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实验名称:优化设计上机实验

学院:实验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要求

1. 采用MA TLAB等编程语言,编写优化程序,计算优化结果;

2. 完成大作业书面报告,对每个题目进行分析建模,包括: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二、优化分析

1. 镗刀杆(销轴)结构参数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试在满足强度、刚度条件下,设计一个用料最省的方案”,即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设计方案的质量(体积)最小。

最直接的思路为,控制长度L和直径d最小。而根据条件分析,亦可通过改变截面形状(改变轮廓形状、使截面空心等)、改变不同L处截面形状等复杂的空间质量分布模式等,来到达最优的目的。

为便于分析,此处选择设计变量为刀杆直径d、长度L(实际可直接取最小值)为设计变量。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刀杆用料最省,即体积最小:

V=1

4

πd2L→min

x1=d,x2=L 则目标函数为

min f X=V=1

πd2l=

1

πx12x2=0.785x12x2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应有:

σmax<σ

τmax<τ

f max

σmax=32

πd3

M Z2+0.75M n2≤[σ]

τmax=16M n

πd3

≤[τ]

f max=PL3

≤[f]

L≥80

2. 梯形截面管道参数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设计管道的参数,即取管道截面的高度h、底边长度c、底边与侧边所夹锐角θ为设计变量。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已知管道内液体的流速与管道截面的周长S的倒数成正比例关系,当液体流速最大时,则管道截面周长最小:

S=2h

+2c+

2h

→min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管道的截面面积一定,则有:

A=h c+h

=64516

管道截面为梯形,则有:

0<θ<

π

h>0

c>0

3. 厂址选择问题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设位于i地的工厂从j地购买的原材料质量为B ij,位于i地的工厂向j地销售的产品质量为S ij。即设计变量为B ij ,S ij (i,j=A,B,C)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记i、j两地距离为L ij(i,j=A,B,C),记i地生产费用为P i(i=A,B,C)题目要求总费用最小:

C=5000B ij L ij+5000S ij L ij+S i P i→min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从各地购买的原材料总和小于等于其产量

在各地销售的产品总和小于等于其销售量

(S ij?1 3

j

B ij)<0

S ij

j

?5<0

4.桁架结构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对该桁架优化设计使其质量最轻”,题目给出的限制条件较少。同样可认为优化算法中,可以改变每根杆的截面形状、改变每根杆上不同位置处的截面形状,或者仅改变每根杆的直径,使得体积最小,即质量最轻。

所以,取每根杆的直径d i(i=1,2,3,…,10)为设计变量。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桁架质量最轻,即总体积最小。忽略连接处体积变化,则有:

V=

1

πL i d i2→min 10

i=1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各根杆在同一节点处位移相等

相应杆在节点1、6处位移为零

σi max<σ (i=1,2,3, (10)

5.半圆弧拱结构截面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求截面应力小于20MPa的最优设计”。认为最优设计为用料最少,假定各处截面形状一致,即求截面面积最小。同时,假定截面形状固定为题目所示的“口”字形,则可以取设计变量为高度H、宽度B、壁厚T。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用料最少,即截面面积最小:

S=BH?B?2T H?2T=2TB+2TH?4T2→min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截面应力小于20MPa,即:

σmax<20 MPa

截面为“口”字形:

B>0,H>0,T>0

B>2T,H>2T

6. 正方形板拓扑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试用拓扑优化对其体积进行优化,使其质量最小,刚度最大”。则设计变量应为正方形板的质量在体积上的分布。考虑到其厚度相对宽度极小,可认为设计变量为其质量在面积上的分布X。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设正方形板的质量为f M X,正方形板的刚度f S X,则有:

f M X→min

?f S X→min

所以优化目标函数可为两个函数的加权函数:

g f M,f S→min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正方形板左边的变形为0

质量在边界范围内连续分布

σmax<[σ]

附:参考程序

1. 镗刀杆(销轴)结构参数优化

①优化目标函数:

function f=taget(x)

f=pi/4*x(1)^2*x(2);

②约束条件:

function[c,ceq]=mycon(x)

c(1)=((10000*x(2))^2+(0.75*100000)^2)^0.5/(pi*x(1)^3/32)-120;

c(2)=100000/(pi*x(1)^3/16)-80;

c(3)=10000*x(2)^3/(3*200000*pi*x(1)^4/32)-0.1;

ceq=[];

③主程序:

A=[0 -1];

b=[-80];

Aeq=[];

beq=[];

lb=[0;0];

ub=[inf;inf];

x0=[1;80];

options=optimset('LargeScale','off','display','iter');

[x,fval]=fmincon(@taget1,x0,A,b,[],[],lb,ub,@mycon1,options)

④计算求解:

2. 梯形截面管道参数优化

①主程序:

lb=[0;0;0];

A=[0 0 1];

b=[pi/2];

ub=[inf;inf;inf];

x0=[64516^0.5;64516^0.5;pi/2];

