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二首》示范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6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水平。
3.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歌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寂寞。
”这是林俊杰唱的《曹操》。
汝南名士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中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二、关于曹操那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不作评价。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理解曹操。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而曹操所写的《短歌行》是其传世名篇之一。
为何一曲短歌动古今,流传千古?我想它有打动我们的地方。
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哪里能打动读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三、解题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短歌行走近曹操,《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来说。
短歌节奏短促,低吟浅唱,适于抒发内心忧愁苦闷和胸怀抱负,是一种多用于宴会的歌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念一下相关内容。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13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2.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求贤若渴和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准确评价曹操其人及其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上,曹操作为一位名留青史的伟人,他的博大胸怀和豪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另外的魅力。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短歌行》。
二、解题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削平吕布,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
精音律,善诗歌,常横槊赋诗。
他的诗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格调苍劲雄健,慷慨悲凉。
三.诵读感受1.齐读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断句,领会节奏)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请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请你找出对人才的不同称谓或把人才比作什么?3.诗歌赏读: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阅读与鉴赏5曹操诗二首短歌行》课教学设计20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阅读与鉴赏5曹操诗二首短歌行?课教课方案20?曹操·短歌行?教课方案一、教材及学情之剖析本课是必修Ⅱ古代诗歌单元的第四课。
本诗是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诗篇当选教材的。
从艺术性上说,曹操的诗自然不可以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但也明显的表达了“建安风骨〞。
之因此能当选教材,大概还有以下三点原由:一来学生在初中学过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两首诗,对诗人也有必定认识;二来他的诗语言比较朴素,相对易懂;第三从人文性上考虑,曹操的诗中惜时奋进,盼望贤才、踊跃立功立业的思想对现代的青年学生有踊跃的熏染意义。
经过本单元前面几首诗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赏析重点有了根本理解,知道诗歌鉴赏的根本重点和步骤。
内容上,几处用典或是学生理解诗句的难点。
艺术手法上,诗中的比喻简单理解和掌握,学生应无困难,但“用典〞学生接触少,尚须教师点破明示。
二、教法和学法之考量1.本诗的教课,拟让学生在充足朗读的根基上,理解诗句,掌握感情和形象。
拟安排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等形式和环节。
2.教师在此前教课的根基上,环绕诗人的感情、抒怀主人公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指引、组织学生学习。
这个过程,表达教师的“导学〞作用。
3.环绕上述几个鉴赏角度,学生经过感知、涵咏等环节自主鉴赏诗歌,从而经过生生、师生沟通合作达成鉴赏建构过程。
三、教课流程之安排导入新课,文学知识简介。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和节奏〕学生默读,联合说明理解诗句。
〔教师巡堂答疑〕从“共皆欢笑〞出发,指引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生生、师生议论沟通。
个别问题商讨沟通。
〔如无,那么略去本步骤。
〕背诵,讲堂小结;部署课后拓展阅读。
1 / 11。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短歌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诗歌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水平,品味诗人使用比喻、典故、引用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使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龟虽寿》《观沧海》二、作者简介三、写作背景四、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波涛滚滚的长江边,满怀一统天下的壮志,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学生朗读,学生评价五、探寻情感作者的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请你体会本诗的感情线索,进一步理解本诗。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哪一个字?——忧(2)作者究竟“忧”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一)人生苦短(二)贤才难得(三)功业未就六、品读诗歌,探讨问题:1.思考: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协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即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即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2.思考:曹操仅仅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不但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我协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3.思考:曹操有很多人才,为什么还希望得到更多人才?曹操一生戎马倥偬, 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 当他持续取得成就的时候, 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 相对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基本情况;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学习诗歌中用典的手法,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诗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歌中用典的手法,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一起从文学方面来了解一下这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学习目标1、了解曹操的基本情况;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学习诗歌中用典的手法。
