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稳定性研究_李华

合集下载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研究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研究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研究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其容易氧化,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问题,并介绍一些可以保持其稳定性的方法。

首先,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氧化是导致抗坏血酸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氧化在食品中很常见,鲜花凋谢、苹果变黄等都是氧化的表现。

同样,食品中的抗坏血酸也容易被氧化。

氧气和温度是促使抗坏血酸氧化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加工和贮存食品中,可以采用减少氧气接触、控制温度等方法,以延缓抗坏血酸的氧化过程。

其次,添加抗氧化剂是食品中保持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常见方法。

抗氧化剂可以延缓或阻止抗坏血酸的氧化过程。

例如,某些食品中添加谷维素和硫酸氢钠等抗氧化剂,可以显著降低抗坏血酸的氧化速率。

然而,使用抗氧化剂也有一定的限制,过量使用抗氧化剂可能会对食品的质量和口感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氧化剂时应适量,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加工技术也是影响食品中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加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可以降低抗坏血酸的氧化速率。

例如,采用低温加工技术,可以达到保持抗坏血酸稳定性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酸、酶等物质,改变食品的pH值和防止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缓抗坏血酸的氧化。

最后,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与食品自身的特性也有关系。

一些食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坏血酸稳定性,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等,这些食品更适合用于保持抗坏血酸的稳定性。

同时,一些食品中含有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等,也可以提高抗坏血酸的稳定性,这也是食品中维生素C失活较慢的原因之一。

总之,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减少氧气接触、添加抗氧化剂、采用适当的加工技术以及利用食品自身的特性,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持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稳定性。

这对于保证人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并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动食品质量的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稳定性探讨

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稳定性探讨
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工艺的 设计与稳定性探讨
目录
01 摘要
03 生产工艺设计
02 引言 04 参考内容
摘要
摘要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维生素C注射液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稳定性探讨。通过实验研 究,本次演示得出结论: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高稳定性,其生产工艺设计合理, 可以作为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参考。
引言
生产工艺设计
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材料准备: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维生素C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验收。
生产工艺设计
2、溶解:将维生素C原料溶解于适当浓度的注射用水中。 3、滤过:使用过滤器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颗粒。
生产工艺设计
4、灌装:将滤过后的溶液灌装入预先清洗和灭菌的注射用瓶中。 5、封口:使用封口设备将灌装后的瓶口密封。
内容摘要
未来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将更加注重环保和高效。例如,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产生更多的维生素C,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可以开发 新的提取和精制技术,以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能源消耗。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生物发酵法, 到化学合成法,再到现在的生物合成法,每个阶段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然而,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将更加环保,高 效和可持续。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于人体健康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由于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内容摘要
早期的维生素C生产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培养 基中发酵产生维生素C,然后通过提取和精制的过程,得到纯度的维生素C。虽然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维生素C,但是生产效率较低,且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和能源。

维生素C的稳定性实验

维生素C的稳定性实验

项目 维生素 C 初始含 处理后维生素 C 维 生 素 C 变 化
编号
量%
含量%
量%
a
b
c
d
e
f
g
h
四.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维生素 C 的稳定性实验 一. 来自验目的与意义:食用植物含有大量维生素,在对其进行加工.运输.保存的过程中 很多维生素会流失,从而失去其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通过本次试验, 研究维生素 C 的稳定性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从而为食用植物的保存 提供依据. 二. 工具和材料: 90%的维生素 C 溶液 保温箱 灯泡 纸箱 盐酸 碳酸钠 维生 素 C 测定仪 三. 实验步骤: 取 8 只试管分别编上号 abcdefgh,向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 90%维生素 C 溶液,对 a 不做任何处理 (1) 测定温度对维生素 C 稳定性的影响 将试管 b 和试管 c 分别放在 60 摄氏度和 0 摄氏度的保温箱中一小时. (2)测定光照对维生素 C 稳定性的影响 将试管 d 和 e 放在灯泡下,在 e 上套一个纸箱,处理一小时. (2) 测定 ph 对维生素 C 稳定性的影响 在试管 f 中加入一滴盐酸,试管 g 中加入一滴碳酸钠,试管 h 中加入一 滴水,放置一小时. 一小时后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将其结果记录在相应表格中比较外界 条件对维生素 C 稳定性的影响

