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合集下载

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

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

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小说应该教什么?似乎早有定论。

然而,随着现代小说观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教学内容也有了相应调整。

一、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多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语言妙用等方面确立核心价值,现代小说观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要求丰富这些传统的教学价值。

1.现代小说观:文体逻辑的发展和小说阅读教学价值的丰富现代小说观是在现代叙事学、文体学和接受美学的影响下,针对传统小说中的三要素及其关系,提出的新的创作和解读小说的理念、思路、方法和评价标准。

“小说文体是小说家运用语言的某种统一的方式、习惯和风格”[1],运用这种方式、习惯和风格创作与解读小说的理路,被称为小说的文体逻辑。

和传统小说观相比,现代小说观主要在四个方面发展了小说的文体逻辑,并因此丰富了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是情节逻辑的发展要求丰富情节赏析的教学价值。

传统小说强调“品析情节完整性”的教学价值,现代小说则多以生活中的某一“横断面”或“纵切面”为依托构织情节,“完整的事件被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片段性的外部事变”[2]。

这一情节逻辑的改变,需要确立“在生活‘横断面’或‘纵切面’中探究情节逻辑”的教学价值。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在碎片化的故事中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别里科夫,阅读这篇小说时,就应确立“在看似零散的情节与故事中学会探究‘不散’的内在逻辑与意义”的教学价值。

二是人物塑造逻辑的发展要求丰富人物读解的教学价值。

传统小说特别强调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人物塑造的逻辑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人物读解的教学价值多是学会把握“扁平人物”。

现代小说则强调人物情感的复杂性与性格的多面性,人物塑造的主要逻辑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物的复杂性”,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情感的着迷点作为人物情感的逻辑起点。

情感着迷点,是小说着力渲染的人物喜恶及其在情感上的某一特征,这一喜恶或特征构成了“圆形人物”的情感主线和性格的主色调;在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上,人物情感变化的逻辑成了情节展开的逻辑,“对于一个深刻的精致的情节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外部事件的突转,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幻”[3]。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经典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小说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小说教学的意义
小说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以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氛围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呈现出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多面性。

小说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加细腻、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生活,提高其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小说内容的选择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中,应选择经典、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

如《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代表了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的高峰;《西游记》体现了民间传说故事的风格和特色;《水浒传》则是描写中国民间英雄的经典之作。

小说教学要注重情节讲解和人物描写,教师可以采用“分析结构法”和“讲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小说结构和讲解人物性格、形象、台词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并产生兴趣。

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口头默写”、“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全方位地体验和感受小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小说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知识获取和情感体验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热爱小说、善于分析和解读小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小说中的美和真理,让小说教学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线。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摘要: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从篇章结构、行文线索、选材立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进而对文本的教学价值点进行梳理、甄别和筛选,从文本的核心价值中整合、重构、加工出具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小说教学;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教学内容极其丰富。

面对一篇具体的小说,教师首先要明确“可以教什么”,然后思考“应该教什么”,最终确定“实际教什么”。

下面试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探索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的路径。

一、初探——全面解读,充分发掘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从篇章结构、行文线索、选材立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依据文本体式,笔者发现,《我的叔叔于勒》具有如下教学价值:(一)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小说情节的特点主要有:曲折、照应、悬念、合理、回味。

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于勒,一个“糟蹋钱”的败家子,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而且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结果被打发到了美洲去,但居然在那儿做了“很大的买卖”,发了财,而一次偶然的旅行中遇见的一个衣衫褴褛、卖牡蛎的老水手,竟就是全家日盼夜想的于勒。

这些情节设计无不顺理成章。

小说的结尾全家为躲避于勒改乘另外的船回家,更是引人深思。

(二)故事经典,抒情浓郁故事其实很老套,它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讲述故事的方式很特别。