[x,fval]=fmincon(@taget2,x0,A,b,[],[],lb,ub,@mycon2)

②优化目标函数:

function f=taget2(x)

f=-1/(x(1)+2*x(2)/sin(x(3))+x(1)+2*x(2)/tan(x(3)));

③约束条件:

function[c,ceq]=mycon2(x)

ceq=(x(1)+x(1)+2*x(2)/tan(x(3)))*x(2)/2-64516;

c=[];

④计算求解:

3. 厂址选择问题

①优化目标函数:

function f=fun01(x)

f=75*x(1)+50*x(2)+75*x(3)+100*x(4)+50*x(5)+100*x(6)+150*x(7)+240*x(8)+210*x(9)+1 20*x(10)+160*x(11)+220*x(12);

②约束函数:

function[c,ceq]=con01(x)

c(1)=x(1)+x(2)+3*x(7)+3*x(8)-x(3)-x(5)-20; %A地的原料不能超过20万t

c(2)=x(3)+x(4)+3*x(9)+3*x(10)-x(1)-x(6)-16; %B地的原料不能超过16万t

c(3)=x(5)+x(6)+3*x(11)+3*x(12)-x(2)-x(4)-24; %C地的原料不能超过24万t

c(4)=x(9)+x(10)-5; %B地建厂规模不能超过5万t

ceq(1)=x(7)+x(9)+x(11)-7; %A地年消产品7万t

ceq(2)=x(8)+x(10)+x(12)-13; %B地年消产品13万t

③主程序:

x0=[0,0,0,0,0,0,0,0,0,0,0,0,] %初值

lb=[0,0,0,0,0,0,0,0,0,0,0,0,] %下限

ub=[Inf,Inf,Inf,Inf,Inf,Inf,Inf,Inf,Inf,Inf,Inf,Inf,] %上限

[x,fval]=fmincon(@fun01,x0,[],[],[],[],lb,ub,@con01) %调用函数fmincon,最优求解

④计算求解:

4.桁架结构优化

①空间转置矩阵

function T=TransformMatrix(ie)

global gElementgNode

gElement=[5 6;4 5;1 2;2 3;2 5;3 4;2 6;1 5;3 5;2 4];

gNode=[0 0;1 0;2 0;2 1;1 1;0 1];

xi = gNode( gElement ( ie, 1 ), 1 ) ;

yi = gNode( gElement ( ie, 1 ), 2 ) ;

xj = gNode( gElement ( ie, 2 ), 1 ) ;

yj = gNode( gElement ( ie, 2 ), 2 ) ;

L = sqrt( (xj -xi )^2 + (yj -yi )^2 ) ;

c = (xj -xi )/ L ;

s = (yj -yi )/ L ;

T=[ c -s 0 0;

s c 0 0;

0 0 c -s;

0 0 s c ];

return

②求解单刚阵

function k=StiffnessMatrix( ie )

syms A1A2A3A4A5A6A7A8A9A10;

gMaterial=[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global gNodegElement

k=zeros( 4,4 ) ;

E = 1 ;

A = gMaterial(ie);

xi = gNode(gElement (ie, 1 ), 1 ) ;

yi = gNode(gElement (ie, 1 ), 2 ) ;

xj = gNode(gElement (ie, 2 ), 1 ) ;

yj = gNode(gElement (ie, 2 ), 2 ) ;

L = ( (xj -xi )^2 + (yj -yi )^2 )^(1/ 2) ;

k=[ E*A/ L 0 -E*A/ L 0 ;0 0 0 0;-E*A/ L 0 E*A/ L 0;0 0 0 0] ; T = TransformMatrix(ie ) ;

k = T*k*transpose(T);

return

③合成总刚阵求解

clear;

gK=sym('gK',[12 12]);

for i =1:1:12

for j =1:1:12

gK(i,j)=0;

end

end

for ie=1:10

T=TransformMatrix(ie);

k=StiffnessMatrix(ie);

global gElement

for i =1:1:2

for j =1:1:2

for p=1:1:2

for q =1:1:2

m = (i -1)*2+p ;

n = (j -1)*2+q ;

M = (gElement (ie,i)-1)*2+p ;

N = (gElement (ie,j)-1)*2+q ;

k = StiffnessMatrix(ie);

gK(M,N) = gK(M,N)+ k(m,n);

end

end

end

end

end

gK

K=gK(3:10,3:10)

F=[0;-4000;0;-4000;0;0;0;0];

Q=K^-1

U=Q*F

syms A1A2A3A4A5A6A7A8A9A10;

ang=[180 180 0 0 90 90 135 45 135 45]*pi/180;

P(1,1)=[cos(ang(1)) sin(ang(1))]*[-U(7);-U(8)]*1/A1

P(2,1)=[cos(ang(2)) sin(ang(2))]*[U(7)-U(5);U(8)-U(6)]*1/A2;

P(3,1)=[cos(ang(3)) sin(ang(3))]*[U(1);U(2)]*1/A3;

