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教什么_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_李冲锋

合集下载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五篇)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五篇)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五篇)第一篇: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

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

”小说真的只要教这些和这么教吗?不。

王教授所言正是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构、创生小说教学内容。

答案二:从小说的文体教学的内容来看,其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知识层次、理解层次、欣赏层次和探究层次:从一篇课文来看,在常规的教学中,小说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理解层次、赏析层次和扩展层次。

这一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归纳,有助于我们明晰小说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

但如何将小说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呈现特定学习内容的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读小说的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这需要基于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困惑和需求,根据小说文体(文本)的特点选择合宜的知识,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和落实。

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在重构、创生、规划小说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是什么、小说教学内容是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这三个问题。

过去,《语文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由专门机构和专家说了算,语文教师普遍持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心态,因此,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缺少应有的关注。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取代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赋予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崭新的内涵,显示了语文教育整体研究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

《语文课程标准》把注意力上移,主要规定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是什么”。

例谈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例谈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例 子 ,谈谈 小 说教学 内容确定 的策略 。
括 “昔 … ‘痴 … ‘好 … ‘乐 ”等 字 ,它 们 都 很 贴 切地
一 、 以点 带面 。点面结 合 每 篇 小 说 可教 的 知识 点都 很 多 .在 有 限 的课 时
概括 了香 菱学 诗 的特 点 。 其二 ,推究 “香 菱为何 要学 诗”。他让学 生把 握一个 “玩 ”字来 展开讨 论,香菱 学
到 了香 菱苦 学 诗 、乐学 诗 ,为 了寻 找精 神 寄托 而学 诗
处 ?感觉 如 何? 具 体剖 析这 i拳 :首先 要 求学 生 把鲁
的思 想感情 。
提辖 打 的部 位在 简 笔 (镇关 西脸 )上标 示 来 ,然
三 、讲解疑 难 。有 的放 矢
例谈 小说 教学 内容确 定的 策 略 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从 拳的顺序看,鲁达愈打
多 ,造成 学 习有 一定 的难 度 。怎样 让学 生 高效 率地 掌
入点 .主 要抓 住 两个 大 问题 。其 一 ,“一 字说 香菱 ”,
握 小说 的知 识 ,理解 小说 的 内容 ,把握 小 说 的情节 ? 教 学 内容 的确 定就 显得 尤为 关键 。下 面 ,结合 具体 的
即填 空 :香 菱 — — 学诗 。 这 个环 节 的设 计 ,it:学生 对课 文 内容做 了全 面 的了解 和把 握 。学生 根 据 文本 慨
析 ,使 学生 对课 文记叙 的主要 内容 有 了一个准 确 的把握 ,再 一 位 老师在 教学 李森祥 的小 说 《台阶 》时 ,打破 传统教 学 的
同推起 ,“为什 么拳 打镇关 西… ‘打 了之后 怎样 ”等情 节 , 模 式 , 以学 生 的质疑 问题作 为教学 的 内容 ,利朋 学生 的问题

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的解 读 方式 是 解 决 学 生 小 说 阅 读 障 碍和 提升 学 生 小 说 欣 赏 能 力 的关 键 。 此 教 给 学 生 解 读 方 式 应 该 成 为 小 因 说 教 学 的 主要 内 容
传 统 的小 说 教 学 . 般 是 围 绕 梳 理 故 事 情 节 、 析 一 分
人物 形 象 、 示 小说 主题 等 内容 展 开 的 . 往 是 告 诉 学 揭 往 生 这 篇 小 说 塑 造 了 什 么 样 的 人 物 形 象 . 达 了 怎 样 的 表
主题 。 如 , 习 《 福 》 , 生 知 道 了 祥 林 嫂 是 被 封 例 学 祝 后 学
说 教 学 的 阅读 . 落 点 落 在 这 些 内 容 上 似 乎就 有 些 问 把 题 了 说教 学最 终 的落 点 . 小 不应 该 落 在 一 个 个 人 物 形 象 或 一 个 个 主 题 上 , 些 只 是 学 生小 说 学 习 的例 子 。 这 小
学 生 是 没 有 意识 的 , 过 教 师 的 引导 后 . 生 可 能 会形 经 学
说 教 学 要 通 过 一 个 个 例 子 的 剖 析 . 学 生 学 会 怎 么 进 让
入 到 小 说 所 呈 现 的 世 界 里面 去
小 说 阅读 的现 状 是 学 生 很 难 进 入 小 说 世 界 . 其 尤
是 优 秀 的小 说 作 品 或 有 难 度 的 小 说 作 品 说 教 学 的 小 关 键 是 让 学 生 “ 入 ” 者所 描 绘 的 小 说 世 界 . 不 是 进 作 而 考 察 学 生 小说 阅 读 的“ 出 ” 学 生 不 能 很 好 地 “ 入 ” 产 。 进 小 说 世 界 , 大 程 度 上 是 “ 读 方 式 ” 问题 确 适 当 很 解 有 正

