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得Ruide_RTS860系列(862_865_R)全站仪说明书操作手册V1.2

合集下载

全站仪使用说明书2016年

全站仪使用说明书2016年

前言 (1)注意事项: (2)电池注意事项: (2)安全指南 (3)一、重要部件 (5)1.1 各部件名称 (5)1.2 键盘 (7)二、与PC同步 (8)2.1安装Microsoft ActiveSync (8)2.2 连接全站仪与PC (8)三、认识您的WinCE(R)全站仪 (10)3.1操作系统 (10)3.1.1.WinTS (10)3.1.2.TS设置 (10)3.1.3.TS监测 (10)3.1.4.蓝牙传输 (10)3.1.5.常用功能 (11)3.1.6.同步设置 (12)3.1.7区域语言 (13)3.1.8.系统信息 (13)B设置 (13)3.1.10.无线网络 (13)3.1.11.蓝牙同步 (13)3.1.12.笔针校准 (13)3.1.13密码设置 (14)3.1.14声音设置 (14)3.1.15调整背光 (14)3.2设置您的全站仪 (14)3.2.1背景光调节 (14)3.2.2触摸屏校准 (15)3.3输入数字和字母的方法 (16)四、星(☆)键模式 (19)4.1.电子圆水准器图形显示 (19)4.2.设置温度、气压、大气改正值(PPM)、棱镜常数值(PSM) (20)4.3.设置目标类型、十字丝照明和检测信号强度 (20)4.3.1设置目标类型 (20)4.3.2设置十字丝照明 (21)4.3.3设置激光指向与激光对点 (21)五、测量前的准备 (22)5.1 仪器开箱和存放 (22)5.2 安置仪器 (22)5.2.1利用垂球对中与整平 (22)5.2.2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23)5.3 电池电量信息 (24)5.4 反射棱镜 (24)5.5 基座的装卸 (25)5.6 望远镜目镜调整和目标照准 (25)5.7垂直角和水平角的倾斜改正 (26)六、基本测量 (28)6.1 角度测量 (29)6.1.1 水平角(右角)和垂直角测量 (29)6.1.2 水平角测量模式(右角/左角)的转换 (30)6.1.3 水平度盘读数的设置 (31)1) 利用[锁角]设置水平角 (31)2) 利用输入模式设置 (31)6.1.4 垂直角百分度模式 (32)6.1.5 角度复测 (33)6.2 距离测量 (35)6.2.1 设置大气改正 (36)6.2.1.1大气改正的计算 (36)6.2.1.2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 (38)6.2.2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 (39)6.2.3设置目标类型 (39)6.2.4设置棱镜常数 (40)6.2.5 距离测量(连续测量) (41)6.2.6 距离测量(单次/N次测量) (43)6.2.7 精测/跟踪模式 (44)6.2.8距离单位的转换 (45)6.3 坐标测量 (45)6.3.1 设置测站点坐标 (45)6.3.2设置后视点 (47)6.3.3 设置仪器高/棱镜高 (48)6.3.4 坐标测量的操作 (48)七、应用测量程序 (51)7.1放样 (51)7.2悬高测量 (52)7.2.1输入棱镜高(h) (52)7.2.2不输入棱镜高 (53)7.3 对边测量 (55)7.4 线高测量 (58)7.5 导线测量(保存坐标) (61)7.6 偏心测量模式 (64)7.6.1 角度偏心测量模式 (64)7.6.2 距离偏心测量模式 (66)7.6.3 圆柱偏心测量模式 (68)7.6.4 平面偏心测量模式 (69)7.7参数设置 (71)7.7.1通讯参数 (71)7.7.2其他参数 (72)7.7.3参数设置示例: (72)八、启动标准测量程序 (74)九、作业文件 (77)9.1 新建作业 (77)9.2打开作业 (78)9.3删除作业 (79)9.4作业选项 (81)9.5格网因子 (82)十、数据导出/导入 (84)10.1数据的导出 (84)10.2数据的导入 (85)十一、记录测量数据 (87)11.1 设置测站点和后视点 (87)11.1.1 后方交会 (90)11.1.2 测量测站点高程 (94)11.2 后视测量 (97)11.3前视测量 (97)11.4数据采集 (99)11.4.1偏心 (101)11.4.2平面 (104)11.4.3 点线(用于点到直线的测量) (106)11.4.4控制输入 (109)11.5 横断面测量 (110)十二、编辑数据 (113)12.1 编辑原始数据 (113)12.2 编辑坐标点数据 (115)12.2.1编辑坐标数据 (115)12.2.2增加坐标数据 (116)12.2.3删除坐标数据 (117)12.3 编辑固定点数据 (118)12.4 编辑编码数据 (118)12.4.1建立新的编码层 (119)12.4.2编辑编码层/编码 (121)12.4.3删除编码 (122)12.5 填/挖数据 (123)十三、程序菜单 (124)13.1 放样菜单 (124)13.1.1 设置测站点和后视点 (124)13.1.2 点放样 (126)13.1.3 串放样 (129)13.2 道路设计与放样 (130)13.2.1 定义水平定线 (130)13.2.2 编辑水平定线 (136)13.2.3 定义垂直定线 (138)13.2.4 编辑垂直定线 (139)13.2.5 定线放样 (141)13.2.6 斜坡放样 (144)13.2.7 横断面放样 (146)13.3 坐标解析计算 (148)13.3.1 前方交会计算 (148)13.3.2 4点前方交会 (150)13.3.3 坐标反算 (151)13.3.4 面积计算 (152)13.3.4.1 用具体的点号计算面积 (152)13.3.4.2 用编码计算面积 (154)13.3.5 对边测量计算 (155)13.3.6 极坐标计算 (157)13.4 导线平差 (158)13.4.1测量 (159)13.4.2平差: (161)13.5 龙门板标定 (164)13.5.1 方法一:测量龙门板两端 (165)13.5.2 方法二:测量龙门板一端 (168)13.6 钢尺联测 (169)十四、测量设置 (173)14.1单位设置项目 (173)14.2测量设置项目 (173)十五、检验与校正 (175)15.1 管水准器 (175)15.2 圆水准器 (175)15.3 望远镜分划板 (176)15.4 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2C) (177)15.5 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 (179)15.6 竖盘指标差(i角)和竖盘指标零点设置 (179)15.7横轴误差补偿的校准 (181)15.8 光学对中器 (182)15.9 仪器常数(K) (183)15.10 视准轴与发射电光轴的平行度 (184)15.11无棱镜测距 (185)15.12 基座脚螺旋 (186)15.13 反射棱镜有关组合件 (186)十六、技术参数 (187)十七、附件 (190)【附录A】 (191)1、从全站仪导出的数据 (191)1.1原始数据格式 (191)1.2 坐标数据格式 (191)2、向全站仪导入数据 (192)2.1坐标数据/固定点数据编辑格式 (192)2.2横断面数据格式 (192)2.3点编码格式 (193)2.4水平定线 (193)2.5垂直曲线 (194)【附录B】计算道路定线元素 (195)1、道路定线元素 (195)2、计算道路定线元素 (197)⑴计算缓和曲线长度 (197)⑵计算转向角 (197)⑶计算过渡曲线点的坐标 (197)⑷计算矢高R (198)⑸计算过渡点坐标 (198)⑹计算切线长 (198)⑺计算KA1的坐标 (198)⑻计算弧长 (199)⑼计算KA2的坐标 (199)⑽计算弧长的特征点坐标BC,EC (199)前言非常感谢您购买WinCE系列全站仪!WinCE(R)系列全站仪是自主研发的带WinCE操作系统的新一代全站仪。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参考]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参考]

