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教案
海洋与陆地科学教案幼儿园

海洋与陆地科学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让幼儿了解海洋和陆地中生物的多样性。
3.让幼儿了解生物在海洋和陆地中的适应性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概念1.引导幼儿认识海洋和陆地。
2.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生物1.让幼儿认识海洋和陆地中生物的多样性。
2.让幼儿了解生物在海洋和陆地中的适应性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概念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海洋和陆地。
2.讲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陆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占地球面积的29%。
3.视频播放: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生物1.游戏:让幼儿认识海洋和陆地中典型动物的图像,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生物在海洋和陆地中的适应性和生活方式。
3.现场观察:由老师带领幼儿走出校园,看看周围的海洋和陆地生物。
四、教学方式1.讲解。
2.视频播放。
3.游戏。
4.现场观察。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记录每一个幼儿的表现。
2.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后记幼儿在参加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海洋和陆地的概念,了解了海洋和陆地中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了生物在海洋和陆地中的适应性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视听等特殊方式,使幼儿更好地了解海洋和陆地中的生物。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找出各种生物的适应方式,并对其进行解释。
在教学后,幼儿们不仅具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介绍陆地的定义,陆地的种类。
2. 海洋的概念:介绍海洋的定义,海洋的种类。
3. 世界的陆地:介绍世界主要大陆的名称和位置。
4. 世界的海洋:介绍世界主要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5. 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介绍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2. 采用案例教学,以具体的大陆和海洋为例,分析其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的概念,介绍陆地的种类。
3. 讲解海洋的概念,介绍海洋的种类。
4. 讲解世界主要大陆的名称和位置。
5. 讲解世界主要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6.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陆地与海洋关系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业中问题的解答。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及保护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海洋公园、地理博物馆等,增强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认识。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如制作手抄报、举办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资源1.1 海洋的形成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形成过程讲解海洋的盐度、温度、颜色等基本特点1.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石油、天然气等阐述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1.3 海洋环境问题讲解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过度开发等问题探讨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第二章:世界主要海洋2.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太平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大西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印度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北冰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三章:地球上的陆地3.1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形成过程讲解陆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等基本特点3.2 陆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陆地资源的种类,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阐述陆地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3.3 陆地环境问题讲解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探讨解决陆地环境问题的方法第四章:世界主要陆地4.1 亚洲介绍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2 非洲介绍非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3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4 南美洲介绍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五章:陆地与海洋的关系5.1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讲解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介绍海岸线的变化、潮汐、洋流等现象5.2 陆地与海洋的生态环境关系阐述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绍海洋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5.3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关系讲解陆地与海洋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探讨陆地与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第六章:大洲与岛屿6.1 大洲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大洲的定义介绍世界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特点6.2 岛屿的形成与分类讲解岛屿的形成原因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岛屿及其特色6.3 半岛的特点与分布阐述半岛的定义及其地理特点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半岛及其地理位置第七章:地形与地貌7.1 地形的分类与特征讲解陆地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介绍常见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等7.2 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解释地貌的概念介绍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7.3 主要地貌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八章:气候与气候带8.1 气候的形成与分类讲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介绍气候的分类及其特征8.2 气候带的特点与分布阐述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征介绍世界各气候带的地理位置和代表性地区8.3 主要气候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九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9.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9.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意义介绍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及其特点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实践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介绍国际和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第十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0.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实例10.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应用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可持续发展在地理环境中的应用和实践10.3 地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我国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第十一章: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11.1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讲解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不均衡性11.2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阐述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技术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1.3 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介绍自然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策略和措施第十二章:人口、资源与环境12.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2.2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阐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12.3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探讨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第十三章:城市地理与城市化13.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讲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阶段介绍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与发展历程13.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动力机制分析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13.3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等讲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实践第十四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14.1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类型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讲解世界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4.2 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世界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介绍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农业生产过剩等14.3 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第十五章: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15.1 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区域发展的定义及其分类介绍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框架15.2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性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15.3 区域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区域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措施探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世界主要海洋、地球上的陆地、陆地与海洋的关系、大洲与岛屿、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气候带、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地理与城市化、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资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1.2 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及分布。
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特点。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水资源分布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观察海洋生物标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第二章:世界陆地分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大陆和岛屿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
2.2 教学内容:世界陆地的分布情况。
大陆和岛屿的区别。
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
2.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陆地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展示关于大陆和岛屿的案例研究。
观看世界主要半岛分布的视频。
第三章:世界主要山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山脉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了解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情况。
山脉的形成原因。
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山脉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主要山脉。
学生展示关于山脉形成原因的研究。
小组讨论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世界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了解各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学生展示关于河流和湖泊形成原因的研究。
小组讨论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主要半岛与海峡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了解海峡的地理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半岛和海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世界主要半岛的分布情况。
海峡的地理位置和作用。
半岛和海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相对海拔较高,表面多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平均深度约3.8公里,其中包含了各种海洋生物和丰富的资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全球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29%,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主要集中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和特点,配合相关图片和地图进行说明。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理解陆地和海洋的相对位置和面积比例。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
2. 掌握各个地理分区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1. 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洲,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
2. 非洲:世界上第二大的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迅速。
3. 欧洲:世界上第三大的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高。
4. 北美洲:世界上第四大的洲,地形多样,气候类型丰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
5. 南美洲:世界上第五大的洲,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人口分布不均。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的地理分区。
2. 讲解各个地理分区的主要特点,配合相关图片和地图进行说明。
3. 分析各个地理分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来加深理解。
第三章:世界主要半岛和岛屿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半岛和岛屿的分布情况。
2. 掌握各个半岛和岛屿的主要特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使学生掌握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培养学生绘制地图和观察地球仪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2. 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 世界的海陆分布4. 中国的海陆分布5. 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
2. 教学难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国的海陆分布。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 小组讨论法:讨论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 实践活动法:绘制地图,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中国的海陆分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介绍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1)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讲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
3. 教学环节二:讨论世界的海陆分布(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讨论世界的海陆分布;(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学环节三:讨论中国的海陆分布(1)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图,了解中国的海陆分布;(2)小组讨论中国的海陆分布特点及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1)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价值;(2)讨论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措施;(3)提高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陆地和海洋的探索游戏:通过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搜索不同大陆和海洋的位置。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分类和分布2. 海洋的概念、分类和分布3. 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4. 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特点5. 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陆海分布的规律。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为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
2. 讲授新课:介绍陆地的概念、分类和分布,海洋的概念、分类和分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意义。
3. 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分析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4. 案例教学:以我国陆地和海洋的概况为例,讲解我国的海陆分布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陆海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地图填空: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写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名称,检测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及他们对海陆分布的理解深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学校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让学生实际感受陆地和海洋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 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 叫做海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 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 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 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 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 3.61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为 1.49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 海洋”。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 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 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 21 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 作业作业: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 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 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 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略) 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 1、2、3 题。
师:示出第 1、2 题的空白挂图。 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
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 师:示出第 3 题的世界政治地图。 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文章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世界。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