菲利普夫妇固然是可鄙的,但其中也有情有可原之處。

他们一家生活拮据,勤俭度日,虽然“哥哥”的遗产被于勒“大大占用”,“哥哥”也只是“按照惯例”行事;平凡的他们热爱生活,心怀梦想——发了财的于勒回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的解 读 方式 是 解 决 学 生 小 说 阅 读 障 碍和 提升 学 生 小 说 欣 赏 能 力 的关 键 。 此 教 给 学 生 解 读 方 式 应 该 成 为 小 因 说 教 学 的 主要 内 容
传 统 的小 说 教 学 . 般 是 围 绕 梳 理 故 事 情 节 、 析 一 分
人物 形 象 、 示 小说 主题 等 内容 展 开 的 . 往 是 告 诉 学 揭 往 生 这 篇 小 说 塑 造 了 什 么 样 的 人 物 形 象 . 达 了 怎 样 的 表
主题 。 如 , 习 《 福 》 , 生 知 道 了 祥 林 嫂 是 被 封 例 学 祝 后 学
说 教 学 的 阅读 . 落 点 落 在 这 些 内 容 上 似 乎就 有 些 问 把 题 了 说教 学最 终 的落 点 . 小 不应 该 落 在 一 个 个 人 物 形 象 或 一 个 个 主 题 上 , 些 只 是 学 生小 说 学 习 的例 子 。 这 小
学 生 是 没 有 意识 的 , 过 教 师 的 引导 后 . 生 可 能 会形 经 学
说 教 学 要 通 过 一 个 个 例 子 的 剖 析 . 学 生 学 会 怎 么 进 让
入 到 小 说 所 呈 现 的 世 界 里面 去
小 说 阅读 的现 状 是 学 生 很 难 进 入 小 说 世 界 . 其 尤
是 优 秀 的小 说 作 品 或 有 难 度 的 小 说 作 品 说 教 学 的 小 关 键 是 让 学 生 “ 入 ” 者所 描 绘 的 小 说 世 界 . 不 是 进 作 而 考 察 学 生 小说 阅 读 的“ 出 ” 学 生 不 能 很 好 地 “ 入 ” 产 。 进 小 说 世 界 , 大 程 度 上 是 “ 读 方 式 ” 问题 确 适 当 很 解 有 正

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随着时代的变迁,读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读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选定并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而对于高中生,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阅读的重要因素,而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对科幻小说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些科幻小说作为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对历史小说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历史小说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育者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语言丰富、情节复杂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以更好地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考虑到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育者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分组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祝福》阅读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的课例述评

《祝福》阅读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的课例述评

《祝福》阅读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的课例述评《祝福》是由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它以鲁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察力,刻画了一个窥视社会阴暗面的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将《祝福》作为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教学,无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针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呢?下面将通过一份课例来进行述评。

一、课例内容1. 课题:《祝福》阅读教学2. 课时安排:两课时3. 教学目标:a. 通过学习《祝福》,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b. 通过讨论小说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c.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选择1. 文学作品:《祝福》2. 相关材料: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思想介绍3. 课文分析: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和意义4. 课堂活动:朗读、讲评、小组讨论、课外阅读5. 课后作业:读完小说后,写读后感,或者设计小组讨论题目。

三、教学点分析1. 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他对时代的深刻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无尽忧虑。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其文学创作的背景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祝福》这部作品。

2. 小说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小说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小说的主题和意义《祝福》是一部批判现实的作品,它涉及到社会的黑暗面、人性的丑恶和生活的困苦。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深入思考,在思考小说对于当代社会和人生的启示的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评、小组讨论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方法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方法探讨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反思四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在小说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小说作品。

在选择小说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同时也要注重作品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小说的基本要素、主题思想和价值观、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小说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

