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三)(学生版)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增分练3 文言文+古诗词+名句名篇 Word版含解析.doc

古诗文阅读增分练3 文言文+古诗词+名句名篇(时间:40分钟 满分:37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亡友方思曾墓表归有光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
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
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
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
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
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
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
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
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
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
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
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
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
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
其相爱慕如此。
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
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
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
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
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权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 .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 币:钱财 C .辄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 .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 童:未成年的解析:选D童:秃,此处是使动用法,“使……变秃”。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远烧入秋山”中的“入”字,从景物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都用得很准,请 简要分析。
答:(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其,谁记E 鹰醉打圉?(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 一词的妙处。
答:(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姣・口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黃儿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②三折肱巴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黃儿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薪:求。
③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儿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儿复的形象特点。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笔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第:竹杖。
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
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衡次醉阁①程嘉燧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极役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根③晓日烘。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专题十一炼字、炼句题的思考角度1.[2023·济南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解析:答题步骤如下: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诗句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思考这一句与上一句同为对偶句,结构相同,而且都用了比喻,再想想这一句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都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之类;然后再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轮复习定向】“炼字"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效演练—————————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剪(3)太息[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屈原在《离骚》中借裁剪荷叶、莲花做成衣服象征自己加强修养、保持高洁情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芰(2)蜀[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蜀道之难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三)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卷:古诗词鉴赏(三)(江苏)一、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①竹叶:竹叶青酒。
⑴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3分)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
(4分)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①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
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山东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古诗文阅读(二)

8.专题三:古诗文阅读(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唐多令(南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
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3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歌鉴赏03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考查类型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等等。
如: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试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再如: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在分析某一首诗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孤立的,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之上的。
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
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二是间接表达。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注]。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详细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句的表述中得到答案,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对雨的态度不是怨恨风雨摧花,而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朝朝”“处处”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
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
阮少好学,尚气节。
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
尝谒袁州太守张械,械谓日:“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
阮试礼部,对策曰:
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
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唬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
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
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
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侔。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
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
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胥潮奔猛,孰与乎长江之险?今议者从习吴、越之僻固,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
傥六飞②顺动,中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耶?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为尔。
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是人杰也!”
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
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
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
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
其后改知抚州。
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私谓所亲日:“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
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
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陛对毕,拂衣出关。
侂胄闻之大怒,批旨予祠。
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
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云。
嘉定元年卒。
(选自《宋史·王阮传》,有删节)
[注]①高宗: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
②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常以此代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B.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C.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D.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这里指北宋靖康之乱时王彦傅曾带兵救援朝廷。
B.建业,地名,今南京。
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
C.教授,官职名,是地方教育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的设定等事务。
D.陛对,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臣子间相互质询。
陛,古代宫殿的台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阮年幼好学,为人喜爱。
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械,后又到号亭拜谒朱嘉,朱熹和他交谈后感到非常高兴。
B.王阮为官清廉,勇于变革。
他任主簿以清廉闻名,做永州教授时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C.王阮尽忠职守,不忘备战。
他担任濠州太守时,每天讲授防御,还亲自探访边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
D.王阮崇尚气节,不畏权贵。
他坚持操守,不肯投身韩侂胄门下,以免为后人耻笑,最终归隐庐山,不问世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
(4 分)
(2)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4 分) 14.范成大认为王阮是人中豪杰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
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6.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离骚》中屈原慨叹世人投机取巧,任意胡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______”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3)《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表现民风质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