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经》中丰富的妇女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少女形象◆“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
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
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女性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意义Image of women in the "Book of SongsAbstract 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realist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the middle of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15 MAK poems about women, love and marriage is not only occupy a lot of space, but also unique. Which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as well as writing styl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to start to analyze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on the paper to eulogize and praise the devoted love of wom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economic, ethical, moral people love life the impact.Keywords:Book of Songs Image of women Significance目录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 (1)二.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 (1)(一)婚前女性形象 (1)(二)婚嫁中喜悦的女性形象 (3)(三)婚后的女性 (4)(四)其他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女性形象都展现出了敢爱敢恨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些描写恋爱中的女子形象的诗篇。
这些女子在追求爱情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畏艰险,不怕挫折,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同时,她们也表现出对不尊重自己的人的决绝和勇敢,敢于断然拒绝,甚至在必要时选择离开。
比如《郑风·叔于田》中的女子,对心仪的男子敢于直抒胸臆,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表现出热烈而直率的个性。
再如《秦风·蒹葭》中的女子,面对心爱之人时敢于展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柔情蜜意,表现出含蓄而矜持的态度。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也表现出了坚韧和勇敢。
比如《大雅》《小雅》等诗歌中描述的劳动妇女形象,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女性形象都展现出了敢爱敢恨的特点,她们在追求爱情和生活幸福时,不畏艰险,敢于挑战自我和突破传统束缚。
她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论文题目: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学号: ********名:***年级: 2010级专业:艺术设计系学院:文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25日摘要:《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哀婉悲戚,或大胆热情,或懦弱痴情,各种女性角色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同时,《诗经》作为反映周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也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社会历史地位。
本文以对《诗经》中不同的典型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探究《诗经》中女性形象所昭示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社会意义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诗经》305 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的有141篇,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后世诗歌所罕见。
《诗经》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绘多是一人一事的片段式,没有外貌的工笔描写,却大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性格轮廓,并且以各自不同的风貌、品质、情操,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存留于历史人物画廊中。
一、恋爱中的大胆、真率形象“关关雌鸿,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诗经》中不少描写男女之间恋情的诗篇,开篇第一首《周南·关雌》,便是一篇恋爱诗。
在《诗经》的那个时代尚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女性的恋爱多是以自由恋爱为主,女子敢于大胆的追求幸福的爱情。
那个时代的择偶标准是德貌并重,比如《静女》篇,《蒹葭》篇,都是写的是内外兼具美好的女子。
像那些只有美貌却没有德行的女子并不是他们所歌颂的对象。
从《诗经》中描写男女间的恋爱生活来看,绝大部分诗篇里是女性处于较主动的位置,她们较之于男性更热烈而大胆。
《王风·大车》则表现了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大胆执着:她在始终得不到情人回应的情况下,一心想和情人私奔;她在与情人离别之时,在情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缺乏勇气的情况下,虽对情人也有埋怨,但从未放弃和情人私奔的打算。
《诗经》中这种处处可见的“大胆率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域文化。
《诗经》产生于我国的北方,其地多高原和平原,黄土覆盖,气候恶劣,居住环境并不理想。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共收录了305篇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众多具有鲜明特点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分析她们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运动的意义。
一、《诗经》中女性形象分类1. 家庭妇女形象•黄巢:黄巢是《关雎》和《黍离》,凭借自己纯朴善良、勤俭孝顺等优秀品质成为了广大读者心目中理想之家庭妇女。
•褒姒:褒姒是《葛覃》,她以其非凡美貌和聪慧才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因其不忠实于守节道德最终被视为反面人物。
2. 宫廷妃嫔形象•周武王后:周武王后是《桃夭》,她作为妇女代表,表达了对天命的顺从和对丈夫的忠诚。
•西施:西施是《东篱》,她以绝代佳人的美貌受到宠幸,并被利用于政治之中,再次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现实。
3. 田园乡村女子形象•邶风中的女子形象:《邶风》描写了农村社会中普通农妇、少女的生活状态,展示出她们朴素与真实的一面。
二、分析与讨论1. 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家庭妇女形象代表了传统家庭观念中,妇女应该贤良淑德、持家有道、勤俭节约等观念;宫廷妃嫔形象则展示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妇女所处的境遇;田园乡村女子形象呈现出寻求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愿望。
2. 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意义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当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问题和女性地位。
虽然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她们仍然展现出坚强、智慧和勇敢的一面。