小说教案详细内容

小说教案详细内容

小说教案详细内容小说教案详细内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不仅拥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如何制定一份详细的小说教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小说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小说的阅读技巧、小说的结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

能力目标则是指学生在学习小说过程中要培养的能力,例如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

二、确定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小说。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小说。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小说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以便于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三、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方面。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内容。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阅读问答、角色扮演、作文写作等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要注意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尽量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以便于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学生作业、测试、口头表现等方面。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详细的小说教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只有把这些方面都考虑好,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小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确定

小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确定

⼩说教学的内容与⽅法确定2019-03-20⼩说以其⼈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完整性、环境的典型性备受阅读者青睐。

学⽣喜爱⼩说,但不⼀定喜欢我们的⼩说教学,因为长久以来的⼩说教学贴标签、程序化的倾向⽐较严重。

⼩说教学该怎样教才能教出味道呢?笔者以曾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浅谈拙见。

【教学现场1】课题导⼊,展⽰质疑,同桌交流今天我们⼀起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说《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师收集了同学在预习中提出的部分问题,请以较快的速度浏览这些问题,看看哪些也是你存在的疑问,与同桌进⾏交流,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问题。

(问题略)【现场剖析】课前已经要求学⽣预习,预习包括熟悉字词,要求质疑,要求学⽣初步分析⼈物,所以,直接导⼊的⽅法,可以⼲净利落地快速进⼊⽂本。

质疑是⼀种能⼒,要在阅读中加以培养,预习中质疑是很好的途径。

课堂上教师对学⽣初始阅读中的⼀些问题进⾏收集并展⽰,⼀⽅⾯是尊重学⽣的初始阅读,强化学⽣质疑的阅读习惯,另⼀⽅⾯也是发挥问题导向,让学⽣在问题中进⼊⽂本阅读的状态。

从这⼀意义上来说,同桌交流尽管时间不长,但更⼤的意义不在是否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在唤醒阅读初始体验的过程,有了这⼀阅读⼼理做基础,深⼊探讨才有可能。

【教学现场2】师⽣合作,交流研讨(⼀)课件出⽰:以于勒⾃⼰的⼝吻,讲述于勒的⼈⽣。

学⽣准备,交流。

【现场剖析】传统教学的复述较多的是情节的客观陈述,是概括。

这⾥,我让学⽣“以于勒⾃⼰的⼝吻讲述⼈⽣”,之所以要作细微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梳理于勒⼈⽣由“贫――富――贫”的思路,换之以⽤第⼀⼈称来⾃述,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第⼀⼈称的⾃述不仅能讲清遭遇,更能陈述⼼迹,⽽要陈述⼼迹,必须有细读⽂本的习惯,根据⽂本提供的语⾔信息好好琢磨,⽽琢磨之后于勒的“后悔、⽆奈、痛苦”更能激起读者对于勒的同情,更能衬托出兄嫂只认钱不认情的冷酷。

