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中,溺水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
及时而正确地处理溺水事故可以有效地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院前急救步骤: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确保自己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强电流、毒气等,务必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才能进行急救。
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通知医务人员有人溺水,并提供准确的事发地点和联系方式。
3. 将患者从水中救出:如果条件允许,应立即将溺水患者从水中救出。
使用适当的救生工具,如救生圈、浮板等,保持自己的安全。
4. 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二、院前急救注意事项:1. 不要拖延时间:溺水是一种紧急情况,时间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尽快行动,不要拖延时间。
2. 注意自身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确保自己的安全后,才能更好地救助患者。
3. 寻求专业帮助:院前急救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患者仍需要得到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治。
在进行院前急救的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4. 不要强行移动患者:在救助溺水患者时,不要强行移动患者,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患者已经被救出水中,应尽量保持其头部和颈部的位置稳定。
5. 注意保暖:溺水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因此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保暖。
可以使用毛毯或衣物覆盖患者身体,避免进一步损害其健康。
以上是溺水的院前急救的标准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急情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急救知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
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掌握,以应对突发紧急情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一、引言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要点,以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
二、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流程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之前,急救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电流、毒物等,应先排除危险,保证急救人员的安全。
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溺水事故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相关急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告知详细的事发地点和患者状况,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
3. 施救前评估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进行简单的施救前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以及是否有其他明显的外伤。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有其他明显外伤,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
4. 拖拽患者上岸如果患者仍然在水中,急救人员应迅速将其拖拽上岸。
在拖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颈椎和脊柱的损伤。
5.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意识和呼吸的判断。
如果患者有意识、有呼吸,但仍无法自主行动,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体温,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6. 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保持约100-120次/分钟的频率。
同时,应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7. 继续急救等待急救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应继续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其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保护患者的颈椎等。
三、溺水的院前急救操作要点1.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患者的胸部充分下陷,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呼吸气量适中,避免过度通气。
- 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时,要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发生溺水时及时进行院前急救是救助溺水者生命的关键。
下面是溺水的院前急救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溺水急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溺水急救步骤1. 快速判断:首先,判断溺水者是否处于危险环境中,是否需要自身安全保护。
然后,迅速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是否能呼吸。
如果溺水者有意识且能呼吸,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或不能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院前急救时,紧急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溺水事故的情况,并告知溺水者的具体位置。
3. 拖拽溺水者上岸:如果溺水者仍然在水中,应迅速将其拖拽到岸边,确保自身和溺水者的安全。
4. 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将溺水者放在平坦地面上,检查其呼吸道是否有阻塞物。
如果有,应小心地将阻塞物取出,以确保溺水者能够正常呼吸。
5.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或不能正常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将溺水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按压。
然后,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急救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6.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院前急救时,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在等待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接手。
二、溺水急救注意事项1. 自身安全第一:在进行院前急救时,一定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果环境危险,如深水、冰冷水域或有强大的水流等,应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2. 快速行动:溺水急救需要迅速行动,尽快将溺水者拖拽上岸并进行急救操作。
时间对于溺水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3. 清除呼吸道阻塞物的注意事项:在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进一步损伤溺水者。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手指或特殊的呼吸道清理器材,来取出阻塞物。
4. 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以避免对溺水者的胸骨和肋骨造成损伤。
人工呼吸时,要注意控制气量和频率,以保证溺水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中,遇到溺水患者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溺水是指人体不慎进入水中,无法保持呼吸功能而导致窒息的情况。
对于溺水的院前急救,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来救治患者。
1. 安全评估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救援环境存在危险因素,如电流、强水流等,应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寻求专业救援。