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

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

5
结论
结论
维生素C是一种对环境因素敏感的分
01
子,其稳定性受到温度、光线、氧
气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可以采
02
取低温储存、避光保存、去除氧气
和控制pH值等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确保维生素C在食品、
03
医药和其他行业中的有效性具有重
要意义
-
感谢の观看
xxxxxxxxxxxx
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
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氧气
氧气对维生素C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氧气可 以与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降解。 研究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维生素C 的降解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pH值
pH值也是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的稳定性较高。然而, 随着pH值的升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会降低。当pH值高于7时,维生素C的稳定性显著降低
因此,了解维生素C的 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对 于维生素C在食品、医 药和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具有重要意义
2
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01
维生素C是一种具 有还原性的分子, 其结构中存在一 个易被氧化的双 键
02
因此,维生素C对 氧、光、热等环 境因素敏感,容 易发生氧化降解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研究技术资料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研究技术资料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研究技术资料维生素C注射液是我公司常年生产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极易氧化的,如果工艺不成熟,产品在生产过程和产品储藏期内就会发黄,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我公司的经济效益。

自2007年开始我公司就运用了新的生产工艺,产品稳定性良好、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和2010版规定,其工艺研究过程如下:一、产品现状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的结晶粉末,是一种极强的还原剂,极易氧化。

干燥品在空气中较稳定,几乎无变化,而水溶液与空气接触,易自动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生成2.3二酮-1-古乐酸,本品经分解后都呈黄色,就失去了治疗作用。

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有温度、氧、PH值、金属离子和无机盐等。

我们根据这些因素对该产品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改进,分析了以往生产工艺的不足,总结了经验。

二、维生素C注射液工艺分析1、工艺处方的改良按原有工艺处方进行生产的缺点:一是生产过程在灭菌前药液会逐渐发黄;二是药品在储藏期内会逐渐发黄,PH值变化大、含量下降快。

储藏10个月以后就不合格。

原有工艺处方经过对原有工艺处方进行分析,认为抗氧剂的量和抗氧能力不能完全中和药液和安瓿里的氧,而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金属离子是维生素C氧化过程的催化剂,为了防止维生素C氧化我们增加了金属螯合剂、和抗氧剂盐。

改良后的工艺处方1、灌封过程工艺控制溶液中溶解的氧和安瓿空间的残余氧对本品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注射用水中含氧量可达9mg/L,而安瓿空间含氧量就更多。

所以在药液和安瓿空间通入二氧化碳气,以驱除药液中的氧和置换安瓿空间里的氧。

经过试验发现灌封过程安瓿充二氧化碳气,熔封后产生“凹头”灭菌时破损率增大;灌封过程安瓿充氮气,置换氧的能力不强,影响产品的质量。

所以我们在灌封过程充二氧化碳气(2/3量)和氮气(1/3量)的混合气。

3、灭菌强度不变,还是100℃ 15分钟流通蒸汽,注意升温、降温时间尽可能要快。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毕业论文)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毕业论文)

嘉应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6届)题目: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名:***学号:*********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申请学位:工学学士嘉应学院教务处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摘要:维生素C(Vitamin C)又叫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运用于饮料,乳制品,快餐食品,肉制品。

常态下不稳定,受光照容易被氧化,也非常容易受温度,pH值,以及氧化剂的影响。

这几种因素也常常存在于日常的含抗坏血酸的制品中。

本实验运用紫外光吸收光谱仪(UV absorbance spectrometry),利用抗坏血酸在2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量不同条件下维生素C标准溶液(10mg/ml),包括光照条件,温度条件,pH,氧化剂,抗氧化剂,糖类,模拟出日常食品制品中维生素C的变化,通过其吸光度残留率,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1.在持续日光照射10小时下,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的残留率仅为14.1%,说明光照会破坏维生素C。

