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
三年级小学生寓言故事(5篇)

三年级小学生寓言故事(5篇)【篇一】三年级小学生寓言故事牛和蛙:一头牛到水潭边去喝水,踩着了一群小蛙,并踩死了其中一只。
小蛙妈妈回来后,见到少了一个儿子,便问他的兄弟们,他到哪里去了。
一只小蛙说:“亲爱的妈妈,他死了。
刚才有一头巨大的四足兽来到潭边,用他的蹄子踩死了我们的兄弟。
”蛙妈妈一边尽力鼓气,一边问道:“那野兽是不是这个样子,这般大小呢?”小蛙说:“妈妈,您别再鼓气了。
我想您不可能和那怪物一样大小,再鼓气就会把肚子胀破。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寓言故事贪心的农夫:很久以前,一位农夫从城里赶集回家,天要黑了,急匆匆地往回赶路。
走着走着,踩到了一件东西,拿起来一看,大吃一惊!是个两手握蛇的小人,黄色,挺重,心中大喜:“这可能是一尊金佛啊!”金佛不大,大就不是金的了!农夫把它紧紧地攥在手里,继续赶路。
走了一段,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丢金佛的人肯定是装佛的家什出了洞,说不定还会有什么宝贝再丢到路上呢!”农夫这样一想,心跳又加速了许多,便急匆匆地低头向前寻去。
天完全黑透了,尽管弯着腰,两手扶地也看不见路上的东西了,他不得不放弃寻找宝贝的念头。
直起身来,伸手到口袋里一摸,惊出一身冷汗!口袋里面的金佛不见了!他脑袋好大,一阵晕眩,一时跌坐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清醒多了,他抬头向四外看看,黑漆漆的一片树木,不知身在何方。
原来他在该拐弯的地方,没有下路。
农夫打了一个寒颤,他茫然地返身向回走去。
心中害怕山中会有野兽出没,可还是没有放弃寻找那个拾而复失的金佛,他用两只脚向前蹚着走路。
【篇三】三年级小学生寓言故事狡猾的狐狸: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不,是我先的,拿来!”“才不给哩!”“放手啊!”“才不放手!”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
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三年级寓言小故事

三年级寓言小故事
故事一:乌鸦和狐狸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乌鸦找到了一块美味的奶酪,它飞到树枝上准备享用。
狡猾的狐狸看到了,便开始赞美乌鸦的美丽歌喉,哄骗它唱歌。
乌鸦得意忘形,张嘴唱了起来,结果奶酪掉下树,被狐狸捡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被别人的奉承所迷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故事二:龟兔赛跑
有一天,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不服气,于是它们决定比赛跑步。
比赛开始后,兔子因为自信满满,跑到一半就躺在树下睡着了。
而乌龟则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往前爬,最终率先到达终点。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骄傲自满,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故事三:猴子捞月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群猴子看到井中的月亮倒影,误以为月亮掉进了井里。
于是,它们一只接一只倒挂成串去捞月亮,但怎么也捞不到。
最后,一只老猴子发现天上的月亮还在,才明白他们捞的是月亮的影子。
这个故事寓意着做事情要观察清楚、思考明白,切勿盲目跟从,以免徒劳无功。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24寓言两则揠(yà) 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了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我要做到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 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 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 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我会读
窟 (kū) (石窟) 窿 (long) (窟窿) 叼 (diāo) (叼走) 劝 (quàn) (劝告) 缠 (chan) (盘缠)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我带的盘缠多。
我在 (2想)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朋友看到他坐着马车在大路上 飞跑,而且从他的回答中知道他走 错方向了,所以就提醒坐车人。
我在 想(3) 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
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 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 人?
坐车人认为自己作好足够的准备到
1、寓言中包含的道理很明显, 但一般不直接加以说明,需要人们 去“悟”出来。
2、多采用拟人、夸张的表现 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故 事情节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以深刻 的启示。
3、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
•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画龙点睛……
• 3.反义词: 接受—拒绝 结结实实—松松垮垮
课外作业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 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愚公移山、打草蛇惊、纸上谈兵等。
楚国去,所以就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
三个“没关系”说明了他的准备很充分。
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的人。
体会寓意
(4)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

