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七章-病机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学第七章病机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于外所致。
2021
8
二、阴阳失调病机:
1.阳盛病机
概念:主要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一种 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 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多表现为阳热亢盛而阴液未亏(或亏耗不甚) 的实性、热性病证。
形成:多由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寒入里从阳而 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 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2021
4
• (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 (三)正邪斗争决定发病与否
2021
5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虚、实病机 (1)虚的病机 虚概念: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不足为矛盾主
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特点:一系列虚弱不足或衰退的证候表现。
形成:多由素体虚弱,或慢性病耗伤,以致精气虚 亏不足;或大汗、大吐、下利不止、大出血等因 素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或耗伤阳气、阴精等 所致。
概念:主要指血内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脉道扩 张,或使血液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外感温热病邪入于血分;或外感寒邪, 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或情志郁结五志过极,郁 久化火,伤及血分,内火炽盛,郁于血分等所致。
表现:(1)热象。 (2)面红目赤,舌绛等。 ( 3)出血。 (4)心烦或躁扰发狂等。
表现:阴虚病证上出现畏寒肢冷、自汗、下利清谷 等症,即为阴损及阳,最终可发展成阴阳两虚病 证。
2021
11
4.阳盛格阴病机
• 概念: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 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或 排斥,以致阳伏于里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 形成:多由邪热炽盛,阳热亢极所致,多见于外 感热病的极期阶段。
于外所致。
2021
8
二、阴阳失调病机:
1.阳盛病机
概念:主要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一种 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 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多表现为阳热亢盛而阴液未亏(或亏耗不甚) 的实性、热性病证。
形成:多由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寒入里从阳而 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 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2021
4
• (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 (三)正邪斗争决定发病与否
2021
5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虚、实病机 (1)虚的病机 虚概念: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不足为矛盾主
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特点:一系列虚弱不足或衰退的证候表现。
形成:多由素体虚弱,或慢性病耗伤,以致精气虚 亏不足;或大汗、大吐、下利不止、大出血等因 素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或耗伤阳气、阴精等 所致。
概念:主要指血内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脉道扩 张,或使血液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外感温热病邪入于血分;或外感寒邪, 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或情志郁结五志过极,郁 久化火,伤及血分,内火炽盛,郁于血分等所致。
表现:(1)热象。 (2)面红目赤,舌绛等。 ( 3)出血。 (4)心烦或躁扰发狂等。
表现:阴虚病证上出现畏寒肢冷、自汗、下利清谷 等症,即为阴损及阳,最终可发展成阴阳两虚病 证。
2021
11
4.阳盛格阴病机
• 概念: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 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或 排斥,以致阳伏于里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 形成:多由邪热炽盛,阳热亢极所致,多见于外 感热病的极期阶段。
中医基础-病机ppt

用。
02
中医病机理论
病理要素
邪气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邪气入侵有关,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以及痰饮、瘀血 等病理因素。
正气
人体的抵抗力与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正气虚弱是邪气入侵的内在原因。
病因
01
外邪入侵
六淫邪气、疫疠之气等外部致病因素 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02
内伤因素
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内 在因素也会导致疾病。
03
病理产物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滞留体内 ,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病机学说
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 键,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调密切相 关。
气血不和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不和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核心, 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疾病。
经络气血瘀滞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身体穴位 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通过对身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 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身体内部环境的 目的。针灸治疗有很多种,包括体针、耳针、头皮针 、拔罐等。体针是最常用的针灸方法之一,通过对身 体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针则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脏腑病机
肾与膀胱病机
阐述肾与膀胱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状态 及机理。
心与小肠病机
探讨心与小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产生 的证候。
肝与胆病机
阐述肝胆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状态及机 理。
肺与大肠病机
02
中医病机理论
病理要素
邪气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邪气入侵有关,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以及痰饮、瘀血 等病理因素。
正气
人体的抵抗力与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正气虚弱是邪气入侵的内在原因。
病因
01
外邪入侵
六淫邪气、疫疠之气等外部致病因素 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02
内伤因素
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内 在因素也会导致疾病。
03
病理产物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滞留体内 ,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病机学说
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 键,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调密切相 关。
气血不和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不和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核心, 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疾病。
经络气血瘀滞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身体穴位 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通过对身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 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身体内部环境的 目的。针灸治疗有很多种,包括体针、耳针、头皮针 、拔罐等。体针是最常用的针灸方法之一,通过对身 体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针则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脏腑病机
肾与膀胱病机
阐述肾与膀胱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状态 及机理。
心与小肠病机
探讨心与小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产生 的证候。
肝与胆病机
阐述肝胆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状态及机 理。
肺与大肠病机
病机-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中药药理研究、针灸治疗
机理研究等,这些研究为病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病机研究展望
跨学科合作
个体化治疗
未来病机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 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通 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入探讨疾病 的发病机制和病机变化。