其中,讲授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探究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小说教学中,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浅议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浅议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 学 大参 考 ・阅 读 教 学
I I l I 举
值得 玩味 咀 嚼 的字 词 句 着 重 品味 。 实 际 教学 过程 中 , 在 学 生 通过 朗读 品 味 . 意 到 了 变 式 句 “ 么 了 , ” 表 注 怎 你 的
浅议小说教学内容l确定 『 g 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画 吴 建 英
首 先我 们 要 明 确 小说 教 学 该 教 些 什 么 内 容 .再思
考 。 教 学 的 过程 中怎 样 选 择 适 宜 的教 学 方 法 在
《 海 市 中 小 学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确 指 出 , 生 通 上 明 学 过 高 中阶 段 的学 习过 程 。 小 说 阅读 方 面 . 该 能 “ 在 应 体 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意 义” .并 且 能 领 会 小 说 的 “ 点 和 语 言 表现 力” 特 可 见 . 于 小说 的教 学 . 们 应 着 力 于 通 过 小 说情 对 我 节 与 环 境 的研 读 . 握 人 物 的 性格 特 点 . 而 明 确 其社 把 从 会 意 义 。 此 过程 中 , 感 受小 说 的 特 点 及 其 语 言 表现 在 去 力。 要 完成 小 说 的 这 些教 学 内容 .笔 者 尝 试 过 以 下 几
么 。 何 不 使 学生 对 小 说 教 学 失 望 呢 ? 如
的学 生 则 认 为 爱 美 是没 错 的 . 蒂 尔 德 是 爱 慕 虚 荣 . 玛 但 她 并 不 虚 伪 . 不 过 玛 蒂 尔德 最 后 倒 霉 了 一 点 . 运 无 只 命
常 ;也 有 学 生 认 为 玛 蒂 尔 德 是 一 有 担 当 的女 人 。 于
和 学 生 闲 聊 时 。问起 他 们 .新 学期 拿 到 新 的语 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课例探讨
学科教学语文邓诗娜
摘要:小说教学中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选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并精妙地呈现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选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学情、师情、教材等。

而呈现的方式可以从教学流程、文本细读、板书设计等入手。

关键词:小说教学内容选定
在我们平时的小说阅读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首先聚焦于怎样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

其实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因为如果教学内容出了问题,其教学的价值取向就一定出了问题,教学也就是失败的甚至是危险的
王荣生教授也曾说过: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他认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怎么求新立异,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呢?由于小说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带来了教学的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

就使小说教学部可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并且使学生乐学善学。

基于学生的学情,合理的选择小说教学内容对于现在的小说教学非常重要。

一、从“教什么”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小说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有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

面对一篇具体的小说,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定其“可以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和“实际教什么”然后教师把教材内容在取舍中转变为教学内容,最终在课堂里成为学生自己习得内容
而不同的理念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
从王荣生的选文类型理论看,把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不同的选文类型有不同的呈现内容和方式。

小说教学传统读解理论就是叩问作者的底蕴,发掘寄托于文本中的作者旨意,是追寻“作者意义”,而“文本意义”则是现代读解理论中教学内容的创造。

我选择林海音的这篇小说作为一个课例来阐释小说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这篇小说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仅仅是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篇短篇小说,,同时里面的主人公是与现在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学生会在读了之后会产生很多共鸣,。

而林海英的文字“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

”在本案例中,文字接受障碍扫除后,重点让学生研读文本,在品读中把握情节,分析人物。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

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章的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对正在成长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成长,理解父爱在成长中的作用,比单纯的感恩父母更能接近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明白成长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是这篇文章学习的重点,因此把把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父爱之情作为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是合宜的。

在小说教学中以领略人物内心世界为重,学生透过人物语言中的细微之处去触摸人物的灵魂,情节与环境仅仅是感受人物内心的辅助。

首先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小说题目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象征着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在梳理情节时,整片课文分为三部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其中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通过写眼前事穿插着回忆的事,其中在回忆的事中写到的事情有:作者小时候不想上学而挨打,爸爸爱院子里的花的情景,以及爸爸对我说的话,鼓励我要坚强。

通过对这些小事的描绘,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要把教学内容撕开,让学生去读去品,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

另外老师也要有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驾驭小说教学内容的才智。

二、找准支点,从而确立小说的教学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自传体短篇小说,小说教学,我们应该教给学生
一些什么东西呢?阅读小说的目的不在于阅览小说的快感,更多的是让读者留在价值的层面上沉思,那么哪些属于小说教学中可以让读者留在价值的层面上沉思的内容呢?抑或说,小说阅读可以教什么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有人认为,小说可以教小说的“三要素”,可以教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教小说的叙事艺术。