办法收拾 | 学习参阅collection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全站仪的根本操作与运用办法1.水平角丈量(1)按视点丈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视点丈量形式,照准第一个方针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方针B,此刻显现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间隔丈量(1)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主动对所测间隔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改变,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规范值,此刻的大气改正为0ppm。

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主动核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成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间隔丈量照准方针棱镜中心,按测距键,间隔丈量开端,测距完结时显现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形式有精测形式、盯梢形式、粗测形式三种。

精测形式是最常用的测距形式,丈量时刻约2.5S,最小显现单位1mm;盯梢形式,常用于盯梢移动方针或放样时接连测距,最小显现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刻约0.3S;粗测形式,丈量时刻约0.7S,最小显现单位1cm或1mm。

在间隔丈量或坐标丈量时,可按测距形式(MODE)键挑选不同的测距形式。

应留意,有些类型的全站仪在间隔丈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现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全站仪3.坐标丈量(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主动核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方针棱镜,按坐标丈量键,全站仪开端测距并核算显现测点的三维坐标。

4.数据通讯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核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据交换。

全站仪使用说明

全站仪使用说明
3
4 打开电源 ....................................................................................... 29 4-1 打开与关闭电源 .................................................................. 29 4-2 调节液晶显示屏对比度 ...................................................... 29 4-3 调节照明的亮度 .................................................................. 30 4-4 调节十字丝照明 .................................................................. 30 5 角度测量 ....................................................................................... 31 5-1 测量角度 .............................................................................. 31 5-2 水平角归零 .......................................................................... 32 5-3 水平角锁定 .......................................................................... 32 5-4 设定任意水平角 .................................................................. 32 5-5 显示垂直角坡度百分比 ...................................................... 34 5-6 水平角的正反角切换 .......................................................... 35 6 距离测量 ........................................................................................ 36 6-1 目标设定 .............................................................................. 36 6-2 距离测量 .............................................................................. 37 6-3 快速模式 .............................................................................. 39 7 修正模式 ....................................................................................... 40 7-1 更改目标反射常数 .............................................................. 40 7-2 改变温度 .............................................................................. 41 7-3 改变大气压 .......................................................................... 42 7-4 改变 ppm 值 ......................................................................... 43 8 初始化设置 ................................................................................... 45 8-1 概述 ...................................................................................... 45 8-2 进入初始设置模式 1........................................................... 45 8-3 进入初始设置模式 2........................................................... 45 8-4 进入初始设置模式 4............................................................ 46 8-5 进入初始设置模式 5............................................................ 46

瑞得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

瑞得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

xx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一、参数设置按测量1键持续1秒钟,对合作目标、棱镜常数、测量模式和记录模式进行设置。

按左右键修改设置,最后回车确认。

按测量2持续1秒也可进行上述设置,因此可分别设置两种测量模式以适应不同情况。

按热键按钮,再按2键,进行温度、气压设置按住背景光设置键1秒钟,可进行背景光,声音,仪器中,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否则连续回车,进入放样点坐标输入界面。

输入放样点坐标,按回车确认。

界面显示角度差,旋转仪器直至角度差dAZ为零,即为放样点方向将棱镜放在该方向上,照准棱镜中心,按测量1键测量后,显示测量点与放样点差值,不断调整棱镜对比度设置二、坐标数据输入与删除按菜单键,再按4(数据),再按2(坐标数据)通过上下键选择坐标点,按测量1键删除该坐标,或按角度键输入新点的N,E,Z坐标、点名PT和编码CD的值。

回车确认后,仪器自动进入下一点坐标输入界面,点名自动累加。

三、测站设置按7键建站按1键输入测站点名,已知坐标,仪高并回车。

按[模式]键可切换数字与字母输入状态。

若坐标已存在,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按1键进行坐标(或角度)后视定向输入后视点点名,坐标和棱镜高并回车。

若坐标已存在,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照准后视点按回车完成设置,或按测量键检核后视四、坐标测量测站设置完成后,照准待测目标点棱镜,按测量1开始测量按上下翻页键或显示键查看测量结果五、坐标放样先进行测站设置(方法同三)。

再进行坐标放样。

按8号放样键,按2坐标放样。

若放样坐标已存在位置,使各差值为零,则棱镜处即为放样点位置。

六、后方交会按7键建站,再按2(后方交会),按显示键调取第1个已知点坐标数据,或直接回车输入第1个已知点坐标。

回车确认后瞄准第1个已知点棱镜,按测量1键显示测量成果,确认。

同样方法再调用或输入第2个已知点坐标,回车确认后瞄准第2个已知目标,按测量1显示成果,确认。

此时交会点被自动计算,按显示键可翻页查看计算结果。

瑞得RTS-820系列全站仪说明书

瑞得RTS-820系列全站仪说明书

瑞得RTS-820系列全站仪说明书1前前前前言言言言非常感谢您购买瑞得RTS-800系列全站仪本手册将详细、全面地向您介绍此新型全站仪使用仪器之前请仔细阅读。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1.1.日光下测量应避免将物镜直接对准太阳。

建议使用太阳滤光镜以减弱这一影响。

2.2.2.2.避免在高温和低温下存放仪器亦应避免温度骤变使用时气温变化除外。

3.3.3.3.仪器不使用时应将其装入箱内置于干燥处并注意防震、防尘和防潮。

4.4.4.4.若仪器工作处的温度与存放处的温度差异太大应先将仪器留在箱内直至适应环境温度后再使用。

5.5.5.5.若仪器长期不使用应将电池卸下分开存放。

并且电池应每月充电一次。

6666运输仪器时应将其装于箱内进行运输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挤压、碰撞和剧烈震动。

