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tscher 及 Purtscher 样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Purtscher视网膜病2例

Purtscher视网膜病2例

Purtscher视网膜病2例
周坚强;王毅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7(29)11
【摘要】Purtscher视网膜病(Purtscher’s retinopathy)多见于严重的胸部挤压伤和骨折后,常因病人伤后早期病情严重、缺乏眼部症状主述以及不能配合眼科检查而漏诊误诊。

近年来我院收治Purtscher视网膜病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3页(P1215-1217)
【作者】周坚强;王毅
【作者单位】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眼科;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Purtscher 及 Purtscher 样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J], 夏朝霞;冯志贞;杨筱曦;陈向华;马演玲
2.车祸致胸腹多发伤引起Purtscher视网膜病变1例 [J], 杜军辉;成静;柴新红;冯利;张中;薛沛红
3.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评价 [J], 崔荣荣;付思齐;张佩玉;邓围;陈天韵;杨楠;姚亮;陈耀龙
4.抗生素过敏反应所致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黄志翾;曾志冰;徐筑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Purtscher's视网膜病变1例 [J], 邵霖霖; 李欣; 冯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尘生里盟盘点!!盟生!旦盟塑鲞筮!翻£!坐』Qe!!!!!堂】,塑业!幽!,!型塑,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戴荣平董方田郑霖王造文于伟泓许卓再晁炜静P11r【schel视网膜病变是指胸腹部严重的挤压伤或粉碎性骨折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乳头周围的棉絮斑、出血、视网膜黄白色斑等改变。

而PLI鹏cher样视网膜病变是指在非外伤的全身性疾病中眼底出现Pun8cher视网膜病变的特殊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Purt8cher样视网膜病变具有与Punscher视网膜病变相类似的眼底表现,但由于继发短篇论著于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

现将我院2002至2006年问诊治的1l倒(21只眼)Punscher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患者中,经眼底彩色照相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nu叫e8ceinandography,FFA)检查证实为P叫scher围l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Il工l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彩色图像和FFA图像。

A示右眼底彩色图像,可见视乳头周围大量棉絮斑,颞上视网膜点状出血,黄斑部鼻侧可见黄白色Plln虮h盯斑;B示左眼底彩色图像,口』见视乳头周围大量棉絮斑,视网膜表而片状出血,黄斑区大量黄白色PLlnscher斑,黄斑呈假性樱桃红点;c示右眼FFA晚期图像,可见萤斑区视网膜小动脉阻塞,黄斑无『f『L管区扩夫,小『|『【管渗漏荧光:D示左跟FFA动脉期图像,可见视乳头用田小动脒阻塞,后极部视网膜广泛尢荧光灌注区作者单位:100730中吲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枷和医院眼科眼科研究叶1—0主竖垦整壁盘!!!!至j旦筮塑鲞筮§翻£虫』塑P!!型!些,丛盟!塑!:!堂!!。

一坠圭样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ll例(21只眼),其中男性3例(6只跟).女性8例(15H跟);双眼10例,单眼1例;年龄9~53岁,平均24岁。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2例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2例
h a u o i a i i l n i n n e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t g r b e l r u g r y r n e c d mp a t n o p ro a i ta e u a s r e l n y
s lr e o w t r t u ae h au o i a i i l t n d r — e e t my ih e i l t d y r n e c d mp a a Ia e c l n
b clc my n luo ugr [.Ac hh mo cn euet i acma sre J o g y J t Opta l a d a l S
2 8 3 2 9—0.
[】 S n w n S B r a 7 aq a V , u n S, Tj ai , e 1.A i i me m ew n S t a mno c m— t
b a e ta s l n a i n: r v e o c re t i d c t n i t e rn rn p a tt o a e i w f u r n n ia i s n h o
maae e to p tam c dsres 【J n i p tam l n m n fo hh i i d r J.Ida J O hh lo , g l o n 2 0 ,54: 2 0 075 ( 2 l 6. )5 一 [】 刘 兆 荣 .王 杰 .非 穿 透 性 小 梁 手 术 联 合 双层 羊 膜植 入 物 治 疗 青 8 少 年 型 青 光 眼 【.中华 眼 科 杂 志 ,0 4,0 2 :8 8 . J 】 2 0 4 ( )7 — 1 [】 叶 纹 . 静 芬 , 一 声 .羊 膜 植 入 在 非 穿 透 性 小 梁 切 除 术 中 的 应 9 孙 钟 用 【.眼 科 学 报 ,02,82 :6 7 . J 】 20 1 ( )7 — 9 [O 1】李 美 玉 .青 光 眼 学 [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4:3 —0 . M】 人 20 19 6 2 [l 1】王 艳 , 兴 怀 , 樊 荣 , .非 穿 透 小 梁 手 术 失 败 原 因 与 再 次 手 孙 孟 等 术 部 位 选 择 【.中华 眼 科 杂 志 ,0 33 ( )8 — o J J 20 ,9 2 :7 9 . [2 1】李 美 玉.非 穿透 性 小 梁手 术 联 合 透 明 质 酸 钠 生 物 胶 植 入 术 的 I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中华 眼 科 杂 志 ,0 ,76)4 4 4 7 J 】 2013 ( :0 — 0 . [3 D h n 1】 aa E, Due a MU o pnt t g ft t n ugr o rsdu .N ne er i ir i sre fr a n la o y gac m :ot lb ugr nyJ.J C t atR f c ug l o a cnr y sre ol[ aa c er t r , u o y ] r a s