同时,这⾥的⾃述也为学⽣理解⼩说为什么以“我”为叙事视⾓提供了⼀个形象的⽐较。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构——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构——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
系思 维 对散 文 教 学 内容 的 确 定做 了具 有新 意 的探 讨 . 对 教 师合 理地 确 定散 文 教 学 的 内容 具 有 一定 的 指 导意 义
坛分别以“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 “ 文 学教 学 内 容
的确定 ” 、 “ 散 文教学 内容的确定” 、 “ 实用文教 学内容的
散 文 阅 读 与 散 文 教 学 的 落 脚 点 不 应 落 到 作 者 所 写 的 人、 事、 物、 景上 , 而应 该 关 注 背 后 的 书 写 者 即 作 者 对 它 们的态度 、 看法 、 情感等 , 即作者的意 旨。 本 文 提 出 处理
系, 在 文 本 内着 力 ; 四 是 处 理 好 体 式 与 学情 的 关 系 . 在
是 确 定散 文教 学 内容 的 最 佳 路 径 。 散 文 是语 文 教 材 中 占有 大 比 重 的 文 类 .对 学 生 的
有 更 宽 广 内 涵 的 词 语 来 表述 . 比如用 “ 意 旨” 来 指 代 作
者的情感 、 态度 、 观点等。 文本的“ 内” 是指作者呈现 给读 者的客观存在的文
譬I l I l 教 学 大 参 考 ・ 语 文 教 育 论 生 , 语 文课 程 与 教 学 论 博 士 ,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学 科 教 育 研 究所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师 。 执行主持简介 : 胡根林 ,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论 博 士 , 上 海 市 浦 东 教 育发 展 研 究 院 副 研 究 员 。
好事实与情感的关系 , 在情感上着力 , 在 方 向 上 是 正 确
的。 但 用“ 情感” 一词 。 似太 狭 窄 , 因为 散 文 里 除 了情 感 . 还 有 态度 , 还 有看法等 , 因此 , 可 以 考 虑 换 用 其 他 的 具

小说教学内容确定及教学设计

小说教学内容确定及教学设计

《二十年后》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 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 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 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 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 着:
——(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见《故事开始了》,杨振同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
1月版,2—3页
阿摩司·奥兹关于开头的认识
一篇故事的任何开头,都是作者和读者之 间的一种合同。……有的时候,开篇一段 或一章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作者和读者背着 主人公签订的一份秘密和约。
1、具有欺骗性的合同 2、有的开头颇似一个蜜糖陷阱 3、富有哲理的合同 4、很严苛的开篇合同
以鲁迅的小说《药》为例,可以有不同的 读法。
1.小说《药》的明暗解读
明线:买药、吃药
谈药——上坟
暗线:就义、被吃
开篇:刑场(暗)——茶馆(明)——坟 场(暗)——花圈(明)
2.小说《药》的动静解读
“静——动——静”的全篇布局 开篇:从寂静中开始: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 ,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 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 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 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 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小说的主人公:
1、他未必是题目里的人物 2、他未必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3、他未必是小说里实际出现的人物 4、他未必是身份高的大人物 小说主人公与是否在题目里出现无关,与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在小说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管教几年级的学生,都从小说“三要素”教起,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四种描写人物方法的概念指认,情节结构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层次分辨划分。

如此缺少新意的课堂教学,学生势必会对小说学习失去兴趣。

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象、最具穿透力的文学语言、最具感染力的审美体验,对学生来说,没有感受与体验,那么,小说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呢?一、教“这一类”:从语言运用看怎么写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

”小说教学就是如此,它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提供了许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小说一旦选入教材,就由读者文本变成了教学文本,除了其原生价值外,又增加了教学价值,教师和学生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读者。

学习小说不仅为了获取信息价值,更要捕捉文本的教学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那就是“言语智慧”;不仅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形式,文本表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知道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更重要的是明白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小说教学,不是认识几个人物形象,归纳他们的性格特征,然后总结出小说的主题就完成任务了,因为这只是单纯对内容的理解,对文本表达形式没有涉及。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审视文本,抓住文本语言及细节看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的,这些语言揭示了文本怎样的主题,这个细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是简单的概念指认,不是让学生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而是沉入词语,细细品味,让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文字自然站立起来,让作者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自然流淌出来。

