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3的稳定性的研究分解
维生素K3的稳定性的研究分解复习进程

金属离子对VK3 的影响
吸光度
Am=2 30
nm
离子 浓度
对照
0.05% 0.1%
0.2% 0.5%
1.0%
Fe3+
2.937 2.741 2.742 2.717 2.683 2.642
Cu2+
2.937 1.608 2.649 2.731 2.705 2.730
Mg2+ Ca2+
2.937 2.937
2.775 2.910
2.792 2.862
2.783 2.853
2.794 2.843
2.781 2.781
图2
铁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ABS
4
2
0 -2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波长(nm)
0 0.05 0.1 0.2 0.5 1
图3
铜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4
3
2
天然的维生素K有K1和K2,其余为人工合成, 共700多种。
维生素K在绿色蔬菜中含量丰富,动物肠 道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K。
维生素K及K3的结构
1、材料:维生素K3药丸
2、实验内容
维生素K3的稳定性测定
2.1 维生素的吸收光谱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K3配制成1%的溶液, 于200——400nm波长范围内测其吸收光 谱.其在 230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图1)
1.5 1
0.5 0
-0.5
镁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0 0.05 0.1 0.2 0.5 1
-1
432来自10钙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图5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饲料中维生素K的营养研究

饲料中维生素K的营养研究维生素K是一类含有甲萘醌结构的抗出血性化合物的总称。
维生素K可分为两大类化合物: K1、K2、和K3,可在动植物体内提取;另一类为水溶性化合物: K4,人工化学合成。
最重要的为K1、K2、和K3,商品用维生素K是维生素K3的衍生物。
维生素K3的活性成分为甲萘醌。
本文就饲料中维生素K在畜牧水产养殖业上的营养研究作一综述。
1 维生素K的生物学特性维生素K1,(Phytylmenaquinone)是金黄色粘稠油状物,耐热、易氧化,在强碱、强酸、光照的辐射下很不稳定。
维生素K2 (Prenylmenaquinonen)是一类黄色晶体,性质类似于维生素K1。
维生素K3(Menadione)是脂溶性的,但其亚硫酸氢钠等衍生物为水溶性,白色晶体,无臭味,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活性很强,约是维生素K2的4.3倍。
维生素K为脂溶性维生素,因而其在消化道中的吸收需要胆汁和胰液的参与。
通常维生素K先溶于脂肪性分子胶团中,再在以上两种消化液的参与下被吸收。
任何脂肪吸收机能障碍,均会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
维生素K3盐和维生素K4是水溶性的,即使在低脂肪日粮中,它们也能被动物较好的吸收。
在动物体内,只有生物活性的是K2,而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经吸收后都要在肝脏中转化为K2才能发挥功能。
不同维生素K的吸收效率不同,一般在10%~70%之间。
维生素K1的吸收率较低,沉积率较高;而维生素K3刚好相反(Suttie,J.W.1991)。
天然维生素K的稳定性很差,而维生素K3盐在不含微量矿物元素的复合维生素预混料中稳定性很好,但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K3盐很容易被破坏,因此碱性或微碱性的矿物质不能和维生素K3盐混在一起。
维生素K3盐的稳定性,还会因为饲料中含有氯化胆碱或较高水分而降低。
饲料制粒过程中的搅拌混合,高温、挤压等均会增加维生素K3盐的破坏。
据Coelho(1991)指出,MSBC和MPB在含有胆碱的维生素一微矿元素预混剂中,保存3个月,其生物活性可损失80%。
维生素k3

维生素k3维生素K3,也被称为人体所需的K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溶于脂肪的维生素,并且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凝血以及维持血管壁稳定的作用。
维生素K3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1,4-萘醌,其分子式为C11H8O2,分子量为172.18。
维生素K3的外观是黄色至橘黄色的结晶体。
维生素K3主要存在于食物中,食物中的维生素K3主要为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前体,而维生素K3则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
维生素K3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参与了人体血液的凝固过程,并能够促进骨骼的形成和维持。
此外,维生素K3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细胞内的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维生素K3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K3的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易出血、贫血、骨骼疾病等。
尤其是在婴儿和老年人中,维生素K3缺乏比较常见。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3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维生素K3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动物内脏、奶制品等食物中。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3的方式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K3的摄入量。
虽然维生素K3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是摄入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超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血凝块形成、高血压、肝硬化等。
因此,人们在补充维生素K3时需要控制摄入量,不可过量。
如果有长期服用药物或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K3的补充。
综上所述,维生素K3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调节凝血、增强免疫力、保护细胞等作用。
人们应通过饮食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3,同时要控制摄入量,以避免摄入过量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保持适量的维生素K3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功能的正常运作。
维生素k3技术发展-周中平

