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开发及应用
企业文化常用模型(超级干货实用)

企业文化审计
•渲染文化变革的必要性
•调查组织的文化优势和不足
Step 1
•确定新文化类型与特色
a•确定增减那些文化要素
10
最新研究成果
多个著名研究机构的4年研究
失败者
成功者 单位 %
1、激励人人全力以赴;
表现不佳 表现佳
47
25
5
91
2、以赞美和金钱奖励员工的成就, 但持续提高绩效的标准;
60 3
企业文化咨询常用模型33个
a
1
企业文化案例挖掘流程
典型案 例素材
企业理 念体系
补充访谈 历史资料搜索
案例征集
标杆文化研究
补充访谈
素材确定
案例编制
内部指 导案例
素材确定
案例编制
外部启 发案例
a
2
2、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的设计思路来源
客户现有的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落地责任 决策 职能 执行
企业家(领导人)的思考
Sears Roebuck
quoted in FORTUNE October 13, 1997
a
5
员工工作软环境指标
忠诚度
Q16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 Q15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离职 Q14向外部人说公司益处
Q13学习和成长 Q12谈及进步
敬业度
Q11有最要好的朋友 Q10同事致力于高质量 Q9使命/目标 Q8意见受到重视
Step 4
•领导团队身体力行 •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 •改变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改进人员管理的流程
企业文化传承
Step 3
•自上而下传承公司文化 •把文化与业务、管理链结 •人人有明确的要求和结果 •鼓励和支持一线部门
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文化传承六步法

标题: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文化传承六步法一、概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整个企业的灵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成为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文化传承六步法,帮助企业有效地构建和传承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落地模型1. 确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落地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契合,能够激励员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动员全员参与,持续深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2. 建立符号体系企业文化需要有一系列的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和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符号可以包括企业标识、企业口号、企业领袖的言行举止等。
建立符号体系有利于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从而形成共鸣和认同。
3. 制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需要通过制度和规章来保障和落实。
规章制度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
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文化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4. 实施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的落地需要通过培训来使员工深刻理解和内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员工交流和经验共享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培训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一环,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实践和典范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典范和实践者。
他们的言行举止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成为员工的榜样和引领者。
企业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将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6. 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文化的落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企业需要不断吸收外部的新理念和思想,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修正和更新,使之能够与时俱进。
三、文化传承六步法1. 传承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从核心价值观开始,确保新员工能够深刻理解和内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诊断模型

企业文化诊断模型
企业文化诊断模型是一种评估企业文化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历史、管理结构、价值观、沟通、决策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企业文化的优势和挑战,进而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企业文化诊断模型:
1. 沟通方式:企业中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企业成员之间的协调效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应该评估沟通方式是否畅通,信息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沟通障碍,以及如何改进沟通方式。
2. 市场定位:企业的市场定位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企业应该评估自己是否清洗的了解市场,并且将市场定位与自己的经营理念、其它价值观相匹配。
3. 领导力:企业领导要有较高的素质,要对企业有创新性理念,能够清楚地传达企业目标,并具有引导力。
企业应该评估领导力是否具有这些素质以及领导层是否保证与员工之间的通讯机制。
4. 绩效评估:企业要持续评估员工的绩效,以了解员工的表现如何。
企业应该评估员工绩效评估制度是否健全、公正、公平并自与企业战略相符。
5. 激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向更高效率的方向努力。
企业应该评估激励机制是否合理,并且是否具有更好的优化空间。
6. 共享价值:企业和员工一同成长,要保证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平等诉求。
企业应该评估共享价值是否切实可行,以及共享价值机制的合理性。
通过企业文化诊断模型的评估,企业可以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
CCMS文化诊断模型

量体裁衣——基于企业文化测评系统(CCMS)的企业文化诊断模型编者按:本文作者在企业文化管理咨询实践中发现,企业文化测评往往与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相脱节,且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不充分这两大制约企业文化调研与建设的重要瓶颈,并基于相对成熟的企业文化测评系统(CCMS)(捷盟咨询于200 年创建,测评系统简介附后)创造性地构建出企业文化诊断模型,以满足企业核心思想的整合与完善,特撰本文以飨读者。
