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一】【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怒.而飞怒:(2)去以六月息.者也息:(3)志.怪者也志:(4)此亦飞之至.也至:(5)彼且.奚适也且: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17.结合【甲】文简要分析鹏的形象。
(2分)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
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4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适合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适合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及答案----155039f6-6ebd-11ec-aa6c-7cb59b590d7d文言文(课外)八年级第一册课外文言文【1】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更生,衣食住行,学会教书2.不要为我累【2】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福荣、于唐从瑜)[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使节是京城龙翔守卫中最受欢迎的一代守军。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为使畜马2、师惊异之三、这篇短文与我们所学过的《墨池记》共同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3】方家① 用磁铁磨针可以引导你;然而,它通常稍微偏东,而不是全部偏南。
水更容易漂浮和摆动。
可以在手指、爪子和碗唇上进行。
它跑得特别快,但很结实,很滑,很容易摔倒。
最好不要像一缕烟一样挂着。
方法如下:取单丝茧③ 在新山药里②, 附上⑥ 在针的腰部涂上芥末④ 许拉⑤,并把它挂在无风的地方,然后针经常被用作向导。
其中一些指向北方。
有一本《家与北》指南。
磁铁的方向是西边,没有理由这样做。
(沈括《指南针》)[注]① 方家:专家。
② 纩: 丝绒。
③ 单丝茧:一条优质茧丝。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A组【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B组【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B、同舍生皆被.绮绣()C、媵人持汤沃.灌()D、感泣辞.母()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重点篇目及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 “蕃”通“繁”,多。
如“可爱者甚蕃”。
2. 古今异义。
-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年级⽂⾔⽂⼤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年级⽂⾔⽂⼤全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翻译 元丰六年⼗⽉⼗⼆⽇夜晚,我正准备脱⾐⼊睡,恰好看到这时⽉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兴地起⾝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起游乐的⼈,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就⼀同在庭院⾥散步。
⽉光照在庭院⾥像积满的清⽔⼀样澄澈透明。
⽔中⽔藻、⽔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和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亮?⼜有哪个地⽅没有⽵⼦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罢了。
赏析 ⽂章对⽉夜景⾊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个⽣活⽚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甚少的⽆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态度。
全⽂情感真挚,⾔简义丰,起于当起,⽌于当⽌,如⾏云流⽔,⼀⽓呵成。
本⽂可分为三层来赏析 第⼀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光照⼊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遂动⾝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样,亦是被贬⾄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起来到院⼦中间散步。
这⼀层叙事,朴素、淡泊⽽⼜⾃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层写景:描绘庭中夜⾊ 作者惜墨如⾦,只⽤⼗⼋个字,就营造出⼀个⽉光澄碧、⽵影斑驳、幽静迷⼈的夜景。
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茫茫⼀⽚好似积⽔空潭⼀般,更妙的是,“⽔”中还有⽔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般了。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_初中作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感谢您的阅读!(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都山川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②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③,离离④蔚蔚,乃在霞气之表⑤。
仰瞩俯映,弥习⑥弥佳,流连信宿⑦,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⑧,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践跻(jī):登临。
②崿(è):山崖。
③萧森:树木错落竦立的样子。
④离离:排列的样子。
⑤表:表面,此谓在……上面。
⑥习:靠近,亲近。
⑦信宿:连宿两夜。
⑧目所履历:亲眼看到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常闻峡中水疾()(2)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3)及余来践跻此境()(4)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2下列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固难以辞叙A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B 不以千里称也C可以为师矣 D请以军礼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2)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4.读完选文,说说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古文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丹:红色素:白色翠:青绿色墨:黑色碧:浅蓝或深绿色赤:红色朱:大红色赭:土红色缥:青白色苍:深蓝色皓:白色赫:火红色玄:黑色或黑红色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②、蒲将军③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④,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⑤,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⑥,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选自《史记》)[注] ①卿子冠军,叫宋义,在项梁死后,他曾是楚的上将军(全军总司令);对救赵的态度犹疑,被项羽杀死。
②当阳君,就是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被刘邦杀死。
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
④釜甑,炊具。
釜(fǔ),锅。
甑(zènɡ),陶制的蒸饭用具。
⑤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
⑥甬道,通道。
章邯为了把粮草顺利地运输到前线,筑成一道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
⑦冠(ɡuàn),居第一位。
⑧壁,营垒。
⑨纵,放出来。
⑩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把两辆车的车辕对着竖立起来,人从下面进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 ) (2) 将卒二万渡河(3)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 ) (4)绝其甬道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乃遣当阳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以示士卒必死河曲智叟亡以对C、绝其甬道不能名其一处也D 大破之,杀苏角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2)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4.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常用形容战争的成语: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
穷兵黩武滥用兵力,任意征讨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
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司马迁,西汉的司马迁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1.善属文2.奈何请人3.太祖甚异之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直②但③遽④辞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②不尔,是欺人也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赵元波《两棵金银花》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
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
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嫰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
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把只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
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
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
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
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
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
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出,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
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
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
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选自《新华副刊》,略有改动)14.“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答:1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16.散文作品描写景物时,常通过精当的用词或恰当的修辞,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
下面是《紫藤萝瀑布》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并从本文中再找出一个相似写法的句子作赏析。
(6分)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答:17.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18.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3分)答:1.位置不同的句(段)在文中所起作用:①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②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③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④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
第一步:精读文章,并做批注。
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照应句、含蓄句(双关、比喻、拟人)等。
第二步:再读文章,弄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表达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第三步:看考题,从文中锁定答案可能出现的区域,寻找答案,不仅要找对,还要找全。
第四步:摘词摘句,整理答案。
回答问题不能离开原文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⒋从分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对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答案:14.(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15.(3分,意思对即可)(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16.(6分,两处赏析各3分,分析描写的动态化、作者情感及表达效果,各1分)(1)示例:在作者笔下,紫藤萝花开得极为繁盛,色调上深深浅浅、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不停流动、不停生长的感觉,所以作者将一株静静盛开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不停流淌着人的瀑布,栩栩如生地表现其辉煌灿烂、气势非凡,而“欢笑”等词语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紫藤萝以人的情感、性格,表现其勃勃生机,表达出由衷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