2.在不同恒温水浴25°C,40°C,60°C,80°C,100°C中放置180min,吸光度残留率随之温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不同的pH下,10小时内的残留率变化:环境越偏向碱性,维生素C残留率也随之下降,强碱环境中维生素C被迅速破坏。

4.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剂(H2O2)下,30min后的残留率变化(扣除氧化剂本身的吸光度):氧化剂浓度越高,维生素C残留率越低,说明氧化剂会破坏维生素C。

5,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抗氧化剂(尿酸)下,观察30min后的残留率变化(扣除抗氧化剂本身的吸光度):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抗氧化剂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

6.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加入不同浓度蔗糖溶液,2小时内的残留率基本与黑暗对比相同,说明蔗糖并不影响维生素C的稳定性。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实训一维生素 C 注射剂稳定性考察目的1.掌握应用恒温加速试验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有效期的方法。

2.了解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注射剂稳定性的原理。

内容应用恒温加速试验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有效期。

原理在研究制剂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或贮存期)时,室温留样考察法虽结果可靠,但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考察 2~3 年),而加速试验法(如恒温加速试验法等)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有效期或贮存期作出初步的估计。

维生素C 的氧化降解反应,已由实验证明为一级反应,以lgCr 对t 作图呈一直线关系,由直线斜率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 ;再利用Arrhenius 公式,以lgK 对1/T 作图呈一直线,将直线外推至25℃时的lgK 值,求得K 25℃;最后求出25℃时的t 0.9,即为该药的贮存期。

影响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pH 值、金属离子、温度及光线等。

维生素C 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变黄和含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对于维生素C 注射液应检查颜色,照分光光度法在420nm 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6。

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主要利用维生素的还原性,可与碘液定量反应,反应式如下:OHOOHO HOHOH+I 2HI2步骤1.仪器、设备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1ml )、锥形瓶(250ml )、烧杯(100ml )、洗瓶(500ml )、恒温水浴箱、冰箱(200立升)、铁架。

2.药品维生素 C 注射剂(5ml )、碘液(0.1mol/L )、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剂。

3.操作步骤(1)稳定性加速试验①实验温度及取样时间将同一批号的维生素C 注射剂样品分别置4个不同温度(70℃、80℃、90℃、100℃)的恒温水浴箱中,间隔一定时间(70℃间隔24小时,80℃间隔12小时,90℃间隔6小时,100℃间隔3小时)取样,每个温度的间隔取样数均为4 。

实验七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实验七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实验七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2.通过维生素C处方稳定性的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水浴锅,电炉,量瓶等.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注射用水,硫酸铜,硫酸铁,依地酸二钠,浓硫酸,蒸馏水等.三、实验内容(一)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加热时间的影响取购买的20支安瓿放入沸水中煮沸, 间隔一定时间取出5支安瓿,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将每次取出的5支安瓿内的样液于小烧杯中混合均匀,以蒸馏水作空白,用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各样液的透光率,按下式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记录于表格1中.表4-1 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煮沸时间(min)透光率(%)透光率比(%)加热前加热后1530602.重金属离子的影响配成250g/L维生素C溶液80ml,精密量取15ml置25ml量瓶中,共5份,按下表所示,加入各种试剂,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的透光率。

然后将每份溶液放入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以蒸馏水作空白测定透光率,并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填于表格3中。

表4-2 重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3.pH的影响称取维生素C 15g,配成125g/L溶液120ml。

精密量取溶液20ml置50ml烧杯中,共量取6份。

分别加碳酸氢钠粉末0.2,0.6,0.8,1.0,1.2,1.3g左右,调节pH为4.0,5.0,5.5,6.0,6.5,7.0(用pH计测定),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透光率,然后将它们放入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冷却,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格4中.表4-4 pH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编号pH透光率(%)透光率比(%)加热前加热后1 4.02 5.03 6.04 6.557.0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