让语言文字说话,让语言文字显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塑造,就是通过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揭示出性格特征:于勒原是一个浪荡子,是全家的“恐怖”,是“坏蛋”、“流氓”、“无赖”;但于勒的一封信成了“福音书”,成为了炫耀的资本,“分文不值”的于勒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而且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当发现于勒不是什么富翁,而是一个潦倒的、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的水手时,于勒又成了“贼”、“讨饭的”、“流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丰富的人生、广阔的世界, 这应该是小说阅读的功能或目的之所在。这样的目的 可以在小说教学中部分地实现,但更多地要靠学生在 课外、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慢慢去实现。为了更好地更 长远地实现这样的目的,小说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小说 的解读方式。
三、理解的框架 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解 读方式进入文本、读懂文本的过程。为说明问题,我们 构建了下图以便于分析与理解。
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
得干干净净了……
当学生读到这段文字时,可能并未注意到怎么去
解读,现在就要把里面需要注意的语词特别标示出来,
请学生注意这些语词。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 ····
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 ···
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
教学大参考·首届语文教 育 博 士 论 坛 专 题
小说教学教什么?
— ——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李冲锋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是围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 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内容展开的,往往是告诉学 生这篇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 主题。例如,学习《祝福》后,学生知道了祥林嫂是被封 建礼教迫害致死的旧中国妇女形象,是一个被冷漠的 社会和封建愚昧思想推向死亡的悲剧人物,通过这一 悲剧人物,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 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 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学习 《项链》后,学生知道了玛蒂尔德是一个不自量力追求 享受,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形象,作品讽 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在教给 学 生 这 些 时 ,教 学 内 容 的 落 点 落 在 了 “故 事 情 节 ”、“人 物形象”、“环境描写”、“小说主题”上,即落点落在了作 品所表达的内容上。小说教学最后是要教给学生这样 的一些东西吗?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对小说教学来 说是应该有的,但是最后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些地方。如 果作为一般的日常阅读,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作为小 说教学的阅读,把落点落在这些内容上似乎就有些问 题了。小说教学最终的落点,不应该落在一个个人物形 象或一个个主题上,这些只是学生小说学习的例子。小 说教学要通过一个个例子的剖析,让学生学会怎么进 入到小说所呈现的世界里面去。 小说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很难进入小说世界,尤其 是优秀的小说作品或有难度的小说作品。小说教学的 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而不是 考 察 学 生 小 说 阅 读 的 “产 出 ”。学 生 不 能 很 好 地 “进 入 ” 小说世界,很大程度上是“解读方式”有问题。正确适当 的解读方式是解决学生小说阅读障碍和提升学生小说 欣赏能力的关键,因此教给学生解读方式应该成为小 说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为什么是教解读方式
{文
本 世 界
教 学
{策