P(4,1)=[cos(ang(4)) sin(ang(4))]*[U(3)-U(1);U(4)-U(2)]*1/A4;

P(5,1)=[cos(ang(5)) sin(ang(5))]*[U(7)-U(1);U(8)-U(2)]*1/A5;

P(6,1)=[cos(ang(6)) sin(ang(6))]*[U(5)-U(3);U(6)-U(4)]*1/A6;

P(7,1)=[cos(ang(7)) sin(ang(7))]*[-U(1);-U(2)]*1.414/A7;

P(8,1)=[cos(ang(8)) sin(ang(8))]*[U(7);U(8)]*1.414/A8;

P(9,1)=[cos(ang(9)) sin(ang(9))]*[U(7)-U(3);U(8)-U(4)]*1.414/A9;

P(10,1)=[cos(ang(10)) sin(ang(10))]*[U(5)-U(1);U(6)-U(2)]*1.414/A10;

P

I=[A1;A2;A3;A4;A5;A6;A7;A8;A9;A10]*200;

P=P-I

④优化目标函数:

function f=taget3(x)

f=x(1)+x(2)+x(3)+x(4)+x(5)+x(6)+1.414*x(7)+1.414*x(8)+1.414*x(9)+1.414*x(10);

⑤计算求解:

5. 半圆弧拱结构截面优化

①主程序:

finish

/clear

l=0.3 !截面长度

h=0.3 !截面宽度

t=0.04 !截面壁厚

/PREP7

et,1,188 !定义单元类型beam188

!定义材料参数

mp,ex,1,3e11 !弹性模量

mp,nuxy,1,0.17 !泊松比

mp,dens,1,2500 !密度

!定义截面类型(回字形)SECTYPE, 1, BEAM,hrec,,0 SECOFFSET, CENT

SECDATA,l,h,t,t,t,t

!建立模型

k,1,0,20,0

k,2,20,0,0

k,3,-20,0,0

larc,2,3,1,20

!划分网格

lsel,all

lesize,all,0.1

mat,1

type,1

secn,1

lmesh,1

alls

fini

!求解

/SOLU

ANTYPE,0

!加约束

d,1,all

d,2,all

!加节点集中载荷

nf=NODE(0,20,0)

f,nf,fy,-2e5

solve

fini

!后处理,观察应力云图/post1

/eshape,1

plesol,s,EQV,0,1

②计算求解:

6. 正方形板拓扑优化

①材料设定:

②划分网格:

③添加约束条件:

④添加载荷:

⑤计算求解:

(版权归上传者所有)

西安交大结构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结构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1.实验背景 结构优化能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结构减重,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课程练习的有效补充。 2.实验课题 问题1:考察最速下降法、拟牛顿法(DFP,BFGS)、单纯形法的性能,使用matlab中的fminunc 和fminsearch 函数。 ●目标函数1: 目标函数,多元二次函数 其中,,,, 初值 ●目标函数2 1.3 结果分析: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牛顿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速下降法和单纯形法在求解超越函数时稳定性不佳,最速下降法迭代次数最少,单纯形法

迭代次数最多。 问题2:使用matlab中的linprog和quadprog函数验证作业的正确性。 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目标函数1 6 , 运行结果: 单纯形法的解析解 用两相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目标函数2 , 运行结果: 单纯形法的解析解 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目标函数2 , , 运行结果:

问题3:用Matlab命令函数fmincon求解非线性约束规划问题 ●目标函数1 运行结果: 迭代次数:8 ●目标函数2 运行结果: 迭代次数:16 问题4:用Matlab命令函数fmincon求解人字形钢管架优化问题。已知:2F = 600kN,2B = 6 m,T=5 mm,钢管材料E = 210 GPa,密度=, 许用应力[ ]=160MPa,根据工艺要求2m ≤ h≤6m ,20mm ≤ D≤300mm 。求h , D 使总重量W为最小。

求 目标函数1 运行结果:

迭代次数:8 问题5:修改满应力程序opt4_1.m 和齿形法程序opt4_2.m ,自行设计一个超静定桁架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要求: (1)设计变量数目不小于2; (2)给出应力的解析表达式; (3)建立以重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应力为约束的优化模型。 分别用满应立法和齿轮法求解图2超静定结构,已知材料完全相同, , , 2000,1500==σσ , 满应力法和齿轮法运行结果:

现代设计黄金分割法复合形法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机械优化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际上机计算可以达到以 下目的: 1. 加深对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独立编制或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3. 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及对每个实验项目的要求 1.明确黄金分割法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及程序框图; 吐 入「土 2?编制或调试黄金分割法应用程序; 1 黄金分割法 2 八' " 3 ?用测试题对所编程序进行测试; 4?撰写实验报告。 1.明确复合形法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及程序框图 等; 2 复合形法 4 2?编制或调试复合形法应用程序; 3 ?用测试题对所编程序进行测试; 4?撰写实验报告。 二、测试题 1. 黄金分割法程序测试题 1 )rn"何二?-10r+36,取坷=0 ,卜皿1, 沪 程序如下: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defi ne e 0.00001 序实验项目 学时 号 实验要求

