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停车位配比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物业停车位配比分析

建筑物业停车位配比分析

建筑物业停车位配比分析一、基本指标成都市规划局通知从2008年1月15日起开始实施《关于机动车位配置数量调整》的规定,其中建设用地配比机动车最小控制指标规定为“二环路以内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需要配备0.7个机动车位,二环路以外每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最少需要配备1个机动车位”。

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最小控制指标:<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2008)>第2.3.10条注:●含有住宅项目的建设用地内地面不宜停车,少量的地面临时停车不计入停车位指标;其它建设用地内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20%●地铁1.2号线其地铁出口街坊范围内的项目,如果其停车位确不能达到以上指标,可在满足交通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适当下浮,下浮的最大幅度不大于20%●含有住宅项目的建筑配建机动车车库建筑面积按每个停车位不小于30平米控制●凡本表中未予以明确配建停车位数量的,以规划设计条件确定要求为准●1分区内机动车机械停车为数量不大于总机动车停车位的50%,其余分区范围内的不大于25%●本指标为相应建筑形式的建筑面积配置的规划车位数量控制下限值成都市于2008年9月1日又开始实施了新的车位配比,由原来二环路内1:0.7提高到1:1。

新建住宅建筑区划机动车停放库(位)与住户数之间最低比例标准就为1:1。

当然其他住宅的具体比例还将根据住宅档次类型、所在地域差异等因素制定。

商业用途性质的新建物业机动车停放库(位)与住宅建筑有所区别,根据国家基本规定,商业性质的建筑物业车位配置情况也有具体规划要求。

二、案例分析●住宅物业从目前成都住宅楼盘停车位配置来看,有部分在售楼盘停车位规划没有达到1:1的规定,如中铁瑞城新界、邻里中央、蓝光金楠府、雷迪波尔城市花园等在售楼盘的停车位配置都不达标;但部分高端楼盘的停车位配置是满足了基本指标规定,有的还远远超出最低基准值,如交大归谷、中粮祥云国际、天合凯旋南城、蓝光公馆1881等高端楼盘。

●办公物业从目前成都纯写字楼楼盘及包含有写字楼物业形态项目的楼盘来看,大部分楼盘的停车位配置是基本满足指标规定的,但仍有部分楼盘停车位配置情况不达标。

小区停车位的配备数量和设计规范

小区停车位的配备数量和设计规范

小区停车位的配备数量和设计规范
小区停车位的配备数量和设计规范每个地区都有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供参考
一、停车位面积应按以下确定:
1、小型汽车露天停车场控制在25~30平方米/车位;
2、小型汽车室内停车库控制在30~35平方米/车位;
3、小型汽车路边停车带控制在16~20平方米/车位;
4、多层机械式停车应按产品样本和设计图纸核算;
5、摩托车停车位控制在2.7~3.6平方米/车位;
6、自行车停车位控制在1.5~1.8平方米/车位。

二、小区停车位的配比应该:
1、居住区应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

2、办公停车应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5%。

3、最新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已调整为最低1:0.8。

住宅停车位地上和地下配比标准

住宅停车位地上和地下配比标准

住宅停车位地上和地下配比标准
住宅停车位地上和地下配比的标准因地区和具体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然而,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住宅停车位地上和地下配比标准:
1. 地下停车位数量不得少于住宅总停车位数的50%。

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数量之和不得少于住宅总车位数的80%。

2. 地下停车位数量不得少于住宅总车位数的40%。

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数量之和不得少于住宅总车位数的70%。

3. 地下停车位数量不得少于住宅总车位数的30%。

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数量之和不得少于住宅总车位数的60%。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实际的规定可能因地区和具体的政策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建设停车位时,应遵循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

停车配建比例

停车配建比例

停车配建比例
停车配建比例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建筑物中停车位数量与总建筑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个比例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建筑物对停车需求的满足程度。

停车配建比例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商业、办公和居住区的停车配建比例会有所不同。

商业区的停车配建比例一般较高,因为商业区通常有较大的客流量,停车需求较大。

一般来说,商业区的停车配建比例可以达到建筑面积的30%到40%。

办公区的停车配建比例通常较商业区稍低一些,因为办公区的停车需求较商业区较少。

一般来说,办公区的停车配建比例可以达到建筑面积的20%到30%。

居住区的停车配建比例一般较低,因为居住区的停车需求较商业和办公区较少。

一般来说,居住区的停车配建比例可以达到建筑面积的10%到20%。

需要注意的是,停车配建比例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情况还需要考虑停车需求、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另外,对于大型建筑物或公共场所,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工业建筑停车位配比计算

工业建筑停车位配比计算

工业建筑停车位配比计算步骤一:计算员工停车位需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员工停车位的需求量。

