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伊立替康
贝伐珠 单抗
瑞格菲尼
西妥昔 单抗
奥沙利铂
雷替曲塞/TAS102
全程管理,最大化每个药物的临床疗效
中国结直肠癌化疗目前:四药时代
氟尿嘧啶
RF
雷替曲塞
FOLFOX
FOLFIRI
RALOX
RALIRI
奥沙利铂
伊立替康
------为临床带来了更多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
40%
Folfiri/Folfox (n=109) 2线治疗后TTP(月) 14.2
Folfox/Folfiri (n=111) 10.9
20%
15% 4%
2 线治疗后OS(月)
21.5
20.6
p 值: 无差异 结论:一线二线互换
0%
有效率 1 线(%)
有效率 2 线 (%)
Tournigand C et al, J Clin Oncol 2004
说明2:雷替曲塞的使用特点
——与5-FU跨线治疗无交叉耐药
1、R. J. Thomas, M. Williams, J. Garcia-Vargas. Clinical Oncology (2003) 15: 227–232
说明2:雷替曲塞的使用特点
说明雷替曲塞的使用特点
—— 一线等效、二线优效
主要终点:两线使用后无进展生存时间 次要终点: 中位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缓解率,安全性
说明2:雷替曲塞的使用特点
——关注5-FU跨线治疗的耐药问题
实验结果:两组方案最终获益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但同一方案 跨线比较,获益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
60% 56% 54% Folfiri/Folfox(n=109) Folfox/Folfiri(n=111)
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选择

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选择发表时间:2018-07-05T14:45:53.7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牛卫苹孙长岗[导读] 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可以选择以雷替曲塞为基础、或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青岛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中心潍坊市中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患例共5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以及进展生存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结直肠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结果:50例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16%(8/50),并无完全缓解(CR)病例;5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6例(12%)、稳定(SD)16例(32%)、进展(PD)28例(56%)。
结论: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可以选择以雷替曲塞为基础、或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提高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化疗治疗的有效性,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我国不同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治疗,可以选择以雷替曲塞为基础、或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基础性的一线化疗和二线化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耐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关于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选择,需要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患例共5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
50例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占总人数62%,女性患者19例,占总人数38%,患者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34.2±0.8)岁。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4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经放疗和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治疗组给予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方案。
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0.9%)明显高于对照组(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参考与应用。
关键词伊立替康;结直肠癌;转移性;疗效结直肠癌是全世界范围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1]。
尽管有了先进的化疗、放疗技术来辅助手术切除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仍很低。
盐酸伊立替康是喜树碱衍生物,相比喜树碱有较高的水溶性[2],可在体内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3]。
临床试验表明,伊立替康为主的治疗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有明显改善,使其成为治疗转移性的结直肠癌的关键药物。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未经放疗和化疗。
其中直肠癌19例,结肠癌27例。
转移灶部位有肝脏、肺、骨、盆腔、肾上腺、卵巢、脑和淋巴结。
初诊即为转移者19例,行姑息造瘘术11例;根治术后复发转移27例,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的病灶,患者肝肾功能和骨髓功能均正常。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治疗组中男19例,女4例,年龄33~76岁;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6~80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第1天盐酸伊立替康180 mg/m2、奥沙利铂10 mg/m2和亚叶酸3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4周重复1次,共使用6个周期。
抗癌药雷替曲塞的研究进展

抗癌药雷替曲塞的研究进展张月馨;常靓;刘巍【摘要】雷替曲塞是一种特异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它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由Zeneca医药和肿瘤研究中心(UK)共同研发,自1996年以来,先后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010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雷替曲塞在我国使用,这使肿瘤科医生在治疗肿瘤时多了一种选择.现就雷替曲塞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21【总页数】4页(P1928-1931)【关键词】抗肿瘤药;雷替曲塞;分子作用机制【作者】张月馨;常靓;刘巍【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雷替曲塞是一种特异性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它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该药由Zeneca医药和肿瘤研究中心(UK)共同研发,自1996年以来,先后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2010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雷替曲塞在我国使用,这使肿瘤科医生在治疗肿瘤时多了一种选择。
现就雷替曲塞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述雷替曲塞,化学名:N-[5-[N-[(3,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N-甲氨基]-2-噻吩基]-L-谷氨酸,是一种咚吟琳叶酸盐类似物,为新型水溶性TS特异性选择性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叶酸盐转运载体(RFC)转运至细胞内,被多聚谷氨酰合酶(FPGS)代谢为多聚谷氨酰化合物,选择性抑制TS,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1]。
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2],雷替曲塞单药的疗效优于或相似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5-Fu/LV),且毒性小、活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缓解率大于或相似于5-Fu/LV,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谢晓素;顾康生【摘要】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23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150 mg·m-290 min静滴D1;雷替曲塞3 mg·m-215 min静滴D1;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
结果23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远期疗效,其中22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54%,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95%CI:3.8~6.2月)。
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性呕吐、血小板减少、迟发性腹泻等。
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irinotecan plus raltitrexed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received CPT-11(150 mg·m-2 90 min ivgtt)on day 1 and raltitrexed(3 mg·m-2 15 min ivgtt)on day 1.One cycle lasted 21 days.After every two cycles,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evaluated.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during treatment.Results Toxicity and overall survival could be evaluated in 23 patients.Response rate could be evaluated in 22 patients.The efficiency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54.54%.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ere 5 months (95%CI:3.8~6.2).Toxicities were mainlyneutropenia,anemia,nausea,vomiting,thrombocytopenia and delayed diarrhea.Conclu-sions Irinotecan combined with raltitrexed as second-line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an achieve efficacy with tolerated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wider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557-1558,1559)【关键词】雷替曲塞;伊立替康;胃癌;化学治疗【作者】谢晓素;顾康生【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已有很多化疗药物治疗胃癌有效,但一线方案化疗无效或病情再进展,如患者身体状况可接受继续化疗,需进入二线化疗药物或方案的选择,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二线化疗方案,需要临床探讨和研究。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