#define tt 0.01 float function(float x) float y=pow(x,2)-10*x+36;// return(y); void finding(float a[3],float f[3]) float t=tt,a1,f1,ia; int i; f[0]=function(a[0]); for(i=0;;i++) a[1]=a[0]+t;f[1]=function(a[1]); if(f[1]=e) t=-t;a[0]=a[1];f[0]=f[1]; else{ if(ia==1) return; t=t/2;ia=1; for(i=0;;i++) a[2]=a[1]+t;f[2]=function(a[2]); if(f[2]>f[1]) break; t=2*t; a[0]=0;/ / 初始区间的下界值 求解的一维函数

优化设计报告

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 ) sin(1)(min 2 2 35x e x x x x f x -+-++= fun='(x^5+x^3+x^2-1)/(exp(x^2)+sin(-x))'; ezplot(fun,[-2,2]); [xopt,fopt,exitflag,output]=fminbnd(fun,-2,2) 输出: xopt = 0.2176 fopt = -1.1312 exitflag = 1 output = iterations: 12 funcCount: 13 algorithm: 'golden section search, parabolic interpolation' message: [1x112 char]

二维无约束非线性函数最优解 )12424()(min 2212 2211++++=x x x x x e X f x fun='exp(x(1))*(4*x(1)^2+2*x(2)^2+4*x(1)*x(2)+2*x(2)+1)'; x0=[0,0]; options=optimset('largescale','off','display','iter','tolx',1e-8,'tolfun',1e-8); [x,fval,exitflag,output,grad,hessian]=fminunc(fun,x0,options) f='exp(x)*(4*x^2+2*y^2+4*x*y+2*y+1)'; ezmesh(f); First-order Iteration Func-count f(x) Step-size optimality 0 3 1 2 1 9 0.717044 0.125092 1.05 2 15 0.073904 10 1.28 3 21 0.000428524 0.430857 0.0746 4 24 0.000144084 1 0.0435 5 27 1.95236e-008 1 0.000487 6 30 6.63092e-010 1 9.82e-005 7 33 1.46436e-015 1 4.91e-008 Local minimum possible. fminunc stopped because it cannot decreas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long the current search direction. Computing finite-difference Hessian using user-supplied objective function. x = 0.5000 -1.0000 fval = 1.4644e-015 exitflag = 5 output =

机电产品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上课时间:2015年春季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张旭堂

一、实验项目与实验目的 实验项目: 典型机电产品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 试验目的: (1) 掌握典型机电产品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软件环境组成,包括建模软件、分析软件、协同平台。 (2)自主设计产品模型、分析过程、优化目标。 (3) 对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编写上机实验报告。 二、实验环境 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如下图所示:包括产品CAD建模、有限元分析FEM、动力学仿真ADAMS和控制仿真MATLAB。计算机网络硬件环境和相应软件环境。图形工作站和路由器,安装协同设计仿真软件。

型 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组成 三、实验原理 典型机电产品协同设计仿真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利用CAD建模工具,建立产品模型; 2)利用ADAMS建立产品运动学模型; 3)根据CAD和ADAMS传过来的结构模型和边界条件分析零件应力场和应变场; 4)用ADAMS分析得到的运动参数(位移、速度)。

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组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总体方案设计 SysML语言是UML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一种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用于软件系统的可视化建模)在系统工程应用领域的延续和扩展,是近年提出的用于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多用途建模语言,用于对由软硬件、数据和人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的集成体系结构进行可视化的说明、分析、设计及校验。 在这里我们绘制参数图如下。在下面的参数图中,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部件的相互约束情况。

实验报告-优化设计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 系(教研室):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08 实验课程:优化设计姓名:学号:实验室号:_1# 607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优化设计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优化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本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掌握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些重要优化算法,并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优化问题的能力。 3)具有设计简单综合应用型程序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进度安排 1、进退法2学时 2、黄金分割法2学时 3、基于最优步长的坐标轮换法2学时 4、鲍威尔法4学时 三、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100台以上,并已安装Visual Basic 6.0。 四、实验要求 1. 设计程序总体编程结构,根据程序N-S图,设计编写出程序; 2. 完成程序调试,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3.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维护国 家财产不受损失; 2.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保持实验室内整洁; 3. 上机过程中注意保存程序,以免数据丢失,结束后应存储到个人移动设备并关闭计 算机; 4. 认真做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和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2.根据实验的内容,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给定的条件 是什么?要求的结果是什么?需要使用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整型、实型、双精度型、字符型等)?制定好程序总体编程结构。 3.根据程序N-S图,设计、编写出程序,在纸上编写好相关功能的事件代码。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 上课时间:2014年春季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金天国张旭堂

