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问题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钢筋下料优化管理及施工方法

浅谈钢筋下料优化管理及施工方法

浅谈钢筋下料优化管理及施工方法发表时间:2019-01-07T16:34:43.6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徐健高健利李腾[导读]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钢筋的用量,对钢筋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摘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钢筋的用量,对钢筋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总结出优化下料的诸多技巧,对钢筋翻样的实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钢筋翻样;优化下料;物资进场;管理制度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ed material optimizationXuJian,GaoJianli,LiTeng(The Third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Beijing 100084)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it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amount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to establish a targe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Summed up a lot of skills to optimize blanking, which has a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eel bar replacement.Keywords: Steel bar replacement; optimized blanking; material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0引言钢筋的优化下料是筛选和比较大量待加工钢筋,优化组合,从而节省更多的钢筋原材料。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方法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方法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方法钢筋工程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如何改进和优化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成为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改进和优化方法,以期为钢筋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钢筋工程中,可以引入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及早发现隐患,确保钢筋质量;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减少施工中的冲突和错误。

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钢筋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优化施工流程和组织钢筋工程的施工流程和组织是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制定和施工计划编制。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在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按照计划进行,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

优化施工流程和组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3.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施工人员是钢筋工程的执行者,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非常重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钢筋加工技术、施工工艺、安全操作等方面。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完成钢筋工程的施工任务。

4.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改进和优化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可以引入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建立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5. 加强施工与设计的沟通与协作钢筋工程的施工方案往往是基于设计方案进行制定的。

因此,施工与设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非常重要。

施工方案的改进和优化需要与设计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

简洁高效的钢筋优化下料方法

简洁高效的钢筋优化下料方法

简洁高效的钢筋优化下料方法
钢筋的优化下料是在工程施工中可以节省开支、节约材料、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它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损耗,还可以保证施工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在施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采用计算机辅助优化下料。

计算机辅助下料是现代施工项目中最受欢迎的施工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下料,比较仔细地拆分设计图,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各种要求,合理利用材料,使钢筋的下料更简洁、高效。

二、科学规划钢筋。

钢筋的规划是指采用新的材料仓储技术,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的下料,采用合理的材料规划,既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运输投入,又能够节省钢筋的损耗量。

三、加强库存管理。

施工过程中,钢筋库存要加强管理,因为材料损耗量不容忽视,通过实时库存跟踪,可以及时补充材料、确保材料库存量,同时及时调整施工内容,让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准备。

四、实施标准化施工。

标准化施工是由一定的理论和实例来建立施工管理技术,它强调标准的规范性,可以让施工现场实现精确的计划,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

五、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对在线下料过程的远程管理和智能化操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把施工现场上的实时信息及时传输回来,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现场效率,减少损耗。

六、推广新能源的应用。

新能源在现代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减少部分污染,同时也可以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使施工现场更加清洁、绿色。

总的来说,钢筋优化下料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的重要方法,施工管理者需要了解施工现场施工情况,综合运用上述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下料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钢筋优化案例《浅谈钢筋优化下料降低成本》

钢筋优化案例《浅谈钢筋优化下料降低成本》

案例1:浅谈钢筋优化下料降低成本策划背景:合理的钢筋下料能够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实现高品质的生产力,达到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策划实施:负责钢筋的技术员应当熟悉图纸、图集、规范,防止下料过程中出现错误。

首先技术员制作钢筋料表时,需要合理的采用机械连接。

直径40mm的HRB400级环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一个正反丝套筒需要3个工人进行操作,通常顺利的情况下,需要花费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操作到位。

可是现场实际施工的时候,经常都会出现许多钢筋机械连接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因此从施工工期及施工质量与机械连接所节约的钢筋量比较来看,并不能达到在较短的施工周期实现较高的生产力。

再比如:某项目筏板基础(A+B+C)层内环板下面有4圈竖向钢筋,钢筋总根数为2219根。

施工图中钢筋的连接形式如下:在制作钢筋料表时,可以对该部分钢筋进行工程变更,将三种钢筋变成一根长度5.4米直径32mm的HRB400级钢筋。

实施效果:第一:节约资金。

经过工程变更后能够从原材料费用、钢筋加工人工费、现场绑扎人工费三个方面体现出所节约的量,比较如下:①原材料费用变更前:m前=[2.2m×3.85+(3.1m+2.4m)×6.31]×2219=95.805t;变更后:m后=5.4m×6.31×2219=75.610t。