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
1. 乌鸦和狐狸
乌鸦飞上了一棵树,口中还叼着一块美味的干酪。
狐狸看到了这一幕,便开始夸奖乌鸦美妙的歌喉,要求他唱一首歌听听。
乌鸦为了表现自己,张开喉咙唱起了歌,结果把干酪掉了下来,被狐狸抢走了。
2. 兔子和乌龟
兔子自以为很快,向乌龟发起了赛跑的挑战。
可是在比赛中,兔子一时得意忘形,睡着了。
乌龟趁机把它超过了,最后赢得了比赛。
3. 狼和小羊
一头饥饿的狼想吃饱肚子,于是找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羊。
狼想要把小羊吃掉,但它总是不停地找借口。
最后,小羊被狗叫声所吓跑了,狼只好 hungrily 回家。
4. 蚂蚁和蚱蜢
一只蚱蜢整日懒散地唱歌跳舞,不想为未来打算。
相反,一只蚂蚁一直努力工作,存下来一堆食物。
在冬天,蚱蜢没有食物过冬,而蚂蚁却有足够的食物来支撑它度过寒冬。
5. 狮子和老鼠
狮子被困在了陷阱里。
一只小老鼠出现了,让狮子有了逃脱的机会。
从那一天起,狮子和老鼠成为了好朋友。
即使是最小的动物也可以帮助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课题解读寓言两则指《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均出自《战国策》。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常通过短小的故事,揭示出某种道理。
《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牢”指羊圈。
《南辕北辙》中的“辕”是古代马车前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路面后压出的痕迹。
自主学习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阅读理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难点: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学习方法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重点研读关键语句,思考、体会寓意。
生字全解多音字quān ( 圆圈 ) zuān ( 钻研 )圈钻juàn ( 羊圈 ) zuàn ( 钻石 )解词释义劝告(quàn ɡào):劝说,讲明事例使人听出。
盘缠(pánchán):指外出时所带的路费。
近义词修——补赶快——赶紧后悔——懊悔反义词硬——软劝告——蛊惑(ɡǔ huò)难句点评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2、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楚国在南面,那人却北上,方向错误,他却固执己见,不听朋友劝告,后果当然是他离楚国越来越远。
课文结构结构图示第一次丢羊:没用《亡羊补牢》知错就改第一次丢羊:修补堵马快那个人车把式好盘缠多《南辕北辙》固执朋友楚国在南,你向北走中心思想《亡羊补牢》记叙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不修羊圈,当再一次丢羊后,他决定听从劝告修羊圈,最后再也没有丢羊。
三年级9个寓言故事

三年级寓言故事(一)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
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
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己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必须先拔去牙齿,刹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
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接受了农夫的要求。
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
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绑起来。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抛弃自己特有的长处,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原来恐惧他们的人击败了。
三年级寓言故事(二)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
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出是什么东西。
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说:"这是一条狐狸,还是一条狼,我不大清楚。
不过有一点我却十分明白,让这种动物进羊栏总是不安全的。
”这故事是说恶劣的习性在年小时便可得知。
三年级寓言故事(三)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
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
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这故事是说,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
三年级寓言故事(四)烧炭人在一所房子里经营,看见有一个漂布人搬迁到他的旁边来住时,满怀高兴地走上去劝他与自己同住,并解释说这样彼此更亲密,更方便,还更省钱。
漂布人却回答说:"也许你说的是真话,但完全不可能办到,因为凡我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
"这故事说明,不同类的人难相处。
三年级寓言故事(五)北风与太阳西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课寓言两则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课寓言两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教学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WTT 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原文《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教学解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果: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 犯了错误,只要 及时改正 就不算晚。 ,
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发生 类似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
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南辕北辙》
辕:车前头架在牲口上的两根长木。
辕
辙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讲了一个怎 样的故事?
• 盘缠: 路费
他说:“羊已经丢了, 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结 果: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
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 又 又 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想一想: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
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划出相关句子)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的。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 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 在修还不晚。
他的朋友劝了那个人三次,那个
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 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
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
他的朋友劝了那个人三次,那个
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 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
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
固 执 己 见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亡羊补牢》
读一读
kū long jiē fang
窟 圈
窿
街
quān
圆圈
坊
juàn
羊圈
自由朗读1-4节,想一想: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 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1﹒羊圈破了个窟窿
2﹒街坊劝告他不听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 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 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 窟窿吧。”
• 硬要: 一定要
《南辕北辙》中,那个人是 怎么想怎么说的?他的朋友又是
怎么说的?请你找出他们之间一
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他能到得了楚国吗?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 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 了楚国。
他以后会怎么样呢?
Hale Waihona Puke 你受到什么启发?我明白了:
方向错了,永远也到
不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