未来病机研究需要关注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详细描述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病机 ,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感 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者的病 因和症状不同,治疗时应分别采用辛温解表 和辛凉解表的方法。同病异治原则要求医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和
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人制宜原则
要点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扶正是指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有助于祛除邪气。祛邪是指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 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扶正祛邪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扶正药和祛邪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药物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病异治原则
总结词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 区、患者机体状况的不同,或病情发展阶段 不同,或病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病机在中医中的地位
核心地位
病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指导意义
通过对病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促进 中医现代化发展。
病机与证候的关系
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而病机则是疾病的本质和规律。
证候是病机的外在表现,病机则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最新中医病因病机教学讲义PPT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 病邪,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 ②风邪善行数变 ❖ ③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 ④风性主动
❖内生五邪:
是六淫中除暑邪以外五种 病邪,均由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 ②风邪善行数变 ❖ ③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 ④风性主动
病机PPT医学课件

内容概括
• 病机学说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邪正
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 2.从
本规律。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 3.探讨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六经传
病机
简介及基本概念
•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 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 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 规律,即病机学说。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 理。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 正气强弱不一,病变部位有深浅,阴阳平衡状态有别,邪 气性质与盛衰亦有差异,在疾病过程中的病机也是随着正 邪消长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疾病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的 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病机总纲、基本病机、和具体病机 等不同的层次。
基本病机
• 主要指气机失调和气化失常。人之所有惟气与血,人体内 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气机活动和气化过程为基础的,因 此,任何具体的生理活动都是气机运动和气化活动的一部 分,都可以用气机运动和气化过程加以概括。所以说,在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任何病机变化不论是产生于局 部,还是发生于全身,都必然要引起气机运动的失调和气 化活动的失常,从这一意义上讲,气机失调和气化失常是 疾病的基本病机。
如内生“
制约因素
• 它的制约因素一是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二是与致病因素的性质有关。病邪 作用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邪斗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导致阴 阳失调,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但从 总体来说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 ①邪正斗争。邪正斗争在证候上的反映 ,主要表现虚实的变化 。《素问·通 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 的一种病理反映。一般多见于疾病的早期或中期。如痰涎涌盛,食积不化, 瘀血内阻,水湿泛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 有力等,均为实证。虚,以正气虚损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如大病久 病后的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 脉虚无力等,均为虚证。邪正斗争还可以概括疾病转归,正胜邪衰则病退, 正虚邪实则病进。
中医学病机课件_PPT幻灯片

决定 发病倾向 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
的特性。 15
3.精神因素 内伤性病因 4.营养和锻炼 5.遗传因素 (先天禀赋 遗传疾病)
16
• 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疾病发生后病 变本质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指在疾病过程 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
21
• 虚实错杂一般有虚中夹实与或实中 夹虚两类。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 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
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 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
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
22
虚实转化
• 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 病理转化过程 。
• 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祛邪外出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9
• 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
称“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 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 如六淫、疠气、外伤、虫兽伤、寄生 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痰饮、瘀 血、结石。
19
虚证的病机
精气夺则虚
含义 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 一种病理状态。 气、血、精、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以及脏腑经络
特点 功能减退,使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
烈的一系列虚弱、不足的证候。
形成 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病耗损、邪 气损害等。 体质瘦弱,神疲乏力,声低气微,自汗,盗汗,
【精品】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病机学说PPT课件

(三)血的失常
1、血 不足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营养滋润功能减退,导致脏腑组织 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失血过多
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 慢性消耗
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 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 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2、血 的运行失常 (1)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情志抑郁或巨大的 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
事;四肢厥冷甚或 四肢拘挛;呼吸困 难,气急鼻煽或面
青唇紫。
(5)气脱
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脱,导致全身严重气虚,功
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正不敌邪,正气骤伤、 慢性长期消耗、
汗吐下太过、大出血
面色苍白、汗出不 止、目闭;口开、 全身瘫软、手撒、 二便失禁、脉微欲 绝等。
血寒
血热
气虚
痰阻
血瘀 瘀血
(2)血行迫疾
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
外感阳热之邪 五志化火
寒湿郁火
阳气偏亢
血行迫疾
(3)出血
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
血热
外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瘀血
气虚
出血
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
(四)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热盛伤津 津液丢失过多 慢性病耗损
治误治—臌胀 ③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等。
复发
邪未尽除
基本条件
正虚 未复
诱发因素
复发
疾病少愈及复发
多见较重的外感 热病如湿温
休止与复发交替
如哮喘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 期交替
如胆结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The appreciation of Hamlet (1601)
• About Hamlet
• - Hamlet is a tragedy.
