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失到凸显_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_孙九霞

合集下载

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脉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脉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的实体 , 从社 区角 度来 思 考旅 游 开发 问题 有 可 能为 与 、 以资源环 境保护 者 的身份 参 与 、 以利 益获 得者 的 实现旅 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找到可行 的途径 。 身份参 与 ( 王琼 英 ,06 。黄 华 等 (08 根 据 民族 20 ) 20 ) 社 区参 与旅 游发 展 有 利 于环 境 保 护 , 助 于 旅 村 寨参 与主体 是 否直 接介 入 到旅 游开 发 的不 同 , 有 将 游 目的地 提供供 给服 务 , 以增 加 旅 游 目的地 吸 引 参 与 内容分 为 直 接 参 与 途 径 和 间 接 参 与 途 径 。总 可 力( 李肇荣 、 黄进 ,03 , 以强化 社 区居 民 的 自我 之 , 区参 与的 内容 主 要是 指 旅 游地 当地居 民或 团 20 ) 可 社 意识 , 增强社 区认 同感 , 进传 统 文化 的延 续 ( 九 体参与旅 游业 的发展 决策 、 促 孙 经营管理 、 境保 护 以及 环 霞 ,05 , 以提高旅 游产 品的质量 , 20 )可 丰富旅 游者 的 参 与旅游业 经 济收益 分配 。如 参与 制定旅 游业 发展 旅游经历 , 也是旅游业 持续稳定 发展 的 内在动 因 ( 邱 规划 , 参与旅 游开 发活动 内容与 项 目的设计 , 与各 参 云美 ,0 8 。西部 地 区是 我 国生态 旅游资 源最 丰 富 项基 础设 施 的 建设 , 与旅 游 景 区 ( ) 旅 游 企 业 20 ) 参 点 、
[ 收稿 日期 ]0 0— 6—1 21 0 8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8 J 0 6 ; 0 x Y 2 ) 内蒙古规划办项 目(6 O 1 0B 1) [ 作者简介 ] 吕君 (9 2一) 男 , 17 , 内蒙古赤峰人 , 内蒙古财经学 院旅 游学 院教授 , 士生 导师 , 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 与资 源 硕 中 研究所博士后 , 事战略管理 、 从 旅游发展与管理 、 生态经济研究 .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
孙九霞;保继刚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6)002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都市化进程很快,其研究也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是,对于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社区的乡村都市化还缺乏研究.本文将西双版纳傣族园这一乡村旅游社区置于旅游发展的场景下,以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为分析框架,进行乡村都市化的关联性分析.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孙九霞;保继刚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西双版纳傣族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行动逻辑——兼论中国农村社区参与状况[J], 左冰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其增权路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个案 [J], 王维艳;李强
3.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J], 黄亮;陆林;丁雨莲
4.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傣族村社制度的再生产与社区治理——以云南西双版纳州曼村为例 [J], 王欣;王焕午
5.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傣族村社制度的再生产与社区治理——以云南西双版纳州曼村为例 [J], 王欣;王焕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及治理路径摘要: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提高其旅游参与度是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关键。

在分析研究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必要性和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困境;治理路径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354-04TheDilemmaandGovernancePathofCommunityParticipationinEthnicVillageTourismLIAOJun-hua1,2(1.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Guiyang550025,China;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Payingattentiontothebenefitofcommunityresidentsandincreasingtheirparticipationintourismisthekeyfor harmoniousdevelopmentofethnicvillagetourism.Basedontheanalysisofthenecessityanddilemmaofcommunityinvolvementinethnicvillagetourism,thewaysofincreasingcommunityparticipationwerediscussed.Keywords:ethnicvillagetourism;communityparticipation;dilemma;governancepath随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丰富的原生态自然和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相继以开发民族文化村寨、民族农家乐、生态博物馆等多种形式,逐步发展起民族村寨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旅游发展道路[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考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考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概念我国学者保继刚、孙九霞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社区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

刘纬华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

刘纬华在多理论探索和多学科渗透研究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范式,并在此范式指导下,对社区参与的动力、社区参与机制以及社区参与的公平分配等问题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胡志毅等指出社区参与需要在旅游规划、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区文化维护等3个方面得到加强。

但是在众多相关研究中不难发现对于社区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社区的范围有多大,从哪里起始到哪里终结,是以地理坐标来划分还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都是非常模糊的,这也是概念难以精确的一个主要问题,与此同时,社区与旅游发展的紧密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社区的类型保继刚和孙九霞(2006)基于景区和社区的紧密程度,将社区分为社区和景区一体化、社区与景区紧密相连、社区和景区保持距离三种类型。