一般来说,根据工业建筑规模的不同,停车位需求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经验,工业建筑的员工停车位配比一般在1:3至1:5之间。

假设我们选择1:4的员工停车位配比,即每4个员工需要一个停车位。

根据这个比例,我们可以计算员工停车位的需求量:员工停车位数量=员工总人数/员工停车位配比=500/4=125个所以,员工停车位的需求量为125个。

步骤二:计算来访人员停车位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来访人员停车位的需求量。

一般来说,来访人员停车位的需求量可以根据最大来访人员数量来计算。

假设每位来访人员都需要一个停车位,我们可以计算来访人员停车位的需求量:来访人员停车位数量=最大来访人员数量=200所以,来访人员停车位的需求量为200个。

步骤三:总停车位需求计算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工业建筑的总停车位需求量。

总停车位需求量=员工停车位需求量+来访人员停车位需求量=125+200=325个所以,该工业建筑的总停车位需求量为325个。

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因素。

例如,如果工业建筑还有大型货车或卡车需要停放,就需要在停车位配比上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根据地方的规定和标准,考虑是否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无障碍停车位。

总结:工业建筑的停车位配比计算可以通过确定员工停车位需求和来访人员停车位需求来实现。

计算公式如下:员工停车位需求量=员工总人数/员工停车位配比来访人员停车位需求量=最大来访人员数量总停车位需求量=员工停车位需求量+来访人员停车位需求量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特殊情况和因素,如大型货车停车需求和无障碍停车位需求等。

此外,根据地方的规定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停车位的配比和设置。

北京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

北京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

北京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城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差异。

以下是对北京和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详细解读:一、北京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1.地下停车库:按照规模划定停车位需求,如公共建筑、办公楼等需根据总建筑面积的3%计算停车位数量。

2.地上停车库:按照地上停车位密度要求,如商业建筑每300平方米需提供1个停车位,住宅建筑根据居民的用车需求进行停车位规划。

3.停车场建设标准:停车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停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停车位尺寸为2.5米*5米,通道宽度不小于6米等。

4.停车位使用管理:停车位的使用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如配备有效的停车位管理系统,实行预约、计时收费等措施,确保停车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1.停车位规划指标:住宅用地需按照每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提供20个车位,商业用地需按照每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提供20个车位,办公用地需按照每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提供10个车位。

2.停车位布局规划:停车位的布局应合理,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同时考虑车流量和停车需求的分布情况,避免拥堵和堵塞。

3.室内停车位和室外停车位配比:停车位应包括室内和室外停车位,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如住宅建筑室内停车位不能少于80%。

4.停车位管理规范:停车场应配备相关的管理设施和人员,实施定期巡查、停车位租赁、计时收费等措施,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北京和上海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要求都以合理利用停车资源为出发点,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用地、交通等因素,以及尽量减少停车空间的占用,鼓励和引导居民和单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出行频率,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同时,停车位的规划和布局应便利出行,考虑到停车位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通行性,同时避免拥堵和堵塞道路。

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指标

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指标

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指标
DGJ08-7-2006
5.1.1建筑工程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各类车辆的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5.1.2
停车库(场)停车位的设置,应以小型车为计算标准,其他车型停车位不应超过核定总停车位的10%。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的大型车停车位不应小于总停车位的2%。

注:中心城外汽车旅馆泊位标准应增加30%倍。

注:1.饭店指餐馆、酒店等;
2.桑拿、健身参照本表执行。

注:1.建筑面积小于500㎡的小型商店、便利店可不配建停车位;
2.对商业建筑面积无法标定的,按营业面积加30%计。

体育场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2.其中大型车停车位比例按照交通影响分析来确定。

注:图书馆停车位参照影剧院停车位指标执行。

注:博物馆、会议中心停车位参照展览馆停车位指标执行。

注:带*内部非机动车停车数按职工总人数的30%计算。

住宅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见下表。

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见下表。

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车位指标

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车位指标

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车位指标1.商业建筑物商业建筑物的车位指标通常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和地理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等大型商业建筑物配建车位的指标通常是根据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的比例确定的。

根据国家规划标准,商业综合体和大型购物中心的车位指标为: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应配建100-150个停车位。

而超市则根据建筑面积计算停车位,一般是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约10个停车位。

2.居住建筑物居住建筑物的车位指标通常是按照住户数量和建筑面积来计算的。

根据国家规划标准,居住建筑物的车位指标一般是每个住户配建1-1.5个车位。

例如,对于普通住宅小区,每个住户配建1个车位是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高档住宅小区,车位指标一般为每个住户配建1.5个车位。

此外,居住建筑物还需要考虑访客停车位的设置,一般是每10个住户配建1个访客停车位。

3.办公建筑物办公建筑物的车位指标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和办公人员数量来确定的。

根据国家规划标准,办公建筑物的车位指标一般是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5-10个停车位。

