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生)
导学案: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讨论、想象、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西游记》中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2.《西游记》主要人物及评价(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2)猪八戒:高老庄(表现了猪八戒的好色、贪婪)、大战黄风怪(表现了猪八戒的懦弱、利己)(3)唐僧: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唐僧的不辨忠奸)、最终成佛(表现了唐僧的坚韧和不屈)(4)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现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终成佛(表现了沙和尚的坚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1.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三、【达标检测】:(5分钟)1.《西游记》,作者是____(朝代)____,是长篇___小说,全书共回。
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 _的事件。
七语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唐一敏

圮()曳()棹()杮()湮()啮()
曳铁把()尔辈()僧募金重修()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写作背景:
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后,住在天庭大圣府无所事事,不断惹出事端,玉帝只好派他去掌管蟠桃园。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得知自己未被邀请很气愤。于是他变做赤脚天仙来到了蟠桃盛会,将仙酒仙肴吃得杯盘狼藉。醉酒后的孙悟空又迷迷糊糊地来到了太上老君住处,偷吃了仙丹。悟空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赶忙逃回花果山躲避。果然,玉帝得知立即派遣托塔李天王点齐十万天兵天将前去捉拿悟空。悟空将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南海观世音菩萨携木吒前来参加蟠桃盛会,见到现场一片狼藉。玉帝将悟空大闹天宫之事告诉观音,观音派木吒前去了解战况。结果木吒被打败。于是观音举荐二郎神征剿悟空。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选文故事就从此开始。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第二十六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参照注释并根据上下文读懂文意。
2.理解小说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品析文章诙谐生动的语言。
学习程序
学法导航
二、基础知识园
1.我来注拼音。
掣()棒鹚()老嗛()猢狲()
青鹞()鹭鸶()鲂()鱼木木樗樗()
蓼汀()陇踵()窗棂()幌()
淬()人老鹳()鳜()鱼花鸨()
2.我来释词语。
陇踵:弄喧:
渺无迹踪:愕然:
【合作探究】
1.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第21课趣读二圣斗法神驰想象世界——《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奇的文学想象。
2.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3.欣赏奇思妙想,体会文学阅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1.欣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奇的文学想象。
(重点)2.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3.欣赏奇思妙想,体会文学阅读的乐趣。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识记重点字词,积累文学常识任务二:梳理赌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任务三:欣赏奇思妙想,体验文学趣味任务四:探究思想意义,把握艺术特点【学习过程】《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已经有些时日,我校拟准备召开“西游故事分享会”,请你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蓝本,完成相应任务,为故事分享做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识记重点字词,积累文学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掣.()淬.()规模..()寻觅.()吆.喝()踪.迹()庙.宇()通.神()提.防()拽.()高擎.()钳.()愕.()金箍.棒()大鹚.老()嗛.()猢狲..()鹳.()..()青鹞.()鹭鸶鳜.鱼()鲂.鱼()撺.出()花鸨.()樗.()蓼汀..()..()躘踵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指神妖做法时变成的形象。
()(2)抽,拿。
()(3)只管,只顾。
()(4)一定。
()(5)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文中指祭祀用的文章。
()(6)愿望,宿愿。
()(7)行动所留的痕迹。
()(8)小心防备。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回目为《,》。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主义的我国古代小说, 体,全书共回,吴承恩编撰。
此书描写的是、、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小说,其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堪称文林独秀,因而流传极广,征服了亿万读者。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之作,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七年级语文上册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新版)新人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二郎神大战孙悟空,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一段故事,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不住他,玉帝派二郎神前去捉拿。
交战伊始,两人一场厮杀,大战三百余回合,难分胜负。
一场激战让人惊心动魄,尤其是后面的斗法一节描写极为精彩,富有神话故事的浪漫色彩。
孙悟空先后变作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二郎神随之变成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
这既符合“一物降一物”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孙悟空在这场争斗中寡不敌众而渐居下风、无心恋战的心理。
二人的斗法以孙悟空的失败而告终。
1.了解《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简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对,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曲!听着这熟悉的旋律,老师眼前仿佛再现了《西游记》中的精彩画面。
前两天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读《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你们读完了吗?好,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游记》的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起去关注二郎神激战孙悟空的精彩过程!(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
掣.出(chè)杨戬.(jiǎn)窗棂.(líng)撇.(piě)大鹚.老(cí)嗛.(xián)淬.入(cuì)青鹞.(yào)鹭鸶..(lù sī)老鹳.(guàn)鳜.鱼(guì)鲂.鱼(fáng)花鸨.(bǎo)樗.(chū)蓼汀..(liǎotīng)金箍.棒(gū)猢.狲(hú)巡.逻(xún)愕.然(è)哪吒..(né zhā)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法天象地:《西游记》中的法术名称,指将身形变得顶天立地。
法象: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身形。
七年级语文上册 6.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吴承恩及其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丰富想像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难点速读,培养概括能力,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课型文言文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相关资料查找。
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某某阳山(今某某某某)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吐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于是观音举荐二郎神征剿悟空。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选文故事就从此开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后,住在天庭大圣府无所事事,不断惹出事端,玉帝只好派他去掌管蟠桃园。
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得知自己未被邀请很气愤。
于是他变做赤脚天仙来到了蟠桃盛会,将仙酒仙肴吃得杯盘狼藉。
醉酒后的孙悟空又迷迷糊糊地来到了太上老君住处,偷吃了仙丹。
悟空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赶忙逃回花果山躲避。
2、熟读课文并正音。
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情境导入出示检测学案。
学生互问互答,检测备习情况。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强调重点字词。
出示有关资料;补充说明。
(板书课题)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二圣法相变化,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二圣变法之妙。
2.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体会神话小说想象亦真亦幻的特点。
3.探究“降”之原因,分析人物之趣。
【前置学习】1.音形识记掣.棒()金箍.棒()大鹚.老()嗛.()青鹞.()鹭鸶..()老鹳.()鳜.鱼()鲂.鱼()淬()木木樗樗..()愕.然()蓼汀..()幌.一幌()鸨.鸟()翎.毛()2、了解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的。
本书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本书主要描述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闭门著述,贫老以终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了解文章写作背景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学习任务】任务一:理“降”之情节。
1、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小圣;_______________ 大圣:_______________2、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完成下面表格。
【初中语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人教版

