间。

就知识结构而言,他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画、书画装裱等专业课程,而本课程的学习也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古典文学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对认读繁体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总体来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强,学习意识略有偏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浅出,不断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这首词的内涵,了解李煜及其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1、了解并掌握“時、樓、應、幾”的繁体写法;2、通过对本词的品析,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李煜词“赤子之心”、“以血书者”的特色,体味其深沉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探究这首词的内涵,了解李煜及其创作风格,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说课稿3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虞美人》说课稿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毕节第三实验高中陈春梅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作者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此,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懂得客观看待人和事,学习前人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法和风格。

以上设置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要求文言诗文的教学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

注重鉴赏方法的整合,把引导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分析放在首位并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鉴赏活动。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

首先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2、诵读教学法。

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

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最后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巧,提高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一)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导入。

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

我设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交代课题介绍词牌的来历。

(板书)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三)了解李煜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安排的内容是: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注释和自我了解简介李煜;(四)吟唱、诵读。

1、学生吟唱歌曲《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唱和一个学生独唱,要求唱出今非昔比的凄凉感。

2、用课件播放示范朗读录音。

让学生听、感悟、进而得到启示。

3、我有感情地范读作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4、学生诵读词《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读,一个学生代表读,要求文从字顺,初步找凄凉之感。

(五)分析作品。

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

并由此引出问题: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美好的事务,作者为什么说“何时了”,为什么巴望它赶快结束呢?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变化后复杂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知人论世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后我进行问题小结(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在词人心里也消退了颜色,原来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着“春花秋月”的生活,现在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是不是不如结束才好呢?词人用了设问的手法来表现问题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比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座庙堂万寿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情等,我不做最后结论,学生讨论后作答,鼓励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揣摩诗人情感。

“又”有重复,连续,加重语气,更近一层等含义,学生拓展思考,东风又来是不是只能加重词人的无奈和愁情?问题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月明有何含义巩固文言句式特点,带领学生分析“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实际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定语后置句。

引导学生抓住月亮意象中“思乡”、“忧伤”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和忧伤凄凉的情感。

问题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颜”吗?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

“改”的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还有人的感受:由富贵尊荣到忍辱蒙羞。

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从比喻本身的作用来看,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有形的质感。

春季的水量是丰沛的,词人的愁就象这“一江向东流的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有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长、愁之绵绵不绝。

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六)、板书设计。

1、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变迁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感慨人事哀叹命运2、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设问,对比,比喻。

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

板书设计:虞美人李煜对比春花秋月何时了(设问)小楼又东风雕栏玉砌【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故国朱颜改【短暂难测】∣感慨几多愁———一>一江春水(比喻,变抽象为形象)(七)、全班学生齐读本词,在完成背诵目标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本词的情感。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虞美人》。

2、运用本课整合的鉴赏方法对李清照的《声声慢》进行鉴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课后批阅和下节课对这首词的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本课的知识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