一、企业文化测评系统(CCMS)实际应用的两大问题“调研承诺”的迷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调研报告(有时候则直接以测评报告作为调研报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描述:某企业文化测评模型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企业全面盘点自身的文化资产,并进一步区分优劣;了解、把握企业文化的整体状态,并进而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为企业文化理念的设计、调整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文化“漩涡”,为把握企业变化规律、促进文化变革、推广企业理念找到关键点,为战略变革、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然而,我们在调研报告过程中却很少发现,对以上“承诺”有明确的界定或解释。
换言之,我们辛苦调研的结果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我们企业的文化类型对于企业发展到底是有利的还是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优劣势到底有哪些?我们企业的文化变革方向究竟是什么?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突破口在哪里?我们企业的亚文化到底怎么建设?等等。
这是企业文化测评的通病,不是CCMS所面临的独有的窘境。
从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应用到奎因企业文化量表的推广,我们在借鉴过程中似乎都存在这种“囫囵吞枣”的现象,即往往忽视了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或者不自觉地沦陷于修改模型题目以“适应”中国企业的现状。
仅从这一个方面比较而言,CCMS的开发与应用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它根植于对外来文化模型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深入实践——这也是企业文化咨询工作者的责任。
企业文化的量化评估与提升正略钧策企业文化D评估改进模型描述

企业文化的量化评估与提升——正略钧策企业文化7D评估改进模型描述字号: | 发布: 2009-3-25 14:37 作者: 韦华伟、周丽来源: 正略均策查看: 49次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通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塑造理想的企业文化;并且,即使原来已经建成了适用的企业文化,如果不加以维护,该文化也可能在各种因素比如新进的CEO、新进员工的影响下发生一定的改变;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使得原来适用的企业文化变得不适用了;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企业文化评估改进系统,定期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和诊断,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改进提供指导;我们正略钧策咨询公司在以往企业文化咨询经验积累和对企业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正略钧策企业文化7D评估改进系统,它包括“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支持度”、“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特色度”、“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理念的适用度”、“企业制度与文化的融入度”、“员工行为与文化的一致度”、“企业文化宣贯实施体系的有效度”等七个方面;1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比如,3M公司采用的是技术领先战略,即始终坚持通过独特的技术品味、开发出色的产品来抵御竞争对手,在竞争对手开始效仿之前,从独特的产品中获取丰厚利润,在竞争对手开始效仿之后,则已开始在新开拓的市场中获取新一轮利润;这种技术领先战略使3M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种战略的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3M公司浓郁创新文化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官僚文化或者不能有效授权、对员工不信任、不重视沟通、共享、创新和团队合作的文化能够支撑这种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找出企业文化中与战略匹配和不匹配的方面,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指导;为此,我们针对各种战略设计了相应的开放式问题与定量测评的题项,以及与各战略相匹配与不匹配的企业文化要素库,对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匹配度进行评估;以下以××企业的差异化战略为例进行说明:※您认为哪些文化要素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请从下面的文化要素中勾选相应的文化要素,并在横线处补充您所想到的其它文化要素,并对还需在多大程度进一步强化该文化要素进行评价;问卷1 ××企业与其差异化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要素评估示例2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支持度正确的战略可以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有短期和长期之别;要想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必须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除去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获得核心竞争力外,其他大部分核心竞争力的获得都需要相应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如3M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创新能力,创新文化是对该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西南航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服务能力,其充满团队合作、灵活性、授权、关爱员工和顾客以及幽默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对其独特服务能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是否支持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企业拥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或者确定在未来应该培养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即先从行业特性、行业生命周期、竞争位置、经营环境要素、企业内部发展要素等方面对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析;如从行业特性出发,可以分析出航空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价格低和服务质量,制药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研发等;我们将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为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这五大方面;其次,我们总结出对这些核心竞争力予以支撑的企业文化要素库,用以评估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程度;以下是部分题项示意:※您认为要支撑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列文化要素还需在多大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您也可在横线处补充您所想到的其它相关企业文化要素,并进行相应评价;问卷2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度评估指标汇总示例3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特色度除了支撑企业战略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树立企业的品牌,而有效地树立品牌,必须要求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样才有助于受众在心中对企业做出区分并对企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特色度进行评估;正略钧策的7D评估体系