长途运输最好在箱子周围使用软垫。

7777架设仪器时尽可能使用木脚架。

因为使用金属脚架可能会引起震动影响测量精度。

8888外露光学器件需要清洁时应用脱脂棉或镜头纸轻轻擦净切不可用其它物品擦拭。

9999仪器使用完毕后应用绒布或毛刷清除仪器表面灰尘。

仪器被雨水淋湿后切勿通电开机应用干净软布擦干并在通风处放一段时间。

10101010作业前应仔细全面检查仪器确定仪器各项指标、功能、电源、初始设置和改正参数均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作业。

11111111若发现仪器功能异常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可擅自拆开仪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坏。

3一、仪器各部件名称及其功能一、仪器各部件名称及其功能一、仪器各部件名称及其功能一、仪器各部件名称及其功能1.11.11.11.1各部件名称整平脚螺旋底板圆水准校正螺旋基座固定钮底板圆水准器圆水准校正螺旋基座固定钮粗瞄准器目镜水平制动螺旋水平微动螺旋显示屏整平脚螺旋目镜调焦螺旋电池锁紧钮电池望远镜调焦螺旋数据通讯接口望远镜把手4※仅限于RTS-860系列全站仪仪器中心标志物镜垂直制动螺旋垂直微动螺旋底板圆水准器圆水准校正螺旋光学对中器基座固定钮USBUSBUSBUSB接口※SDSDSDSD卡插口※51.2显示屏主屏幕●●●●确认显示窗中显示有足够的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不多的时候请及时更换电池或对电池进行充电。

RTS-882R全站仪操作步骤

RTS-882R全站仪操作步骤

RTS-882R全站仪操作步骤
全站仪操作步骤
①进行新一次数据测量,先将以往的数据清除
开机进入界面按“菜单”键入选项,按“格式化、回车、确认回车”格式化所有数据后,返回至初始界面。

②建站:按建站回车,进入输入站。

输入(ST坐标号码,为1)。

回车输入坐标N/E(即X,Y。

下同)回车,进入输入站,进行确认,输入回车。

进入后视界面,选择坐标回车,输入后视点(BS坐标号码,为2)。

输入2点坐标N/E。

回车至确认输入后视点界面。

继续回车确认。

将全站仪对准棱镜头按测量、回车。

③将镜头对准棱镜头,按测量,界面至4/5页。

显示坐标。

点3确定。

④放样:输入(PT坐标号码,为4)。

将棱镜头对准,角度差为0000,指挥棱镜移至同一角度。

根据界面显示调节棱镜远近。

调节完毕放样成功。

瑞得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

瑞得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

瑞得全站仪简明操作手册一、参数设置按测量1键持续1秒钟,对合作目标、棱镜常数、测量模式和记录模式进行设置。

按左右键修改设置,最后回车确认。

按测量2持续1秒也可进行上述设置,因此可分别设置两种测量模式以适应不同情况。

按热键按钮,再按2键,进行温度、气压设置按住背景光设置键1秒钟,可进行背景光,声音,对比度设置二、坐标数据输入与删除按菜单键,再按4(数据),再按2(坐标数据)通过上下键选择坐标点,按测量1键删除该坐标,或按角度键输入新点的N,E,Z坐标、点名PT和编码CD的值。

回车确认后,仪器自动进入下一点坐标输入界面,点名自动累加。

三、测站设置按7键建站按1键输入测站点名,已知坐标,仪高并回车。

按[模式]键可切换数字与字母输入状态。

若坐标已存在,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按1键进行坐标(或角度)后视定向输入后视点点名,坐标和棱镜高并回车。

若坐标已存在,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照准后视点按回车完成设置,或按测量键检核后视四、坐标测量测站设置完成后,照准待测目标点棱镜,按测量1开始测量按上下翻页键或显示键查看测量结果五、坐标放样先进行测站设置(方法同三)。

再进行坐标放样。

按8号放样键,按2坐标放样。

若放样坐标已存在仪器中,可按显示,从坐标列表中直接调取。

否则连续回车,进入放样点坐标输入界面。

输入放样点坐标,按回车确认。

界面显示角度差,旋转仪器直至角度差dAZ为零,即为放样点方向将棱镜放在该方向上,照准棱镜中心,按测量1键测量后,显示测量点与放样点差值,不断调整棱镜位置,使各差值为零,则棱镜处即为放样点位置。