2.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条件允许,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说明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拖拽患者至安全地点如果环境安全,可以立即将溺水患者拖拽至安全地点,如岸边或离水较远的地方。
在拖拽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颈部受伤。
4. 检查呼吸和心跳一旦将患者拖拽至安全地点,应立即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 进行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具体步骤如下:- 压迫胸部: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部,每分钟约100-120次,压力深度为5-6厘米。
- 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1秒,每分钟约10-12次。
- 持续进行CPR:持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6. 寻求专业救援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寻求专业救援。
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设备,可以更好地救治患者。
7. 继续监测患者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状况。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8. 提供心理支持溺水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急救过程中,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以上是对溺水的院前急救的详细描述。
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尽快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急救技巧,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中,遇到溺水的患者是一种常见但也十分危(wei)险的情况。
溺水是指人体被液体淹没或者吸入液体导致窒息的情况。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一、判断患者状况1. 观察患者是否意识清醒。
如果患者清醒,可以通过问询患者状况了解他们是否有呼吸难点或者其他不适。
2. 如果患者昏迷或者无法回答问题,需要在短期内判断其是否有呼吸或者心跳。
二、拨打急救电话1.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告知他们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2. 急救电话的工作人员会指导你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其他急救措施。
三、进行心肺复苏(CPR)1.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患者身体处于平躺状态。
2. 确认患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3. 在胸骨正中位置,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胸骨,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4. 按压胸骨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患者口腔进行两次呼吸。
5. 继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者患者恢复呼吸或者心跳。
四、保持患者体温1. 溺水后,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
2. 可以使用毛毯或者衣物覆盖患者,避免患者过度失温。
五、等待急救人员到达1. 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2.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继续进行急救措施,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六、预防溺水事故1. 溺水事故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
2. 例如,儿童应该在有成年人的监护下接触水域,不要让他们独自在水中游泳。
3. 在游泳或者进行水上活动时,应该穿着救生衣以确保安全。
4.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在没有救生员的地方游泳。
总结:院前急救中遇到溺水的患者是一种常见但危(wei)险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判断患者状况、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保持患者体温以及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是关键的步骤。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一、概述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在夏季或者水上活动频繁的地区。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及步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院前急救标准1. 评估现场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之前,急救人员首先需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情况。
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步。
2. 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报告溺水事故,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 营救患者急救人员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如果可能,使用救生圈、救生索或其他救生器材进行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被溺水者拖累。
4. 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不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5. 进行心肺复苏术(CPR)a. 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仔细观察患者的口腔和喉咙,清除任何阻塞物。
b.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观察胸廓的抬起和下降。
c. 进行胸外按压:在进行人工呼吸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将手掌放置在患者的胸骨中央位置,交叉叠放,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
6. 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现场有AED设备,应立即使用。
按照AED设备的操作指南进行使用,以提供电除颤治疗。
7. 继续心肺复苏术(CPR)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每隔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
8. 患者转运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数据及案例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溺水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某市急救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每年发生的溺水事故约占急救总数的20%。
其中,大部分溺水事故发生在夏季和水上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游泳池、海滩等。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意外事件,发生在水中的人体缺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院前急救的及时介入和正确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溺水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和步骤,以便人们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1. 判断患者的安全性:在进行任何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果患者仍然在水中,应先将其从水中救出,并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溺水患者的威胁。
2. 呼叫急救电话:在确认患者的安全后,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报告溺水事件,并提供详细的位置信息和患者病情描述。
3. 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是否故意识,可以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并喊话,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同时,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可以将耳朵挨近患者的口鼻,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4. 如患者故意识但呼吸难点或者住手呼吸:a. 如果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应即将开始心肺复苏(CPR)措施。