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企业出身、企业家个性、地域文化、员工、企业战略等的特点,来对现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度进行评估,同时也通过从企业出身到企业战略这五个方面的梳理和扫描找准企业文化理想的独特定位;4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理念的适用度企业文化最终需要员工认可,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从而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然而,有的企业连愿景、使命这些必须的企业文化理念都没有,有的企业虽然有愿景、使命等企业文化理念,内容一应俱全,但它们不为广大员工所知、或者知晓率很低,还有的则因为企业愿景冗长、企业哲学过于深奥,使得员工知道但不理解,或者理解了但不认可;这些问题使得企业文化在很多国内企业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管理效用;因此,也有必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是否存在此类问题进行评估和调查,作为改进企业文化的依据;我们在正略钧策7D评估推进体系中,精心设计了知晓率、激励作用、导向作用等指标对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在管理中的适用度进行了评价,以下举企业愿景评估的部分题项为例进行说明:※请根据您对以下各项陈述的同意程度在相应分数下打勾,其中:1代表“很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以此类推问卷3 企业愿景的适用度评估示例注:标R处表示反向计分;除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外,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更是重中之重;我们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企业价值观的二元结构模型”,即:企业价值观体系 = 面向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特质价值观见表1;其中,“面向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关于哪一方利益相关者如顾客、股东、员工、社会对企业更重要及其重要程度的信念体系;“特质价值观”指企业所持有的关于哪种组织和个人特质如创新、团队合作、诚信对企业更重要及其重要程度的信念体系;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观二元结构的划分,可以更细致地把握和分析企业价值观的构成,并进一步对两类价值观的现状和理想作对比分析,尤其可以分析不同职位、不同部门、不同工龄长短在两类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为理想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二元价值观评估体系的整体思路,请见图1,测评问卷请见问卷5;表1 企业价值观的二元结构分析示例图1 二元价值观评估体系※请评价您所在企业对以下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程度,其中在“现状”栏填上您认为的企业对该利益相关者实际的重视程度,在“偏好”栏填上您认为的企业对该利益相关者应有的重视程度:1代表“非常不重视”、2代表“比较不重视”,以此类推;问卷4 面向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评估示例根据以上测评结果,可以形成一张面向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理想与现状对比图见图2,从图中可以鲜明地看出企业在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如图2显示,该企业在对消费者、员工和分销商利益的重视程度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加以强调和重视;图2 ××企业面向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理想与现状对比图在测量特质价值观上,我们主要依据OCP测评工具的价值观库和测评方法,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形成以下特质价值观库和测评工具;※请评价您所在企业对以下特质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其中在“现状”栏依次填上您认为的企业现在头等重视的2个特质价值观数字代号、第二等重视的4个特质价值观,依此类推;在“偏好”栏填上您认为的企业应该头等重视的2个特质价值观、第二等重视的4个特质价值观,依此类推;特质价值观库问卷5 特质价值观评估最终,我们结合××企业面向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评估的最需重视的前三种利益相关者:员工、消费者、股东,以及特质价值观评估的最需重视的前6种特质价值观:正直诚信、追求卓越、研发创新、人性化管理、结果导向、团队合作,作为提炼和提升××企业理想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素材依据;5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融入度前面有关企业文化是否支撑战略、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对管理的有效性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出正确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但只有正确的理念体系是不够的,企业文化的落地需要制度的支撑,因此,在评估推进体系中,我们通过开放式问题,对企业文化是否有效地融入了制度中也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作为改进建议的重要依据;这些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制度包括组织结构、绩效、薪酬、激励机制、招聘制度、晋升制度、培训制度等;下面以××企业所着力倡导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制度中的融入问题为例进行说明;问卷6 ××企业制度与企业创新文化的融入度评估示例6员工行为与文化的一致度除制度外,企业文化的落地还需要靠一系列行为规范来保障,这种行为规范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在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最忌讳的问题就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带来极大的损害,最终使员工失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信任和参与积极性;您的企业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状况呢我们同样设计了一套开放式问题,帮助您提早发现此类隐患;问卷7 ××猎头企业员工行为与文化的一致度评估示例7企业文化传播推进体系的有效度新闻传媒往往被称为除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大权力,传播的巨大力量由此可见一斑;而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也是一个说服人们改变态度,进而改变行为的传播过程,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传播的力量;为此,我们也对企业中企业文化传播推进体系的有效度进行评估,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估企业中现在存在哪些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渠道及其在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效果的大小;另一方面,评估哪些传播渠道可以继续保留,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可以取消,以及还可以增加哪些传播渠道;比如,在我们对××企业做的咨询中,将其已有的能有效传播企业文化的传播渠道总结为企业网站、电子屏、光盘、宣传专栏、宣传标语、文娱活动、资助捐款、宣传刊物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在有关“您认为最能有效传播企业文化的传播渠道”的调查中显示,该企业中企业网站、宣传专栏和宣传刊物排在前三位,而文娱活动等排在最末三位;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网站、宣传专栏和宣传刊物中往往有内容翔实、丰富的故事、案例和榜样人物,透过这些故事、案例和榜样人物,企业员工能比较好地感知企业文化;而文娱活动中往往是