实验名称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分 指导教师张旭堂同组成员其他 1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 1.1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机电产品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软件环境组成,包括建模软件、分析软件、协同平台; (2)自主设计产品模型、分析过程、优化目标; (3)对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编写上机实验报告。 1.2 实验内容 (1) 轴的有限元分析 (2) 基于Adams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1.3实验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1.3.1使用软件 本实验使用软件为Adams及abaqus,利用Adams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利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 1.3.2实验设备 计算机。 1.4实验结果 1.4.1基于ADAMS 的运动学仿真 (1)构造ADAMS样机机械模型 根据指导书建立铲车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可以通过专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然后导入ADAMS,也可以直接用ADAMS建模。利用ADAMS建模过程在《adams 运动仿真例子》中有详述,直接给出建模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铲车模型 (2)构建约束 根据要求构造四个约束:基座和座架之间的创建转动副,轴肩与座架间构建转动副,铲斗与悬臂间构建转动副,悬臂与轴肩之间构建平动副。构建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添加约束铲车模型 (3)添加运动 根据题意分别对四个运动副添加运动函数: (a)基座和座架之间的创建转动副:360d*time;

工程设计实验报告

工程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 学号:201103201207 姓名:李建树

通过对工程设计课程学习,我对工程设计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电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此报告,用RTD 的仿真设计过程来展示我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利用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和Proteus 仿真软件,设计一个简单的电阻温度检测器(RTD)。 一.温度检测器(RTD ) 1.传感器介绍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铂电阻传感器。铂电阻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的电阻器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特性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以铂电阻为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的关键是要能准确的测出铂电阻传感器的电阻值。按照IEC751国际标准,现在常用的Pt1000是以温度体系TCR=0.003851为标准统一设计的铂电阻。其温度特性是: 当-200℃

B = -5.775E-7 C = -4.183E-12 对于一个给定的基极电阻,在T ℃的RTD 电阻计算公式。 α αo o R T R T T T T R T R -=--+=)()) (1()(00 2.铂电阻温度传感器(RTD )工作原理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RTD )是用铂制成的热敏感电阻。当通过测量电压计算RTD 温度时,数字万用表用已知电流源测量该电流源所产生的电压。这一电压为两条引线上的压降加RTD 上的电压。然而在实际测量中,使用温度-电阻函数T (r )更便于测量与计算。 3.关于信息编码技术 仪器仪表应用中经常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电(PLC )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必须调整和传感设备的模拟输出信号,因此适当的AD 转换器的PLC 输入卡有关。这通常是由传感器驱动电器完成。有一些制造商使用的标准电压范围,其中包括0至1,0至50至100伏,每个对应的所需的检测由RTD 温度范围。 除了基于电压源信号,也是共用一个电流源进行的编码的模拟信息,这种方法提供了显着的抗噪声过电压运营商,因为双方共同的模式和正式模式的感应电压,而不会显着破换的电流可以容忍的。20mA 电流环路经常用于中度以上的传输距离,例如从一个侧面工厂传达模拟信号。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学》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一、有限元分析 (一)目的: 1、初步掌握有限元软件分析力学问题的过程,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等前处理功能,掌握各种计算结果的阅读。 2、掌握材料数据、载荷、约束的添加方法。 (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算例的有限元分析,并阅读其计算结果,提交一个算例的分析报告。 (三)计算实例 1、问题的描述 为了考察铆钉在冲压时,发生多大的变形,对铆钉进行分析。 铆钉圆柱高:10mm 铆钉圆柱外径:6mm 铆钉下端球径:15mm 弹性模量:2.06E11 泊松比:0.3 铆钉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应变0.003 0.005 0.007 0.009 0.011 0.02 0.2 618 1128 1317 1466 1510 1600 1610 应力 /Mpa

1、有限元模型。

3、应力云图,可选主应力或σx、σy、τxy、V on Mises应力、Tresca应力之一输出结果图片,指明你所选的应力的最大值及其位置。 (三)思考题: 1、如果要提高边界处计算精度,一般应如何处理? 答:在边界处划分网格 2、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选取的时候要将编号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选择,网格尽可能的小,这样结果就越准确。

实验二、优化实验 (一)目的: 初步掌握利用ANSYS软件或MATLAB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 (二)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算例的分析,并给出算例的计算结果。。 (三)算例 1.实际问题 梁的形状优化,优化目的是使梁的体积最小,同时要求梁上的最大应力不 超过30000psi,梁的最大挠度不大于0.5in,沿长度方向梁的厚度可以变化,但梁端头的厚度为定值t,采用对称建模。 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优化,两种方法优化结果。 子问题近视法目标ANSYS 百分比(TVOL)体积in3 3.60 3.62 1.004 (DEFL)挠度max in 0.500 0.499 0.998 (STRS)应力max,psi 30000 29740 0.991 第一阶法目标ANSYS 百分比(TVOL)体积in3 3.6 3.61 1.003 (DEFL)挠度max in 0.5 0.5 1.001 STRS)应力max,psi 30000 29768 0.992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优化设计实验报告(...)(1)

