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口诀3. 乘法计算4. 乘法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乘法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计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口诀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运用。
(3)乘法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4)乘法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背诵乘法口诀。
3. 收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实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乘法计算的基础,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对于提高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对乘法口诀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后续学习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乘法口诀的教授方法1. 分阶段教学:将乘法口诀分为几个阶段,逐步教授给学生。
例如,先教授1-5的乘法口诀,再教授6-9的乘法口诀。
有趣的乘法小游戏教案中班

有趣的乘法小游戏教案中班有趣的乘法小游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掌握乘法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对乘法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乘法表的相关知识和教学素材。
2. 准备足够的游戏道具,如数字卡片、骰子等。
3. 整理好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游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乘法表的基本知识,如口诀、乘法表格等,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
2. 游戏一,数字卡片配对。
a. 将数字卡片分成两组,一组是乘法表中的数字,另一组是对应的乘积。
b.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代表们轮流翻开两张卡片,如果是乘法表中的数字和对应的乘积,则代表可以将这两张卡片收入自己的囊中。
c. 游戏结束后,看哪个代表收集到的卡片最多,成为胜利者。
3. 游戏二,骰子乘法。
a. 每个学生都拿到一个骰子,轮流掷骰子,得到的点数就是自己要计算的乘法题目。
b. 学生根据骰子的点数,在纸上计算出对应的乘法题目,并将答案告诉老师。
c. 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4. 游戏三,乘法接龙。
a. 教师给出一个乘法题目,如3×4=?,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出正确的答案。
b.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继续接下来的乘法题目,直到回答错误为止。
c. 游戏结束后,看哪个学生回答的乘法题目最多,成为胜利者。
5. 游戏四,乘法表比赛。
a.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b. 老师出题,代表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尽可能多的乘法题目。
c. 回答正确并且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一系列有趣的乘法小游戏,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乘法表的基本知识,培养了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乘法计算。
教学资源:1. 乘法表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 数字卡片或数字骰子4. 乘法游戏卡片(可自行设计或使用现有资源)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大量数字的方法。
2. 通过展示乘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的规律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关于乘法的问题,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乘法有什么特点?”等。
教学主体:4. 分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b. 给每组一副数字卡片或数字骰子。
c. 解释规则:每个小组轮流掷骰子或抽取卡片上的数字,然后将两个数字相乘。
d.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乘法并记录结果。
e. 每个小组完成一轮后,比较结果并讨论答案。
5. 乘法游戏卡片:a. 准备一些乘法游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乘法题目。
b. 将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与同桌合作解答。
c. 学生可以使用乘法表或其他计算方法来解答问题。
d. 每个小组解答完毕后,逐一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方法。
巩固练习:6. 在白板/黑板上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
7. 提供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8.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检查他们的答案并给予反馈。
总结:9. 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10. 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乘法,并提供相关资源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练习。
扩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乘法游戏或活动,并与同学分享。
13. 组织一个乘法竞赛,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尽快解答乘法题目。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的乘法练习册,评估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口头回答进行评估,检查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3. 通过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口诀复习,引起学生对乘法计算的注意。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活动: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4. 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乘法计算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环节。
这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巩固和运用乘法计算知识的关键环节。
对于“活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活动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嘿!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超级有趣的乘法计算!你们知道吗?乘法计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秘密和惊喜呢!比如说,当我们计算25×4 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出100 这个答案呀?这是不是很神奇?咱们再来看125×8,哇塞,答案是1000 呢!这就好像是乘法世界里的宝藏,只要我们找到了规律,就能轻松把它们挖出来。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题:35×11 等于多少?同学们都皱着眉头开始算。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可怎么算呀?”这时候,老师笑了笑说:“同学们,别着急,咱们来找找规律。