外出旅游、K歌、聚餐等活动,并没有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地衔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该企业进一步发挥企业网站、宣传专栏和宣传刊物这三种传播渠道的传播作用,将之作为“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的良好平台,同时对文娱活动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融入与企业文化有关的要素,比如加入类似“抬单杠”这样的游戏见,寓教于乐,让员工在游戏中感悟企业文化;此外,建议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及平面广告创意”征集活动,一方面调动企业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其智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经过自己思考过、由员工自己提炼而来的宣传标语也将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综上所述,通过这套企业文化评估改进系统,定期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和诊断,可以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改进提供指导,帮助我们先“做对企业文化”,然后“将企业文化做对”,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一种企业文化测评工具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一种企业文化测评工具企业文化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现,还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的保障。
因此,对企业文化进行测评和管理成为了许多组织追求的目标。
在众多的企业文化测评工具中,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Denis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Model)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一、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概述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是由美国学者丹尼森(Daniel Denison)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企业文化测评工具。
该模型通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包括使命导向、参与度、适应性和一致性,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和状况。
二、使命导向使命导向维度反映了组织在追求目标和共同使命方面的表现。
这一维度关注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
一个具有强烈使命导向的企业会明确定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机制将其传递给全体员工。
在测评中,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来评估企业的使命导向程度。
三、参与度参与度维度反映了组织内部员工的参与程度和决策权力分配。
参与度高的企业通常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倡导开放的沟通和协作。
而参与度低的企业则更加垂直化,决策和控制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
通过测评参与度,可以了解企业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以及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方式和决策机制。
四、适应性适应性维度反映了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
一个具有高适应性的企业能够主动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灵活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
而适应性低的企业则常常陷入僵化和守旧,无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测评适应性,可以了解企业对环境变化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五、一致性一致性维度反映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团队之间的协同和协调程度。
一个具有高一致性的企业能够实现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减少内部冲突和资源浪费。
而一致性低的企业则存在内部分权和部门利益优先等问题,无法形成统一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

( 1. Schoo l of Economics and M anag ement , Harbin Eng ineering University , Harbin 150001 , China ; 2. Jiangsu Tex tile I ndustry Group
Abstract : T o set u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co 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 it is beneficial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level , st 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st ruction . In light of this , a t horough analy sis w as done that showed the import ance of establishing an index sy stem f or co rpo rate culture const ruction evaluation . At the same time , using the reperto ry grid and t he f uzzy Borda , t he w eight of a second and third class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st ruction w as obtained . Using t he di rect assig nation method , the weig ht of a four class evaluat ion index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nst ruct ion w as also obtained . Using this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rpo 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an enterprise , one can clearly point out t he key facto rs , basic countermeasures and concrete measures an enterprise needs to construct it s corporate cult ure . Keywords : evaluation model ; evaluation subject ; evaluation index ; index weig ht ; corporate culture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四层次模型和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四层次模型和方法第一层次是价值观层次。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企业的价值观由企业的理念、信念、宗旨和目标等组成。
企业的价值观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在价值观的建设中,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宣言、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组织相关活动等方式来推动。
第二层次是行为层次。
行为是组织文化的体现。
