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
高中生物必修三目录

高中生物必修三目录完善版
共六章20节,课堂实验1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5个,模型建构1个,课前调查1个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前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免疫调节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3节群落的结构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第4节群落的演替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实验: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如植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能量的生物,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 分解者:分解死亡生物体和有机废物,如细菌、真菌。
- 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
2.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链。
- 食物网: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
3. 生物圈与生态位-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4. 群落与种群- 群落: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 种群:同一物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体集合。
5. 生态平衡与演替-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相对稳定状态。
- 演替: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鳞氨酸)组成。
- 基因: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编码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连锁与重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和遗传物质的交换。
3. 基因表达与调控- 转录与翻译:DNA信息转换为RNA,再转换为蛋白质的过程。
- 基因调控:生物体通过各种机制控制基因的表达。
4. 进化论基础- 物种:具有共同特征和能够繁殖后代的生物群体。
- 进化:物种基因频率的长期变化,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5. 自然选择与适应- 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下,有利基因频率增加的过程。
- 适应:生物体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变化。
三、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功能。
- 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物等资源。
- 文化价值:与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技术概述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其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方法和技术,改变生物体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生物产品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以及工业生产。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古代传统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分子生物技术阶段、基因生物技术阶段。
二、生物科技的特点1.生物材料与生物系统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一种普遍的交叉学科。
3.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不断进步性。
4.生物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物伦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
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一、生物学的主要特点解释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体是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开放系统。
3.遗传物质的变异是生物体进化的基础。
4.多级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功能的基础。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由保罗·伯格提出。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3.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分子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代谢工程技术等阶段。
三、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蛋白质工程技术2.基因克隆技术3.代谢工程技术4.基因组学技术四、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基因组学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整个基因组。
2.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
3.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比较重建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三章基因工程与产品生物技术一、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从某一种生物体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得受体生物体也能够表达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2.基因克隆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载体的获得、受体细胞的转染、转化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二、转基因技术1.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把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复习1. 概述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生物多样性和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总结这些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2. 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逐渐分化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在进化过程中,适应是物种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2.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可以从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和古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得到验证。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可以了解它们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生物地理分布可以推测物种的进化历史;通过古生物化石可以了解过去物种的存在和演化。
2.2 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
其中,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使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高;突变是指个体遗传物质的突然变异,为进化提供了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流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
2.3 生物的适应特征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在沙漠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往往有较长的尿液浓缩时间,以节省水分;在高海拔地区的动物具有更大的肺容量,以适应稀薄的氧气;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具有厚重的毛发和脂肪层,以保持体温等。
3.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3.1 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科学家研究和理解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
通过对物种进行分类,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亲缘关系、遗传特点和生态角色等。
3.2 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分类的原则包括形态分类、进化分类和系统发育分类。
其中,形态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动植物的体型、器官结构等;进化分类是根据物种的共同祖先和进化历史进行分类;系统发育分类是基于物种的共同祖先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高一必修三生物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生物知识点高一必修三生物课程是高中生物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三生物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习生物学至关重要。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的功能。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DNA,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遗传与进化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学生需要了解基因、染色体、DNA和RNA等概念,以及它们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进化论是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科学理论。
查尔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进化论的核心,它解释了生物种群是如何适应环境并随之进化的。
生态与环境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将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不同生物角色,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学生将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人体与健康人体健康与生理学知识是高一必修三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人体的主要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此外,课程还将涉及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科学技术与生物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学生将了解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