”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给我们展示:把35 拆开,3 是百位,5 是个位,中间是3 加5 的和8 ,所以35×11 就等于385 。
哇,这也太简单了吧!我忍不住喊了出来:“这乘法计算也太有趣啦,怎么之前我都没发现呢!”后来老师又出了一道题:48×11 。
这可难不倒我啦!我赶紧按照老师教的方法,4 是百位,8 是个位,中间是4 加8 等于12 ,满十进一,所以结果就是528 。
我高兴地举起手:“老师,我算出来啦!”老师笑着点点头:“真棒!”再比如,计算99×1 、99×2 、99×3 ...... 你们发现了吗?99 乘以一个个位数,积的百位和个位就是这个一位数乘9 的积,十位永远是9 。
就好像是给这个一位数穿上了一件特别的“9 字外套”。
同学们,乘法计算是不是就像一场好玩的游戏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好多好多有趣的规律,让计算变得超级简单又好玩!我觉得呀,乘法计算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运算,而是充满惊喜和乐趣的探索之旅。
咱们以后可不能害怕乘法计算啦,要勇敢地去寻找更多的秘密!你们说对不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难点: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归纳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视频孕伏笔。
最强大脑“人脑PK计算机与珠算高手”片段(4分钟)一、竞赛置疑,激发探究欲望。
1、组织速算比赛,认识规律的价值。
一个学生到黑板前出三道形如“□□×11”的计算题,另外一个小朋友当裁判,其余小朋友组成一队,跟老师比赛。
(多轮下来,都是老师赢。
)提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可以算得这么快吗?聚焦:应用规律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回顾以前探索“一一间隔规律”的方法:观察、比较。
2、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寻找刚才计算的题目的共同特点。
(都是两位数和11相乘)3、提问:像这样,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会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想不想掌握计算的规律啊?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乘法计算中的有趣规律。
二、观察比较,探究有趣规律。
1、探索两位数和11相乘的规律。
(1)自主探索①学生列竖式计算三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
②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比较,形成共识:这三道题,既然一个乘数都是11,那么让我们把眼光集中到积和两位数上,仔细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的两位数有什么关系。
(2)比较中发现规律学生指着竖式说说自己的发现:①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②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百位上”的数一样。
有趣乘法运算教案

有趣乘法运算教案引言。
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乘法运算可能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往往觉得乘法运算很难理解和记忆。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乘法运算产生兴趣,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乘法运算教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运算。
一、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乘法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乘法运算。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乘法对对碰的游戏,将乘法算式和结果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们一边翻动卡片一边找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乘法运算的记忆。
二、故事情境教学。
故事情境教学是一种很生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乘法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情境,让故事中的角色需要进行乘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小明去买水果的故事,让小明需要计算苹果和梨的总价,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运算,从而更好地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际操作体验。
实际操作体验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乘法运算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进行乘法运算。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小方块来表示乘法算式中的数字,然后通过组合小方块的方式来进行乘法运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乘法运算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四、互动讨论交流。
互动讨论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乘法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讨论交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学习乘法运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20)-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18、19页。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并验证——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和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题引新。
1. 游戏热热身:找规律,说得数。
12×9=108 37×3=11123×9=207 37×6=22234×9=37×9=45×9=37×12=2.过渡:在这学期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也有着一些很特别的算式。
让我们来看一看吧!二、探索规律,发现验证1. 出示例1的三道竖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乘数的特点。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不能一口说出每一题的得数吗?(王小强有话说)出示王小强:我就能一口报出每题的得数,因为我有诀窍!想知道吗?不告诉你,自己研究研究吧!师:哟,他竟然这么得意!看来,他说的诀窍肯定不复杂,通过研究我们也能找到!是不是?那么现在请你算出得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 组织笔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先用竖式算一算,再把横式得数填一填。
(2)核对得数。
(3)师:观察每道算式的积,看看与乘数有什么关联。
先独立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指名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看着横式说说得数的规律,师在旁根据学生发言描出关键数位,凸显关系。
(3)屏幕整理得出:积个位上的数就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百位上的数就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积十位把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加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
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
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