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终稿)详解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Doc25页)完美版1. 引言本文档为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完美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2. 背景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和科学原理的学科,旨在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学技能,提升他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

3.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 - 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 能够设计和分析环境工程系统; - 培养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环境工程学基础知识在课程设计的最初阶段,学生将学习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史。

此外,还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主要领域和应用。

4.2 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并应用环境工程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原理和概念。

4.3 环境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术,设计一个环境工程系统。

这个系统可能涉及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或固体废物管理等方面。

4.4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阶段,学生将分析和评估真实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体会到环境工程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5.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有以下要求:5.1 独立完成每位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包括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等阶段的任务。

5.2 深入分析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环境工程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5.3 创新思考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提出创新的环境工程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5.4 书面报告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该报告应包括课程设计的所有阶段,并清晰地呈现相关的分析和结果。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其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境法制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意愿。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定义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和环境伦理等。

2. 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技术,如脱硫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原理及方法,包括水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解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课程涉及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图纸绘制等技能;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贡献的信念;2.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回顾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重点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导论》第1-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1-2章。

2. 毕业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图纸绘制等。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设计》第1-5章。

3.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环境工程领域的典型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 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政策,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3.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环境治理工程设计;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并提出改善措施;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沟通、表达、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2. 增强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思维活跃,对环境保护有一定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及成因;环境工程的基本任务、方法和技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水污染治理技术:介绍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技术;重点讲解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污染治理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阐述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技术;重点介绍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大气污染治理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 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技术;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成因;2. 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流程;3. 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2. 学会使用环境监测设备,进行简单的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观念;2. 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符合学科要求,又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体系;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3.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4.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程序;5. 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6. 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典型环境污染案例,探讨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体系,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组织: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二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第三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第四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五周:我国环境工程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第六周:环境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全解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全解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课题名称: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院系:得分: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4 日1.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设计条件:某城区拟采用活性污泥法中的A2/O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80000m3/d;进水水质:BOD为250mg/L,TP为4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5mg/L ,TN为20 mg/L。

为20mg/L,COD为60 mg/L ,TP为0.5 mg/L,SS 出水水质要求:BOD5为20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设计要求:(1)掌握A2/O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A2/O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2)确定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的尺寸。

(3)绘制沉砂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A2/O工艺流程的优点①该工艺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总产占地面积少于其它的工艺。

②在厌氧的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得不到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

③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④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啬溶解氧浓度,运行费低。

A2/O工艺流程的缺点:①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

②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否则增加运行费用。

③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浓度也不宜过高。

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反应器的干扰。

主要特点:①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调节池和单独的二沉池,污泥自动回流,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管理简便。

③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其BOD5和SS去除率均在90%-95%或更高。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2. 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范围;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的环境工程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工程,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述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3. 环境工程主要技术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4.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管理与政策法规5. 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6.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简单的环境工程实验,如水质检测、大气污染监测等;教材章节:实践活动安排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二周:环境工程主要技术方法;第三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环境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四周:实践活动及总结。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知识;4.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4.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执法与监管等。

5.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第三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四周: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五周:环境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制人邓国志审核编制日期2015.6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二0一五年六月一、课程设计选题××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环境工程学》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以水处理构筑物和相关设备为主,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实践环节,达到以下目的。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的绘制,以巩固和深化《环境工程学》所学的水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工程设计能力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立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通过本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处理工艺设计方案的制定、单体构筑物的设计、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一)主要内容包括:1. 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2. 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3. 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和尺寸;4.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5. 完成图纸的绘制(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主要构筑物图);6.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 参考文献查阅: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和有关设计手册等资料。

2. 设计方案:设计应以所给资料为依据,至少比较3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确定采用的工艺。

3. 设计计算: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应准确、完整。

4. 绘图: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主要构筑物图。

5.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题目、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资料、要求和内容)、工艺方案的比较和确定、设计计算、参考文献和图纸等。

(三)课程设计要点(1)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一般规定。

①该市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污水流量总变化系统数取1.2,截流雨季污水经初沉可直接排入水体。

③处理构筑物流量:曝气池之前,各种构筑物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曝气池之后(包括曝气池),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

③处理设备设计流量: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时,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④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⑤各处理构筑物不应小于2组(个或格),且按并开设计。

