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诊断和针刀治疗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诊断标准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1. 主要症状。
肩部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通常在患侧肩部出现,疼痛可放射至上臂或颈部。
疼痛加重于夜间或活动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伴随着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举手或梳头。
2. 次要症状。
肩部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肩关节疼痛、僵硬和肩关节周围压痛等次要症状也常见于肩周炎患者。
二、体格检查。
1. 肩部活动度。
通过观察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可以初步判断肩周炎的程度和范围。
2. 肌肉力量。
检查肩部肌肉力量,了解肌肉的萎缩和力量下降情况。
3. 特殊体征。
肩关节压痛、肩关节稳定性检查等特殊体征也是诊断肩周炎的重要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肩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面变形和骨质疏松情况。
2.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肩袖肌腱的断裂、肌腱炎和滑囊炎等情况。
3.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肩周炎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肌腱的病变情况,对于肩周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
2. 关节穿刺。
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关节穿刺液的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肩周炎的诊断。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显示肩袖肌腱病变等。
六、诊断注意事项。
1.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肩周炎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颈椎病、冈上肌综合征等。
2. 综合分析。
诊断肩周炎需要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仅要看单一指标,还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肱骨大结节后方2cm点手术
器械:Ⅰ型四号针刀, 针刀与皮肤垂直,刀口 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 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 进针刀,直达肱骨大结 节后方2cm点骨面,纵 疏横剥2刀,以松解小 圆肌止点旳粘连、疤痕。
以上术式完毕,取出针刀,用无菌纱布按压局部2分 钟后,贴创口贴。
手法操作
针刀医学手法,与老式中医手法有别,针刀手法是在 针刀闭合性手术对病变关键部位实施精确松解后旳手 法。
针刀手法是以杠杆原理为基础,手法直接作用于粘连、 挛缩点,故省时、省力。
本病术后采用如下3种手法 前屈手法———松解肩关节后侧粘连 后伸手法———松解肩关节前侧粘连 上举手法———松解肩关节关节囊旳粘连
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每日3次, 连服3天,以预防感染。
(6)注意事项
病理机制
肩关节旳动态平衡失调-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 疤痕、挛缩、堵塞
关键病变点有四个 肱二头肌短头起点 肩胛下肌止点 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 肩袖—岗上肌或岗下肌或小圆肌止点
临床体现
疼痛:肩部周围疼痛,牵涉到上臂及前臂。常无固 定痛点,但肩部常有压痛。诸多患者于夜间疼痛加 剧,以致不能入睡,或从熟睡中痛醒。肩部及患侧 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在走路时,也不敢摆 动患肢。
③预防头静脉损伤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旳
桡侧,沿前臂桡侧、上行至肘窝,在肱二头肌 外侧沟内继续上行,经过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再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在 做肱骨小结节处肩胛下肌止点松解及肱骨结节 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起点松解时,表面是头静 脉旳走行路线。预防头静脉损伤旳措施是先摸 清楚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旁开0.5cm进针刀, 严格按照针刀旳四步进针法进针,即可防止损 伤头静脉(图6-25)。
针刀治疗肩周炎

养物质、修复机体的因子及药物等无法到达病灶;以 致病灶长期存在,不能痊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冻结肩的粘连 挛缩常以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中的某几 个带、几个点最为主要或严重,如果能 够对这些粘连挛缩严重的带和点进行针 对性的针刀松解,其功能和症状将有明 显改善。而当这此粘连挛缩带处于紧张 位时,针刀松解的效果最佳。
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 关节的组成部分包括: 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的组成 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 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 称。 – 急性期:称为冻结进行期,以疼痛 为主,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夜间 症状加重, – 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 增厚,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 关节内段表面为血管翳复盖。
常见粘连挛缩带及相关的功能障碍: 肩前粘连挛缩带:位于肩关节前侧,为肩关 节前侧关节囊和喙肱
4、使慢性无菌性炎性病灶,变成新鲜病损而痊愈,以治疗多种慢性软 组织损伤。
