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合集下载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和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与同伴合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1)教师与幼儿分享自己的朋友故事,引发幼儿对朋友间情感的思考。

(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朋友故事,让幼儿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温暖。

2.情感体验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心心相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爱。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感受,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3.创意绘画活动(1)教师出示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一幅表现朋友间情感的画。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与分享(1)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成果。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认识到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朋友,学会用心去感受和珍惜友谊。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感交流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2.环境创设:教师利用教室环境,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要注重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情感教育中来。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幼儿们对朋友间情感的渴望和珍视。

在活动中,幼儿们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情感,也学会了与同伴合作。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目标:1.制作”心心相印卡”,借以表达对来自妈妈的关怀的感受以及自己能为妈妈做的事情。

2.感受母子间的亲情。

准备:1.与幼儿共同商议决定为妈妈制作一张”心心相印卡”(正面是孩子印象最深的一件妈妈关爱自己的事,反面是孩子最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

2.范例”心心相印卡”一张,心形卡片、油画棒人手一份,彩色穗子若干。

过程:1.组织幼儿观察”心心相印卡”。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妈妈在为孩子烧饭。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反面是什么呢?幼:是孩子在端水给妈妈喝。

师:这时候妈妈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幼:妈妈笑了,笑得很开心。

……师:你们知道这张卡片为什么要做成心形而且是双面的吗?幼:因为妈妈很爱孩子,孩子也爱妈妈。

师:这张卡片一面代表妈妈爱孩子的心,另一面代表孩子爱妈妈的心,我们就将它取名为”心心相印卡”,好吗?2.幼儿交流各自的构想。

师:等会儿我们也要来做这张卡.请你们先想一想、说一说你会在卡片两面分别画上什么。

(很多幼儿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构想,他们有的想画为妈妈叠衣服.有的想画帮妈妈擦地,还有的想画为妈妈捶背捶腿,等等。

)3.幼儿制作贺卡。

教师提醒幼儿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突出主要内容,并注意布局。

4.继续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我们把贺卡悄悄地藏在盒子里,先不要告诉妈妈,等到母亲节那天再送给妈妈,给妈妈一个惊喜,好吗?这可是我们的秘密。

延伸活动:1.商量并制作母亲节活动海报。

2.组织孩子们在舞蹈房布置活动环境。

3.幼儿分工,准备参加母亲节庆祝活动。

心心相印幼儿园大班教案

心心相印幼儿园大班教案

一、教案名称:心心相印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情感与表达二、课时安排:2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

四、教学材料:1. 情感卡片(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

2. 彩色笔、画纸。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情感卡片,展示不同的情感表达。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情感名称。

2. 活动一:情感表达游戏(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不同的情感角色。

幼儿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该情感,其他小组成员猜测是哪种情感。

猜对的小组得分,汇总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3. 活动二:情感绘画(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情感卡片,用画笔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感词汇作为启发,如快乐、生气、害怕等。

4. 活动三:情感分享(5分钟):邀请几名幼儿分享他们在绘画中表达的情感,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

其他幼儿可以倾听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案名称:心心相印幼儿园大班教案情感与管理七、课时安排:30分钟八、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情感与管理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

3. 教授幼儿应对冲突和压力的策略。

九、教学材料:1. 情感卡片(愤怒、悲伤、快乐、害怕等)。

2.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熊、小兔子等)。

3. 情绪管理手册(包含情感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十、教学步骤: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情感表达活动,引入情感与管理的话题。

教师展示情感卡片,让幼儿说出对应的情感名称。

2. 活动四:情感管理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关于情感管理的幼儿故事,如《小熊的心情日记》。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及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及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及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及教学反思(共)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母子间的亲情,制作“心心相印卡”,借以表达对来自妈妈的关怀的感受以及自己能为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心心相印》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制作“心心相印卡”,借以表达对来自妈妈的关怀的感受以及自己能为妈妈做的事情。

2.感受母子间的亲情。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与幼儿共同商议决定为妈妈制作一张“心心相印卡”(正面是孩子印象最深的一件妈妈关爱自己的事,反面是孩子最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

2.范例“心心相印卡”一张,心形卡片、油画棒人手一份,彩色穗子若干。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观察“心心相印卡”。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妈妈在为孩子烧饭。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反面是什么呢?幼:是孩子在端水给妈妈喝。

师:这时候妈妈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幼:妈妈笑了,笑得很开心。

……师:你们知道这张卡片为什么要做成心形而且是双面的吗?幼:因为妈妈很爱孩子,孩子也爱妈妈。

师:这张卡片一面代表妈妈爱孩子的心,另一面代表孩子爱妈妈的心,我们就将它取名为“心心相印卡”,好吗?2.幼儿交流各自的构想。

师:等会儿我们也要来做这张卡.请你们先想一想、说一说你会在卡片两面分别画上什么。

(很多幼儿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构想,他们有的想画为妈妈叠衣服.有的想画帮妈妈擦地,还有的想画为妈妈捶背捶腿,等等。

)3.幼儿制作贺卡。

教师提醒幼儿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突出主要内容,并注意布局。

4.继续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我们把贺卡悄悄地藏在盒子里,先不要告诉妈妈,等到母亲节那天再送给妈妈,给妈妈一个惊喜,好吗?这可是我们的秘密。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教案:心心相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友情、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复印本。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友情和互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心心相印》。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和意义。

3.教师示范和讲解文中的表达方式,如比喻、对比等。

Step 3:情感表达和沟通(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加工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4:思考和探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友情、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讨论结果整理成思维导图。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或帮助他人的事例,并阐述其意义和价值。

