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毒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设计一个环境水样中生物毒性的测 定”实验方案

设计一个环境水样中生物毒性的测 定”实验方案

设计一个环境水样中生物毒性的测定”实验方案1.一种生物毒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步骤一,样品处理:按照标准取样方法采取污水样,并对样品进行如下处理:(1)依次将7mL的二氯甲烷、7 mL的甲醇、7mL的纯水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对柱子进行润湿活化,(2)取500 mL经0.45μm滤膜过滤后的污水样上柱,使污水样连续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并调节真空泵使流出液流速为3mL/min,(3)待污水样全部流出柱后用5 mL纯水过洗柱子,接着继续真空抽气干燥15 min,而后将C18固相萃取小柱放入离心机中离心,(4)用二氯甲烷洗脱柱子,收集洗脱液,并将所得洗脱液用高纯氮气吹干,然后用5mL体积分数为0.5%的二甲基亚砜溶解所得吹干物,得到浓缩样品溶液,(5)将浓缩样品溶液用0.9%的生理盐水配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待检测样品溶液,步骤二,青海弧菌Q67菌悬液的制备:(1)将青海弧菌Q67菌种转接到50 mL液体培养基中,22℃条件下,培养10~12 h,(2)将得到的菌体培养液在12000 rmp条件下离心10 min后弃去上清液,接着对沉淀的菌体细胞进行3次洗涤:即用10 mL 0.9%的生理盐水重悬、12000 rmp离心10 min,然后将经洗涤的菌体细胞用10 mL 0.9%的生理盐水重悬,得到青海弧菌Q67菌悬液,步骤三,污水样急性生物毒性的检测:对步骤一中所得到的每个待检测样品溶液进行如下检测:(1)在1.5 mL样品检测管中加入100μL待检测样品溶液,并取100μL 0.9%的生理盐水加入1.5 mL对照检测管中作为空白对照样,其中样品及空白对照样均有3~5个平行样,(2)上述各检测管中分别加入100μL青海弧菌Q67菌悬液,且各检测管之间加菌悬液的时间间隔为15 s,(3)菌悬液加入完900 s后,采用发光细菌检测仪,按照加青海弧菌Q67菌悬液的检测管的顺序,依次对各样品及对照样进行发光强度检测,读取其相对发光值,步骤四,结果计算:(1)计算出对照样的相对发光值平均值I0和不同浓度待检测样品的相对发光值平均值I,按(式A)计算出不同浓度待检测样品对发光细菌的相对抑制率E,(式A)(2)以待检测样品的浓度为纵坐标,以不同浓度待检测样品的相对抑制率E为横坐标作定量标准曲线,并从该曲线上读取出相对抑制率为50%时所对应的浓度,即半数发光抑制率浓度EC50,EC50值越大,毒性越小,(3)用(式B)计算总影响指数TII50,并以此来反映污水样品的生物毒性,TII50值越大,毒性越大,(式B)。

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毒性的便携式仪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确保仪器的安全使用和长期运行,特制定本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操作人员,包括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

2. 安全操作规程2.1 仪器检查在使用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之前,必须进行仪器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检查仪器外部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异物;•检查电源线及接头是否完好;•检查仪器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异味。

若发现以上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

2.2 仪器连接在连接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之前,必须确保连接正确且牢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将电源线插入适配器,然后将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2.将仪器的连接线插入适配器的输出接口;3.将另一端的连接线插入被测物体或样品。

连接完成后,检查连接是否紧固,杜绝松动现象。

2.3 仪器操作为确保仪器的安全操作,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用户手册,了解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仪器周围环境整洁,避免杂物干扰;•严禁在仪器工作时进行其他无关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得到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4 仪器存储存储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存放仪器的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仪器应放置在平稳的台面或架子上,避免受到碰撞和摔落;•仪器和配件应放置在干净、整洁的仪器箱内,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3. 保养规程3.1 日常保养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的日常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和连接线,使用柔软干净的布擦拭;•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定期检查仪器配件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修复或补充。

3.2 液体保养对于便携式生物毒性检测仪使用液体样品的情况,需要注意以下保养事项:•使用后,应及时将液体样品从仪器内部排空,避免样品残留对仪器造成损害;•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花蘸取适量去离子水清洗液体样品残留的部分;•注意避免液体样品进入仪器的连接接口,以免造成电路短路。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实验名称:生物学实验作业指导书引言:生物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完成生物学实验作业,并有效地整理和呈现实验数据。

实验目的:本实验作业的目的是:1.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理解。

实验设备和材料:1. 显微镜及玻璃切片;2.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3. 标本、显微镜封片剂;4. 酒精灯、试管及试管架;5. 实验手册和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 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完整和干净。