具体车位数量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办公人员的出行方式、停车需求和周边停车资源等因素。

例如,对于办公楼较多的商务区或CBD地区,车位指标一般会更高一些,以满足更多的停车需求。

4.公共建筑物公共建筑物的车位指标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人数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来确定的。

例如,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物通常需要配建相应数量的停车位以满足使用者的停车需求。

根据国家规划标准,医院的车位指标为:每100个床位配建30个停车位,每个门诊诊室配建1个车位。

学校的车位指标为:每个教职工配建1个停车位,每50个学生配建1个车位。

体育场馆的车位指标则根据观众席位数量来确定,一般是每个可容纳1000名观众的座位需要配建1个停车位。

总之,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车位指标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规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来确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位比一方面有相关规定,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车位比规定都是不一样的。

一般大城市要求的车位比比较高,小城市要低一些。

楼盘的车位比不能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可以超过。

而且高档的楼盘都要超过,高档写字楼更是。

车位配比该设置多少,必须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定。

最好的办法是去调查周边的商铺、超市、写字楼和其他剧院的车位比,然后判断你们的人流和停车比例跟那些地方比较是会更多还是更少,再根据这个来确定车位比到底该设置成多少。

一、西方国家的停车标准
依据美国公用物业停车标准作为测算基础,其停车位标准规范为
行政办公每100平方米3~5个、
中型零售业每100平方米5个、
公寓每户个。

按照标准停车位每个35~50平方米(包括停车位所占面积、车库行车道路、转弯半径、行车进出引道等)计算,一栋大型高端写字楼停车位面积将超过建筑使用面积;即使按照欧洲的高端写字楼停车位标准(每平方米2~个)计算,高端写字楼的停车位面积也基本与建筑使用面积持平。

二、我国停车位配比规定
国家规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的每人平方米至1平方米设计。

一座
写字楼每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配备机动车位的指标是个,
娱乐性质建筑的指标是~2个,餐饮性质的指标是个。

剧院的车位不是按平米来的,是按人头来计算的,关键是看有多少座位,而一般来剧院的观众自驾车的比例有多高。

比如国家大剧院机动车停车位共设有1000个,其中贵宾车位80个,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车位120个,提供社会车辆停靠车位为800个。

每辆机动车按人配比,共有约1200人采用自驾车方式进入剧场,占大剧院总容量数(5500人)的20% 左右。

一般的剧院没有这么高。

在一般的省会城市,暂时按
临街商业每万平米40个测算,
写字楼1个/300平米,
综合性超市100个车位,
剧院40个左右。

商业购物中心最低配置10000平米至少要配置100个。

三、国内其他城市车位配比经验
1. 沿海及发达城市已经要求新建住宅小区车位比要达到1:1,也就是一户一个车位。

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许多高档住宅的停车规划设计比例最高的已经达到1:2。

在经济较发达的南方城市,如浙江全民经商的义乌市,当今作楼盘设计停车配置也最少在1:起步,有些楼盘达到1:以上的设计配置。

2.杭州市住宅区配套公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车位配置标准为:户型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不少于1车位/户;户型建筑面积在100—149平方米的,不少于车位/户;户型建筑面积在80—100平方米的,不少于车位/户。

户型建筑面积在79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车位/户。

而办公楼停车位的配比必须达到每100平米个车位。

3.南京办公楼的停车位规划要点是依据2003年下达的《南京市建筑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和准则》这一文件,老城区要求达到每100平米车位,新城区是每100平米车位,这些数据都是针对单纯的写字楼的,如果有餐饮类的,要求就更高了。

四、《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机动车位配比标准
1.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下列大中型公共建筑,均须按照本规定配套建设停车场(含停车库,以下简称停车场)。

(1)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的饭庄。

(2)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的电影院。

(3)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含5000平方米 )的旅馆、外国人公寓、办公楼、商店、医院、展览馆、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

现有停车场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 应按本规定逐步补建、扩建。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
注:(1)露天停车场的占地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25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平方米计算。

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40平方米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平方米计算。

(2)旅馆中的一类指《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规定的一级旅游旅馆,二类指该标准规定的二、三级旅游旅馆,三类指该标准规定的四级旅游旅馆。

(3)餐饮中的一类指特级饭庄,二类指一级饭庄。

(4)商场中的一类指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二类指建筑面积不足10000平方米的的商场。

(5)体育场馆中的一类指15000座位以上的体育场或3000座位以上的体育馆,二类指不足15000座位的体育场或不足3000座位的体育馆。

(6)多功能的综合性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车位按各单位标准总和80%计算。

2.居住区配套停车位要求
普通居住区按照三环路以内3辆/10户,三环路以外5辆/10户公寓按照1辆/户
别墅区按照2辆/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