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小说环境描写学案.pdf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三环境描写(山东省新高考I卷)

2022届高考(山东省新高考I卷)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小说三、环境描写(教师版)【学习目标】一、把握散文“环境描写”考点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小说阅读“环境描写”题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考点阐释: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区别。
在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中都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生对这一考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自主学习】(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
我亲眼见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
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
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
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学习目标:、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授课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
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参考答案】、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与下文写常春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参考答案】、这段描写中将祥林嫂的惨死与人们祝福的盛况构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杀人和吃人的本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一情节还呼应开头,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高考语文学案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导学案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学习目标:1、掌握环境类3大题型和答题模式2、提高应试技巧学习重点: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预习案一、课前自学:(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小说创作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常见的是直接描写的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篇成功的小说还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环境描写-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XXX图。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充满着 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 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 冷冷清清。(开头部分) ②拂晓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结尾部分)
阅读《缝山针》完成下面的题目。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
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照。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 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答案 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 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 海捕鱼作铺垫。(意思答对即可)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 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 中的安宁与温馨。(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
阅读《第9车厢》完成下面的题目。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 厢的备用道上。
答案 开头部分:(1)交待故事产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
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2) 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 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 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 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情。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XXX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 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 感的性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教案-新整理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适用学科高中语文适用年级高中三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题型2.能够分析高考现代文小说环境题的分类并且能够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解决对应题型。
教学目标1.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指导计划。
2.通过检测和评讲,使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教学重点1.端正态度,认真测试。
2.讲清检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教学难点1.系统了解学情。
2.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社会环境虽然不是考查的重点,但其作用仍不可忽视。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小说阅读考查的角度主要有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
二、复习预习1.分析社会环境特点的途径:(1)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3)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4)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环境的特殊特点。
高考小说复习————环境 学案

高考小说复习————环境复习目标: 1.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相关考点及常见题型。
2.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高考。
分析环境描写类试题的解题方略(一)、了解高考常见的提问方式1、文章第×段(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表现主人公时,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请阅读×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4、概括第X段描写的内容。
(二)、明确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查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2、环境描写的手法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等;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1、从环境本身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展现地域风光;③暗示社会环境;④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基调。
2.从情节角度思考:①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情节;③与某内容呼应;②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④作为情节的线索。
3、从人物角度思考:①介绍人物身份地位;②揭示人物心境,烘托、衬托人物性格;③暗示人物命运。
4.从主题角度思考:揭示或暗示或深化主旨。
答题步骤规范:方法一: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新高考)专题三 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教师用书(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新高考)专题三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师用书(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第三节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复习指导】1.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地位、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人物出场、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境,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⑤揭示或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象征某种概念、思想或感情,如象征和平、幸福、品格、命运、前景、希望等;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暗示人物心情、命运;暗示下文情节。
2.答题指要⑴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意作答。
⑵答题角度:环境+人物+情节+主题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
【过关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鼓书艺人老舍宝庆的心情十分震动,一个抗日团体给他来了信,要他的班子为抗战做点事情。
当琴珠问起他们肯出多少钱时,他大吃一惊。
他知道人家连车马费都不会给的。
琴珠一听,直摇头:“不干!”“我来付车马费。
”宝庆没辙了。
琴珠笑得前仰后合,半天才憋出话来:“您钱多,您有钱……我们穷人得挣钱吃饭。
新高考语文考点2小说的环境描写教案

新高考语文考点2小说的环境描写教案教案: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的影响;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和特点;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段富有描写力的环境描写,如《红楼梦》中对贾府环境的描绘,或者其他名著中的环境描写。
引导学生观察描写的细节和形象,让学生分析这些描写对作品的影响。
Step 2 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如衬托人物、烘托气氛、刻画背景等。
2.学生讨论环境描写的特点,如细致、形象、有感情色彩等。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段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细致、形象和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句子,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描写能够给人以形象感受。
Step 3 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的影响1.教师给学生展示几段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这段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的影响。
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Step 4 练习和巩固1.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析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描写能够给人以形象感受。
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2.教师提供一些小说的环境描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描写写一篇短文,写出自己对这个环境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评价和修改。
Step 5 总结和拓展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多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尝试分析描写对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考点阐释]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一、环境特点概括解答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此类题干中常有显示环境类型的关键词。
如“景物描写”显示是自然环境,“古城”显示是社会环境,据此类关键词,可快速确定题目的环境特点。
第二步:抓景物类别,依类概括特点。
(1)社会环境:①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③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2)自然环境:分析写的景物的“形、声、色”,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三步: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
二、环境描写的手法(思考角度)(自然)环境描写常见手法: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等;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远近高低)。
三、环境描写作用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暗示社会环境(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又起伏波折④相互照应,文脉更加紧凑完整(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
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
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
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
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
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現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回家啰!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
------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夗,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夗。
”“你放在哪里?”“枕头边!”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买不到!不会一样的。
”我似乎非常清楚那夗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
”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
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
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
捧着,走过跳板……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