纵观以上研究内容,不难发现,专家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并且都在积极探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

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社区的地位问题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视民权、追求平等这样一种民主意识强烈的情况,我国由于千百年的君主专制导致的狭隘的小农思想从根本上束缚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观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政治上追求人权,民主,自由;经济上追求利益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

在我国导致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问题,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使得土地、资金两个关键的垄断性的社会资源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居民相对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政府给予社区居民一定的参与权力,政府也不会全面而综合的考虑社区居民的诉求。

项目制视角下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困境:方村社区旅游故事

项目制视角下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困境:方村社区旅游故事

项目制视角下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困境:方村社区旅游故事孙九霞;杨莹【摘要】非政府组织在促进社区旅游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困境与问题,急需对其成因与破解进行探讨分析.基于项目制视角,本文以贵州苗族传统村落方村旅游发展中的非政府组织项目为例,解析旨在通过引导方村发展社区旅游以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和自主发展的项目,为何未能得到社区居民的充分支持,进而指出,非政府组织项目效能消解的原因在于其人本主义理想与事本主义现实的矛盾、组织志愿精神与个人工作实质的冲突以及村民缺乏公共精神的安全导向的生存逻辑.由此,本文也对在中国语境下研究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有力反思.【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社区旅游;非政府组织;项目制;事本主义;传统村落【作者】孙九霞;杨莹【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在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经历了从缺失到凸显的过程[1],其积极作用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

学者们普遍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2],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归属感。

[3]其中,非政府组织(NGO)在促进社区参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扶助社区、制衡政府或企业。

[4](P.299-305)但鲜有研究对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解剖,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旅游中的介入方式、互动过程、行为逻辑和实践效果仍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神秘黑箱。

[5]“项目制”作为新兴的本土概念,是近几年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6]它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尤其是中央对地方)在常规财政支出体系之外,以项目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7],是继单位制之后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孙九霞;苏静【期刊名称】《旅游学刊》【年(卷),期】2014(29)5【摘要】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发现:旅游影响了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成了传统社区空间生产的主体之一;旅游利益相关者是传统社区空间的主要建构者,并通过占有传统社区的土地成为社区空间的直接生产者;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生产目标和行动的错位是导致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矛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总页数】9页(P78-86)【作者】孙九霞;苏静【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相关文献】1.旅游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J], 郭凌;王志章;陈丹丹2.民俗旅游影响下的传统饮食变迁:前台与后台的视角——以京东高碑店为例 [J], 祝鹏程;3.场域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空间生产研究——以广西丹洲村为例 [J], 高恒冠4.旅游影响下乡村空间治理中的伦理重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 [J], 赵纯5.民族旅游社区空间生产与文化生态变迁中的多元博弈——以大理白族三月街为例 [J], 王建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参与旅游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大理白族为例

社区参与旅游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大理白族为例

Tourism旅游经济1662012年6月 社区参与旅游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大理白族为例浙江工商大学 曹婧靖摘 要:大理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白族聚集地,目前大理在原有旅游业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业作为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也引来了众多白族群众的积极参与。

本文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介绍了白族群众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并通过对大理古城及其周边个别旅游景点的本地白族群众进行的访谈,了解到白族社区参与旅游对白族民族经济发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区参与旅游 民族经济 大理白族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166-02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七五”时期起步,“八五”时期发展,“九五”时期成熟的发展进程,以及从“观光接待”到“经济产业”再到“支柱产业”的转变升级。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理旅游业一直高速发展,并带动了大理镇的产业结构变化。

云南大理在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逐渐形成了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特色产业、景区辐射和交通沿线五类乡村旅游产品。

大理位于云南高原中部的偏西地区,为滇西交通枢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13%,白族人口占1/3。

旅游业已成为大理的支柱产业,2010年大理得旅游收入为115.01亿元,是云南省仅次于昆明的旅游收入最高的市,旅游收入占大理GDP收入的24.3%。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投入1元,相关产业收入就会增加4.3元;旅游业增加一个就业人员,社会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乡村旅游业作为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也引来了众多白族群众的积极参与。

白族社区参与旅游究竟为白族的民族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通过对大理古城及其周边个别旅游景点的20名本地白族群众进行的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凸显学术张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教授访谈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凸显学术张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教授访谈

收稿日期:2015-09-10作者简介:孙九霞(1969-),女,山东潍坊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旅游人类学、社区旅游、旅游与族群关系;王学基(1990-),山东泰安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流动、旅游与社区发展;粟红蕾(1989-),女,广西桂林人,《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论、教育学、编辑学研究。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凸显学术张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教授访谈孙九霞,王学基,粟红蕾■■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CELEBRITY孙九霞(1969-),女,山东潍坊人,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文化人类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