变更后钢筋总的节约质量:m=95.805-75.610=20.195t1吨钢筋的综合单价大约为5000元,因此节约的原材料费用为:20.195×5000=100975元②钢筋加工人工费1吨钢筋加工的人工费大约为74.67元,因此节约的钢筋加工人工费为:20.195×74.67=1507.96元③钢筋现场绑扎人工费1吨钢筋现场绑扎的人工费大约为360元,因此节约的现场绑扎人工费为:20.195×360=7270.2元所以经过该工程变更的实施后,3号核岛筏基A、B、C层内环板下面2219根钢筋能够节约总的费用为:100975+1507.96+7270.2=109753.16元第二,变更后能更加有利于现场施工注意事项: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如果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筋工程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施工环境、技术要求以及工期等因素的变化,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首先,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需要考虑施工环境的变化。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环境往往会受到天气、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下,钢筋的膨胀系数会增大,容易导致钢筋的变形和开裂。

因此,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钢筋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还需要考虑技术要求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现代建筑对于抗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加入更多的抗震措施。

此外,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化,钢筋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在增加,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另外,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还需要考虑工期的变化。

在建筑施工中,工期往往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如果施工方案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会导致工期延误和额外的成本。

因此,在施工方案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和资源,以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法和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缩短工期。

最后,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的因素。

钢筋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时,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施工安全性。

综上所述,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合理调整与优化是建筑行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施工环境、技术要求、工期和安全等因素的变化。

只有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才能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技术 陈虎成

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技术 陈虎成

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技术陈虎成摘要:在现在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即使工程设计合理,也无法避免钢筋下料浪费的现象。

在工程设计中,预算定额规定的钢筋损耗率一般为2%~3%,而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耗率远大于定额的规定,钢筋浪费较为严重。

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如何提高钢筋利用率,降低钢筋损耗率,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能力与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点之一。

因此,工程项目总承包方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下大力气对项目成本进行优化控制。

其中,钢筋下料的优化问题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下料;优化问题;成本引言:钢筋下料优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内控水平,由于钢筋已成为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高价原材料,各施工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分析不同条件下下料的合理配置,让钢筋的浪费尽可能地降低。

一般情况下钢筋损耗率均能控制在1.0%~2%以内,直接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

与此同时,建立与健全钢筋管理制度,明确钢筋人员职责与激励奖惩制度相结合,增强其现场人员责任感与主人翁荣誉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意识也可提高钢筋利用率,这也不失为提高钢筋下料优化技术的另一种途径,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1.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水利工程经常处于山丘区中,工作环境艰苦,施工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社会、自然、人为等干扰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过度计划常常会出现差距。

设计中小调整表现不可预见性,使得施工库存材料变化较大,必然导致钢筋的用量不断出现调整变化,所以要按照PDCA程序与措施,紧紧加强动态控制。

计算机软件系统在设计中尽管可以利用,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中,很难找到实用而快速便捷的方法,真正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难以实施解决。

水利工程钢筋用量繁多,标准成型钢筋品种多样,钢筋现场接头加工也有多种方法,各种受力条件有其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加之要满足规范要求和施工放样图纸需要,对钢筋接头要求也有多样化,约束条件较多。

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第一篇: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摘要:钢筋材料是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优化钢筋下料的方案,使钢筋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建筑行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钢筋的损耗率,来满足日常工程建设施工的要求,同时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钢筋材料;耗损率;下料方案;企业效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的使用量非常庞大,造价也非常昂贵,因此钢筋下料方案合理与否与钢筋损耗率的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由于工程建设的内容不同、钢筋材质的功用各异,因此钢筋的下料方案也是多种多样,合理优化钢筋的下料方案,是提高钢筋使用性能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保证钢筋的存储质量、下料的过程当中注意减少钢筋的损耗,以最小的破损完成更大的施工作业,实现钢材的使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企业效益。