- 为实验记录做好准备,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表。

2. 样本获取与制备:-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本,可利用新鲜的植物或动物组织。

- 将样本切割成薄片,并用显微镜载玻片将其固定。

- 使用显微镜封片剂将载玻片封入,防止液体溢出。

3. 实验操作:-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节镜头使样本清晰可见。

- 观察样本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 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逐渐增加,观察更加细微的结构和细胞内的活动。

- 尽量观察多个样本,以获得更全面的实验数据。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样本特征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 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 如有需要,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统计。

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部保护设备,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2. 使用酒精灯时需注意火源和防火措施。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设备和材料归位,并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作业指导书的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加深对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作业的完成将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生物作业指导书

生物作业指导书

生物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概述本次生物作业主要涉及生态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实际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2. 掌握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学会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观测实验;4.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解释,得出相应结论。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类材料,如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2. 实验方法:(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与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整理)四、实验步骤与观测要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实验前准备:(说明实验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场地选择、生态系统的搭建等)2. 实验过程:(具体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明观测时间、观察要点等)3. 数据处理与分析:(详细说明如何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如统计数据、绘制图表等,同时解释数据结果的含义与实验原理的关联)五、实验结论与讨论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重点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3.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标题、引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2. 实验报告应遵循学术规范,注意格式、语言准确、通顺、文字流畅;3. 注意实验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可适当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4.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七、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展阅读)以上为本次生物作业的指导书内容,请学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与报告撰写,并及时提交完成的实验报告。

生物毒性测试仪说明书

生物毒性测试仪说明书

生物毒性测试仪说明书DXY-3型智能化生物毒性(污染)测试仪使用说明书一、仪器特点DXY-3型智能化生物毒性(污染)测试仪是在DXY-2型生物毒性(污染)测试仪基础上改进,并加人智能化功能的新型号机,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相当,但是,价格低廉,发光菌能保证供应。

该仪器是基于毒性物质对特殊的发光细菌的发光度的抑制作用而设计的,它通过测定发光细菌发光度的变化,量度被测环境样品中由重金属和其它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急性生物毒性。

与传统的鱼、蚤和其它水生生物作为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发光细菌法简便、快速、灵敏、适应性强、重复性好、精度高、费用低、用途广,凡有毒化合物、废水、废弃物的生物毒性均可测定。

因此,它是对受污染环境的生物毒性检测进行初筛、监测较为理想的工具,也是其他领域开拓新的实验测试方法的新工具。

该仪器可测量和显示待测液的毒性含量,测量所得数据可存储,可一次存储10组数据,每组数据包含3个标准液测量值和3个待检溶液的测量值,以便查看;同时,可以上传到计算机,以便分析和长期保存。

仪器显示界面由液晶显示屏提供,仪器的控制输入由按键实现。

该仪器2型机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制产品。

该仪器测定方法为国家标准,标准号:“GB/T15441-1995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标准文版。

仪器标准号:Q/KTS 01-93。

经宁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开发,已经在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菌学、生物化学和临床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仪器用途测定纯化合物(包括有机分子、无机金属离子)的急性毒性。

测定受污染水体(包括工业排放污水、矿山采矿和冶炼废水、河水等水系)的急性毒性。

测定受污染土壤、河流和沿海带底泥的急性毒性。

用于研究有毒元素以及化合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效应。

用于慢性反应的化学发光分析等。

三、测试原理测试原理:总体急性生物毒性。

明亮发光杆菌之所以发光,是由于菌的发光系统发生了如下反应:基质↓ ATP ATP ATP还原型辅酶A → 黄素(H2) → 细胞色素→ 02↓载氢黄素单核苷酸荧光酶(电子)↓02 RCH0 RCO0H电子→ FMNH2→ 电子→ FMNH → 光+FMN+电子十H2O↓OOH黑暗↓电子十黄素单核苷酸十H2O2当细胞活性高,处于积极分裂状态时,细胞ATP含量高,发光强;休眠细胞ATP含量明显下降,发光弱;当细胞死亡,ATP立即消失,发光停止。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程序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程序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程序1、试验准备1)实验容器准备、清洁和消毒处理——容器:大小合适、材料无毒、不易吸附、对生物不造成损伤2)受试生物的采集与驯化3)稀释水(试验关键)——来源:无污染自然水、去氯自来水、配置标准水(OECD ASTM推荐配方)——质量控制:pH、温度、溶解氧、盐度、硬度、无其它污染物,有参比4)环境条件:控制系统2、实验设计1)测试方式选择——可选用静止、更新式和直流式。