现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被聘为天津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金钟山旅游研究院副院长、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省民族研究会理事、广东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副秘书长。

被列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

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研究课题,社科基金获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

在旅游人类学、旅游与族群变迁、旅游规划及开发、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社区与旅游发展等方面已经有相当的研究成果,在《民族研究》、《地理学报》、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SSCI )、《旅游学刊》、《思想战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杂志共发表论文8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两部,两部专著均获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评奖专著类一等奖(2011年和2014年),其他论著也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曾主持或参与新疆喀纳斯、香格里拉、吐鲁番市、桂林市、黄山市、张家界、林芝鲁朗、蕉岭、南京秦淮河、河源万绿等著名旅游地旅游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孙九霞1,2,保继刚1,2(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收稿日期]2005-10-01;[修订日期]2006-05-29[作者简介]孙九霞(1969-),女,山东寿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人类学、社区旅游;保继刚(1964-),男,云南个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规划。

[摘 要]国内外的研究者目前都逐渐把社区及其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参与也因之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在对社区参与研究脉络和走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社区参与理论共识的达成经历了 从缺失到凸显 的过程。

在对社区参与的关注方面,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具有各不相同的历程。

[关键词]缺失;凸显;社区参与;旅游研究[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7-0063-06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最初的旅游开发往往忽视社区参与,大多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行的政府或企业行为,这使得旅游发展与社区、与地方民众相脱离,产生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在后来的旅游相关研究中对于社区参与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更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徐永祥,2000:227)。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刘纬华,2000:48)。

这种阐述看重的依然是旅游的发展而非社区的发展,真正的社区参与应该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在外界指导下寻找适宜的发展道路。

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

政府 自上而下 的推行和社区 自下而上 的参与是现代化的双向互动进程,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有赖于基层社区发展的推动。

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参与是社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社区旅游中的各种事务。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区参与不仅能实现社区价值的整合,还能成为当地社区发展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因此,梳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脉络并分析国内外研究进程的差异实为必要。

一、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及脉络分析在西方社会, 公众参与 的理念是与其民主制度的形成相伴而生的,在政治学层面上来看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在社会发展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发展的主流思想是 社区发展 ,主要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城乡社区的基础设施。

当时的 参与 主要是动员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并管理这些设施,支持开发当地居民的能力,鼓励他们在社区事务中发挥作用。

社区参与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渐得以倡导和实施。

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欠发达社区的开发,因此,对社区参与的认识也不可避免带有这种倾向。

对社区与旅游关系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的。

许多社区和地区把旅游看做是一个简单叠加在社区上的分离层。

以这种观点从事旅游就一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它在把旅游整合进社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时失败了(Gunn,1994:16)。

近年来,对旅游潜在的消极影响(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的认识增加了(Gunn,1994:18),并进一步认识到旅游规划的重要目标是把社区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与旅63游整合到一起,而社区是影响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此类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旅游发展与社区的相互关系、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Taylor,1995;Joppe,1996)。

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政治行动已经修正了影响社会变迁、环境保护的现存制度和规划程序(Murphy, 1985:172)。

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方法而言,赛肯斯(Seekings,1980)提醒大家要记住整个社区并考虑到公众的利益。

同时,墨菲觉察到更一致的意见超出一般想象地存在于参与者群体中(Murphy,1985: 172)。

这是两位专家早在1980年就形成的看法。

墨菲1985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点,其写成的 旅游:社区方法 具有先导意义。

他在该书中阐述了旅游业对社区的影响、社区的旅游参与,探讨了如何从社区角度开发和规划旅游。

他认为旅游是一个社区产业,是旅游产品的重要成分,该产业把社区作为一种资源,把它当作产品出售,并且在此过程中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他的社区方法强调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和决策制定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规划,使当地居民的想法和对旅游的态度反映在规划中,以减少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以便规划实施。

自墨菲始,西方背景的学者最先是将社区及其旅游参与当作一种旅游规划方法纳入研究视野的。

在东道社区中所做的大量旅游影响和居民态度的研究 已经成为增加公共参与的一个要求,尤其是,一个带有更多社区导向的旅游规划(Keogh,1990) 。

社区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旅游的方法,意味着受益人被鼓励参与自身的发展,通过动员他们自己的资源,明确自己的需要,并作出他们自己如何参与的决定(Stone,1989:207)。

西方学者们认为社区方法指的是当地社区最大限度地参与旅游规划和旅游决策过程,并达到一定的可行性和合意度,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际发展和旅游管理中,并实现社区的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Inskeep,1991:29)。

