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舍
骆驼祥子小说第10章读书笔记5篇

骆驼祥子小说第10章读书笔记5篇骆驼祥子第10章读书笔记1这个寒假我读了《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老舍。
这部小说把二十年代末期老北平人的生活作为小说的背景铺垫,把用人力拉车作为谋生途径的洋车夫祥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设。
从而托现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就社会的不公平。
它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北平镇里的祥子,他心里幻想着以自己的劳动和诚实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用三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因为战乱又丢失了他的车,但他并没有放弃,又开始攒钱。
后来,他与虎妞结婚,当生活一步步走入正轨时,虎妞因难产而死,而自己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也自杀了,他的人生又掉入深渊,而纯真的祥子逐渐被万恶的社会慢慢吞噬。
我好似看到了车厂、白塔、街道、巷子。
街上吵嚷着的人们,这就是几十年前老北京人的生活。
我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刘四爷的臭骂、兵匪的鞭子。
我好像看到了那个不管风吹雨打,烈日当空依然马不停蹄的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祥子。
但,最后虎妞惨死,小福子上吊,老马头倒在了街头,祥子也逐渐堕落。
我从中体会到了,就中国社会简直是一个“人间地狱”。
祥子的悲剧,揭露了压迫人们的无良知人和黑暗的旧社会。
被判了自私的个人主义,揭露了人们的不堪一击。
如果用反思想去思考,如果祥子承受住了打击,他应该还会积极的面对生活,并不会这样逐渐堕落。
所以这本书也正好告诉了我们,做人一定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就算遇到再大的打击要承受住。
就像雪莱所说的“上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你承受住了这次打击,那你必定会成长。
骆驼祥子第10章读书笔记2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
它以典雅的文辞,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意境,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
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
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出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
骆驼祥子第十章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大全

骆驼祥子第十章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大全《骆驼祥子》第十章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大全《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第十章中,祥子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仍然顽强地生活着。
以下是本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好词好句摘抄:1.“他似乎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冷,冷得他的心都结了冰。
”2.“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走,仿佛脚下是滚烫的炭火。
”3.“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忧郁,像一片荒凉的沙漠。
”4.“生活就像这碗苦药,你得一口一口地喝下去。
”5.“祥子觉得自己的心像一颗熟透的果子,已经被命运的手捏得稀巴烂。
”感悟:1.生活的艰辛:在第十章中,祥子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压力,但他从未放弃。
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在困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2.命运的无常:祥子虽然努力工作,但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他。
这让我们反思命运的无常,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3.人性的光辉:在艰苦的环境中,祥子仍然保持着善良和正直。
这种光辉的人性让我们感动,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4.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的苦难,祥子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这种意志力是我们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重要保障。
5.社会的现实:在第十章中,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黑暗和残酷。
这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社会现实的严峻,以及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信念。
总结:《骆驼祥子》第十章通过祥子的遭遇,展示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还能体会到人性的光辉和坚强的意志。
最新骆驼祥子第十章读书心得50字左右(三篇)

最新骆驼祥子第十章读书心得50字左右(三篇) 骆驼祥子第十章读书心得50字左右篇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著作之一,写的是祥子一生的踏踏实实却一波三折,开始,他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埋头苦干三年,毫无懈怠之意,一点一滴地凑钱,终于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正当他兴奋不已的时候,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冒险过城墙的时候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了。
理想在他的心中第一次破灭了。
他在逃跑的时候顺手带了几头骆驼,买了一笔钱,有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准备攒钱重新买一辆新车。
可是,不幸再次降临在了这可怜的阶级劳动人民身上,在他干包月时,遭到了一次搜捕,祥子辛辛苦苦攒了长时间的钱再一次被抢去,希望在他的心中再一次地破灭。
不过,虎妞又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再次有了车。
最后虎妞死了,祥子记住她对他的恩情,便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新车梦就被这样最后一次地破灭了。
然而,尽管希望经历了一次次破灭,祥子还是始终不言放弃,为了这个理想,他奋斗了一生,虽然最后结果依然是悲惨的——没有车,但是祥子身上的这一系列的事情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这一场悲剧归根究底还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腐败,地主以及贵族对阶级的劳动人民实施了欺压,多少渴望上进的心都被这样摧毁而逝去了,这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悲剧,发人深省!《骆驼祥子》这本书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失败与成功交替无常,主人公祥子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沧桑,而每次失败后从来没有言弃,大不了重头再来,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努力地奋斗了一生。
正是因为他的心里有着理想,才能向着心中的理想前进,胜不骄败不馁,脚踏实地地走完人生之路。
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并且不能气馁,遇上事情和困难后永远不能退缩,要像骆驼祥子一样有着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哪怕失败了,都不要放弃,大不了重头再来一次。
想想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他可是呕心沥血花费了宝贵的一生为了一个梦想,就是能买一辆新车,再看看我们的这些困难,无一不是芝麻大的,这又算得上什么呢?《骆驼祥子》揭示了二十年代的旧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这是旧社会的代表,主人公骆驼祥子浑身上下从肉体一直到灵魂都被这个灰暗的社会摧毁,最终一无所得,被世人所遗忘。
第十章 老舍