本课例中老师通过三要素中的人物(爸爸—英子)来进行教学,即通过文中人物间的对话,回忆事件、行动、细节来感知整篇文章,体会文中父女之间的深深的爱。

确立了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后,我们来细化落实教学内容,下面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读读〕
1师:请大家快速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英子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她和爸爸之间的哪些故事?
生:①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②小英子懒惰晚起想逃学,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后又给我送去夹袄
③在爸爸的鼓励下独自到银行去寄钱
④爸爸很爱花
2 师:这些事情都是眼前发生的吗?
生:这是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插叙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不繁杂,使文章事件交错而不散乱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3 师:从小英子回忆的这些事情看,你觉得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
生: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
(二)品读表现父爱的语句
师:文章讲述了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和爸爸之间
发生的几个故事,小英子的童年是这样充满了哀伤与惆怅的岁月,但却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在平常生活中爸爸那一份沉甸甸的爱意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表现父爱的语句,仔细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生1:我挨打后,爸爸到学校给我送夹竹袄
师:这一段里你注意到了什么细节?可以读一读,品味一下
生:“没说什么、递、看着”这些细节表现爸爸的爱是默默的,他的心里也心疼我,要亲眼看到我穿上夹袄才放心
师:有时候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就体现在具体的语句中,细品之下,一切感情都会放大
生2:爸爸打“我”
师:大家都先注意到了被打的结果,那么在被打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真是严而不厉。

生3:挨打后,第一次坐车上学。

在小英子挨打之后,她是坐着洋车上学的,前面有一处写到“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是爸爸让孩子们养成节俭勤奋的好习惯,但是爸爸打了小英子之后很心疼,虽然没说什么,却第一次让她坐车去上学,在赶到学校为我送夹袄时又给了我两个铜板,这些细节都在体现着父爱。

师:父爱是这样不善于表达,却又是这样真切地存在着啊!
生4:爸爸强忍病痛鼓励叮嘱英子
文章开头在我希望爸爸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爸爸对我说话是哑着嗓子的,看出爸爸病重,从后文得知,爸爸在小英子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就去世了,可见当时爸爸是强忍者病痛还微笑着跟小英子说话,这是不让女儿担心,体现爸爸对女儿的爱。

师:女儿毕业了,这样重要的事情如果写爸爸拖着病体去参加不是更感人吗?生:不是,爸爸是希望小英子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爸爸对英子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后面还写了一件事,就是爸爸让小英子独自到银行去寄钱,小英子很害怕,爸爸也说了这样的话,并
叮嘱我:“闯练,闯练,英子”爸爸是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英子能象大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如果总要爸爸陪着,永远也长不大,这是爸爸在培养小英子的自立,是父爱的体现
师:你理解得非常深刻,分析的太好了。

师:这篇文章老师每读一遍都会被更深地感动着,老师来读一段,看看你们是否也会被这一处感动呢?“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让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生:爸爸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当小英子要求爸爸硬着头皮去学校时,爸爸心里是非常痛苦,也非常无奈,有这样的细节: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爸爸内心的痛苦不愿意让女儿看到,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却还不忘叮嘱女儿,这是深沉的父爱。

总结:大爱无言,这位同学体会的非常深刻。

父爱是深沉的,父爱又是伟大的,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坚强,当我们品出了这真切伟大的父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读得懂父亲。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逐层分析,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样文中人物就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篇课文中一种深深的父爱。

三、如何看待小说教学内容的这种选择视角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体会细节之处,是这堂课教学内容选择的视角。

这种选择视角依然是按照传统的小说教学来处理的。

即首先要立足于对文本体式以及具体文本的分析,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其次是通过学情分析,明确教学内容;再其次就是通过细化小说的内容达到对核心教学内容最优化教学。

只有经过这样反复推敲,才能确立一个合理的教学内容,包括核心教学内容与各个环节的细化教学内容。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抓住文中一些细节以及一些语句来细细品味是教学的基本点,并且基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年龄与文中主人公的年龄相近,更能产生更多共鸣。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的来教授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