这些形象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家庭还是职场上,妇女应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并且发挥出自己特有的才能。
结论《诗经》中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妇女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并从创作角度加以评价。
同时,《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也给当今社会带来深层次的启发,促使我们关注并努力改变当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而努力。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先秦时期至东周时期的诸多古代诗歌。
在诗经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通过她们的描写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和对待。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女性形象以及其所暗示的社会地位。
女性形象的描绘在诗经中,女性被描绘为美丽、温柔、贞洁等特质。
例如,在《国风·召南·申卯》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这表达了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道德坚定。
此外,《国风·周南·关雎》中也出现了贤淑忍辱的乐毅妇人,“乐彼之园,言笑晏晏”,传递出了对于妇女坚韧不拔和品行上佳的赞颂。
同时,在一些作品中,妇女也被描绘为主动、聪明等积极形象。
例如,《国风·王风·静女》中描述了一个女子的决绝勇敢,“静女其姝,贻我彤管。
”这种描写突破了传统对于女性被动、柔弱的刻板印象。
社会地位的反映尽管妇女在诗经中被赞美,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她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首先,诗经中表现出男权社会的特征,男性角色在其中更为重要和突出。
例如,在《国风·周南·桃夭》中传递出了男子执掌家庭以及婚姻决策权的信息。
其次,在一些作品中也存在着对妇女不公正待遇的暗示。
比如,《国风·秦风·大车》通过形容男性与妇女结婚时所需要支付聘礼等方式,暗示了社会上的物化和奴化女性现象。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关于宫廷生活、后宫情感等内容,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王族和贵族社会对于女性进行身体和情感控制的局面。
结论综合来看,在诗经中虽然表现了对妇女形象赞美以及一些积极描述,但是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男权思想和对女性地位的束缚。
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对待妇女的态度和认知。
然而,诗经作为古代文献,其描绘的女性形象仅仅是在当时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表达,不能简单地将其中观念直接迁移到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中,女性在法律、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摘要:《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女性形象着墨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中看一下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
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
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
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
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渴望爱情,便大胆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实累累,要娶我的小伙,赶快趁着吉期。
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子所剩无几,要娶我的小伙,现在抓紧时机。
”这表白简单,直白,毫不做作,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
与此相似,《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而是简单直接地隔河向情人喊出“子惠思我, 褰裳涉漆。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泼辣,豁达,爽直却又不缺心计。
明明在河边等得焦躁心急,却不直接催促,而是爽朗快利地激他调侃他,这女子的大胆、泼辣可见一斑。
此外还有《郑风·溱洧》中的女子主动去约心上人去洧河共赏美景,大方自然,言谈举止之间丝毫没有扭捏害羞和矫揉造作的痕迹,阳光开朗。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将探讨《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诗经》记录了早期中国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女子形象作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与地位的认知与表达。
通过分析《诗经》中女子形象的多样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对于女性身份与价值观的建构。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诗经》中女子形象的重要性,并探讨这些形象多样而丰富的特点。
随后,文章将从贤良淑德、天真活泼和忧郁哀伤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诗经》中主要出现的女子形象,并探索这些形象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接着,我们将论述女子在家庭、文化艺术和政治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强调她们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并强调《诗经》中女子形象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诗经》中女子形象,深入探讨和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身份与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以及她们在家庭、文化艺术和政治社会变革中的角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地位与作用的认知。
同时,本文也将强调女子形象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文化视野。
2.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2.1 女子形象的重要性在《诗经》中,女子形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首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广泛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而其中描写女子形象的篇章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传统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女子形象的多样性《诗经》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她们在不同情境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个性。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贤良淑德、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她们忠于家族、尊敬丈夫,并以纯洁善良著称;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天真活泼、独立聪明的女子形象,她们具有自我主张和个性魅力;此外,在一些悲伤和动荡时期中,《诗经》也刻画了那些充满忧愁和哀伤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诗经》中丰富的妇女形象
在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封建宗法社会礼教,但是妇女在经济社会中没有独立的地位,《诗经》通过对她们的情感生活描写,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妇女形象,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诗经》妇女形象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善良软弱的妇女形象