——挥发性高、降解速率大化合物不能用静止式,选用更新式,最好用直流式——BOD高的废水不能用静止式,选用更新式,最好用直流式——生长速率快、代谢快的生物不能用静止式,选用更新式,最好用直流式2)试验生物选择3)被测毒物的配置——配成高浓度储备液——不溶或溶解度小用助溶试剂,如丙酮等,并设置溶剂对照,助溶试剂的毒性要小、溶解度高、实验系统用量要少,关键是要了解被测毒物的溶解度4)生物指标确定及试验重点5)试验浓度的设置(获得毒性数据的关键)——文献资料——预备试验——浓度确定方式:等对数浓度3、正式试验1)实验浓度的配置2)试验动物的数量——数量分配:5~10——生物量:<0.8g/L;个体小的热带种<0.1g/L3)实验组数——5个浓度+对照(稀释水)——5个浓度+对照(稀释水)+溶剂对照——对照组死亡率<10%——3~5个平行(不少于30个受试生物)4)实验周期(暴露时间)——根据试验目的和生物不同而不同——标准方法:藻类生长抑制试验,72h枝角类急性毒性试验,48h鱼类急性毒性试验,96h5)试验终点观察:不同生物不同,同一实验相同6)理化指标测定:温度、溶解氧、pH、硬度等7)受试毒物浓度确定(计算得的数值VS实测)8)实验记录P.S.急性毒性试验期间不喂食物4、LC50的求法1)直线内插法——图解计算LC50、EC50的一种简便方法。

在半对数纸上作图,即可求解。

2)概率单位法依据:浓度对数与概率单位呈直线关系方法一:查死亡率——概率单位换算表,然后作图(浓度对数——概率单位图)方法二:直接用对数——概率纸作图——求直线回归方程——求LC50的置信区间(范围)推荐软件:Trimmed Spearman-Karber Software/Excel/SPSS。

生物毒性应急检测操作说明书

生物毒性应急检测操作说明书

1.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用ToxScreen-∏Test生物毒性的方法2 .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水和废水中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为定性检测3. 人员资格和职责3.1 检测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3.2 检测人员参照本方法,负责生物毒性的分析测定4. 方法原理发光细菌是一类可以自身发出蓝绿色荧光的细菌,且发光强度持续、稳定,一旦遭遇到外界不利因素,就会很“敏感”的反应,几乎立即影响到它的发光,通常是发光受到抑制。

发光受抑制程度可以很方便地用适当的光电传电器检测出来,从而推算生物毒性的大小。

发光细菌有多种,如:费氏弧菌、青海弧菌Q67等。

本法采用青海弧菌冻干粉检验生物毒性。

5. 仪器与试剂5.1 仪器生物毒性发光分析仪:ToxScreen-∏Test5.2 试剂与材料Q67青海弧菌冻干粉复苏稀释液与渗透压调节液6. 样品的采集和储存使用清洁容器采集水样,采集后容器中不要有空气。

水样应尽快分析,如果不能立即分析请在4℃阴暗环境下保存。

7. 分析步骤7.1 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浑浊、色度较深时,需对样品进行过滤。

7.2 样品分析1、取一支青海弧菌Q67冻干粉置于室温(20℃左右)平衡15min。

2、取0.5ml复苏稀释液加入平衡后的青海弧菌Q67冻干粉试剂瓶中。

3、溶解后的冻干粉溶液置于室温下10min后用于测定样品。

标准品(空白对照)制备:取2ml复苏稀释液加入到干净的测试管中。

4、待测样品溶液制备:将淡水样品与渗透压调节液以19: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待测样品溶液,取待测样品溶液2ml加入到干净的测试管中。

(实际操作中,直接取淡水样品1.9ml与0.1ml渗透压调节液混匀即可)5、向各测试管中依次加入0.05ml冻干粉溶液中,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匀,放置15 min后测定发光值。

8. 数据处理与结果8.1 数据处理IC=(A-A0)/A*100%IC:光损失A:空白对照样品的光强度A0:样品的光强度8.2 本方法为定性检测水样的生物毒性,一般光损失达到30%,则认为该水样具生物毒性。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一、背景。

生物毒性检测是指对生物体内外环境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价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是指在生物毒性检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和方法,旨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生物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

生物毒性检测工作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生物体内外环境中的毒性物质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评价,以保障生物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三、工作流程。

1. 样品采集,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样品采集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浓缩、提取等,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分析。

3. 毒性物质检测,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等。

4.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样品中毒性物质的种类、含量及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5. 结果报告,编制检测报告,将检测结果及评价意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