1.1 产品概述
product introduction
O
化学成份描述:甲萘醌及其衍生物
Chemical Features: Menadione and Derivatives
C H
3
活性成份:2-甲基-1,4-萘醌
Active Ingredient: 2-methyl-1, 4-naphthol
由于维生素K3生产过程的特性,生产过程控制稳定性 较差,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The un-stability of batch production leads to unstable product quality.
2. 连续化生产技术
Continuous Production
生产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波动小,产量大,能耗 低。 Stable production, stable quality, big outpu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Vitamin K3 is measured by the blood congealing time. It is proved that Vitamin K3 significantly boosts the growth of the bone.
3.维生素K3的应用技术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Vitamin K3
3.1 维生素K3的应用关键
The Key of Application
1. 生物活性 Biological Activity
维生素K3生物活性主要通过促进凝血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同时,研究也证明,维生素K3 对 骨骼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维生素稳定性分析报告

维生素稳定性分析报告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现阶段营养食品添加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和烟酸,这些维生素按比例预混后,加入到产品中,达到强化的目的。
在营养强化食品加工、存储过程中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如下。
1.温度:温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首要因素。
在高温条件下贮藏,以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和叶酸损失较显著,加热4小时,维生素A失活;大量研究显示,炸制、烘焙、熏制维生素B1损失很多,面包烘制过程维生素B1损失20%~30%,采用碱性蓬松烘烤的饼干、糕点中,维生素B1几乎全部破坏(见表1)。
食物中叶酸烹调损失率为50%~90%,实验证明,加热100℃15min,食物中叶酸量下降50%。
在正常贮藏条件下,维生素B2、烟酸较稳定,干燥的维生素B2,在120℃加热6小时仅少量破坏,烟酸在维生素预混剂中经24个月存放在室温35℃,保留率均为99%。
食品中维生素B1加工保存率产品加工处理方法保存率%谷物挤压烹调48-90土豆浸泡后油炸55-60大豆浸泡后水中煮沸23-52蔬菜热处理80-85冷冻油炸鱼热处理77-1002.可见光和紫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对维生素A、B1、B2、叶酸有强烈破坏作用。
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在直射光线和充足氧的环境中,维生素A、B2能迅速被破坏,尤其是在湿热条件下维生素A更易氧化而失效,叶酸在空气中受紫外线光照射即分解失去活力。
实验表明,牛奶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内销售时,维生素B2就会进行产生光黄素的反应,牛奶中维生素B240%~80%为游离型,瓶装牛奶日光照射2h其维生素B2破坏程度达一半以上。
散射光也可引起维生素B2损失,在几小时后也可达10%~30%。
不仅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受损,还产生一种称为“日光异味”的可口性问题,改用不透明的纸或塑料容器包装便不会产生这类问题。
维生素K3

谢谢观看
复合多维添加剂或预混饲料含有较多维生素E和维生素K3,其中由于维生素E易被氧化,主要以其醋酸酯形式 存在。对维生素E醋酸酯含量测定,通常采用高效液相法,或是比色法、荧光法等,样品均需经皂化、提取、洗涤、 浓缩等前处理,操作繁琐,时间长,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监测产品的质量,使生产与检测脱节。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风险术语
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 避免皮肤接触。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4、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以及肝素所至出血使用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无效。
1、止血:肌内注射一次2~4mg,一日4~8mg;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给孕妇肌内注射,一日2~4mg。 2、解痉止痛:肌内注射,每次8~16mg。 儿童用药:较大剂量维生素K3可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疸症,但维生 素K1则较少见。
1、维生素K有过敏反应的危险。
2、当患者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发生严重出血时,短期应用常不足以即刻生效,可先静脉输注凝血酶原 复合物、血浆或新鲜血。
3、用于纠正口服抗凝剂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应先试用最小有效剂量,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再予以调 整;过量的维生素K可给以后持续的抗凝治疗带来困难。
护肤品中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