机械优化设计 实 验 报 告 姓名:欧阳龙 学号:2007500817 班级:07机设一班

一、黄金分割法 1、 数学模型 2()2f x x x =+,56x -≤≤ 2、 黄金分割法简介 黄金分割法适用于单谷函数求极小值问题,且函数可以不连续。黄金分割法是建立在区间消去法原理基础上的试探方法,即在搜索区间[],a b 内适当插入两点1α、2α,并计算其函数值。1α、2α将区间分成三段。应用函数的单谷性质,通过函数值大小的比较,删去其中一段,使搜索区间得以缩短。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的处置,如此迭代下去,使搜索区间无限缩小,从而得到极小点的数值近似解。黄金分割法能使相邻两次都具有相同的缩短率0.618,故黄金分割法又称作0.618法。 3、黄金分割法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目标函数*/ float ff(float x) { float y; y=x*x+2*x; return(y); } main() { float a,b,ab,Epsilon; float y1,y2,Alpha1,Alpha2; float Lambda=0.618; printf("please input the arear and Epsilon\n"); scanf("%f,%f,%f",&a,&b,&Epsilon); Alpha1=b-Lambda*(b-a),Alpha2=a+Lambda*(b-a); printf("%f,%f\n",Alpha1,Alpha2); y1=ff(Alpha1);y2=ff(Alpha2); printf("y1=%f,y2=%f\n",y1,y2); do {if(y1>=y2) {a=Alpha1; Alpha1=Alpha2; y1=y2; Alpha2=a+Lambda*(b-a); y2=Alpha2*Alpha2+2*Alpha2; }

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报告

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报告 (文章一):实验报告四年级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制作材

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活动2:玩小车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

机械优化设计一维搜索实验报告

《机械优化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 机械设计(2)班 姓名:邓传淮 学号:0901102008

1 实验名称:一维搜索黄金分割法求最佳步长 2 实验目的:通过上机编程,理解一维搜索黄金分割法的原理,了解计算机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3 黄金分割法的基本原理 黄金分割法是用于一元函数f(x)在给定初始区间[a,b]内搜索极小点α*的一种方法。它是优化计算中的经典算法,以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均匀、效果较好而著称,是许多优化算法的基础,但它只适用于一维区间上的凸函数[6],即只在单峰区间内才能进行一维寻优,其收敛效率较低。其基本原理是:依照“去劣存优”原则、对称原则、以及等比收缩原则来逐步缩小搜索区间[7]。具体步骤是:在区间[a,b]内取点:a1 ,a2 把[a,b]分为三段。如果f(a1)>f(a2),令a=a1,a1=a2,a2=a+r*(b-a);如果f(a1)

4实验所编程序框图(1)进退发确定单峰区间的计算框图

(2)黄金分割法计算框图

5 程序源代码 (1)进退发确定单峰区间的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x) pow(x,4)-3*pow(x,3)-5*pow(x,2)-14*x+46 main() { int k; double x,h,x1,x2,x3; double f1,f2,f3,f; double a,b; x1=0; h=1; x2=x1+h; f1=f(x1); f2=f(x2); if (f1>f2) { h=2*h; x3=x2+h; f3=f(x3);

哈工大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机电产品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软件环境组成,包括建模软件、分析软件、协同平台; (2)自主设计产品模型、分析过程、优化目标; (3) 对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编写上机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 (1) 轴或负载台的有限元分析 (2) 基于Adams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3实验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网络协同设计环境,如图1所示:包括产品CAD建模、有限元分析FEM、动力学仿真ADAMS和控制仿真MATLAB。计算机网络硬件环境和相应软件环境。图形工作站和路由器,安装协同设计仿真软件。 型 图1 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组成

典型机电产品协同设计仿真工作流程如下图2所示。 1)利用CAD建模工具,建立产品模型; 2)利用ADAMS建立产品运动学模型; 3)根据CAD和ADAMS传过来的结构模型和边界条件分析零件应力场和应变场;4)用ADAMS分析得到的运动参数(位移、速度)。 CAD模型 (STEP / IGES格式) 1.产品CAD建模 (CATIA) 3.CAE有限元分 析 (CATIA) FEM 分析结果 (应力、应变、模态) 2.动力学分析 (ADAMS) 驱动力、反应 时间 有限元输入载荷 4.控制仿真 (MATLAB) 运动参数:位 移、速度 动力参数:惯 量、载荷 图2 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组成 SysML语言是UML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一种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用于软件系统的可视化建模)在系统工程应用领域的延续和扩展,是近年提出的用于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多用途建模语言,用于对由软硬件、数据和人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的集成体系结构进行可视化的说明、分析、设计及校验。 在这里我们绘制参数图如下。在下面的参数图中,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部件的相互约束情况。