第六单元26.小圣施威降大圣二、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掣.棒( ) 猢.狲( ) 淬.入水内( )蓼汀.( ) 哪吒.( ) 木木樗樗.( )(1)木木樗樗:(2)踉踉跄跄:(3)蓼汀:3.选词填空。
藏捏飞冲飞(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____做绣花针, ___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 ____在树梢头钉住。
(2)大圣见了,搜的一翅_____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 _____天而去。
三、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理解文章写作顺序例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展开情节?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文章写作顺序的把握。
首先要通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然后来回答。
文章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空间和地点的转移为顺序,本文是事情发展顺序。
答案:本文记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以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情节,表现中心思想的。
点拨:理清文章思路,从文章的情节入手分析。
探究点二:理解内容例题2:本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孙悟空?再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常见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答案:动作描写:“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语言描写: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写出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善斗好斗的性格。
点拨:抓住孙悟空的言行来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问题二: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2.《西游记》写孙悟空有72变,选文写它变了多少次?试结合文章分析。
3. 选文写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试举两例说明。
问题二: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4.孙悟空是人、妖、神?结合选文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1)

“五校联片”语文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日期:2015-6-18 主编人:鲁晓丽审核:课题:《小圣施威降大圣》【自研课导学】晨读课:(40分钟)目标:1、大声朗读《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文,做到读音正确、语气恰当、情感丰富。
(12分钟)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8分钟)3、借助辅导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10分钟)检效:教师抽测学生的朗读情况。
(10分钟)【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相关的文学常识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诙谐幽默的表达并能从中感知人物形象(1分钟)【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今日得_____________分批阅日期:______________一、语言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掣.棒()大鹚.老()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窗棂.()愕...()蓼汀..()躘踵然()擎.()哪吒..()幌.()提.防()2.本文节选自朝的长篇神话小说《》,它和《》《》《》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3.文章在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时,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有的非常精妙,圈点出下列句子中你认为运用得恰切的动词,试做一点赏析。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2)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
(3)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
二、阅读感悟列举两个《西游记》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
情节1:理由:情节2: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快速阅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2. 结合文中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 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丰富想像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二、知识链接
1. 走近作家作品
①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
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吐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②《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
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神话幻想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小说,其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堪称文林独秀,因而流传极广,征服了亿万读者。
2、小说的相关知识
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③小说按篇幅分类: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
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三、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找出你不会读的字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并整理在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旁边,再
标记好你认为较重要的几个。
2、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快速默读课文,先完成下面填空,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特别是要
说说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
小说由小圣与大圣的激战起笔,由于众猴惊散,大圣(),接下来,写二郎神与大圣(),结果()。
后来,写大圣
()。
四、合作探究
1、情节设置对表现人物作用很大,看似简单的故事因为情节的曲折多变和生动活泼而更加精彩。
选出
你最喜欢的一处读给同学听,并说说理由。
2、想一想: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
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3、本文对主要人物“大圣”和“真君”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都有精彩的描写,读完全文,结合
人物描写讨论: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细心品味并举例加以
评析
5、【研读·赏析】文章在写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时,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有的非常精妙,圈点
出下列句子中你认为运用得恰切的动词,试做一点赏析。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2)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
(3)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
五、拓展延伸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和人物?说一说。
六、当堂检测: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