• [* tragedy • -- serious actions • -- disastrous end • -- function: to purify people’s emotion]
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发病的类型有哪些? 怎样理解中医发病学中的正邪斗争?
II. Shakespeare (II)
• 1. Close reading of
the “To be or not to be” soliloquy
• 2. Close reading of “Sonnet 18”
• The themes of Hamlet:
• It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the traditional revenge play by its new themes:
• --- the impossibility of certainty; • --- the complexity of action; • --- the mystery of death; • --- its exploration into man’s inner world, into human
合病与并病
合病的概念 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如: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温病卫 气同病、气血两燔、气营两燔。
并病的概念 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 病证。
二者的区别 合病感受一种邪气,可致多部位侵害,出现多部 位病证,并病是指在疾病种病变部位的传变,而 原始病位依然存在。“合则一时并见,并则以次 相乘”。
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 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职业病、矽肺、空调综 合症、急、慢性中毒等
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 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 系等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 质弱则易感邪发病。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易感寒邪, 阴虚易感热邪。
复发
复发的概念 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 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 病形式。
复病 由复发引起的疾病。
引起复发的机理 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同时有诱因的作用。
复发的基本特点
临床表现类似于初病,但不完全是原有病理过 程的再现,比初病的病理损害更复杂、更广泛、 病情更重。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实际上是指临 床症状的轻重交替,如哮喘。
复发的诱因
重感致复——因感受外邪致疾病复发者。其机 理是新感之邪助长体内病邪,或引动旧病病机, 从而干扰或损害了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病理过 程再度活跃
食复——因饮食不和而致复发者。饮食不节可 致脾胃病复发,鱼虾海鲜可致瘾疹和哮喘病复 发,饮酒和过食辛辣之品可致痔疮、淋证复发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与发病 体质与发病 精神状态与发病
环境与发病
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 化、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等。
环境与发病
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 之邪和易患之病
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性质、 生活习俗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同感湿邪, 阳盛热化成湿热证,阳虚则寒化成寒湿证。
精神状态与发病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 致疾病突发。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 缓慢发病。
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发病类型
感邪即发 徐发 伏而后发 继发 合病与并病 复发
感邪即发
概念 又称为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发病迅 速之意。
临床常见 新感外邪较盛——外感风寒之邪 情志剧变——暴怒大悲 毒物中毒——服毒自杀、毒蛇咬伤外伤感受疠气
徐发
概念 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为缓发。
临床常见 ➢ 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粘滞,故湿邪伤人多为
缓发。 ➢ 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室不节,
嗜酒成癖,日久可成虚劳。
伏而后发
概念 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 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临床常见 ➢ 破伤风、狂犬病——均经一段潜伏期后才发病 ➢ 伏暑、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
临床举例
肝阳上亢——日久发为中风 肝胆疾病——日久发为癥积、结石 小儿食积——日久发为疳积 哮喘——日久发为肺精气虚、心血瘀阻
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恢复就愈不完全,预 后愈差,容易留下后遗症。
大多有诱因。 后遗症
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 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过程。
复发的主要类型
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如 湿温。
休止与复发交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宿 根未除,在诱因作用下复发如休息痢。
第七章-病机
主要内容
发病原理——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 常
系统病机——经络、脏腑病机等
疾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 等
病证病机——感冒、哮证、痰饮等的病机
症状病机——疼痛、发热、健忘等的病机
近几十年新病机理论 :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
说、体质病机说等。
第一节 发病原理
• - the peak of Shakespearian dramas
• - an article or book on Hamlet every twelve days
in Europe
• - adapted from a Denmark historical story.
• - a revenge play
劳复——若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病者。 过劳可致子宫脱垂、中风、胸痹心痛等复发
复发的诱因
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 而致复发者。
情志致复——因情志因素引起疾病复发者。如 癔病、癫狂、梅核气。
另外某些气候因素、地域因素也可成为复发的 诱因。
思考题
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