实践证实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存在着慢性无 菌性炎症症灶。如网球肘,腰三横突综合征,棘上韧 带劳损,膝关节侧副韧带劳损,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手术后切口痛等。
由于病程漫长,病灶周围疤痕形成,血供不良。代谢 产物及炎症介质不能及时排除而在局部积聚;氧及营
肩周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膀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工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肩周炎的诊疗方案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及粘连。
以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点。
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会议制定的《运动创伤学》进行诊断。
症状常呈慢性发病,多数没有外伤史或者轻度外伤史。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区,有时可向前臂和肩胛区放射,没有感觉障碍。
因夜痛明显往往不能侧卧。
查体:肩及上肢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最重,且在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早期主要限制内外旋,晚期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是外旋最明显。
肩周围肌肉萎缩。
因持续疼痛诱发血管反应性痉挛,导致上肢供血减少,上肢变冷,手部肿胀。
X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二中医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顽固的用小针刀治疗。
1、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连电针,针用密波,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并用,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
处方:肩颙、坚贞、臂臑、曲池、外关。
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辅以远部,取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清化湿热。
随症加减: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却。
肩髎、天宗穴可随证选取。
疗效评估:针灸治疗一般于受寒后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疼痛或者陈旧性者疗效欠佳,疗程应当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艾灸拔罐。
2、推拿治疗手法松解粘连: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肩周炎容易和4种疾病混淆 肩周炎的5种方法

肩周炎容易和4种疾病混淆肩周炎的5种方法肩周炎属于骨科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发生给很多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肩周炎往往会让患者疼朋友感到疼痛难忍,可是有一些疾病跟肩周炎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所以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诊断辨别疾病是治疗疾病首要条件,如果诊断错了,治疗便无从谈起。
那么,哪些疾病容易和肩周炎混淆呢?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4种疾病容易和肩周炎混淆1、胸出口综合征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肩臂痛、手臂发麻乏力等,患臂持重或上举时症状加重。
与肩周炎的鉴别主要借助一些特殊体征,即Wright试验、Adson试验等。
X线平片有时可见部分病人存在颈肋。
2、肩手综合征本病为一反射性交感神经障碍,通常在损伤后发生。
主要症状为肩、上肢及手部疼痛及运动障碍,伴血液循环障碍。
患侧肢体肿胀、水肿、皮肤温度升高,发热、充血。
手指喜取直伸位,被动屈曲时疼痛加重。
3、神经性营养障碍本病临床表现为以肩为中心,肩周围肌肉急性剧痛,随之出现广泛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上举功能障碍。
根据其疼痛更加严重、肥肉萎缩更广泛,并出现肌肉麻痹等特点,可与肩周炎相鉴别。
4、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为肩关节不稳定,通常由于运动损伤引起。
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及反复的关节交锁。
被动强制外旋、外展可出现疼痛、半脱位和不稳定感。
惧痛试验阳性。
在前后方向上作肱骨头被动推拉试验,可发现肩肱关节过度松弛现象。
X线片在患肩上举前后位照射,可见盂肱间滑落现象。
碘水、气体双重对比造影可见前关节囊膨隆,盂唇缺损或剥离现象。
一旦生活当中患上了肩周炎这个疾病康复起来并不容易,对于肩周炎疾病我们应当及早的做好应对,千万不要忽视了治疗,避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给我们的肩周炎患者带来太多的危害,所以更加有必要了解治疗肩周炎疾病的方法。
治疗肩周炎的5种方法1、药物治疗可以将外用膏药敷在患肩,或者是将正红花油、按摩乳等药物涂在患肩上并辅以按摩,如果是疼痛严重时,可以使用消炎痛、炎痛喜康等西药,以减轻疼痛,为按摩和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和疼痛。
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对于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年来,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被广泛用于顽固性肩周炎患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精确的针刺操作,达到消除炎症和改善疼痛的目的。
超声波是一种无创的物理疗法,它通过将超高频声波传入患者肩关节周围组织内,产生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
