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转换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什么是陈述句?陈述句是一种用来陈述事实、描述客观现实的句子。
一般而言,陈述句的基本形式为“主语+谓语+宾语”,例如:“我喜欢看电影”,“他们正在吃晚饭”。
什么是反问句?反问句是一种用来反向确认对方陈述的句子,它常常会添加疑问语气。
例如,“你真的认为我会做这种事吗?”、“这难道不是明显的问题吗?”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在一些情况下,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可以进行互换。
这种转换通常会改变句子的语气和意义。
例子1:反问句转为陈述句首先来看一个例子:“这难道不是明显的问题吗?”这是一个常见的反问句,我们可以将其转化成陈述句,“这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例子2:陈述句转为反问句再来看一个例子:“我的薪水太低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我们可以将其转化成反问句,“我的薪水不够高吗?”例子3:陈述句转为反问句,表达非真实性除了表示确认的反问句外,还有一种表达非真实性的反问句,例如:“他是不是王子啊?”这种反问句通常是在做夸张、调侃或反讽的表达,与实际情况不符。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语气转换除了上述的句子表意的转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提到,陈述句和反问句还可以相互转换语气。
例子1:陈述句转为反问句语气我们先来看一个陈述句:“他真的很帅。
”如果以一种反问句的语气来表达,可以转化为:“他不是很帅吗?”这种语气转换通常是用来强调陈述句的真实性和肯定性。
例子2:反问句转为陈述句语气再来看一个反问句:“难道你不会开车?”如果以一种陈述句的语气来表达,可以转化为:“你一定会开车。
”这种转换语气通常用来表示反讽和否定。
陈述句和反问句是两种不同的语句类型,它们的互换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和意义。
除了实际意义的转换,它们还可以相互转换语气。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使用陈述句或反问句,以更好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反问句、陈述句互换公式

反问句、陈述句互换公式反问句、陈述句变换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应该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11.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12.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13.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14.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5.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16.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17.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1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重点解析:句子根据语调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附答案)句式转换题是小学阶段考试必考点,但很多孩子遇到这类题简单的能做,稍微难一点就错误百出,究其原因还是对难点没有掌握,总结句式转换中常常遇到的五个类型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 --- 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去掉“怎、怎么、难道”“呢、吗”3. ?变。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3.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5.这一池的荷花,不正像一大幅活的画吗?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7.还有比这叫声更好听的吗?8.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9.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张择端的画吗?10.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11.这顶香蕉形的帽子难道不好看吗?1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3.从鹿身后追来的,不正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吗?14.海边上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15.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16.难道方帽子戴着舒服吗?17.难道造纸术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18.缸里的小虾进行搏斗的样子不是很有趣吗?19.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不就像一颗颗珍珠吗?(二)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加上“难道......吗”“怎么......呢”3. 。
变?1.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2.蜜蜂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4.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5.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6.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7.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9.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0.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1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答案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2.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3.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
5.这一池的荷花,正像一大幅活的画。
6.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有所不同。
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且答案是唯⼀的,也是肯定的(⾃问⾃答)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问号,⽽有些特殊的句⼦也可以⽤感叹号。
反问的作⽤是加强语⽓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般陈述句语⽓更为有⼒,⽽且感情⾊彩更为鲜明。
三.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和步骤:1 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词( “难道 +吗”或“怎么 +呢”)例如:(难道)改⾰开放是⼀个伟⼤的创举(吗)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 ,⽆“不”加“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样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步骤:⼀加,⼆反,三改,四查做练习巩固⽅法步骤: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
⼆.出⽰:两个句⼦主要掌握反问句2)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2、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
3、改即把“。
”号改成“?”号2、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3、⽗母⾟⾟苦苦把我们养⼤,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呢?1、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 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如:我们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2.反: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不”加“不”)。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3、改:把“?”改成“。
”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
4.查:检查修改后的句⼦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删,⼆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法步骤⽐较,看看有何异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练习: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二)句型转换反问句陈述句

(二)句型转换——反问句、陈述句一、反问句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
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例: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改: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6、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7、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8、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9、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10.、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11.、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12、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13、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这礼物更珍贵吗?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1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6、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17、谁一辈子不犯错误呢?18、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19、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二、陈述句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加上反问词、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就要在变反问句时去掉否定词;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就在变反问句时加上否定词。
例: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改:人与山的关系密切,难道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吗?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4、这活泼的小男孩是我的好朋友。
5、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6、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ppt课件

6
读句子,感知什么是“反问句”。
1、这件事情是谁的错? 2、这件事情是谁的错?是我的错。
3、这件事情难道不是你的错吗? 设问句
疑问句
反问句:答案在问句里。
7
陈述句转换反问句
No (1)改变标点符号——把句号变成问号。
(2)添加疑问词——“难道”、“怎么”、“吗”…… (句子的原意不能改变,改变否定词——是(不是);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 2、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25
把下列句子换成被字句 •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我们难道能被困难吓倒吗?
11
练习:把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5、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8.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真不应该。
大家都是朋友,难道这样做应该吗?
12
思考:这个句子应该怎么变成反问句?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 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难道我们能不 闻不问吗?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方法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方法一、引言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
然而,为了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我们可以通过将陈述句转化为反问句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种句式转换。
1. 反问句:“你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陈述句:“你不会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
”2. 反问句:“你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吗?”陈述句:“你很喜欢这个电影。
”3. 反问句:“这个问题难不难?”陈述句:“这个问题很难。
”4.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吗?”陈述句:“你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
”5. 反问句:“你还需要我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吗?”陈述句:“你需要我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6.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吗?”陈述句:“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7. 反问句:“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容易解决?”陈述句:“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8. 反问句:“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陈述句:“你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9. 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个事实吗?”陈述句:“你知道这个事实。
”10.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做出了决定吗?”陈述句:“你已经做出了决定。
”三、方法解析通过以上列举的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句子中的否定词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反问句中,我们可以将陈述句中的“不”改为“你不是”,“不是”改为“是不是”,从而达到转换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气和语调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陈述句中,我们可以使用疑问词“难道”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表达自己的怀疑或惊讶之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词序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陈述句中,我们可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修饰词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怎么能忘记呢?
(去掉反问词“怎么”、“呢”。在“能”前面加 否定词“不”。”?”换句号)
改为: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不能忘记。
练习二(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陈述述句句和和反反问问句句的的互互换换
陈述句
陈述句: 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
时句末用句号。在朗读时用降调。
如:这个故事让我感动得流泪了。(肯定句)
他不知道问题这样严重。
(否定句)
反问句
• 反问句: 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 意思进一步强调。
• 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 较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
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呢、吗等)去掉,问号改
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
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候都要检查一遍,看 句子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楚
(否定词“不能”改为“能”,肯定词前 面加个反问词“怎么”。句末加个疑问词 “呢”。句号换问号。)
改为: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练习一)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 这幅画是我们班李明同学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 如:我们怎么能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呢? •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 )改为
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 不是、不能、不会等 ) 改为肯定词( 是、能、会等 )。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
”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 ”等,句末的句号 改 为问号。
例如:
陈述句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
(肯定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否定词前 面加个反问词“难道”,句末加个疑问词“吗”, 句号换问号。)
• 改为: 雷锋叔叔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吗?
陈述句2: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