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2例

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2例

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2例发表时间:2013-04-15T13:55:08.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毛彦琪刘贵锋[导读] 讨论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Purtscher病)临床较少见,是因车祸、地震等意外发生头颅、胸腹和四肢等处的严重挤压伤,而导致的一系列视网膜损害[1]。

毛彦琪刘贵锋(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518112)【关键词】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86-02例1 患者男,29岁。

主因车祸致头部外伤3小时于2010年7月16日急诊收入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诊断: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抢救治疗8天清醒后发现右眼视物不清,无眼部红肿疼痛,既往无眼病史。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前20cm指数,左眼1.0,左眼前节及眼底大致正常,右眼角膜清亮,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正圆约4.0c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眼底视盘色淡,界欠清,视盘周围散布大量片状出血,并见散在的棉绒斑,视网膜静脉迂曲,后极部视网膜呈浅灰色水肿,病灶波及黄斑部,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消失。

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后诊断为右眼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

治疗:给予银杏达膜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安妥碘、B族维生素肌肉注射,口服泼尼松40mg,每日1次,逐渐减量,同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等药物,1月后右眼视力0.5,眼底出血及渗出大部分吸收。

例2 患者男,37岁。

头部撞击伤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6天,于2012年1月14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6天前因车祸致头部撞击伴昏迷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经治疗清醒后发现左眼视物不清转诊我院。

既往无眼病史。

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5,矫正不提高,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视盘色正,境界清晰,视盘周围视网膜散在线状出血,片状棉絮状渗出,视网膜静脉轻度扩张,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见症状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见症状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见症状*导读: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pigmentarydegeneratiooftheretina)在历史上曾称为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pigmentosa)。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本病为遗传性疾病。

是一类视功能进行性损害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性连锁隐性三种。

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显性次之;性连锁隐性遗传最小。

此病多累及双眼。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世界上发病率为5/1000-----1/20000,在我国的群体发病率约1/3467。

此眼疾为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最终可导致失明。

常见症状表现为夜盲;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

开始时轻,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极少数患者早期亦可无夜盲症。

视网膜色素变性后,在视野、中心视力、色觉、眼底等方面均有相应的症侯变化。

视野与中心视力: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

其后环形暗点向中心和周边慢慢扩大而成管状视野。

中心视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随症状发展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失明。

色觉:多数患者童年时色觉正常,其后渐显异常。

典型改变为蓝色盲。

眼底:视神经乳头蜡黄色,血管呈一致性狭窄,尤以动脉显著。

始于赤道部有骨细胞状色素沉着,有呈不规则的线条状以后,色素沉着向中心和周边部扩展。

荧光造影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有时可见黄斑部,后极部甚至周边部荧光渗漏。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隐性遗传患者发病早、病情重,发展快,预后极为恶劣。

以30岁左右时视功能极度下降,至50岁左右接近全盲。

显性遗传患者则反之,偶尔亦有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趋于静止者,故预后相对地优于隐性遗传型。