(2)格栅①型式:平面型,倾斜安装机械格栅。

②城市排水系统为暗管系统,且有中途泵站,仅在泵前格栅间设计中格栅。

③格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0.6m/s,不宜大于1.5m/s。

④栅前水深应与入厂污水管规格相适应。

⑤格栅尺寸B、H参见设备说明书,宜选中间值。

(3)沉砂池型式:平流式、曝气式、旋流式。

(4)生物处理构筑物①型式:传统活性污泥法采用推流式鼓风曝气。

②曝气地进水配水点除起端外,沿流长方向距池起点1/2~3/4池长以内可增加2~3个配水点。

③曝气池污泥负荷宜选0.3kg BOD5/(kgMLSS·d),再按计算法校核。

④污泥回流比R= 30%~80%,在计算污泥回流设施及二沉地贮泥量时,R取大值。

⑤I值选120~150ml/g,污泥浓度可计算确定,但不宜大于SV3500 mg/L。

⑥曝气地深度应结合总体高程、选用的曝气扩散器及鼓风机、地质条件确定。

多点进水时可稍长些,一般控制L<5~8B。

⑦曝气地应布置并计算空气管,并确定所需供风的风量和风压。

(5)二沉池①型式:采用平流式或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

②二沉地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

选用表面负荷时,注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的特点,q应小于初沉地。

③计算中心进水管,应考虑回流污泥,且R取大值。

中心进水管水流速度可选0.2~0.5m/s,配水窗水流流速可选0.5~0.5m/s。

④贮泥所需容积按《排水工程》(下)相关公式计算。

⑤说明进出水配水设施。

(6)平面布置①遵循平面布置原则,课程设计时重点考虑厂区功能区划、处理构筑物布置、构筑物之间及构筑物与管渠之间的关系。

②厂区平面布置时,除处理工艺管道之外,还应有空气管,自来水管与超越管,管道之间及其与构筑物,道路之间应有适当间距。

③污水厂厂区主要车行道宽6~8m,次要车行道3~4m,一般人行道1~3m,道路两旁应留出绿化带及适当间距。

④污泥处理按污泥来源及性质确定,本课程设计选用浓缩一厌氧消化一机械脱水工艺处理,但不做设计。

污泥处理部分场地面积预留,可相当于污水处理部分占地面积的20%~30%。

⑤污水厂厂区适当规划设计机房(水泵、风机、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变配电用房)。

办公(行政、技术、中控用房)、机修及仓库等辅助建筑。

(7)高程布置①高程布置原则。

②列构筑物水头损失附表1。

表1 构筑物水头损失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米)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米)格栅 0.1~0.25 压力滤池 5~6反应池 0.4~0.5 曝气池 0.3~0.5沉淀池 0.2~0.5 生物滤池 1.0~1.5澄清池 0.7~0.8 接触滤池 2.5~3 沉砂池 0.1~0.25 消毒接触池 0.1~0.3 普通快滤池 2.0~2.5 污泥干化场 2~3.5③污水泵、污泥泵应分别计算静扬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估算)和自由水头确定标程。

④高程布置图横向和纵向比例一般不相等,横向比例可选1:1000左右,纵向1:500左右。

(8)机械设备主要设备选型包括:鼓风机、或表曝机;污泥脱水设备(如带式压滤机等);搅拌机、刮泥机或吸泥机、格栅、泵等。

四、设计步骤和方式(一)设计步骤1. 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复习有关污水处理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方法。

2. 分析比较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确定适合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艺。

3. 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流量。

4. 初步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并由此规划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以便考虑构筑物的形状、安设位置,相互关系以及某些主要尺寸。

5.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6. 确定辅助构(建)筑物、附属建筑物数量及面积。

7. 进行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8. 设计图纸绘制。

9. 设计计算说明书校核整理。

(二)设计方式课程设计一般分组进行,2人1组,每组一个题目(设计参数有所区别)。

在方法上,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课程设计为期2周,时间安排如下:1. 课程设计的讲授和答疑:1天2. 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1.5天3. 课程设计的计算部分:3天4. 课程设计图的绘制部分:3天5. 课程设计的说明书编制:1.5天六、成绩评定1. 课程设计考核主要依据学生设计过程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独立完成设计的情况、设计进度是否按要求进行、设计质量和设计是否有创新等多方位的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1)平时设计表现10%;(2)设计说明书质量50%;(3)图纸质量30%;(4)设计中的创新能力10%。

2. 评定结果按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计分;对其中一项不合者,一律按不及格论。

参考标准如下:(1)优秀①能按时优异地完成设计任务,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中;②设计说明书中工艺尺寸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完整、文字通顺,书写工整,符合要求;③图纸设计一丝不苟,图面质量高,按制图标准严格完成;④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表现优秀。

(2)良好①能按时良好地完成设计任务,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中;②设计说明书中工艺尺寸计算较正确,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较完整、文字通顺,书写工整,符合要求;③图纸设计认真,图面质量较高,大部分按制图标准较好完成;④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见解,表现良好。

(3)中等①能按时地完成设计任务,能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中;②设计说明书中工艺尺寸计算基本正确,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基本完整、文字较通顺,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要求;③图纸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图面质量一般,按制图标准严格完成;④在某些方面的见解欠佳,表现一般。

(4)及格①能按时地完成设计任务,基本上能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中;②设计说明书中工艺尺寸计算无原则性错误,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基本无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上通顺,书写基本符合要求;③图纸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图面质量一般,按制图标准完成;④在某些方面的见解欠佳,表现一般。

(5)不及格①设计工作不努力,表现差;②未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设计中有原则性错误;③图纸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④设计工程中体现不出有自己的见解,有抄袭行为。

七、主要参考文献1.高廷耀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中和等.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3.刘天奇. 三废处理工程手册废水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于尔捷,张杰主编. 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2)[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唐受印,戴友芝等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张自杰主编. 环境工程手册. 水污染防治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黄明明,张蕴华主编. 给水排水标准实施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八、其它要求及注意事项设计期间需独立完成,各组员相互协作。

图纸标题栏统一按照以下格式: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年级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图号姓名比例日期指导教师成绩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年级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图号姓名比例日期指导教师成绩《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制人邓国志审核编制日期2015.6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二0一五年六月一、设计题目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规划和所给的其它原始资料,设计污水处理厂,具体内容包括:1.选择污水厂的厂址;2.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3.污水厂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标出水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1图);4.污水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表示原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污水厂排放口的标高(1#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