护肤品中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在当今的护肤领域,维生素因其对肌肤的多种有益作用而备受关注。
然而,维生素在护肤品中的稳定性却是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功效和质量。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护肤品中,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A 等。
这些维生素具有抗氧化、美白、保湿、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功效,能够改善肌肤的状态,减缓衰老的迹象。
维生素 C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肌肤的损害。
它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有助于淡化色斑,提亮肤色。
然而,维生素 C 非常不稳定,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和 pH 值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
在护肤品中,维生素 C 通常以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形式存在。
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常采用微囊包裹技术、与其他成分协同作用或选择合适的溶剂等方法。
维生素 E 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防止肌肤老化。
它还具有保湿和抗炎的作用。
维生素E 相对较为稳定,但在高温、长时间光照和接触空气的情况下,也会逐渐失去活性。
在护肤品中,常与维生素 C 配合使用,以增强抗氧化效果,并提高彼此的稳定性。
维生素 A 及其衍生物,如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对肌肤的细胞再生和胶原蛋白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它们可以减少皱纹,改善肌肤质地。
但维生素 A 类物质对光和氧气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氧化和异构化反应。
为了增加其稳定性,通常将其封装在脂质体或纳米颗粒中,或者以更稳定的酯类形式使用。
影响护肤品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光照,紫外线能够引发维生素的光化学反应,导致其结构破坏和活性丧失。
因此,含有维生素的护肤品通常需要采用遮光包装,如不透明的瓶子或铝箔袋。
其次是温度,高温会加速维生素的分解和变质。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氧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会与维生素发生氧化反应。
一些产品会采用充氮包装或添加抗氧化剂来减少氧气的影响。
化妆品中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