3、祥子的性格特点— —两面性
返
回
(1)憨厚能干、坚韧好
强,以劳动为本分、
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
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 印记(车与祥子=土 地与农民)小农意识、
狭隘的目光,个人奋 斗的思想
返 回
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 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 与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 了探索。
返
回 2、创造了一系列丰满的艺术形象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具有 极大的独创性和一定的 深度。
①老派市民——老马(《二 马》)、牛老者(《牛天赐 传》)、祁老人(《四世同 堂》)、张大哥(《离婚》)。
②新派市民——兰小山(《老张 的哲学》)、张天真、小赵
返 回
③城市贫民
祥子、老马(《骆驼 祥子》)、拳师沙子 龙(《断魂枪》)、 娼妓(《骆驼祥子》 中的小福子、《月牙 儿》中的母女俩等)
老舍 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
(三)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
1924年夏,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讲授汉语。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
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返 回
(二)《骆》的内容和人物
1、内容:
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 “拉上自己的车”而 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 描绘北京人力车夫的 悲惨命运。
因循苟且者祁老人祁天佑苦闷徘徊者祁瑞宣英勇反抗者祁瑞全钱默吟城市贫民李四爷小崔奴颜婢膝为虎作伥者如冠晓祁老人作为北京市民文化性格的化身从因循苟安回避一切纷争处处讲究北京市民特有的礼节到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
返 回
第十章 老舍
一. 生平与创作概况
骆驼祥子十章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十章读书笔记骆驼祥子第十章读书笔记骆驼祥子第十章,是这部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祥子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后,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一章中,老舍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旧北平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也呈现了祥子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在这一章的开头,老舍通过祥子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旧北平的街景。
那些熟悉的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都是祥子每日奔波的场所。
然而,这里没有田园诗一般的快乐,只有烈日下、雨雪中祥子艰难的身影。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祥子生活的艰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苦难。
祥子的形象在这一章中得到了深入的刻画。
他是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健壮的、伟大的人。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样的描述,使得祥子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让读者对他的遭遇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
在祥子的生活中,异性的纠葛成为了另一条重要的线索。
与虎妞、小福子、夏太太等人的纠葛,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祥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些纠葛与主线拧成一股,不断推进情节的发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和有张力。
在第十章的结尾,祥子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他开始意识到金钱的力量和社会的黑暗面。
这样的反思,不仅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也让祥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第十章是一个情感与思想交织的章节。
它不仅展现了旧北平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也呈现了祥子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这一章的故事情节紧凑、情感丰富,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老舍PPT课件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①虎妞——是一个复 杂的形象,引起读者 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 性,在中国现代男性 叙事中被妖魔化是相 当普遍的现象虎妞性 格的复杂性。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 削阶段的不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 合理愿望;
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 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层次与文化之间 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3、抗战之后(1937——1949)
1939年开始写剧本 有: 《残雾》,
《国家至上》(与宋 之的合写)、《张自 忠》、《面子问题》、 《大地龙蛇》、《归 去来兮》、 《桃李 春风》
4、解放以后(1950——1966)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 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 院》《女店员》、《全家福》、《宝 船》、《神拳》等。
(1)憨厚能干、坚韧好 强,以劳动为本分、 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 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 印记(车与祥子==土 地与农民)小农意识、
狭隘的目光,个人奋 斗的思想
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 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 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 索。
祥子为什么堕落?是腐败的环境、恶 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人性。
(二) 老舍创作的发展
1、英国时期 (1924——1929)
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 索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 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中《月牙儿》、《断魂枪》目光移
向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述展开情节, 语言比较优美,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②刘四:残忍霸道、 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 象,视金钱超过女儿, 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骆驼祥子第十章的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第十章的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民国时期北京胡同里一个骆驼车夫的生活遭遇和奋斗经历。
第十章是小说中的关键章节,讲述了祥子在世俗利益面前的艰难选择和内心挣扎。
本文将通过阅读对第十章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第十章是整部小说中最为触动人心的章节之一,祥子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购买了一跑车,并展开了扩大生意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不与当地的黑帮交涉,甚至需要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祥子内心的善良和正直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他不得不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在这个章节中,可以看到祥子的性格和命运的悲剧。
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人,但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变得越来越现实和现代。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反映了社会中许多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心理状态。
他的悲剧也是许多人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巧妙地描绘了祥子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他不断地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徘徊,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不断地走向了更深的深渊。
这种情节的设计,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章节中,作者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呈现。
通过祥子这个普通人物的命运,作者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弱者在社会中的处境。
整个故事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让人深思和感慨。
第十章是《骆驼祥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它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通过对这个章节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这个章节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情节的设计,更在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2000字】【不足之处:本文中对于第十章的具体情节和细节描述不够充分,同时在分析和阐释方面有所欠缺。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章 老舍