六、后方交会按7键建站,再按2(后方交会),按显示键调取第1个已知点坐标数据,或直接回车输入第1个已知点坐标。

回车确认后瞄准第1个已知点棱镜,按测量1键显示测量成果,确认。

同样方法再调用或输入第2个已知点坐标,回车确认后瞄准第2个已知目标,按测量1显示成果,确认。

此时交会点被自动计算,按显示键可翻页查看计算结果。

全站仪操作手册图文详细解析

全站仪操作手册图文详细解析

一,仪器界面简介刚开机的界面变换为中文界面选择5.config 后出现选择3. General Settings …..选择4. Language我们的仪器只有2种语言,用方向键向下选择CHINESE_SIMPLIFIDE 按F1 CONT出现选择F4 OK. 后关机重新启动就是中文菜单,如下重起菜单按F6 YES ---仪器关机二中文菜单简介二,仪器设置在仪器主菜单选择管理菜单进入左下图选择 5 。

配置集需要察看默认配置集就在相应的项目上用上下选择项目按F3 编辑,同F2 新建以下为建立新的工作方式按F2——新建,如右上图,输入配置集名称,描述,创建者可不输按。

后按出现菜单按出现菜单用上下选择后按后出现菜单运用将上图更改为下图的内容按键会依次出现以下菜单,并更改为下图单位按出现菜单按出现更改显示面板,可将显示面板更改为个人爱好按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不需要更改。

按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不需要更改。

设置Id 模板,用导航键的上下键选择要配置ID 模板的栏(点、线、面栏)。

按ENTER 键进入ID 模板库。

F2(增加)创建一个新的ID 模板。

栏输入ID 模板名称,“增量方式”点号的自动增加方式,仅仅数字就是点、线、面的首次编号的最后一位必须是数字。

字符数字就是自动增量可以是字符也可以是数字。

“增量”输入增量的大小,缺省值为“1”,如:增量方式为数字,首点为A1,即记录首点后点号自动变为A2。

如果增量方式为数字字符,看首点末位是数字还是字母,如首点为A,记录首点后点号自动变为B。

“光标位置”测量点时在ID 栏按ENTER 键时光标所在位置按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可以改正,根据不同工区进行更改。

如下图如上图,本项设置主要设置气象改正参数、几何改正参数和折光差改正参数,一般地对距离改正,只进行气象改正PPM,而将几何改正、投影改正PPM 设为0。

对高差进行折光差改正。

温度:测距时测站大气温度,大气压:测距时测站大气压,相对湿度: 测距时大气相对湿度大气ppm: 大气ppm 的自动计算值,也可强制输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Q
Hale Waihona Puke 3.1 操作键 ........................................................................................................ 19
Q
:25 00 5
80
33 2
5.2 坐标数据 .................................................................................................... 29 5.3 编码数据 .................................................................................................... 30 5.4 数据图形 .................................................................................................... 30 六、计算程序 ........................................................................................................ 32 6.1 计算器 ........................................................................................................ 32 6.2 坐标正算 .................................................................................................... 33 6.3 坐标反算 .................................................................................................... 33 6.4 面积周长 .................................................................................................... 34 6.6 两点计算交点............................................................................................. 36 6.7 四点计算交点............................................................................................. 37 6.9 单位转换 .................................................................................................... 39 七、设置 ................................................................................................................ 40 7.1 单位设置 .................................................................................................... 41 7.3 距离相关设置............................................................................................. 41 7.5 RS232 通讯设置 ......................................................................................... 43 7.6 蓝牙通讯设置............................................................................................. 43 7.7 电源设置 .................................................................................................... 43 7.8 其它设置 .................................................................................................... 44 7.9 固件升级 .................................................................................................... 45 7.10 格式化存储器 格式化存储器........................................................................................... 46 7.11 恢复出厂设置........................................................................................... 46 八、仪器校准 ........................................................................................................ 47 8.1 补偿器校正................................................................................................. 47 8.2 垂直角基准校正......................................................................................... 47
2
ht
tp
4.1 4.1 新建项目 .................................................................................................... 23
://
jia nz hu
12
3.t ao
ba o. co
3.2 显示符号意义............................................................................................. 20
4.2 打开项目 .................................................................................................... 24 4.3 删除项目 .................................................................................................... 24 4.4 另存为 ........................................................................................................ 25 4.5 回收站 ........................................................................................................ 25 4.6 项目信息 .................................................................................................... 25 4.7 导入 ............................................................................................................ 26 4.8 导出 ............................................................................................................ 26 4.9 关于 ............................................................................................................ 27 五、数据管理 ........................................................................................................ 28 5.1 原始数据 .................................................................................................... 28
ht tp :// jia nz hu 12 3.t ao ba o. co m /Q Q :25 00 5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