化妆品中维生素的稳定性研究在当今的美容护肤领域,化妆品中添加维生素已成为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做法。
维生素以其对皮肤的多种有益作用,如抗氧化、保湿、美白、抗皱等,为人们追求美丽和保持肌肤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维生素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却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颇具挑战的问题。
维生素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
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但同时也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氧气和 pH 值等的影响而发生降解。
而另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其稳定性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
光照是影响化妆品中维生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烈的阳光或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维生素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活性甚至使其失去功效。
例如,维生素 C 在光照条件下容易氧化分解,颜色逐渐变黄,其抗氧化性能也会显著下降。
温度同样对维生素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维生素的化学反应,导致其分解变质。
在化妆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维生素的含量和活性可能会大打折扣。
氧气也是维生素的“大敌”。
许多维生素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被氧化破坏。
为了减少氧气的影响,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或添加抗氧化剂等。
化妆品的 pH 值也会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
不同的维生素在不同的pH 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
例如,维生素 C 在酸性环境中相对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容易分解。
为了提高维生素在化妆品中的稳定性,研发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在配方设计方面,会选择合适的溶剂、乳化剂和稳定剂,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维生素保持稳定的环境。
例如,使用一些具有抗氧化性能的溶剂或乳化剂,可以帮助保护维生素免受氧化损伤。
添加抗氧化剂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抗氧化剂可以与氧气反应,从而减少氧气对维生素的攻击。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 E、丁羟甲苯(BHT)和丁羟甲氧苯(BH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离子对VK3 的影响
吸光度 Am=2 30 nm
离子 浓度
对照
0.05% 2.937 2.937 2.937 2.937 2.741 1.608 2.775 2.910 0.1% 2.742 2.649 2.792 2.862 0.2% 2.717 2.731 2.783 2.853 0.5% 2.683 2.705 2.794 2.843 1.0% 2.642 2.730 2.781 2.781
25s
3.026
吸光度 Am=230nm (40火力)
3.072
3.032
3.027
200
图5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1 0 1 2 3 4
钙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0 0.05 0.1 0.2 0.5 1
由此可知
Fe3+,Cu2+,Mg2+,Ca2+ 的存在使维生素 K3光 吸收值增大. Cu2+对维生素K3的影响最小. Fe3+,Cu2+对维生素K3的影响最大。 因此,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应避免让金属 离子特别是Fe3+,Cu2+和维生素K3共存.
Fe3+ Cu2+ Mg2+ Ca2+
图2
铁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4 0 0.05 0.1 0.2 0.5 1
ABS
2 0
20 0 22 0 24 0 26 0 28 0 30 0 32 0
-2
波长(nm)
ABS
图3
-1 0 1 2 3 4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铜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波长 nm
0 0.05 0.1 0.2 0.5 1
图4
镁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3.5 3 2.5 2 1.5 1 0.5 0 -0.5 0 0.05 0.1 0.2 0.5 1
AB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天然的维生素K有K1和K2,其余为人工合成, 共700多种。 维生素K在绿色蔬菜中含量丰富,动物肠 道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K。
维生素K及K3的结构
1、材料:维生素K3药丸
2、实验内容
维生素K3的稳定性测定
2.1 维生素的吸收光谱的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K3配制成1%的溶液, 于200——400nm波长范围内测其吸收光 谱.其在 230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图1)
将配制好的维生素K3溶液分别倒入试管 中,于微波中分别在20、40的火力下加 热5s、10s、15s、20s、25s后测其吸收光 值。(图8、图9)
微波对维生素K3的影响
微波处理时间
吸光度 Am=230nm(20 火力)
0s
3.072
5s
3.04
10s
3.059
15s
3.044
20s
3.029
关键词
维生素K3 稳定性 光吸收值 影响 共存
维生素 K
维生素K是一类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为黄色粘稠油状物。 维生素K是一个和血液凝固有关的维生 素,跟脂蛋白联结在一起,具有促进凝血酶 原合成的作用.初生婴儿会出现维生素K 缺乏症.阻塞性黄疸病人由于维生素K的 吸收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血浆中凝血含量 的降低,出现血凝迟缓.
ABS
图6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1 0 1 2 3 4
PH值对维生素K3的影响
波长(nm)
0 3 5 7 9 11
由此可知
维生素K3在酸碱介质中都不稳定,但在 碱溶液中的不稳定程度比在酸溶液中的 不稳定程度大。 因此,维生素K3适合在中性介质条件下 加工而不能在酸碱介质中加工,尤其不 能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图7
过氧化氢对维生素K3的影响
4 3 0 2 4 6 8 10
ABS
2 1 0 -1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波长(nm)
上述结果表明
加入H2O2后,维生素K3的光吸收值减小 因此,维生素K3 应避免与H2O2等氧化性 物质共存。
2.5 微波对维生素K3的影响
维生素 的稳定性的研究 ——食品化学课程研 究论文
摘要
维生素是构成有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有机微量元素.由于无法 在人体内合成,缺少了不行,多则有毒或致病,所 以对于实际食品体系中维生素的行为仍是食品 化学研究的重点. 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极少,从食品化学角度出 发,必须尽可能地减少维生素因为沥滤而造成 的损失以及因为与其它的食品组分发生反应而 造成的损失,以便最大限度的保留食品中维生 素的含量.鉴于此,我小组就维生素K3的稳定性 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 酸碱介质对维生素K3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微波 温度对其影响不大.
2.3 酸碱介质对维生素K3的影 响
由氨水、盐酸调节维生素K3的PH值分别 为3、5、7、9、11,测其在不同PH值下 的光吸收值(图6)(维生素K3的PH值 约为7)
PH值
PH值对维生素K3的影响
3 5 7 9 2.631 2.674 2.603
11 2.627
吸光度 2.658 Am=230 nm
2.4 H2O2对维生素K3的影响
将配好的维生素K3溶液取5mL于六个试 管中,然后在这六个试管中分别滴加0滴、 2滴、4滴、6滴、8滴、10滴H2O2,测其 光吸收值。(图7)
H2O2对维生素K3的影响
H2O2的浓度 0滴 吸光度 Am=230nm 2.937 2滴 2.608 4滴 2.638 6滴 2.583 8滴 2.630
ABS
3.5 3 2.5 2 1.5 1 0.5 0
图1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维生素K3的吸收光谱
波长(nm)
0
2.2 金属离子对维生素K3的影响
配制Fe3+,Cu2+,Mg2+,Ca2+浓度分别为 0.05%,0.1%,0.2%,0.5%,1.0%的维 生素K3溶液,测其吸收光谱 (图2,图3, 图4,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