中科大《优化设计》课程大作业之约束优化实验报告

约束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力学系型号:联想y470 CPU:i5-2450M 内存:2GB 系统:win7-64位 求解问题: 如上是以下三个约束方法共同需要求解的问题,预估结果:在(x1,x2,x3)≈(23,13,12)点附近存在极值。其中,每个方法对应的初始条件分别为: (1)随机试验法 设计变量范围: 随机试验点数:N=1000 精度:eps=0.001 (2)随机方向法

初始点:x0=(25,15,5) 初始步长:a0=0.5 精度:eps=0.001 (3)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初始复合形:X=[20 23 25 30;10 13 15 20;10 9 5 0] 顶点个数:n=4 精度:eps=0.01 计算结果: 程序说明:主程序为main,运行main后按提示即可得到相应约束方法的求解结果。 程序如下: 1、主程序 clear; global kk; kk=0; disp('1.随机试验法'); disp('2.随机方向法'); disp('3.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while 1 n0=input('请输入上面所想选择约束优化方法的编号(1、2、3):'); if n0==1||n0==2||n0==3 break; end disp('此次输入无效.'); end disp(' '); disp('~~~~~~~~~~~~~~~~~~~~~~~~~~~~~~~~~~~~~~~~~~~~~~'); [xx,yy]=fmins(n0); fprintf('迭代次数为:%8.0f\n', kk); disp('所求极值点的坐标向量为:'); fprintf(' %16.5f\n', xx); fprintf('所求函数的极值为:%16.5f\n', yy); 2、调用函数 function [xx,yy]=fmins(n0) if n0==1 tic;[xx,yy]=suijishiyan();toc; elseif n0==2 tic;[xx,yy]=suijifangxiang();toc; elseif n0==3 tic;[xx,yy]=danchunxing();toc;

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AutoCAD使用的基本知识 2.AutoCAD基本命令使用 3.学习AutoCAD图形显示、图层和线性 实验一AutoCAD使用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AutoCAD的安装和起动(2)了解AutoCAD操作界面组成 二、实验设备: AutoCAD安装软件、多媒体电脑等。 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1. AutoCAD的安装非常方便,同其它软件包的安装基本一样,其要点如下: 在光盘上找到SETUP.EXE文件并执行; 在序列号对话框中输入正确的软件序列号; 在目标位置对话框中,可考虑将AutoCAD安装在空间相对富裕的驱动器下; 在安装类型对话框中,根据需要以及硬盘空间大小,合理选择安装类型为典型、完全、精简或自定义; 在文件夹名称对话框中,为AutoCAD指定一个程序文件夹。 2. AutoCAD操作界面的组成及作用 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工作界面的最上面,用来显示AutoCAD的程序图标以及当前正在运行文件的名字(第一个文件和没打开其他图形显示的是Drawing1.dwg)等信息。单击位于标题栏右侧的按钮,可分别实现窗口的最小化、还原、最大化以及关闭AutoCAD等操作。单击标题栏最左边AutoCAD的小图标,会弹出一个AutoCAD窗口控制下拉菜单,利用该下拉菜单中的命令,也可以进行最小化或最大化窗口、恢复窗口、移动窗口或关闭AutoCAD等操作,双击该控制图标可以关闭应用程序。 工具栏 工具栏是AutoCAD提供的一种调用命令的方式,它包含多个由图标表示的命令按钮,单击这些图标按钮,就可以调用相应的AutoCAD命令。 菜单栏与快捷菜单 AutoCAD的菜单栏由“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绘图”、“标注”及“修改”等菜单组成,这些菜单包括了AutoCAD几乎全部的功能和命令。 绘图区 绘图区是用户进行绘图和显示图形的区域,类似于手工绘图时的图纸。当鼠标指针位于绘图区时,会变成十字光标,其中心有一个小方块,称为目标框,可以用来选择对象,使其变成可编辑状态。 命令区与命令窗口 绘图区的下方是命令行及命令窗口。命令行用于显示用户从键盘、菜单或工具栏中按钮中输入的命令内容(命令不分大小写,可完整缩写);命令窗口中含有AutoCAD启动后所用过的全部命令及提示信息。用户可通过按F2键来打开

优化设计黄金分割法实验报告

机械优化设计黄金分割法实验报告 1、黄金分割法基本思路: 黄金分割法适用于[a,b]区间上的任何单股函数求极小值问题,对函数除要求“单谷”外不做其他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这种方法的适应面非常广。黄金分割法也是建立在区间消去法原理基础上的试探方法,即在搜索区间[a,b]内适当插入两点a1,a2,并计算其函数值。a1,a2将区间分成三段,应用函数的单谷性质,通过函数值大小的比较,删去其中一段,是搜索区间得以缩小。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的处理,如此迭代下去,是搜索区间无限缩小,从而得到极小点的数值近似解。 2 黄金分割法的基本原理 一维搜索是解函数极小值的方法之一,其解法思想为沿某一已知方向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点。一维搜索的解法很多,这里主要采用黄金分割法(0.618法)。该方法用不变的区间缩短率0.618代替斐波那契法每次不同的缩短率,从而可以看成是斐波那契法的近似,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也易于人们所接受。