小针刀和超声波的联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 减轻疼痛:小针刀和超声波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刺激和疼痛感受器的活性,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 恢复关节功能:小针刀和超声波可以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减少硬性粘连和纤维化组织的形成,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3. 改善生活质量:顽固性肩周炎常常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疼痛和僵硬,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安全可靠: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和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由于该疗法尚属新兴治疗,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适应证的选择、治疗方案的优化和长期疗效的评估等。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顽固性肩周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由于环境污染、劳动强度、运动不当等多种因素可能
导致肩周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肩周炎的治疗方面,小针刀联合超声波
治疗逐渐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其疗效显著。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导入一根细针进入肩部病灶,再通过小针刀的高频
电波能量烧灼病变组织,达到切除和凝固组织的作用,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与传
统手术不同的是,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小针刀可以快速准确地消
灭病变处的病灶组织,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病症,缩短治疗期。
超声波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
部的肿痛,促进局部减压,消散炎性渗出物质,改善肩关节的生理状态。
实际上,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肩周炎,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心理或身体负担,同时
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出血或感染等危险因素,是一种非常适合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方案。
总之,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缩短了肩周炎的治疗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针刀治疗
根据病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点,患者取侧卧体位,患侧向上,充分暴露肩部,手臂平放在躯体上,定以下5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①喙突点:左手拇指扪及喙突,指尖顶住下缘,右手持针,刀口线与臂丛走向平行,到达喙突骨面后,调转刀口90°,与肱二头肌短腱垂直,针体向头部方向倾斜45°,紧贴喙突排切3刀,松解挛缩的肱二头肌短腱及深面的滑囊,将针提起2mm,刀口线仍与臂丛神经平行,针体向内下方倾斜60°,紧贴喙突外上缘排切2~3刀,松解挛缩喙肱韧带,深度达韧带深面1cm,笔者认为此点是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关键所在。
②结节间沟:刀口线与肱二头肌长头腱平行,针刀体与该平面垂直,刺入肌腱深面,在间沟骨槽面做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各1次即可。
③肱骨大结节外下部小圆肌止点:刀口线与上臂平行,针刀体与大结节骨面垂直,刺达骨面后排切3刀即可。
④肩胛骨外缘压痛点,即大圆肌起点:刀口线与小圆肌肌纤维平行,针刀体与腋下皮面呈75°刺入,达肩胛骨外缘骨面,做纵行疏通与横行剥离,亦可切开2~3刀。
⑤冈上窝最外缘,冈上肌腱腹结合部:在肩峰内缘处进针刀,刀口线与冈上肌走向平行,针体向外下倾斜15°,深达冈上窝骨面,将冈上肌的腱腹结合部沿骨面铲起,松解因腱腹结合部缺血、渗出导致的粘连。
炎症重、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2ml、曲安耐
德25mg、川芎嗪40mg的混合液在上5点作注射。
术毕,贴创可贴。
手法:手术完毕后行以下手法,进一步松解粘连:①推臂理筋: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助患侧肘部向头部推压,上举患肢,另一手拇指剥离大、小圆肌,冈下肌。
②拉臂下压:医生站在患者头端,一手从后面握住患肢的前臂,另一手从前方握住患者的手,屈肘30°,向上、向后持续轻微用力拉臂。
③脱腕背伸: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从前方扶助患肢肩部,另一手托住患肢前臂肌腕部,缓缓将患肢手腕推向同侧的肩胛骨。
冻结的肩关节达到完全松解。
为了防止肩关节再次粘连和受损的软组织修复,需要外敷中药和加强功能锻炼。
针刀术发挥了针和刀的双重作用,通过刀的切割、剥离,松解了粘连的腱、滑囊,疏通了挛缩的筋膜、瘢痕,针的强刺激可使组织功能活跃,有镇痛、调节神经的功效,使痉挛的肌肉松解;
在进针点注射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使无菌性炎症吸收,痉挛的肌肉得到松弛,这时使用手法,更进一步松解粘连的腱、滑囊,有效的解除肩关节的功能障碍,解除了冻结。
外敷温经通络的中药,加DTP照射,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温通局部经络、散寒除湿,使针刀和手法对肩关节周围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无菌性炎症吸收进一步吸收,功能锻炼可防止肩关节再次粘连。
中医认为,治疗肩周炎时,应内服培补肝肾,温阳益气,暖肝舒筋为的中药以调节体内激素平衡,切不可杂投祛风除湿,通络行痹之品耗气伐阳,这就是中医的治本之道。
综合治疗
针刀术后配合以下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
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
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
每日2次
(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