四、关键技术。

1. 样品处理技术,包括样品的提取、浓缩、预处理等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毒性物质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五、质量控制。

1. 仪器设备,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样品质量控制,采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样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检测工作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和可控。

4. 结果验证,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安全保障。

1. 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样品的完整性。

2. 废物处理,对实验废物进行妥善处理,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毒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1.受试生物
受试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栖息于非污染区、生长良好、健康无病的个体;
——对污染反应较敏感的种类;
——地理分布较广、数量较大,全年在某一实际海区容易采到的,并对其生活习性清楚,易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种类;
——受试生物来源于同一地点、同一种群,力求个体大小基本一致;
——选用受试生物的早期发育阶段(受精卵、幼体)。

2.污染水样采集和致毒实验液的配制
2.1污染水样采集及处理
2.1.1采样应用无毒容器,水样应装满,以免运输过程剧烈摇荡而改变某些水质特性。

采集的水样量,应按实验设计和次数备足。

同一系列试验,应用同时同地采的污水。

2.1.2采水时应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现场测量水温,并观察记录污染的表观现象。

2.1.3采回的水样最好立即用于实验,若需放置,应低温保存。

水样应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盐度、PH、水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及主要污染物含量,为配制致毒试液提供参考。

2.2致毒试液的配制
2.2.1毒性试验的浓度范围的确定一般应做预实验。

预实验可用较大浓度间隔按比级数配制污水稀释液,如:按污水体积比配制出如下浓度组:
0.01%、0.1%、1.0%、10%、100%。

2.2.2正式试验可根据预实验所提供的浓度范围,按相等的浓度对数间隔安排5个以上的试验浓度组。

2.2.3配制不同浓度的致毒试液时,应先将污水轻轻摇匀,再按需要量取一定体积用清洁海水稀释,注意yoga海盐或除氯自来水调节其盐度,使与受试生物的适盐范围基本一致。

2.2.4若要试验某特定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可人工配制该种污染物的储备液,然后,参照化学分析测得的污水中该污染物的含量,酌情按上述方法,用洁净海水配制试液。

石油类污染物,可单独试验水溶性组分或用少量低毒性的分散剂制备乳浊液后再行配制。

3.试验步骤
a)备好若干洗净的试验容器,并按对照组和各不
同浓度组分别编号;
b)将上述配好的致毒试液,按浓度顺序分别倒入各相应的试验容器中,对照组可依试验目的,加入洁净的海水或受纳水体的海水;
c)按从低浓度至高浓度顺序,移入受试生物。

若受试生物是成体,每组放入10个以上;若受试生物属受精卵,密度约20000~30000个/L;若为贝类幼虫,密度10000~15000个/L;甲宙类无节幼体200~500只/L左右。

受试生物移入试液前,需经必要检查,受精卵、幼小个体应在解剖镜下观察,除去死亡和异常个体;
d)记录试验起始时间,检查时间是2h、4h、8h、10h、12h、16h、20h、24h、32h、40h、48h、60h、72h、96h,发现死亡个体,应及时检出,统计记录
24h、48h、72h、96h各时间内的死亡或异常的总个体数。

受精卵和微小个体可用显微镜或解剖镜观察;
e)试验期间,每隔24h更换一次试液,注意勿改变各组试液浓度。

换新试液时,微小个体和受精卵可用孔径小于受试个体的筛子滤出,再放回相应的新试液中;
f)试验结束,为统计各组个体差异,应及时测量各组个体大小。

微小个体可进行显微测量若干数量,以比较各组生长发育受抑制情况。

必要时,还可取水样和受试生物样分析,比较试验前后污染物质在水体和生物体内的变化;
g)每一试验应有两个平行试验,并按上述步骤和条件,重复试验两次以上。

4.记录与计算
4.1按各致毒事件,把观察到的受试生物死亡或
异常的个体数记入表中,依据表中数据,计算死亡百分率。

由死亡百分率,查出对应的概率单位记入表中。

4.2半致死浓度的求法
概率单位法
求算某一试验事件的半致死浓度,可以死亡率的概率单位为纵坐标,试液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各数据点,拟合各数据数绘出一直线,在直线上查出概率单位为5的点所对应的浓度对数值,其反对数即为LC50.
由此法得出的lgLC50的95%可置信限,其计算如式(14):
可置信限= lgLC50±1.96×2S/N2 (14)
式中:
S——表示标准差。

亦即相当于直线斜率的倒数。

数值等于概率单位6和4之差除其相应的浓度对数值之差;
N——死亡率在16%~84%范围内的各组受试生物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