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电子小报

合集下载

2015年羊年春节手抄报电子小报 新春祝福 A4横排 成品小报

2015年羊年春节手抄报电子小报 新春祝福 A4横排 成品小报

春回大地
喜气洋洋
万象更新
五福盈门
五(2)班XXX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
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
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
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民间,传
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
为高潮。

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
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
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
要内容。

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
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
来,穿上漂亮衣服,打扮整齐,出
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
来年大吉大利。

一句祝福,满含小草对春天的深情;一声问候,寄托我们对父母的情深意重。

在这年末岁首的美好时刻里,我衷心的祝福你: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学习进步,身体很棒,让
幸福和快乐永远陪伴着你!。

春节电子小报

春节电子小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春风送暖人屠苏。

古老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千门万户瞳瞳日。

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2、腊月二十四扫尘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6、正月初一拜年7、逛庙会8、观社火9、舞龙 10、舞狮春节食俗: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春节传统文化1225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春节传统文化1225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每年,我压岁钱都要上交给我的“财务主管”老妈。


是今年不一样了!我的压岁钱可以自己保管了。

我从老妈那儿理直气壮地拿回了我的“财产”,接下来就该想怎么“花” 了!要合理,不能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嗯,交学费?爸妈 已经给交了;买零食?有点儿太多。

再说,也不能全用 在这上面呀!我决定,取出50元用来买零食,反正我 吃零食也不是太多,50元足够了。

剩下的想买些学习 用品:尺子、笔、橡皮等等!可这一算,我才花去10 元,怎么办?这么多钱怎么花?啊!我想到了!我要 存到银行,听说存到银行的钱能得到利息呢!我的压 岁钱我做主, 我要把它们用在更有
用的地方。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 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
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中国民间有“开门 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 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 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 气洋洋。

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 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 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 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 来欢喻和吉利。

班级 姓名: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2016新年快乐922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2016新年快乐922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田 家 元 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拜 年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 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1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1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班级 姓名春节传说之二:贴春联和门神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 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 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 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古代的汉 族民俗文化。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 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 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 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门神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门神,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他在皇宫里发现有个宫女泪 流满面准备投井这个宫女名叫元宵,他决定救这个姑娘,问明原因后,就向她 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1116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1116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1911.12.11-2009.10.31),汉族,浙江省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 国了。

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 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

他翻了翻感慨地说: “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我钱学森在 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 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 建国10周年时, 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激动得睡不 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 就是我读了王 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 写的序。

在这 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 部决定雷锋、 焦裕禄、王进喜、史来 贺和钱学森 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 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 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我 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 激动?!” 这个周五,我游览了闻名已久的钱学森图书馆。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也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祭奠人。

钱学森图书馆中展览着他的各种手稿、信札、讲义、聘书等实物,还有一枚导弹贯穿整个图书馆。

二楼的放映厅循环播放着有关钱学森老先生的纪实片,更便于我们了解他的生平、贡献与荣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除了钱老对国家的贡献、成就以外,有两点最让我敬佩。

首先是当我看到展厅中钱学森用了几十年的、手提皮包时,我为之感到震撼。

皮包上有多处皮革表面已被磨去,一块黑色、一块黄色,斑斑驳驳的记录着钱学森先生生平的点点滴滴。

而纪录片里也相映放映:钱老并没有很多华丽的新衣服,只一件蓝色的中山装就穿了好多年。

2015羊年春节手抄报电子小报 春节习俗 除夕拜年放爆竹话春联 A3横排 成品小报

2015羊年春节手抄报电子小报 春节习俗 除夕拜年放爆竹话春联 A3横排 成品小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五羊献瑞增春色百鸟争鸣唱福音大展宏图春联也叫“门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寒假里,我通过网络、书籍、采访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大量精彩的春联故事,了解了春联的起源,春联的特点,更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春联故事:《纪晓岚笑释题联》……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文字的无穷魅力,受益良多。

XXX班XXX。

SpringFestival035A4新年春节英语电子小报欢度春节外语手抄报新年快乐双语简报板报模板

SpringFestival035A4新年春节英语电子小报欢度春节外语手抄报新年快乐双语简报板报模板

S S e e t t o o f f f f f i i r r e e c r r a a c c k k e e r r s s 放放鞭鞭炮炮The firecracker is a unique product in China.In ancient China, the sound of burning bamboo tubes was used to scare away wild animals and evil spirits.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gunpowder, “firecracker ” is uto create a joyful atmosphere. But in the past few years, such an activity was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forbidden in big cities including Beijing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burning firecrackers.爆竹是中国特有的产品。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燃烧竹子发出噼啪声吓跑野兽和邪灵。

随着火药的发明,爆竹用来庆祝,添加节日喜气。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多大城市,包括北京,都或多或少禁止燃放爆竹,因为燃放爆竹危险性比较高。

S w w e e e e p p i i n n g g t t h h e e d d u u s s t t 扫扫尘“Dust ” is homophonic with “chen ”(尘)in Chinese, which means old and past. In this way, “sweeping the dust ”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s a thorough cleaning of houses to sweep away bad luck in the past year. This custom shows a good wish of putting away old things to welcome a new life. In a word, j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s, every household will give a thorough cleaning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and usher in the new.“尘”与“陈”是谐音(陈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旧的和过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电子小报
我们的节日-春节小报
二(10)班王睿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
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1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活动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春纳福、乞求丰年为主要
春卷是过年时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

2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
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