老舍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 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 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 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 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 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 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 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 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 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 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 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 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 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依恋。而这一切又是通过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他第一个把“乡 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描 写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 铺写世态,如此真实而又有世俗品位,赢得了知识分子之外的众多 读者。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 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的象征,一说到 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本章完] 返回目录
1946年老舍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建国不久应召回 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 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 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 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 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 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 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 宽广,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 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二马》。 •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 亚回国。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 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 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 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 《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 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把“京味”与幽默 作为一种风格来理解与体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 写。 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如“官样”的 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散、谦和、温厚的 生活,等等。注意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对“北 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的情感上的矛盾以及“挽歌情 调”。 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2.人物形象
•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 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 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 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 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 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 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 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 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 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 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 “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1946年老舍在耶鲁大 学演讲后与曹禺(右) 合影。当时老舍对曹禺 说:“我喜欢耶鲁,这 儿中国人多,都说中国 话,真痛快!”
1953年夏老舍一家人在院中合影。左起老舍、 胡絜青、舒立、舒乙、舒雨、舒济。
1960年7月23日,老 舍(右)在参加中国文 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 表大会时,与主席团其 他成员受到毛主席接见, 右二为梅兰芳,右三为 田汉。
《诗人》
• 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山川之美,他的心要 世界进步,要人人幸福,他的居心与圣哲相同, 恐怕就不屑于或来不及再管衣衫的破烂,或见 人必须作揖问好了。所以,他被称为狂士、疯 子。这狂士对那些小小的举动可以无关宏旨而 忽略,叫大事就一点也不放松。在别人正兴高 采烈歌舞升平的时节,他会极不得人心的来警 告大家。大家笑得正欢,他会痛哭流涕。及至 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会以身谏,他投水,他殉 难。
•
•
• •
思考题
• 1、祥子的悲剧在今天的农民工身上会 不会重演? • 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对当代文学有 什么启发?
参考资料
•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 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 抗日多有贡献。 •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 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 译成英文。 •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 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 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 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 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
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 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 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 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 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 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 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 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 严重的作用。 •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 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 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 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 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 舍特•
1、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 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而这主要是通 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 老舍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 俗描写来达到的。老舍笔下的市世界和人文景观,已 经成为文化史的象征。因此,应把“市民世界”的分 析作为理解老舍成就的切入点。分析中应注意把握老 舍“视点”的独异性:他关注的并非阶级或阶层的划 分,而是“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老舍 与“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
思考题
• 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同西方文学中 的市民形象有什么不同? 2、老舍在创作风格上同狄更斯有什么 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骆驼祥子》 及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
• 一、《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 1、主题: • 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 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样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 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 • 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 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 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 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老舍这类探索现 代文明病源的作品,在30年代是很独特的。
第十章 老 舍
教学要点:
• 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 2、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一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一、老舍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 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 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 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 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 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 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 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 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 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 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 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 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 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 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 社会的产物。
•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 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 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 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 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 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 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 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 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 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 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 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 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 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 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 •
2、老舍笔下几类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老派市民”,主要通过揭示其精神病态,批判 传统文化的落后性;(《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 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天佑; 离婚中的张大哥等) • “新派市民”,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 涵有西方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 的反思与批评;(《离婚》中的张天真;《四世同堂》 中的祁瑞丰、冠招娣等) • “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又常常体现老舍倾 向传统的道德观。(《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赵 子曰》中的赵景纯;《二马》中的李子荣;《离婚》 里的丁二爷;《四世同堂》中的天佑太太、韵梅、钱 默吟等)
3、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 以祥子的希望、挣扎、毁灭为主线,交织成一幅相互 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 不同地位、不同命运的家庭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对人 物内心世界的剖视,是很成功的。并且,老舍写人的 内心世界,总是通过叙述去写,使人看去这仿佛不是 在描写,而是在叙说,这是他写人物心理状态的独特 之处。 •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结又 朴素,基本克服了早期作品中为引人发笑而出现的贫 嘴油舌。同时,也创造性地融化了欧化句法,形成了 一种自然朴实、俗而能雅的小说语言,较为典型地代 表了老舍的俗白的文体风格。
• •
•
• •
•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 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 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 《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 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 《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 成章》。 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 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