西医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扩张血管,以及组织疗法和支持疗法等。

海绵状颈动脉血管瘤行线圈栓塞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和Horner综合征

海绵状颈动脉血管瘤行线圈栓塞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和Horner综合征

海绵状颈动脉血管瘤行线圈栓塞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和Horner综合征Castillo Jr. B.V.;Khan A.M.;Gieser R.;Shownkeen H.;刘玮【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年(卷),期】2005(000)006【摘要】Background: Coil embolization i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reating intracrani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by inducing thrombus formation. It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manage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and avoid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clipping. Occasionally, embolic complications occur which result in transient or permanent loss of vision. Methods: Case report of a 29- year-old Caucasian woman who under went coil embolization and balloon occlusion of an intracavernous carotid aneurysm. Shortly thereafter she described visual changes and a droopy eyelid. Results: Examination revealed pupillary miosis and mild ptosis of the right upper lid. Perimetry showed an arcuate scotoma superiorly and an inferonasal step in the right eye. Fundus examination revealed multiple cotton-wool spots along the peripapillary area and along the temporal vascular arcades reminiscent of Purtscher retinopathy. After 4 weeks, she had marked improvement in her visual symptoms. Most of the cotton-wool spots had resolved and the visual field had normalized. However, the ptosis and anisocoria remained unchanged. Conclusions: Coil embolization i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reating carotid aneurysms.However, it carries the risk of ophthalmic events, warranting baseline ophthalmic examinations prior to such intervention.【总页数】1页(P46-46)【作者】Castillo Jr. B.V.;Khan A.M.;Gieser R.;Shownkeen H.;刘玮【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Loyol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2160 South First Avenue;Maywood;IL 60153;United States【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相关文献】1.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栓塞后切除1例 [J], 田锦林;杜亚辉;王伟;李云松;李春雷;陈硕飞2.血管瘤剥除术与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比较研究 [J], 买买提居马·对先;阿力木江·阿布力米提;艾尔哈提·胡赛;亚力坤·赛来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射频消融后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J], 范瑞芳;柴福录;万维喜;朱万坤;雍召生;李红梅;闫素芝;柴凡4.脑干出血后Horner综合征合并反Horner综合征1例报告 [J], 尹睿;邱彩霞;苏忠周5.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后的观察与护理 [J], 刘素贞;林涵颖;丁桂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urtscher综合征

Purtscher综合征

Purts‎c her综‎合征译名:普尔夏综合‎征别名:①远距离创伤‎性视网膜血‎管病;②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③视网膜淋巴‎漏;④脂肪栓塞综‎合征;⑤外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⑥Duane‎视网膜病;⑦Purts‎c her病‎;⑧Purts‎c her视‎网膜病变;⑨Valsa‎l va视网‎膜病。

概要:1910年‎P urts‎c her首‎先报道本病‎,主要特征为‎头部、躯干及四肢‎受挤压伤后‎发生的一种‎眼底出血和‎渗出性改变‎,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至‎4天内。

病因病理:最早Pur‎tsche‎r认为头部‎外伤引起压‎力突然升高‎,迫使脑脊液‎经视神经中‎央血管周围‎淋巴间隙,传导至视网‎膜血管周围‎淋巴间隙,使之破裂,进入视网膜‎内,形成白色渗‎出斑。

Elwyn‎反对Pur‎esche‎r的解释,因为颅内压‎升高时,不能压迫脑‎脊液进入视‎网膜中央血‎管周围淋巴‎间隙,他认为渗透‎液和出血的‎存在,表明血管舒‎缩紊乱。

Urban‎c k认为是‎脂肪栓子所‎引起,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如此‎,近代眼底血‎管造影表明‎,血循环尤其‎是小动脉循‎环紊乱可能‎为内皮破坏‎引起阻塞,本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眼部特征:1.在头部或躯‎干受挤压伤‎或骨折后1‎~4天内,出现单眼或‎双眼的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灰白‎色渗出物、出血、水肿和黄斑‎的改变,渗出物类似‎绒毛状或棉‎絮状,部位多在后‎极部、视网膜浅层‎、视乳头周围‎与邻近静脉‎的两旁,或在视盘与‎黄斑之间,边界不清。