一、优化钢筋下料方案的重要性(一)钢筋下料的含义分析钢筋下料是指在制作某一钢筋产品或者产品所需的钢筋材料形状时,在整批钢筋材料中截取一定形状、质量或者数量的钢筋的操作过程。

而要想顺利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钢筋下料人员能够看懂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这样才能准确的进行钢筋下料工作。

其次,能够计算钢筋下料的长度,掌握钢筋的保护层、量度值以及箍筋调整值等数据。

再次依据前面的准备工作,来进行钢筋的剪切和使用。

(二)优化钢筋下料方案的重要作用钢筋的下料方案是为了获得优质、高效的钢筋材料,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结合库存材料的规格、数量以及每一编号的下料长度,填写钢筋的配料单并进行钢材切割的方案。

钢筋下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优质的下料方案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因为它不仅提供了建筑工程所需的钢筋材料,同时也对钢筋材料的库存、使用和废料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工程施工提供了数据支撑。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优化与进度控制措施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优化与进度控制措施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优化与进度控制措施钢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其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和进度控制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施工工艺优化和进度控制的角度,探讨钢筋工程技术交底的相关问题。

一、施工工艺优化1.材料选择在进行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时,施工方应根据工程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钢筋材料。

不同规格和牌号的钢筋具有不同的强度和耐久性,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

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是钢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确保钢筋的尺寸、弯曲角度和连接方式等符合要求。

3.钢筋布置钢筋布置是钢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施工方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布置方式,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间距均匀,并注意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和固定。

4.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强度的重要手段。

施工方应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扣件连接等,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

同时,施工方还应对连接点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二、进度控制措施1.施工计划在进行钢筋工程技术交底之前,施工方应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应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周期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控制。

2.资源调配钢筋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等资源。

施工方应根据施工计划和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同时,施工方还应加强对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质量控制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

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4.沟通协调钢筋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和专业工种之间的协作。

施工方应加强与其他单位和工种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矛盾,保持施工进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问题初探
摘要:水电站施工中,钢材消耗量巨大,而目前的钢筋下料却仍然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下料配表状态,浪费很大,人为导致废材增加,也无法量化多余损耗量。

这些原因导致施工企业成本负担很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电工程;下料;整数规划;优化
1 前言
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成果在反映钢筋需求与库存的动态性方面的不足,重点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多规格一维下料模型和单规格一维下料模型,同时,还定性地总结了水电工程施工中钢筋配料问题的长期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大大增加多规格一维下料问题解题的边界条件,使得问题的解决实际意义更强,方法更快速实用。

对工业工程生产过程中的线性原料优化下料问题给出了通用性的启示和具体的方法,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和较为实际的应用价值,将对企业的成本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2 面向工艺的钢筋下料优化思想
2.1 输变电线路铁塔下料优化的一种新思路
在电力工业输变电线路铁塔下料中,有如下实例:生产流程由上料员在工位5上料,工位1~工位3的操作者完成定位调整,工位4的操作者控制机床动作,工位1的操作者将排料单上的零件,经组合后,选定组指挥加工。

堆放3通常堆放最长件,也是将要清离现场的一批零件。

堆放1,2的零件长度一般比堆放3长度短,它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堆栈。

现场设置的料头堆,长度都很小,不占场地。

对铁塔基数较大的,现场通常允许堆放料数一般为3~4种零件,即己开始下料而未下完的零件材料一般为3~4种零件,料头因其很短,不计入现场数。

这个工艺条件,即为优化排料的工艺约束条件。

目前的排料工作是由工位1的工作者担任,同时与工位2~4的操作者配合完成定位调整,由于现场的噪声影响及没有预先的规划,难免会产生排料不合理的地方,而一旦发生,又无更改余地另一方面对材料利用率的控制显得过于粗糙。

针对这种情况,一种面向工艺的优化下料系统,运行该系统产生生产下料清单,操作者只要按此清单执行即可,不需要再现场排料。

2.2 对水电工程钢筋下料的启发
上述优化系统具有明显的面向工艺和面向实际生产的特点,也为后续研究简化模型和流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启发。