进而认识到社区是目的地增长管理中特有的重要因素(Sim mons, 1994),把社区导向看做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Wall G.,1997:42),并从社区参与的视角研究合作理论在旅游目的地规划和发展中的应用(Tazim,et al, 1995)。

至此,社区参与作为一种规划方法已经深入人心。

国外社区参与研究是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步进行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符合许多旅游研究所强调的社区和参与理念(Wall G.,1997:43)。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对于旅游作为经济发展和增长工具的观念发生了转换,对旅游所带来的增长方面的认同是因为认识到更负责任的、全面协调的旅游发展是社区共同分享的收益。

评估社区对于旅游发展的敏感性是朝向可持续性的旅游规划的第一步(Pigra m,Wahab,1997a:4)。

在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受其影响的居民的直接支持和参与,可持续的旅游将不能成功实现。

设计出有效的手段来允许居民参与旅游规划过程并鼓励其踊跃参与这一过程对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是首位重要的(Pigram,Wahab, 1997a:5)。

在旅游发展中社区担当的一个更伟大的角色是对于旅游方案进行彻底的仔细审查,帮助完成可持续性的目标(Pigra m,Wahab,1997b:23)。

要使旅游持续发展,社区持续受益,还必须考虑旅游者的利益。

一个确定的难题是当变迁持续来临时,目的地社区如何能够保护和增强未来的旅游者的机会。

这也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和克服的挑战,这种挑战本身也在旅游者行为模式和类型的进化、当地社区对于旅游的态度的进步和技术及营销机会的变化上显示出来。

旅游必须能够提供与当地环境、社区态度和文化相协调的产品,由此社区将成为旅游发展永久的受益人,而非受害者(Wahab,Pigra m,1997:279)。

因此,社区支持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素(Butler,1997:122)。

国外对社区及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提出了市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种技巧,如管理者导向的技巧,包括信息交流、教育和支持的培养;市民导向的技巧,包括补充决策、代表性的输入(主动的过程)、代表性的输出(被动的过程)(Marien,Pizam,1997)。

还具体到了参与项目评估的反馈机制,如史密斯提出了评估公众参与的程式(Smith,1984:257),如表1所示。

表1 公众参与的评估程式文本1.历史背景2.制度安排:政治结构和程序,立法和政治规则,行政结构3.媒介特征:状况,功能,参考术语,财务安排程序1.参与的目标和任务:由媒介给出参与的命令;参与者的目标2.公众参与的数量和特征:他们是谁?他们如何代理?他们怎样组织?3.所用的方法:技术,信息获得,资源结果1.参与实践的结果2.有效性:目标问题,参与者代表,参与者的恰当性,参与者表达的满意程度,参与的效果和影响,时间和花费资料来源:Smi th L G.Public Partici pation in Polic y Making:the State-o f-the-art in Canada[M].Geoforum.1984,15(2):257.人们越来越关心社区怎样回应旅游、怎样与旅游共处,好的长远旅游规划必须更深刻地理解在蓬64勃的旅游现象面前社区怎样做出反应,并以此为指导。

旅游社区关系 (Pearce,Moscardo,Ross,1996)一书旨在发展一种对社区旅游反应的理解,作为未来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发展和源于旅游增长的地区经济方面的应用文献。

作者在社会表象法的研究中格外强调主位(emic)研究方法,并研究了社区冲突管理的方法。

还认为理解社区旅游关系的重要性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核心目标,并对生态的可持续的旅游目标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Pearce,Moscardo,Ross, 1996:7)。

其在分析社区表象法的过程中,对社区参与的关键成分从几个维度进行了建构(见表2),这表明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表2 公众参与的关键成分公众参与的目标和形式公众参与结果的影响因素公众参与的方法和程序公众参与项目中的关键结果信息交换谈判抗议教育支持项目建设补充决策代表性的输入鼓励未来的定位援助管理讨论的类型参与者的能量水平有准备的谈判在讨论中组织间正在进行的联系物理环境的影响(当场背景的类型)社区委员会调查提名代表焦点小组中介模拟随机抽样代理展示Delphi程序社会表象,社区透视图的绘制呈递书技术报告社区建议计划相似的总体输出结果对于 客观目录树 的贡献目标项目模型 或其他决策模型资料来源:Pearce P,Mos cardo G,Ross G,Tourism Communit y Relat ionships[M].Ne w York:Pergamon,1996:184.但在社区参与愈来愈受重视的时候,也受到了来自学者们(尤其是旅游学者)的质疑,尤其自20世纪末期,这种反思的声音多了起来。

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存在着操作上的、结构上的和文化上的局限性,虽然并不平均地出现在每一个旅游目的地(Tosun,2000: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