解 读 方 式
表现意图:作者意图…… ↑
表达对象:人物、情节、环境…… ↑
表达方式:语词、句式、语气、结构、修辞、视角、 细节、手法……
与表达方式有关:品味语词、解析句式、体会语 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 视角、 赏析细节、 把握手法 ……
与作品本身有关: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文本特 点……
怎么教给学生小说的解读方式属于教师的教学策 略(含有教学方法)的问题,此处不多谈。这就需要注意 区别“教的方法”与“解读方式”不是一回事。小说教学 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小说 文本“解读方式”的过程。小说教学的内容就是教给学 生小说解读的方式。换言之,小说文本解读的方式,就 是小说教学的内容,在这里方式(含方法)即内容。
小说教学不是教学生小说的写作,而是教学生小 说的解读,要想读懂一篇作品,我们必须要借助作者写 作的表达方式。我们需要对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解 和品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达到对作 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品味语词的方 式、解析句式的方式、体会语气的方式等等,这才应该 是教学落点。这些内容不会在一篇课文中同时教,而要 根据不同的小说的特点,分散开来教。
在三类解读方式中,重点是第一类,即与表达方式 相关的解读方式。这些解读方式是怎么来的呢?显然来 源于作品的表达方式。正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词、句式、 语气、结构、修辞、视角、细节、手法等方式去建构故事, 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这些方式去解读故事。
作者建构故事的过程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法把主 题或意图层层包装、圈圈环绕的过程;读者解读故事就 是循着作者包装的方式和手法把故事层层剥开、圈圈 解套的过程。
解读方式,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与表达方式直接 相关的解读方式,比如,品味语词、解析句式、体会语 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把握手 法等等;二是作品的表达方式之外但却与作品本身相 关的解读方式,比如,通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来进入 文本、通过把握文体特征来进入文本等;三是完全外 部于作品的解读方式,比如,整体感知、自我体悟、反复 阅读、概括提炼、剧情表演、借助工具等,也是进入文本 的方式。这些方式同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解读 不一样,同与作品相关的角度解读也不一样,却也是 应该教给学生的。
外部于作品:整体感知、自我体语、反思阅读……
文本世界由表达方式、表达对象、表达意图三个方 面构成。在一个文本里,作者会通过语词、句式、语气、 结构、修辞、视角、细节、手法等去讲这事,我们把这些 统称为表达方式。作者所直接描写、刻画的内容:人物、 故事情节、环境,我们统称之为表达对象。作者通过表 达方式和表达对象所要表达的意图或主题,统称之为 表现意图。
小说的内容即小说所描写或反映的内容,对小说 教学来说也是需要的,我们需要用它来拓展学生的视 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人生体悟,甚至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的教育等。这只是小说教学的内容之一,而不能成 为全部。小说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学生对小说解读方式 的把握上。为什么把小说教学的内容确定为教解读方 式呢?
解读方式是小说阅读的基础,是小说阅读的关键。 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解读方式就无法更好地进入文本、 读懂文本、深切地把握文本。从解读方式在小说阅读中 的重要性的角度看,小说教学要把教解读方式作为重 要内容。
《祝福》 “什么时候死的?” “什 么 时 候 ?— — — 昨 天 夜 里 , 或 者 就 是 今 天 罢 。— — — 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 么 死 的 ?— — — 还 不 是 穷 死 的 ?” 下面是我们对这段教学的分析。 教学的内容(教什么?): 结合语境,通过“语气”体会文本中对话者的心情 与心态。 确定的依据(为什么要通过“语气”来体会?): 作品中人物言说时的语气能够表现出他的心情与 心态。 教学的载体(借助什么教?): 课文的某一段,或者两段文字。 教学的方法(怎么体会?): 1.教 师 朗 读 2.学 生 自 读 3.学 生 表 演 4.学 生 讨 论 学习的结果(学到了什么?): 1.体 会 的 结 果 : 《孔乙己》中: 问者好奇,满怀兴趣。为什么?因为并不关心人,而 只是关心事。 答者先是很带劲,一副由于知道信息而信心满满 的样子;后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为什么?因为毕竟事 不关己。 《祝福》中: 问者急切,语气也急切。为什么?因为心存不安。 答者懒散,语气也舒缓。为什么?因为情绪漠然。 2.教 学 的 落 点 学生学会了通过语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 物的心情与心态。再读其他作品时,能够注意人物对话 中的语气从而把明小说教学的内容。
11
教学大参考·首届语文教 育 博 士 论 坛 专 题
例一:品味语词
以下是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面的一段文字。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
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
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今后再读小说时,学会通过
品味作者所运用的语词来理解作品。 例二:体会语气 下面是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和《祝福》里面的两段
对话。 《孔乙己》 “后 来 怎 么 样 ?”“怎 么 样 ?先 写 服 辩 ,后 来 是 打 ,打
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 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
··
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
··
····
得干干净净了…… ·····
接下来教师运用“换词”的方法,把这些有标示的
语词成其他的语词。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精神毫无寄
托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世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
的玩物,先前还将形体露在尘芥里,从活得幸福的人们
看来,恐怕要怀疑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终于被小鬼勾
选择的是上述段落。
教学的方法(怎么品味?):
换词体会。
学习的结果(学到了什么?):
1.品 味 的 结 果 :
运用原来的语词更能够令人感到极度的悲凉与沉
痛。悲痛中包含着同情、感慨、忧愤、冷嘲等复杂情感,
只能意会,很难言传。
2.教 学 的 落 点 :
学生明白作者运用特殊的语词,表达特定的情感,
从而学会通过对作者所运用的(特殊的)语词的分析,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教解读方式是学生发展的 需要。为什么叫“解读方式”而不叫“阅读方式”?小说教 学中的阅读和一般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一般的阅读可 以随便去看,看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小说教学中的 阅读则是一种学习性阅读,学习性阅读需要给予学生 能力的提升。比如,对作品中的视角,在没有学习之前, 学生是没有意识的,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可能会形 成阅读小说时通过视角去解读或欣赏作品的习惯。例 如,学习《孔乙己》时,学生不容易注意作品是通过咸亨 酒店小伙计地视角讲述故事的,教师对此可做引导,让 学生体会鲁迅为什么要运用这一视角讲故事,这一视 角讲故事的作用是什么。有人说,没有了小伙计的《孔 乙己》就不是完整的《孔乙己》,因此在《孔乙己》的教学 中,不涉及小伙计的视角是有问题的。我同意这样的说 法。再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贾 府,通过贾的视角看林黛玉等,都是视角问题。学生经 过了学习之后,就会具有视角意识,就会认识到视角在 小说中的作用。 学生再去解读或欣赏其他小说时,就 知 道 可 以 运 用 视 角 去 阅 读 或 解 读 作 品 ,就 能 够 自 觉 地 运用视角意识了。小说教学中的阅读,既有一般阅读 随意性的一面, 又有需要经过努力才能习得的一面。 这 需 要 努 力 习 得 的 一 面 就 是 怎 么 进 行 “解 读 ”。当 需 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