企业的行为包括管理行为、员工行为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行为等。
企业需要明确规定员工的行为规范,包括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处理工作冲突等。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员工行为手册、制定员工奖惩机制和组织行为培训等方式来促进员工行为的规范化。
第三层次是制度层次。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运行的框架和规范。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组织结构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培训发展制度等。
制度建设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文件、明确岗位职责和流程、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等方式来推动制度建设。
第四层次是环境层次。
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包括企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使员工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办公设施、加强员工福利、举办员工活动和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来改善企业环境。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为目的。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重长期性,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能够适应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模型和方法是价值观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和环境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挑战,企业如何成为屹立在变幻万千的环境中不倒的“常青树”,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契机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只有客观地评价企业文化现状才能知道现存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企业战略以及其改进的方向,此时迫切需要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模型。
虽然国外很早就进行了企业文化评估模型研究,但是由于文化对环境的依赖性,我国企业并不适合直接照搬国外企业文化评价模型。
本文着眼于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模型,并将这个模型应用于企业。
1企业文化评价工具综述20世纪70年代理论界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于80年代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
美国学者发现,适合企业环境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成功公司的经验》、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
这4本著作被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崛起[1]。
在此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企业文化是“特定群体所发明、发现和发展的,用于学习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问题的基本假设的形式,这些形式运作良好足以显示出成效,因而他们成为教育员工用以知觉、思考和感受组织问题的实际方式”[2]。
并把企业文化划分成表面层、应然层和突然层三种层级[3]。
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1]。
若是企业不能客观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现状,又怎么利用企业文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测量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
由于研究企业文化的学者视角、背景以及研究方式的差异,企业文化的量化测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国内外引人关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1)Quinn和Cameron的OCAI量表。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Quinn教授和西保留地大学商学院Cameron教授认为,组织文化通过组织所信奉的价值观、主导型的领导方式、语言和符号、过程和管理以及成功的定义方式得到反映[6],并在竞争价值观框架(CVF)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文化平测量表(OCAI)[5]。
CVF以两个主要的相对的维度(灵活性———稳定性和关注内部———关注外部)建立坐标轴,将企业文化划分到四个象限(四种极端类型),分别命名为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和市场型[6]。
Quinn和Cameron等发现,组织中的主导文化、领导风格、管理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对成功的判断准则都对组织的绩效表现产生显著影响[5]。
OCAI在辨识组织文化的类型、强度和一致性方面非常有效[3]。
但是OCAI只有24个题目,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从而对企业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开发及应用张旭,韩笑(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要:企业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文化评估工具对企业塑造合适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以沙因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访谈为依据,提炼出24个题项,并通过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估模型。
最后,以一个食品公司为案例,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企业文化;定量化研究;企业文化评价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1-0149-05收稿日期:2007-06-20第一作者简介:张旭(1971-),男,辽宁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组织文化。
文化测量和描述造成困难。
被测试者填答稍有失误,将会对回收问卷的有效比例造成影响;而被测试者经过“深思熟虑”,则有可能会在作答上存在一些固定的思维倾向使其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2)Denison等的OCQ量表。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Denison教授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套价值观、信念及行为模式,并构成组织的核心体[5]。
OCQ量表包括四种文化特质(适应性、使命、一致性、投入),其中每种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5]。
OCQ量表中代表稳定性的使命和一致性,能比较客观地预测组织利润增长趋势;代表灵活性的投入和适应性能很好地预测组织的创新能力;代表外部导向的适应性和使命能很好地预测组织的销售增长状况。
但是OCQ量表中的四个文化特质最初只是通过5个案例研究总结而来,不能排除在其他不同的情景下产生新的文化特质的概率,而且各特质之间的区分效度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3)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型。
荷兰学者Hofstede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和实践的复合体,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实践部分则包括意识和象征[7]。