水电工程的钢筋加工相比较铁塔加工而言,复杂的地方在于原材料规格多,需求规格和长度变化更大,考虑不同的钢筋接头形式则问题更复杂。

但是,二者处理下料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水电钢筋下料施工中,可以把问题分步、分块简化处理,只针对某一仓面、某种钢筋来应用上述优化思想,则问题较之铁塔系统一般都简单些。

这样的简化处理是有依据的。

因为如下原因,本文放弃了寻求所谓全局优化的方法而只对某一仓面的某种确定规格确定的强度等级和确定的直径钢筋进行设计。

因为,水电工程分为若干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某一仓面的钢筋下料题只是钢筋分项工程的一个环节。

前述己说明,水电施工不确定因素
太多,不必也不可能针对所谓的全局去优化,同时,某种规格钢筋的下料与其他规格的钢筋的下料并没有任何联系,除非要求代换。

就算代换,还是转化为确定规格下料问题。

这样,一个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的钢筋问题就变成很多个“单个仓面某种确定规格下料问题”的组合,问题被简化。

下面就在工程中钢筋的下料问题做些论述。

某仓面钢筋,其主要使用坯料为L=4.5米。

还有部分使用坯料为L=3.0米的。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上述跨料处理框图进行材料的优化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原材料利用率最高的下料方案。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通过分析,可得出,优先考虑L=4.5米的大规格下料,再考虑L=3.0米的短规格下料, L=4.5米的大规格与L=3.0米的短规格再搭配下料的方式,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小材料的损耗。

由此可见,采取上述方式进行优化下料,计算简化,高效,特别适合在施工现场进行下料优化操作,进行及时优化调整。

3 可简化计算的部分管理经验
目前的水电工程施工中,经过钢筋配料问题的长期实践,建设者已摸索出其中的一些特点(区别于其他建筑工程和其他线材下料问题).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大大增加多规格一维
下料问题(钢筋下料问题的一般情况)解题的边界条件,使得问题的解决实际意义更强,方法
更快速实用。

这些经验,在下料问题开始前,可以直接应用,大大减少在计算之前坯料的数量,减少定量分析中的“组合”数目,便于计算。

(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根原材料上套裁成品钢筋的长度不超过3种是比较合理的。

而且,设计图上的某根钢筋套裁后的各段钢筋如果不是利用了余料,只存在不多于一根的长度为非整数或非0.5米的整数倍数的长度。

否则会导致实际切割加工不便,容易造成差错,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这种经验,使得“组合爆炸问题”造成的难度被大大降低。

(2)竖向钢筋的长度确定为3米、4.5米两种规格,当然,起始扎筋时和钢筋到顶时具体调整。

这是因为,竖向钢筋由于人力所限,太长不易施工,且临时连接如果不可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因为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的自由下料高度不超过2米,竖向钢筋太长,影响混凝土卧罐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常用料具的下放,尤其是在一些仓面狭窄的部位。

(3)水平钢筋首先用原材料(即从钢铁厂出厂的标准长度,一般为9米或12米组合,当剩余长度小于标准原材料长度时再进入套裁组合优化过程。

(4)余料长度必须首先考虑规范要求,再考虑接头的经济问题。

以上几点,均是多年被实践者证明有效的下料经验,充分重视这些经验,可以大大减少定量研究的难度。

因为下料的经济性是仅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断料结果能否在施工中具有方便快捷的可操作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忽略了现场施工的难度问题的断料结果,不具有可实施性。

所以,上述这些经验不但是可用的,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4 结语
施工过程中面对的问题是库存钢筋经常有多种规格,那么问题要进一步得到解决,就不能回避针对多种规格的原材料、多种下料需求的多规格一维下料问题。

对这一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总结行之有效的施工经验,用定性的方法去尽量增加该问题的边界条件,使得定
性和定量方法尽量能各自发挥特长,求得快速而有效的结果。

本文总结了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并在施工程序和总体布置上参考了输变电铁塔下料的一种新思想,方法实用、快速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孙守迁,唐明,潘云鹤.面向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
[2]曾芬芳.虚拟现实技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