首先,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迅速找到胸骨下缘,用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同时配合每两次按压进行一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b. 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除颤。
根据AED的操作指南,将AED粘贴在患者胸部,按照提示进行电除颤操作。
5. 如患者无意识或者意识丧失但有正常呼吸:a. 将患者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的头部向后仰,使气道保持通畅。
b. 将患者的上半身抬高,可以使用衣物或者其他物体支撑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c.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并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
6. 如患者恢复意识:a. 如果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恢复了意识,应尽量安抚患者,并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患者受凉。
b. 赋予患者适量的水分,但避免过量饮水。
7. 如患者仍然无意识或者呼吸不正常:a.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继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在医疗急救中,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急救处理。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需要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以下是对溺水的院前急救的详细描述:1. 判断溺水情况:当发现有人溺水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然后快速判断溺水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呼吸,如果不能,即刻开始急救措施。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溺水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告知急救中心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溺水时间,以便急救人员提前准备。
3. 拖曳患者上岸:如果患者仍在水中,应尽快将其拖曳上岸。
在进行拖曳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自己也陷入危险。
4. 检查呼吸和循环: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检查其呼吸和循环。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5. 开始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确保患者的口腔和气道通畅。
首先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观察胸廓的抬起和下降。
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位于胸骨下缘两侧,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6. 持续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每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如果有反应,立即停止心肺复苏。
7. 保持体温:溺水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可使用保温毯或衣物等方法保持患者体温。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以免导致低体温。
8. 监测生命体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等。
记录这些数据,以便后续医疗人员参考。
9. 提供心理支持:溺水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是一次严重的创伤,急救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10. 与急救人员合作: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及时向其提供患者的病情和急救过程的详细情况,与急救人员合作,协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总结:溺水的院前急救是一项紧急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淹溺人浸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处于临床死亡[呼吸和(或)心搏停止)]状态称为淹溺(drowning)。
浸没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经处理后至少存活24小时或浸没后经紧急心肺复苏存活者称近乎淹溺)。
淹溺后短暂恢复数分钟到数日,最终死于淹溺并发症者为继发性淹溺浸没冰水后的猝死称为淹没综合征。
淹没后综合征(postimmersion syndrome)是ARDS的一种类型,继发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渗漏致肺部炎症反应,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灭活,见于72小时内近乎淹溺患者。
约90%淹溺者发生于淡水,其中50%发生在游泳池。
淹溺是世界上最常见意外死亡原因之一。
在我国,淹溺是伤害死亡的第三位原因。
【发病机制】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
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淹溺分为:①湿性淹溺(wet drowning):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22ml/kg)充塞呼吸道和肺泡而发生窒息。
大量水进入呼吸道数秒钟后神志丧失,继而发生呼吸和心搏停止。
②干性淹溺(dry drowning):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
湿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80%~90%;干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10%~20%。
根据浸没的介质不同,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一)淡水淹溺(freshwater drowning)淡水(江河、湖泊或池塘)较血浆或其他体液渗透压低。
浸没后,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进人体内的淡水迅速吸收到血液循环,使血容量增加。
严重病例引起溶血,出现高钾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淡水吸人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肺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肺顺应性下降、肺泡塌陷萎缩、呼吸膜破坏、肺泡容积急剧减小,发生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即使迅速复苏,仍不能终止急性肺损伤过程,出现广泛肺水肿或微小肺不张。
此外,肺泡内液体也妨碍正常气体交换,使氧合作用发生障碍。
淡水——→血液循环——→血液稀释——→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内溶血——→高钾血症——→室颤——→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二)海水淹溺(saltwater drowning)海水含钠量约是血浆的3倍以上。
因此,吸人的海水较淡水在肺泡内停留时间长,并能使血液中的水进入肺泡腔,产生肺水肿、肺内分流,减少气体交换,发生低氧血症。
此外,海水对肺泡上皮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化学损伤作用更易促使肺水肿发生。
人体溺水吸入淡水或海水后,尽管血容量、血电解质浓度和心血管功能变化不同,但都可引起肺顺应性降低、肺水肿、肺内分流、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发生严重脑缺氧者,还可促使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
大多数淹溺者猝死的原因是严重心律失常。
冰水淹没迅速致死原因常为寒冷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或心搏停止和神志丧失。
淹溺致死的主要原因为:(1)水、泥沙阻塞呼吸道;喉及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造成呼吸道完全阻塞;(2)电解质平衡严重紊乱,高钾血症,导致心肌缺氧、心室纤颤。
(3)急性肺水肿。
【病理】对溺死者尸检发现,双侧肺含水量多、重量明显增加,并伴有不同程度出血、水肿、肺泡壁破裂。
约70%溺死者呼吸道有呕吐物、泥沙或水生植物吸入。
继发溺死病例有肺泡上皮细胞脱落、出血、透明膜形成和急性炎性渗出。