黄金分割法是用于一元函数f(x)在给定初始区间[a,b]内搜索极小点α*的一种方法。它是优化计算中的经典算法,以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均匀、效果较好而著称,是许多优化算法的基础,但它只适用于一维区间上的凸函数[6],即只在单峰区间内才能进行一维寻优,其收敛效率较低。其基本原理是:依照“去劣存优”原则、对称原则、以及等比收缩原则来逐步缩小搜索区间[7]。具体步骤是:在区间[a,b]内取点:a1 ,a2 把[a,b]分为三段。如果f(a1)>f(a2),令 a=a1,a1=a2,a2=a+r*(b-a);如果f(a1)

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实验名称:优化设计上机实验 学院:实验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要求 1. 采用MA TLAB等编程语言,编写优化程序,计算优化结果; 2. 完成大作业书面报告,对每个题目进行分析建模,包括: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二、优化分析 1. 镗刀杆(销轴)结构参数优化 ①设计变量的选择 题目要求“试在满足强度、刚度条件下,设计一个用料最省的方案”,即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设计方案的质量(体积)最小。 最直接的思路为,控制长度L和直径d最小。而根据条件分析,亦可通过改变截面形状(改变轮廓形状、使截面空心等)、改变不同L处截面形状等复杂的空间质量分布模式等,来到达最优的目的。 为便于分析,此处选择设计变量为刀杆直径d、长度L(实际可直接取最小值)为设计变量。 ②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刀杆用料最省,即体积最小: V=1 4 πd2L→min 设 x1=d,x2=L 则目标函数为 min f X=V=1 πd2l= 1 πx12x2=0.785x12x2

③约束条件的确定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应有: σmax<σ τmax<τ f max0 c>0

详细设计实验报告

攀枝花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软件工程试验实验项目:项目详细分析实验日期:2016.6.3系: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班级:软件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吴建兵成绩: 【实验目的:】 a、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详细设计。 b、掌握详细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 【实验内容:】 a、进行用例设计,针对需求分析模型中的每个用例,基于体系结构和用户界面设计模型给出的设计元素,设计用例的软件实现方案。过程:分析模型中的交互图->用例实现的交互图->构造设计类。 b、子系统设计。确定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即,设置包含于其中的、粒度更小的子系统、构件和设计类,明确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实现体系结构模型中该子系统的服务提供接口所规定的全部功能和行为。模型:设计类图、状态图、活动图 c、构件设计。为实现构件的服务提供接口中规定的职责而在其内部设置子构件和类,明确它们的职责,定义其对外接口,确定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模型:详细设计类图。 d、类设计。对体系结构模型中出现的关键设计类,以及界面设计模型、子系统设计模型和构件设计模型中出现的类进行细化设计,以使它们足够精细,能够直接提交给软件构造阶段进行编码实现。模型:精化的类图、状态图、活动图。 e、数据模型设计。确定设计模型中需要持久保存的类的对象及其属性;确定持久数据的组织结构,等等。 f、汇总获得的所有设计模型,包括体系结构模型、界面设计模型、用例设计模型、子系统/构件/类设计模型、数据模型,在全局范围内检查并消解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剔除冗余性,最终形成设计规约(详细设计说明书)。 I 数据结构设计 用SQL语句建表: CREATE TABLE `privileges`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DEFAULT NULL,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报告浙江理工大学.docx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 报告 班级:X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X

一、外推法 1、实验原理 常用的一维优化方法都是通过逐步缩小极值点所在的搜索区间来求最优解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一元函数f(X)极大值点所处的大概位置,所以也就不知道极值点所在的具体区域。由于搜索区间范围的确定及大小直接影响着优化方法的收敛速度及计算精度。因此,一维优化的第一步应首先确定一个初始搜索区间,并且在该区间内函数有唯一的极小值存在。该区间越小越好,并且仅存在唯一极小值点。 所确定的单股区间应具有如下性质:如果在[α1,α3]区间内任取一点α2,,α1<α2<α3或α3<α2<α1,则必有f(α1)>f(α2) #include #define f(x) 3*x*x-8*x+9 //定义函数 int main() { double a0,a1,a2,a3,f1,f2,f3,h; printf(“a0=”,a0); //单谷区间起始点 scanf(“%lf”,&a0); printf(“h=”,h); //起始的步长 scanf(“%lf”,&h); a1=a0;

a2=a1+h; f1=f(a0); f2=f(a2); if(f1>f2) //判断函数值的大小,确定下降方向 { a3=a2+h; f3=f(a3); } else { h=-h; a3=a1; f3=f1; a1=a2; f1=f2; a2=a3; f2=f3; a3=a2+h; f3=f(a3); } while(f3<=f2) //当不满足上述比较时,说明下降方向反向,继续进行判断 { h=2*h; a1=a2; f1=f2; a2=a3; f2=f3; a3=a2+h; f3=f(a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