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
中美选举制度之比较

二、选举机构的差异
中国目前各级各类的选举机构都是非常设性的或暂时代行职权的组织。如果从层次上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中央选举机构、地方选举机构和基层选举机构。美国的中央选主持机关是联邦选举委员会,属于常设、独立性的机构(即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的专门机构)。
三、选举经费来源的差异
中、美选举制度对选举经费的规定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经费的来源是公费还是自筹上。我国按照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选举法之所以规定“公费选举”的原则。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中国更强调组织的统一指挥、领导,从中国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程序上看,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选举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选举经费的统一开支,统一管理也是实行统一领导的必然途径。第三,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选举法第八条的规定,为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它们在组织形式、政治参预、选举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采用的是单一执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是惟一合法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决策和党的干部选拔任用等方式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特殊的,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
而西方多党制度则是指存在多个政党并有竞争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包括多个主要政党,这些政党之间通过选举来竞争,形成政治多元化。
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之间的竞争和互相制衡是重要的特征。
二、政治参预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参预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制度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在国家政治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党的组织参预到政治事务中。
此外,中国政党制度还包括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预,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政协和人大等机构来参预国家事务。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参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除了政党成员以外,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选举、示威抗议、民意调查等方式来参预政治决策。
西方国家普遍倡导公民的政治参预和民主参预,注重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选举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制度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党员选举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选举采用的是党内民主的方式,通过党员大会、党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
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则是通过党内的组织程序来决定。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制度则是指公民对政府和议会的选举。
西方国家通常采用普选制度,即成年公民通过选举来选择政府的领导和议会的成员。
选举过程中,政党之间的竞争是重要的环节,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政策倾向来选择候选人或者政党。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手中。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纪律来实现对国家和政府的领导。
浅论中外选举制度差异_侯一男

中外选举制度

中外选举制度中外选举制度一、概述选举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中外选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本文将从选举制度的定义、分类、演进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定义选举制度是指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由公民或代表团体依据自由、平等、秘密和直接或间接等原则,选出国家机关或政党组织领导人等公职人员的制度。
三、分类1. 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指公民直接行使投票权,选出公职人员的方式。
如美国总统选举。
2. 间接选举间接选举是指通过代表团体行使投票权,最终决定公职人员产生的方式。
如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
3. 复合式选举复合式选举是指既有直接投票又有间接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如德国联邦总统产生。
四、演进历程1. 中华民族传统民主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宗法社会中“家长治国”、“宗法选举”等制度。
2.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晚清时期形成了“公议选举”、“同盟会选举”等制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逐步完善了代表团体的产生方式。
4. 台湾地区在1949年后形成了“普选制度”,并逐渐完善了选举规则和程序。
5. 日本在二战后接受美国的改革,实行了普选制度,并逐步完善了选举管理机构和程序。
五、中外选举制度比较1. 程序规范中国的选举程序规范性较强,如全程监督、公开透明等原则得到广泛贯彻。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选举程序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和不规范现象。
2. 投票方式中国采用间接投票方式,即由代表团体行使投票权。
而一些西方国家采用直接投票方式,即由公民直接行使投票权。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3. 选民参与率中国的选民参与率较高,通常能够达到90%以上。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参与率则相对较低,如美国的参与率仅为50%左右。
4. 候选人资格中国的候选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年龄、政治观点等。
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候选人资格要求相对较低,只需满足一定的法律规定即可参选。
六、结论中外选举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比较政治制度-第15讲-中西选举制度比较

2016年4月25日|尚德楼·504教室
第15讲 中西选举制度比较
1 2
3 4
中西选举制度的共同点
中西选举制度的不同点 西方选举制度对中国的参照意义 选票计算之比例代表制
一、中西选举制度的共同点
中西选举制度的共同点
• 1.基本原则相同。
• 2.都有选举诉讼。
• 3.相关法律都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了一些限制。
(二)都允许选举诉讼
• 从选举诉讼的管辖机构设置上,西方国家有的是议会受理选举诉 讼,如德国;也有的国家是由法院承担选举诉讼的审判职能,如 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者按地方选举和国会议员选举,分 别由法院、国会处理不同选举诉讼,如法国等国家。
• 无论发达国家的选举诉讼制度有着怎样的不同内容,但是纠正选 举违法和保证选举公正是选举诉讼制度的主要功能,这使得选举 政治与政党政治、议会政治共同构成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是执政党获得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来源。
• 4.我国的人大代表和西方国家的议员都有一定的任期限制。
(一)基本原则相同
• 各个国家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这
些原则构成了选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一,权威性原则 • 第二,普遍性原则 • 第三,帄等性原则 • 第四,透明性原则 • 第五,自由性原则
(一)基本原则相同
• 第一,权威性原则。
如选举公告事项违法,逾期投票,投票所设备无合法保障,不依选区投票,投票
与开票的管理员、监督员的人选不合格,以及投票箱保管不当等。 – 当选诉讼。当选决定有瑕疵引起当选效力的诉讼。造成此种诉讼的主要原因有违 反选举程序,得票数的计算有错误,被选举人的当选确认不当等。
中西方大选差别