出血多为火‎焰状或片状‎。

视网膜静脉‎怒张,弯曲及视乳‎头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2.在4~6周内出血‎和渗出基本‎吸收,眼底可恢复‎正常,但常遗留轻‎度色素紊乱‎,若黄斑受损‎较重或视经‎萎缩,则视力永久‎性减退。

3.当渗出消退‎后,可见渗出物‎由点状或线‎状构成,与神经纤维‎走行一致。

普罗特斯综合征

普罗特斯综合征

普罗特斯综合征普罗特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一系列的身体畸形和智力发育的异常。

该综合征最早由英国医生阿奇博尔德·普罗特斯(Archibald Probst)于1954年首次描述,因此得名。

普罗特斯综合征属于一类神经发育异常病症,主要以面部和头部的特征异常为主要表现,包括眼睛、鼻子和颌骨等。

同时,普罗特斯综合征还常伴随智力发育的迟缓或残疾、语言能力减弱、行为问题等其他神经系统的异常。

普罗特斯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已被发现与基因突变相关。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普罗特斯综合征的症状出现。

目前已经鉴定出与普罗特斯综合征相关的几个基因,其中包括DYRK1A、MBD5和RAB39B等。

普罗特斯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

面部和头部的特征异常,如圆脸、斜眼、鼻子扁平、颔部退缩等,是普罗特斯综合征的鉴别特征之一。

此外,基因检测可以进一步确认诊断,尤其是针对已经鉴定出的相关基因的突变。

对于普罗特斯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智力发育的迟缓或残疾,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对于行为问题,可以采取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此外,定期的身体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的身体健康问题。

对于普罗特斯综合征的预后,由于该病症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康复和教育干预,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进展和生活自理能力。

然而,大部分患者的智力发育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终身的支持和照顾。

对于普罗特斯综合征的研究和治疗仍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深入了解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和其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可能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

总之,普罗特斯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和头部的特征异常以及智力发育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urtscher 及 Purtscher 样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分析夏朝霞;冯志贞;杨筱曦;陈向华;马演玲【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urtscher's and Purtscher-like retinopathies. Methods The visual acuity, etiology,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 FFA),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in 14 eyes of 8 patients with Purtscher's retinopathy and 22 eyes of 12 patients with Purtscher-like retinopathy. Results Purtscher's retinopathy was common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head trauma, chest compression or long bone fracture. Purtscher-like retinopathy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scleroderma, dermatomyositis, acute pancreatitis, mul-tiple myeloma,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and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syndrome. The fundus abnormali-ties in Purtscher's retinopathy included cotton-wool spots, Purtscher fleck, retinal hemorrhage, white retinal edema and op-tic disk swelling.Visual acuity was impaired at various degrees, and there was a notable difference in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visual acuity impairment. The overall prognosis after treatment is modest. Conclusion Although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rtscher's and Purtscher-like retinopathies, the main rea-sons that lead to visual acuity impairment are the 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ecapillary arterioles, retinal hemorrhage, ede-ma, and optic disk or macula swell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not as good as we had expected.%目的:探讨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8例(14只眼)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12例(22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病因、眼底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图像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致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常见外伤有严重的头部外伤、胸部挤压伤及粉碎性骨折;由全身疾病引起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急性胰腺炎、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羊水栓塞;眼底共性表现为:棉絮斑、Purtscher斑、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变白水肿、视乳头水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受损,预后差别大;总体疗效评价一般。

结论 Purtscher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病因虽然不同,但造成视力损害主要原因均为小血管闭塞、视网膜出血、变白水肿,视盘及黄斑区水肿。

治疗后可挽救部分视力,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505-508)【关键词】Purtscher;视网膜病变;血管闭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作者】夏朝霞;冯志贞;杨筱曦;陈向华;马演玲【作者单位】51065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51065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51065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51065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510655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少见情况,Otmar Purtscher 1910年首次描述了一例因严重头部创伤导致突然失明的综合征[1],发现患者双眼视网膜后极部上有多个白色斑块及出血,伴有严重的视力丧失。

此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和胸部挤压伤和头外伤等外伤有关,也见于许多非创伤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羊水栓塞等[2-4]。

用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来表述,以区别于外伤情况造成的视网膜病变。

论述中我们统一采用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来描述以上所有提到的情况。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自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例(14只眼)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12例(22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患者。