3、接受诗歌中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导学案反馈1、优秀个人:2、优秀小组:3、问题总结:①②③四、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五、创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六、初读本诗,整体感知1、带着对曹操本人以及曹操作诗背景的初步了解,全班齐读全诗,感受曹操当时的情感,并思考:最能体现本首诗情感的是哪个字?明确:忧2、情景重现。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当中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的片段。
学生讨论思考:曹操为什么而忧?从文中哪里能够看出来?要求:①讨论时间为5分钟;②小组口头展示为主,也能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③选择感兴趣的一句或几句实行有感情的诵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诵读。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43

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熟读诗歌,体会诗意。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诗歌第一段,体会诗歌意象及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中高尚的情感熏陶下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明晰诗意、修辞手法,从意象中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难点:培养诗歌鉴赏水平,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法:单人读,集体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实行点拨。
3讨论法: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加深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涌现无数英雄人物,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今天咱们上课之前,就先来猜一个英雄人物。
PPT展示:北上千骑卷平冈,南下万船烈火殇。
三分九州挟皇傲,一盏青梅俯视狂。
子衿初念失酒色,鹿鸣喑哑暗沉霜。
再斟豪酒对月歌,何人与我争帝王?这个英雄人物是曹操,关于曹操,能够说见仁见智,但我认为对他评价最全面的是易中天在《精彩三国》中的评述,他说:曹操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是官渡之战,失败的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无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找同学说一下。
二、作者简介PPT明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展示曹操图片PPT展示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抒情的《观沧海》和《龟虽寿》等。
其中观沧海引起大家的重视,17年高考题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曹操诗二首·龟虽寿》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曹操诗二首·龟虽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龟虽寿》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第五课《曹操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歌,作者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击败袁绍,平定北方,虽已五十三岁,但他踌躇满志,急欲一统天下。
此诗本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最后一章。
《步出夏门行》包括“艳”即前奏与四“解”。
“艳”着重写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题“观沧海”,写行军途经碣石山的观感;二解题“冬十月”,与三解题“河朔寒”,俱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题“龟虽寿”,写取得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而“龟虽寿”则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格调高昂,积极。
教材将这首诗编入“生命之思”的单元主题中,教学中应注意:一、古代英雄豪杰对自己使命与责任的体认;二、一个渐老之人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和人生思考。
教学目标:1.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3.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比喻在诗歌中的作用,并体会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2.借助《三国演义》或网络了解曹操生平,了解何为“建安风骨”,阅读并背诵他的另一首作品《观沧海》;3.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从传世影响的角度,可由《世说新语·豪爽》中大将军王敦的故事导入,原文如:“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据《晋书·王敦传》载,王敦权势越来越大,想控制朝廷,晋元帝既怕他又恨他,就重用刘隗等人,王敦心意不平,常咏曹操这首诗;2.从文学史的角度,可以由“建安诗人”或《观沧海》一诗导入。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已有学习《观沧海》一诗的学习经历,或熟悉曹操《观沧海》,当然由此诗导入最好。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8

《短歌行》教学设计曹操〔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通过诵读、美读揣摩语言,走进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2.辩证分析曹操之忧,体会诗人在诗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博大情怀。
3.体会诗歌使用恰当语言传达情感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1.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跟随曹操思考生命价值,探究生命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设想〕通过诵读、讨论分析、鉴赏探究,体味诗中“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在诗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博大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说到三国英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
他曾叱咤风云,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个性张扬的大英雄;在建安文学的舞台上,他是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穿越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依然鲜活在人们的口头心上,成为不朽的人物。
他是谁?(曹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首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一起走近曹操,去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去了解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板书:短歌行曹操二、初读诗歌-----诵其诗,通其意(一)学生自由朗读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
行是古代诗歌体裁。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花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诵读要求:(投影)1.读准字音如:譬(pì)如慨(kaǐ)当以慷子矜(jīn) 呦呦(yōu)可掇(duō) 契(qì)阔谈讌(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2.读出节奏-----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四言诗的节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特殊句子的节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读出情感(二)师生合作朗读朗读诗歌是读者和诗人情感的交流,老师很喜欢这首诗,下面我想邀请一位男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