Hofstede首先提出了明确的组织文化层次结构,他认为,企业文化由价值观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价值观由三个独立维度(对安全的需要、以工作为中心、对权威的需要)组成,而实践部分则由六个独立的成对维度(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员工导向———工作导向、本地化———专业化、开放———封闭、控制松散———控制严格、规范化———实用化)组成。
Hofstede的组织文化问卷立足于企业文化本身的内容和结构,清晰地勾勒出价值观和实践两方面的维度结构[7]。
但其模型价值观的3个独立维度不能很好地区分各个组织之间的差异,同时忽略了一些被企业文化学术和实务界所熟知的价值观(如创新等)。
由于定性研究的访谈提纲偏重于考察组织内部,忽略了企业文化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在实践部分的维度结构中,也没有出现诸如社会责任这类的维度。
(4)郑伯壎的VOCS量表。
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郑伯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化性规范信念,可用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并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VOCS量表,共分九个维度:科学求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心、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8]。
作为完全本土化的量表,VOCS在中国企业文化测量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郑伯壎还应用VOCS量表,通过不同的契合度计算方式,考察了组织价值观和个体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郑伯壎设计的访谈问题普遍比较抽象,被访者不易理解,而且其研究没有报告个体偏好的价值观和个体感受到的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可以对比的维度结构。
2企业文化测量模型的构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文化评估工作一般直接应用国外现有企业文化测量工具。
但是由于企业文化有较大的环境依赖性,同时企业文化咨询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用数据模型解决企业文化现象和本质的能力,这样的直接应用,往往会发生解释上的困难[9]。
而且在外国环境下已经被确认有效的维度或题项,在中国环境下不一定还是有效的,同样某些在国外环境下无效或是被忽略的维度和题项,在中国环境下可能就十分重要。
基于以上的原因,建立在本土环境下适用于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估模型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研究开发的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包含5个维度,24个题项。
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在深入研究Schein提出的企业文化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国内外二手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包括问卷和量表)、深度访谈以及现场调查等方式来进行题项生成和归纳。
最后使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去除不适合的题项,将合适的题项归类成为几个维度,然后进行信度、效度的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10]。
问卷调查中的问题同时测量员工在企业中的实践活动的期望和实际感受。
测量“期望”的数据主要有两个原因有二:第一,将期望作为比较项,使得企业更加清晰地知道目前企业文化的差距在哪里;第二,使得员工和管理者都更加清楚大多数人认为的正确方向,即所谓的众望归所,使大家的目标容易达成一致。
这些问题的代表形式是“企业的主要任务或基本功能是什么”,由被访者分别在“期望”和“实际情况”两部分里选择“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好说、同意、完全同意”。
这样的问题一共有75道,全部是以在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中所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设置的。
采用问卷调查中收集到的“实际情况”中的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之后得到了24个题项,并对这24个题项进一步分类得到5个维度(表1)。
之所以采用“实际情况”的数据是因为这个评估模型的目的是使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测量“期望值”是要以其作为比较项,以期在比较中更加明晰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欠缺和改进的方向与目标。
表1因子分析数据表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企业、团队。
通过对国内多家机构的应用情况来看,该模型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信度系数(Cronbach'sα)介于0.719~0.827之间,均大于0.7,具有高信度。
能够全面反映被测试机构的文化现状,从而为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完善提供量化的依据(表2)。
表2企业文化评估模型的信度系数该模型的研究目的是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的组织氛围、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现状,对目前企业文化的优势和不足有基本的认识。
与员工的企业文化期望值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期望值确定变革的目标,明确企业文化的薄弱环节,确定企业文化改革的短期目标和方向。
使员工和管理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足并明确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企业文化改革本身就是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循环过程。
在回答问卷、讨论结果的过程中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和协作,更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对某行业某企业进行企业文化评估的时候,本文将其现状与期望值进行了比较(图1)。
图1企业文化评估模型(以某行业某企业为例)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期望值普遍大于现状值。
期望值比较大说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还有不足,需要改进。
第二,差值不等。
差值越大意味着该企业在该方面相对来讲就更加薄弱,需要加倍的注意。
就如同木桶的最矮的那个木板一样,一旦这个木板提高,该木桶的容水量就会大大的提升。
3企业文化评估模型的应用XX食品有限公司是位于大连开发区的一家外资企业,从事坚果类食品的加工和出口。
公司成立于2001年。
XX公司从供应商那里收购坚果,进行加工后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地。
XX公司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和供应商,但它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如何减少员工流动,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EO曾多次建立新的奖惩规则、薪酬体系和考察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的不清晰、高层管理者的频频离职以及员工的沟通过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不能单纯从薪资和工作硬环境来解释员工的高流动性问题。
面对挑战,CEO决定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来解决这个苦恼已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