《邶风·谷风》的叙述语气以女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勤劳和善良,但
是又是十分的软弱,使我们一读完就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从内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在夫家最困难的时候,用勤劳善良的本性和丈夫一起同
心同德,共同产业,勤俭持家(“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同邻居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邻里关系,热心帮助周围的邻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对丈夫一往情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
勤劳、善良的妇女形象。
但是丈夫却对她冷脸相待,毫无感情可言,她无怨无悔地承担
着丈夫的冷酷无情,即使是丈夫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对丈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表明自己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劝说丈夫不要看表面的姿色,要注重内心的心灵之美,不要忘记曾经的誓言,望其能够回心转意。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当知道丈夫已经彻底死心时,却没有对丈夫进行当面的指责,只是用责备的口吻说出“不念昔者,伊余来塈”,责备中带有一定的幻想性。
这体现了在男权
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一旦男人把她们遗弃了,她们也只是希望有一天丈夫能够把自己接回去,“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就是真实的写照。
《邶风·谷风》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社
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软弱,她们只能是丈夫生活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追求和自我生存的独立空间。
即使被丈夫遗弃了,也只是希望丈夫能够原谅她们,重新接受她们,这种
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具有幻想性的。
因此在《邶风·谷风》中,她最终还是被丈夫、被
社会抛弃了。
即使在今天,《诗经》仍然有巨大的作用。
二、睿智勤劳的妇女形象
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刚强而果断的,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事理,并严厉谴责了男子的负心。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
追求爱情和幸福,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善良温柔美丽、勤劳持家。
她没有
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
《氓》中的女主人公能睿智地看清男子的本质,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女也不爽”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
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
行径。
在她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热情
呼喊中,包含着自己血泪的教训。
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结尾,更表现了她在诀别时的怨愤情绪和坚决态度。
因此,《卫·氓》中的女主人公虽与《邶·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
样哀婉悲戚,深受我们的同情,但她认清现实,敢于反抗的精神更加可敬可爱。
三、牵肠挂肚的妇女形象
古代的男子服役远征,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苦难的开始。
这意味着妇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开始无边无际的思念。
《诗经》中有不少的思妇诗,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
人民的痛苦。
《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生动地再现了思
妇的形象。
《召南·殷其雷》,丈夫冒雨外出行役,妻子在家中忧伤惦念。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 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 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敢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轰隆隆震天响的雷在南山的向阳坡、南山的旁边、南山的山脚下,为什么此时还要
离去?辛勤的丈夫啊,归来吧。
我们似乎可以从妻子的反复吟诵“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中
感受妻子期盼丈夫早归的焦急心情。
《王风·君子于役》第一章开头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开门见山地点出女
主人公的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
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
“鸡
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鸡羊牛都
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 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能免得了饥渴么?“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 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
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
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
四、情意绵长的思妇形象
《唐·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
诗中首先以“葛”之依附于“楚”,暗喻男女爱
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极为贴切巧妙。
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又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
境和凄惨的气氛。
“谁与? 独处! ”
“谁与? 独息! ”“谁与? 独旦! ”这些简洁的问答,把爱人去世后女主人公的孤独与伤痛表
现得淋漓尽致。
女主人公用“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与枕上衾下的一具尸骨作鲜明对照,来表达思妇无限的心酸与哀痛。
“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反复吟唱,表达了
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最后,以“百岁之後,归於其居”、“百岁之後,
归於其室”表达思妇愿百岁之后与丈夫同穴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
总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在《诗经》的总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关于妇女生活和情感的,可以自豪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关注女性命运和情感的作品,对女性命运的描写,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蕴,对《诗经》中女性形象和命运的关注,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而且对今天女性解放、追求自我、追求独立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沈泽宜.诗经新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4] 褚斌杰.诗经全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5] 余冠英.诗经与楚辞精品[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6] 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7] 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