男13例(23只眼),女7例(13只眼)。

年龄10 d~2岁,平均为42.33±8.21岁。

诊断参考以下标准[5]:(1)有明确的外伤史或者非外伤的全身性疾病,眼底出现以下特殊表现。

(2)Purtscher斑:视盘周围棉絮斑,黄斑区的多灶视网膜变白区,通常在视网膜小动脉周围有约50 μm的透明区。

(3)视盘周围的视网膜前出血,周边视网膜大致正常。

(4)黄斑区假性樱桃红,黄斑水肿,浆液性脱离。

(5)视盘水肿。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见视网膜动脉闭塞,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

以上标准符合(1)+(2)+后4项任意之一。

有外伤病史的统称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无外伤史的统称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二、研究方法1.研究时间:视力下降或出现视物模糊作为起始时间;发病至确定诊断期间为治疗前病程。

出院后随诊时间按周计算。

2.视力评估:患者首诊时的视力测定为初始视力,随访最后一次为终末视力。

3.研究方法:分析临床病因、特征;监测指标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FFA。

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活血化瘀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结果一、病因本研究中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有严重的头部外伤、胸部挤压伤及粉碎性骨折;由全身疾病引起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急性胰腺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羊水栓塞。

二、临床特征1.视力:初始视力检查为眼前手动(HM)3只眼,数指(FC)至0.05者5只眼,0.1至0.6者25只眼,0.6以上者3只眼。

最短随诊4周,最长为52周。

经过给予活血化瘀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复查视力,提高不明显。

末次视力提高者仅5只眼,不变者23只眼,下降者8只眼。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视力对比病因眼数初始视力终末视力随诊时间(周)头部外伤、CRF 、急性胰腺炎 3 HM HM~0.01 6~32外伤、CRF、急性胰腺炎 5 FC~0.05 FC~0.2 4~40骨折、羊水栓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及多发性骨髓瘤 250.1~0.6 FC~0.8 4~52外伤、皮肌炎、硬皮病、SLE 30.6以上 0.6~1.0 8~26CRF: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系统性红斑狼疮,HM:手动,FC:数指2.体征:眼压的监测提示仅4例(7只眼)患者表现为一过性眼压增高, 1周内均转为正常。

眼底检查阳性体征包括: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棉絮斑;视盘周围视网膜前出血,血管扩张,周边视网膜大致正常;黄斑区多灶的视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视网膜变白区,通常在视网膜小动脉周围有约50 μm的透明区;黄斑区假性樱桃红,黄斑水肿,浆液性脱离。

FFA可见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先锋,灌注迟缓,视网膜荧光渗漏;沿视盘周围放射状出血,呈遮蔽荧光;视盘附近及后极部有多灶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其中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眼底照相及FFA表现,眼底视网膜外观可见典型的Purtscher's斑,假性樱桃红斑,视网膜小动脉周围清晰可见的透明区;2周后FFA表现右眼动脉栓塞,左眼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随诊1年后视网膜改变,表现为视盘苍白,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

见图1(A-F)。

三、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对比末次视力提高者仅5 只眼,不变者23 只眼,下降者8只眼,总体视力提高不理想。

见表1。

眼底照相及FFA末次检查,所有视网膜棉絮斑、Purtscher’s斑及出血基本吸收。

12 只眼视盘色淡甚至苍白,14只眼动脉变细呈白线,18 只眼视网膜呈灰白色,16 只眼黄斑区色素沉着,光反射暗或消失;FFA提示36 只眼后极部可见小动脉闭塞,19 只眼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荧光渗漏,9 只眼静脉呈串珠样或腊肠样,8 只眼可见斑驳样透见荧光。

讨论Purtscher’s 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视网膜出血和血管闭塞为表现的血管病变,1910年首次发现[1],定义为伴随严重头部创伤导致突然失明的综合征,患者视网膜上有多个白色斑块及出血,伴有严重的视力丧失。

国内众多学者也称之为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自从被发现以来,Purtscher’s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和胸部挤压伤和头外伤等外伤有关,长骨骨折患者有发生脂肪栓塞和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也见于许多非创伤性疾病。

即没有外伤史患者也可能有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此与多种全身性疾病有关。

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发生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分娩时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可见于产后,羊水栓塞可导致包括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在内多种严重并发症,如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D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