2.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教案《心心相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友情、帮助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节课可以更多地提供学生的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教案名称:《心心相印》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运用“心心相印”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学习词语:心心相印;
2. 听故事并讨论;
3. 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4. 进行情景游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复习前一堂课学过的词语:友爱、合作;
2. 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过词语“心心相印”?你们对它的理解是什么?
二、听故事并讨论
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故事内容;
2. 讨论问题:故事中的人们是如何体现“心心相印”的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三、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1. 准备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人正在互动;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这两个人是如何“心心相印”的呢?
四、进行情景游戏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情景,如:小明丢了钱包,小红主动帮助他找;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出他们是如何“心心相印”的;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小组的表演,可进行评比。

五、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总结“心心相印”的含义;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心心相印”。

教学资源:
1. 故事材料;
2. 图片资源;
3. 小组分组情景。

教学评价:
1. 学生听故事、观察图片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学生在情景游戏中的参与和表演;
3. 学生对“心心相印”理解的准确性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心心相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心心相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心心相印》含反思教学目标:1. 家园共同建立班级和谐友爱的氛围,培育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友情感情。

2. 把握与他人交往时的基本礼仪,建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表达自我,敬重他人。

3. 通过小组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学习心理帮忙的技巧,加强自我调整本领,加强心理韧性。

教学前期:老师带着孩子们玩“打电话”,示范如何打电话,如何问候对方,如何礼貌地结束电话。

然后引导孩子们本身打电话,每个孩子打两个电话,问候本身的同桌,对话时注意礼貌和细节。

教学过程:一、社交技能训练1. 小组互动游戏:分组孩子们进行猜图比赛,每组两人,一人发出描述,一人猜图,游戏完成后讨论相互之间的应答技巧,如确定、感谢、埋怨等。

2. 制作印章:孩子们可以相互使用本身制作的印章,制作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相互予以激励,折纸时相互帮忙,使孩子们养成对伙伴挂念的习惯。

3. 手工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DIY本身的公仔,其中一名孩子要助力另一名孩子,同时也接受别的同学的帮忙和建议。

二、情绪管理和心理帮忙1. 画心智图:小组内的孩子相互共享彼此心中的蓝海和绿洲,引导孩子们不吝表达本身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受到伙伴的支持和理解。

2. 信任练习:老师分别给每组孩子两个不同颜色的破布,并且确保每组孩子手上都有不同颜色的破布,让其中一个孩子先盲目闭眼睛,然后另一个孩子用本身手上的破布为盲目孩子缠上眼睛。

做完后由盲目孩子开眼密语,看看本身能否瞭解所用另一个孩子在纽扣孔堆边上的动作。

三、反思本次小组活动,孩子们通过手工和游戏等方式相互合作,同时也磨练了自身的多种技能,进一步加强了个体情绪管理和心灵韧性。

其次,孩子们在互助互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社会群体的认得和理解,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和友情的紧要性。

最后,老师也确定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感变化,切实为每一名孩子供应特定的帮忙和关注,共同打造一个敬重、信任、关爱、宽容的学习环境。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心心相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互助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不同的思维方式;4.通过情感交流与分享,促进班级的团结和友谊。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故事《心心相印》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感交流等方式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故事《心心相印》的大致情节,并提问学生对于互助与合作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并让学生先熟读故事,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情节演练。

3.小组讨论: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组成新的小组,让他们在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主人公为什么会选择帮助他人,这样做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等等。

4.分享经验:从不同的小组中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5.心得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以及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技能。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写成日记的形式。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注重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3. 评价学生对于互助与合作的理解和观点的表达;4. 对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故事《心心相印》2.整理出的教学PPT3.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活动板书教学反思:本次教案通过通过情感交流与分享,促进班级的团结和友谊。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互助与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促进班级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这一教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心心相印》
【活动目标】
1.制作“心心相印卡”,借以表达对来自妈妈的关怀的感受以及自己能为妈妈做的事情。

2.感受母子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商议决定为妈妈制作一张“心心相印卡”(正面是孩子印象最深的一件妈妈关爱自己的事,反面是孩子最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

2.范例“心心相印卡”一张,心形卡片、油画棒人手一份,彩色穗子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心心相印卡”。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妈妈在为孩子烧饭。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反面是什么呢?
幼:是孩子在端水给妈妈喝。

师:这时候妈妈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幼:妈妈笑了,笑得很开心。

……
师:你们知道这张卡片为什么要做成心形而且是双面的吗?
幼:因为妈妈很爱孩子,孩子也爱妈妈。

师:这张卡片一面代表妈妈爱孩子的心,另一面代表孩子爱妈妈的心,我们就将它取名为“心心相印卡”,好吗?
2.幼儿交流各自的构想。

师:等会儿我们也要来做这张卡.请你们先想一想、说一说你会在卡片两面分别画上什么。

(很多幼儿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构想,他们有的想画为妈妈叠衣服.有的想画帮妈妈擦地,还有的想画为妈妈捶背捶腿,等等。

)
3.幼儿制作贺卡。

教师提醒幼儿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突出主要内容,并注意布局。

4.继续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我们把贺卡悄悄地藏在盒子里,先不要告诉妈妈,等到母亲节那天再送给妈妈,给妈妈一个惊喜,好吗?这可是我们的秘密。

【延伸活动】
1.商量并制作母亲节活动海报。

2.组织孩子们在舞蹈房布置活动环境。

3.幼儿分工,准备参加母亲节庆祝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