化疗
Ramucirumab Aflibercept
+化疗
+ 化疗
瑞戈非尼 姑息治疗
如何优化选择化疗方案?
基于治疗目的: 潜在可切除 – 目标争取治愈 选择高 RR 方案 (两药或三药联合化疗 +/- 靶向)
不可切除,基于肿瘤负荷与生物学行为: 大负荷 - 高 RR 方案 小负荷 - 单药序贯
治疗
患者于2018.6.10复查胸部CT:两肺多发小结节影,较 前缩小,盆腔CT:直肠术后改变
2018.6开始口服卡培他滨1.5gBid×14天,6周期
每3月随访复查评价稳定,期间患者反复发作心前区疼 痛不适,考虑为不稳定心绞痛
复发
2019.5月发现左颈部包块,我院整形科行活检术
背景:心脏毒性(CT)是FP方案的一种不常见但可能致死性的毒副反应。如果持续使用FP的话,CT的发生率 有报道为20%。 (Cancer Chemotherapy & Pharm. 58:487-93, 2006). FP方案包括FOLFOX,CAPOX ,持续滴注5Fu,单药卡培他滨。
方法: 确认源于FP方案引起的CT患者,后续治疗转换为雷替曲塞。CT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治疗决策
2017.10.16日开始在我科予以同步放化疗+分子靶向药 物治疗
方案:奥沙利铂180mgD1+卡培他滨1gBid×14d+贝伐 珠单抗400mgD1,2个疗程
放疗:直肠癌适型调强放疗,处方剂量:95%PGTV 50Gy/25F,后程缩野加量10Gy/5F
治疗于2017.12.4日结束
在改为雷替曲塞化疗后,1例患者经历了另一次CT事件(2.4%,95% CI:0.1-12.3), 显著低于报道的源于FP引 起的 20% (p=0.004)CT发生率。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钱滨滨【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8月于我院采用一线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失败且拒绝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效果为CR、PR、SD、PD的患者分别有3例、13例、35例、20例,DCR为71.83%,ORR为22.54%;对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失访,40例患者病死,2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41.18%;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疲倦、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反应、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只偶尔见到3~4级毒副作用,主要为1~2级.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能够耐受药物毒副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6【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药物毒副作用【作者】钱滨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南通 22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结直肠癌属于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术后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或者复发现象[1]。
且研究显示,30%左右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诊断时,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需通过化疗来延长生存时间[2-3]。
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患者还会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4]。
但随着病程进展,多数患者需要行二线化疗,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属于常见的二线化疗药物,本研究对采用一线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应用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治疗,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替曲塞对比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直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产生耐药性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5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的为35%,差异显著(P<0.05)。
随访调查后观察。
结论:晚期结肠癌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产生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1]。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54-02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常见的结直肠癌的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实现肿瘤的切除,并配合化疗。
为了明确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的疗效,本次研究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直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结直肠癌后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产生耐药型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辅助化疗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直结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是晚期结直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于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好的对照组(30例),与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产生耐药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辅助化疗的观察组(3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作者:把一飞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行以FOLFIRI化疗方案二线化疗,研究组18例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3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62-01
结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这也使得这一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安全[1]。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诊断困难,所以大
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不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2]。
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
化疗是常用方式,且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方案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对有效化疗方案进行研究[3]。
本文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
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均从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择取,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8-75(63.16±3.49)岁;研究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9-76
(63.20±3.51)岁;从性别、年龄来看,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