镜检显示,急性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临床表现】淹溺患者出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或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近乎淹溺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介质的性质和器官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一)症状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溺人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和发热。
(二)体征淹溺者口腔和鼻腔内充满泡沫或泥污、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和肌张力增加;精神和神志状态改变包括烦躁不安、抽搐、昏睡和昏迷;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心搏停止;腹部膨隆,四肢厥冷。
跳水或潜水发生淹溺者可伴有头部或颈椎损伤。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和尿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高。
淡水淹溺者,血和尿液中能检测出游离血红蛋白,血钾升高。
海水淹溺者,轻度高钠血症或高氯血症。
淹溺者罕见致命性电解质平衡失常。
严重者,出现DIC的实验室表现。
(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常见有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段和T波改变。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时,提示病情严重。
(三)动脉血气检查约75%病例有严重混合性酸中毒;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四)X线检查胸片常显示斑片状浸润,有时出现典型肺水肿征象。
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进展恶化。
疑有颈椎损伤时,应进行颈椎x线检查。
【治疗】(一)院前急救1.现场急救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行体位引流;迅速清除口鼻腔中污水、污物、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拍打背部促使气道液体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溺水者从水中救起后,呼吸道常被呕吐物、泥沙、藻类等异物阻塞,故应以最快的速度使其呼吸道通畅,并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后仰,抬起下颏,撬开口腔,将舌拉出,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有活动假牙也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解除紧裹的内衣、文胸、腰带等。
在迅速清除口鼻异物后,如有心跳者,习惯上多行控水处理。
2、控水处理这是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肺内及胃内积水排出。
最常用的简单方法是:迅速抱起患者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下垂,尽快倒出肺、气管和胃内积水;也可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压其背部,使气管内及口咽的积水倒出;也可利用小木凳、大石头、倒置的铁锅等物做垫高物。
在此期间抢救动作一定要敏捷,倒水时间不宜过长(1min即够),切勿因控水过久而影响其他抢救措施。
以能倒出口、咽及气管内的积水为度,如排出的水不多,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有作者认为,一旦患者的气道开放,即可采用口对鼻呼吸取代口对口呼吸,不必清除气道内误吸的水分。
因为即使为湿性淹溺,大多数溺死患者也仅误吸少量水,且很快被吸收入血,任何企图通过吸引器以外的方法从气道清除水分均是不必要且危险的。
2.心肺复苏对于心搏呼吸停止者,立即现场施行心肺复苏。
复苏期间常会发生呕吐,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
有条件时,进行气管内插管和吸氧。
在患者转送过程中,也不应停止心肺复苏。
(二)院内处理进入医院后,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
1.供氧吸人高浓度氧或高压氧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机械通气。
2.复温体温过低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
3、保护脑组织可使用20%甘露醇250ml、50%葡萄糖40ml--60ml静脉注射,不仅有脱水防治脑水肿的作用,而且也有预防治疗淹溺中常出现的肺水肿的作用。
静点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20m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对心跳停止后出现的脑水肿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可减少血管内溶血。
另外,可采用冰帽等措施降低头部的温度,也可用高压氧舱治疗,提高血氧张力,直接纠正脑缺氧。
有意识障碍者,可用一些促进脑组织代谢、保护脑细胞的药物,如辅酶A、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能量合剂、纳洛酮、FDP等。
4、保护肾脏,防止肾功能衰竭根据对溺水者的尿检发现多有血尿、蛋白尿,因此,要注意对肾脏的保护,避免使用刺激、损害肾脏的药物。
淡水淹溺者宜限制补液量,并用利尿剂。
5、防止肺水肿要注意控制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发生心力衰竭时要进行积极治疗,如应用西地兰、速尿等药物。
6、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可给予5%碳酸氢钠150~200ml,其除治疗酸中毒外兼有纠正淹溺后血液低渗、减少溶血的作用;注意处理高钾血症,如有可用50%葡萄糖20ml+胰岛素8单位静脉注射;如有低血钙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注。
7 、及时纠正血容量异常淡水淹溺者,如血压基本稳定时,应早进行利尿脱水,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
血压不能维持又急需脱水者,可输3%氯化钠溶液500ml或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液、浓缩血浆或白蛋白等纠正血液稀释。
淡水淹溺所致的溶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严重溶血时可采用换血疗法,每次静脉换血量不超过总量的5%--20%,以免发生低血压。
8、止惊当患者出现阵发性抽搐时,不仅增加耗氧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强直一抽搐性发作可影响复苏过程中呼吸功能的恢复,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损害。
此时可静注安定并肌注苯巴比妥钠等。
9、抗感染治疗淹溺时气管内吸入大量污物,加之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应及早选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一般首选较强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
必要时可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
【预后】近乎淹溺经治疗后存活者常无后遗症。
治疗l小时恢复神志的淹溺者预后较好。
由水中救出后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约20%淹溺者恢复后遗留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锥体外系综合征和外周神经或肌肉损伤。
近年来,淹溺病死率明显降低。
儿童与青少年(<20岁)溺水预后指征中,以下三项与100%死亡有关:1.溺水时间>25min;2.复苏时间>25min;3.到达急诊科时存在无脉性心跳骤停。
同一研究显示与不良预后有关的其它因素有:1.首次ECG出现VT/VF,为预后极差指征-----死亡率93%;2.急诊科发现瞳孔固定-------死亡率89%;3.急诊科出现严重酸中毒----死亡率89%;4.急诊科出现呼吸骤停-------死亡率87%。
淹溺是指人淹没在水中,由于呼吸道被异物堵塞或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干性淹溺,占10%~20%)以及水进入肺后阻塞呼吸道(湿性淹溺,占70%~80%),而造成窒息和缺氧;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者,称溺死。
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near drowning)。
一、流行病学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溺水而死亡者约几十万人,经复苏抢救而存活者中约有1/3的人遗留持久性的脑损害。
另据报道,美国每年因溺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9,000人,是美国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其男性溺死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的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女性溺死高峰则在学龄前的1~4岁年龄段。
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
此外,美国每年发生近乎溺死者约8万人。
我国上海市1991年~1995年院前救治溺水者共400人,其中院前死亡175人,院前死亡率为43.75%。
淹溺以7、8、9三个月份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数的15.23%、13.25%、12.50%。