同时,课程还将探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壁3. 质壁共居细胞的构造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5. 粘附生物的细胞结构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摄取和排出2. 能量转换与合成3. 细胞分裂和生殖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二、孟德尔的实验及其规律1. 总结表的阅读2. 基因、等位基因与基因型、表型的关系3. 因式分析4.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三、基因的分离1. 遗传连锁2. 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四、基因的变异与突变五、人类的遗传病第三章 DNA的结构和复制一、DNA的结构1. DNA的化学组成2. DNA的三维结构二、DNA的复制1. 半保存复制的实验证据2. DNA的复制机制三、RNA的结构与功能1. RNA的基本结构2. mRNA的合成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一、基因的表达1. 蛋白质的合成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二、基因的结构和表现形式1. 基因的多样性2. 同源基因与家族基因的关系3. 基因的结构三、基因表达的调控1. 常见的调控方式2. 染色质的改变和表观遗传第五章克隆与基因工程一、细胞的克隆和基因的克隆1. 细胞克隆2. 基因的克隆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1.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基础2.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三、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生物制药2. 农业转化3. 基因治疗第六章生物进化与系统发生一、生物进化1. 进化的基本概念2. 进化的证据3.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物种的形成及其机制1. 物种形成的定义2. 物种形成的机制3. 物种形成的选择因素三、系统发生学1. 系统发生的基本概念2.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3. 分子进化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第七章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动物体的组成和结构1. 组织的种类和形态2.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二、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1. 呼吸系统2. 循环系统3. 消化系统4. 排泄系统5.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第八章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一、植物体的结构1. 组织、器官和系统2. 细胞壁与细胞间的联系二、植物体的功能1. 光合作用与光合器官2. 运输系统和植物水分平衡3. 营养和茎叶的适应性第九章受精和胚胎发生一、生殖细胞和受精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特点2. 受精卵的形成和结构二、胚胎的发生1. 胚胎的发生过程2. 胚胎的形态和发生异质性第十章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一、生态系统的特征1. 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组成要素2. 生态系统的节律和生态位二、物种的多样性1. 物种的定义和分类2.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结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是一本理解生命的优秀教材,重点介绍了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生物进化与系统发生、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细胞的发现历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640年时,伦敦皇家学会院士何蒙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薄片,他考察到细胞膜及胞壁,并做出了有关细胞结构的一些假设。
1674年,利用单透镜显微镜,荷兰人安东·凡·李文虽然未能看到细胞核,但他看到并命名了“细胞”这一概念。
1831年,苏格兰植物学家Robert Brown发现植物细胞含有细胞核。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细胞膜分离了细胞内容物和外部环境,同时协助细胞对外物质的摄取和排泄;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包括胞浆、细胞骨架和细胞分泌物。
1.3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如同一个半透明薄膜,在膜内和外分别为水相和脂相。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1.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质体之一,其内含有遗传信息DNA。
细胞核主要由核壁、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
1.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小器官,主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
2.1 物质运输
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运输主要有活性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其中被动运输主要包括简单扩散、渗透、离子泵和囊泡运输等。
2.2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细胞生长是细胞增加体积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分裂则是细胞复制自身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分裂的类型主要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2.3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新陈代谢主要包括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
2.4 细胞的能量转换
能量在细胞内的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方式。
前者是指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后者则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内的能量。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
3.1 DNA分子的发现和结构
DNA分子是细胞的遗传物质,由德国生物学家Friedrich Miescher于1869年发现。
DNA主要由磷酸、脱氧核糖和氮碱基组成,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鸟嘧啶。
3.2 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能够在细胞有机物准备好的情况下复制自身的过程。
开始于DNA聚合酶将DNA模板链的信息复制到新合成的链上。
3.3 DNA的生物信息转化
生物信息转换指遗传信息从DNA通过mRNA到蛋白质的转化过程。
遗传信息转换需要依靠RNA聚合酶、三种RNA以及核
糖体等辅助完成。
3.4 DNA的突变
DNA分子突变是指DNA分子序列发生变化的行为。
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表现发生变化或失去功能。
有利的突变可以使生物体适应生存环境,不利的突变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第四章组成生物的物质
4.1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通常由重要的有机分子组成,主要包括碳水
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4.2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碳水化合
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单糖所含的碳数确定,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4.3 脂质
脂质是一类富含碳氢和氧化合物的有机物质,包括脂肪酸、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等。
4.4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大分子。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
酸构成,可以被生物体用来制造酶、激素、细胞结构物和抗体。
4.5 核酸
核酸是生物体中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DNA和RNA
两种。
DNA是容纳两个同源染色体的分子,RNA则在遗传信息
的转换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章生命的基本过程
5.1 细胞的分别化
细胞分化是组织和器官形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
的改变。
5.2 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指基因表达在光热、化学环境和细胞状态下发生的变化。
基因调控帮助细胞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觉得适合的适应方式,促进细胞分化和发展。
5.3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过程中发生的死亡,其中涉及对细胞生物途径的损坏和失去功能等。
细胞凋亡可以帮助人体摆脱恶性细胞,和刺激细胞增长。
5.4 生命的进化过程
生命进化是指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较长时间里,范围增加或减少,种的形态和性状上发生的变化。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
6.1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活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环境。
生态环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
6.2 生物循环物质的能力
生物循环物质的能力是生物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引入和输出物质的过程。
生物能够通过分解、吸收、消化等过程将外界物质转换为自己的物质,也能通过凋亡、组织破坏及分泌等将自己物质的降解产物移回外界。
6.3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生态环境中,由相互依存关系的不同物种形成的群体。
生物群落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包括维护物种生命、促进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6.4 生态条件与物种分布
生态条件会影响物种的适应和分布,不同物种适应的环
境也各不相同。
生态环境中的限制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极大地限制了物种的分布。
总结:以上是《生物必修三》的内容总结,其中涉及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组成生物的物质、生命的基本过程、生物与环境等方面,对于我们了解生物学领域、认识自然和生命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