中西方大选区别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和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在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选举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显示其进步程度的标志,成为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选举制度包括选举代议机关代表与特定公职人员的制度,选举主体与范围比较广泛。
狭义的选举制度是指选民依据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代议机关代表的制度。
在汉语中,“选”的意思就是“挑选,选择”,“举”的意思是“推荐、推举”。
英语中“election”一词的意思也是挑选之意。
“选举”的内涵规定了各国的选举制度存在着共性。
首先,中西在选举原则上都遵循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只要具有该国国籍并年满18周岁的公民(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享有选举权;第二,凡是选民在权利和地位上一律平等;每人在每次选举中“一人一票,每票同值”。
第三,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进行秘密投票。
选票不署名,不向他人公开。
第四,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其次,都有选举诉讼。
选举诉讼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选举过程中是否发生过错、违法舞弊行为的诉讼;另一类是关于选举结果是否有效的诉讼。
但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选举制度虽有共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个性色彩。
一、历史与理论基础西方现代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学说。
近代西方社会笼罩在封建王权的专制制度之下,封建专制制度是无视人的制度,它只承认一个原则:朕即国家。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激烈地批判这种君权至上的原则,认为封建制度使人类遭受屈辱、丧失尊严,是既不公平而又荒谬的制度。
西方近代意义上的选举活动,是在资产阶级确立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权在民”思想的创始人卢梭认为,人民的主权至高无上,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运用主权的人应当而且必须是缔约建立国家的人民。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引言概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区别,并在总结中对这些区别进行综合评价。
正文内容:1. 选举方式1.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主要采用间接选举,即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产生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党内选举则通过党的组织层级进行,由党员代表进行投票选举产生。
1.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主要采用直接选举,即通过全民公开选举产生政府的领导人和议会成员。
选民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自己支持的政党或候选人。
2. 政党数量和地位2.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数量和地位中国政党制度中只允许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政党只能以非执政党的形式存在。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系中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2.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数量和地位西方多党制度中允许多个政党存在并参与竞选,政党之间在政治体系中地位相对平等。
3. 政党组织结构3.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相对集中,党的组织层级明确,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决策和指示。
3.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相对分散,党内民主原则较为重视,党员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参与度。
4. 政党意识形态4.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
4.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多样化,各个政党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
5. 政党合作与竞争5.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合作关系上,形成了统一战线。
政党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少。
5.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并存,政党之间进行竞选和协商,形成了多党制度的核心特点。
中外选举制度比较

• •
中国 普遍选举权
•
• •
平等选举权
直接选举 秘密投票
•
•
平等选举权
等额差额相结合(差额为 主) 直接选举与间接相结合 无记名投票
• •
选举类型
西方 大选 中期选举 预选
• 中国 • 人大代表的选举 • 国家主席的选举 • 地方领导人的选举
特别选举
总统选举
• 补缺选举
• 预选
议会选举
地方选举
• 基层选举
•
•
我国《选举法》确立了“公费选举”原则,即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一律由国库 开支选举方式• •
西方 公开选举和秘密选举
• •
中国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 合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举手、投豆和无记名投票 委托投票
•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 • • •
选举的基本原则
• •
西方 普遍选举权
3.
实行混合选区制
选举经费比较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选举经费的来源主要由两个渠道:一 是政府资助,二是政党和候选人自筹。前者包括两部分: 一是政府对政党的直接财政拨款;二是通过减税等实行间 接政府资助。但政府资助的经费只占所有选举经费的很小 一部分。政党和候选人自筹的经费是选举经费的主要来源。 政党和候选人自筹选举经费在西方国家被视为选举自由的 一个重要内容,被各国普遍接受。经费具体来源于以下渠 道:一是政党自己的经费,如党员所交的党费;二是个人 捐款;三是企业或利益集团捐款。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 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 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 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
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我国的各项选举制度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
西方国家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其选举制度不需要以接受某一个党派的领导为前提。
2、我国由选民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政府、检察院、法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西方国家一般是两院制(上议院和下议院或参议院和众议院),国会、法院、政府分别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力;本着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国会不是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机关,政府首脑、司法官员并非全由国会选举产生。
3、我国的人大代表代表着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意志、为民说话。
而西方社会的民主从总体上说是少数人的民主。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确定受选区总人口数的多少、代表名额中要保持适当的性别比例、代表的身份、代表所属的民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西方国家国会或议会议员名额的确定主要受选区总人口数的影响,有时也考虑种族因素。
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除了人大常委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专职的和有薪俸的外,其他的都是兼职的和无薪俸的,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兼任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公职。
我国人大代表的人数很多,而开会日期却很少。
西方国家的议员一般都是专职的和有薪俸的,以英、美、法、德最为典型,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但每年开会的日期却很长。
6、在选举经费和法力保障保障方面也有不同。
我国《选举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西方国家选举用的一切经费,大都由候选人或提出候选人名单的组织负担,选举用的工具及设备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广大劳动人民无法享用。
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我国的选举法专章规定了对破坏选举的制裁,杜绝贿赂舞弊、防上与取缔破坏选举的各种违法行为。
而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到处皆是,很少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